除了每期2位明星大咖來到現場,通過揭秘冰箱來與主持人和個性迥異的主廚們暢聊自己的工作生活、美食哲學外,「冰箱貼」們也一定發現了本季內容上的新變化。
可以看出《冰箱》節目組做了不少的磨合和嘗試,面對觀眾們越來越高的審美和期待,必須要創新呀。
關鍵詞1:場景
變化最明顯的是舞臺和格局,空間從原來的一塊區域增加到了三塊區域:對談區、料理區和作戰室,現場更顯充實飽滿,有了更多新鮮感;燈光舞美也更養眼,不少粉絲直呼要給幕後人員加雞腿;後期呢,依然很皮~
關鍵詞2:擴招
這次的冰箱家族重組了陣容:除了之前的冰箱家族成員黃研、安賢珉、劉愷樂、姚偉濤、胡莎莎和田樹,加入了新鮮的面孔:世界最年輕的意面總冠軍、鮮廚奶爸李陽和主攻菜品研發的美廚娘羅拉。
(本季廚師服從質感到款式整體也更好看了哦)
關鍵詞3:團戰
1v1的比拼方法變成了3v3,由之前的廚師單人對決變成六人平分為兩隊作戰,並從每隊中挑選一名廚師主持大局。主持人王嘉爾和副嘉賓分別加入一隊,幫助自己隊伍取得勝利,獲勝的大廚會拿到一枚屬於自己的純金廚師帽勳章。
這樣的升級使得人物關係更多元,令嘉賓更有參與感,節目的緊張感也大大提升。
一檔走心的節目,一定是貼近大家生活、有更多思考的。《冰箱》在美食的主題下,也更多地關聯到了生活和有溫度的感悟。
聚焦人物1:張杰
謝娜的孕事以及和張杰的生活細節為大家津津樂道,節目中初為人父的張杰笑稱:「她不是大人,她就是個小孩,所以我要用帶小孩子的方式……」。收下狗糧的同時,也發現張杰這些年變了很多,越發開朗健談了,節目裡更是成了不折不扣的「戲精」,同時何炅談到張杰是「蝸系青年」:這種人就是單線程,會主動背負很多並且只背負自己想要背負的東西,慢慢前進。不知道這句話touch到多少觀眾。
聚焦人物2:黃磊
「多棲」發展的黃磊,和大家分享了從長發飄飄的鮮肉時期到步入中年的一些感悟,如何在連軸轉的事業和家庭中間做出取捨,獲得平衡,也坦誠聊到了被吐糟扔磚的《深夜食堂》,「要經常停下來.家庭成員在身邊會覺得特別好」也贏得了家族成員的共鳴。
聚焦人物3:馬天宇
18歲獨自到北京發展的馬天宇,一直習慣獨自生活、也享受獨自旅行,拍戲也很少和劇組其他人有更多交集,不喜歡被打擾、不喜歡被粘,喜歡獨立和比自己優秀的女生。一人在家可以宅十天,做飯、看書、澆花、觀影……如此有出離感、能安享孤獨的「盛世美顏」,也是不少自嘲「孤獨症患者」人士的生活榜樣啦。
不「走胃」的綜藝還能稱得上是「下飯綜藝」嗎?當然不能!美食作為《冰箱》的核心,一直沒有改變,而且隨著節目越來越完善,美食也越來越精緻,看看這三期「菜如其名」的華麗美食,就明白一二了。
第一期
小傑 / 蓋亞
黃老師 / 吹散春皺的幸福便當
第二期
大廚李陽 / 慕
安安老師 / 浪漫滿屋Full House
西班牙海鮮面
第三期
羅拉 / 一日三餐
黃老師 / 乘風破浪
前兩期PK中,獲勝的分別是「吹散春皺的幸福便當」和「西班牙海鮮面」,而給初為人母的謝娜精心設計的「蓋亞」和給黃磊家寶貝準備的「慕」有些意外地落選,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品嘗料理的人是張杰和黃磊,美食和味蕾碰撞的滋味是很直接的,入口的那一刻,只有自己的感受是真的,吃到自己嘴裡,愉悅的就只能是自己。因此美食只該取悅品嘗它的人,而不是別人。
菜做到一半雞蛋突然不夠了,時間還剩五分鐘時發現十分鐘才能蒸好的食材蒸鍋還沒打開,大廚之間合作中的微妙分歧等等,這些小插曲增加了節目的緊張氣氛,也更真實吸引人。
而觀眾看綜藝看到最後,除了熱鬧的八卦趣聞,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態度的碰撞中,看到明星作為普通人與自己生活的共通點,同時激起更多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珍惜,才算是踏實落地的良心之作。
期待未來幾期,能給觀眾更多驚喜和美好。
當然,瑕瑜互見,節目的槽點也是有的:
比如普通話水平突飛猛進的王嘉爾,會把要給黃研老師嘗的醬料拿給黃磊,經提醒,拿回給了安安,再經提醒才真正分清哪位是黃研老師.
(王隊長的粉絲們表示:他懵圈的樣子也夠帥)
第四季最大的遺憾就是很難學習到廚師們做的菜品,以前一位廚師做料理,過程十分清晰,但從第三季開始《冰箱》就已經弱化做菜環節了,因此具體製作步驟看不全部,料理難度也比之前大很多,同時製作門檻也有了提升,不少愛下廚的觀眾紛紛表示真想去學廚了。
還好,你還有秘味,還有食味電影製片廠。
明天食味電影製片廠第三期,西餐大廚唐老師和「副廚」廠花魚寶兒,一起挑戰15分鐘製作完成《冰箱》美食——榮獲一致好評、並為大廚斬獲純金廚師帽勳章的「西班牙海鮮面」的大眾版。
明天,記得來圍觀,記得來學做,
製片廠和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