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大作《姜子牙》宣傳海報
其實,我們從《封神演義》原著當中就能感到許仲琳老先生的懷疑。他筆下助商的截教固然很多人殘忍濫殺不是善類,但助周的闡教也道貌岸然令人噁心。對於紂王的描寫充滿了千年來的模式化抹黑,對於周文王周武王令人作嘔的套路化吹捧,則不由得讓人懷疑根本是反諷。由於那個時代已經過於久遠,要還原所有的真相太過困難。但我們仍然能憑藉一些吉光片羽拼湊出歷史的圖像。事實上,很多人自以為了解真相,其實只站在第一層。▲《姜子牙》中的紂王
第一層,那就是紂王不是昏君。其實在《論語》當中,子貢就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顯然,紂王的殘暴無以復加的形象,是西周以來一代代渲染醜化的結果。甚至連偉大領袖也評價說——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第一層並不需要太多辨析,那請隨筆者來到第二層——紂非昏君,大商當滅。地圖上商王朝似乎是一個領土國家,但實際上商朝是一個霸權國家,類似古巴比倫,沒有明確的疆域邊界,通過輻射其霸權而統治,其都城也數次遷移。願意接受商庇護的邦國,就是商聯邦的一員。晚商政治發展開始成熟,商王世襲朝嫡子化發展,祭祀階層和貴族開始從政治上被排擠,小臣開始崛起,這是商亡過程中,與周勾結者甚多的原因。舊史中飽受讚譽的箕子、微子甚至比幹,多半都並非什麼忠臣。但反過來想,貴族勢力龐大到足以影響國運,豈不也正是大商氣數已盡的佐證?先商的強權,是建立在徵伐諸夷的基礎上。春秋的攘夷概念,其實在商代就已經有雛形了。商朝的王權之強大,在於與蠻族鬥爭,捍衛文明,因此得到各邦尊奉。▲商代留下的甲骨文
《易經》說——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結合甲骨文,這是商王武丁、婦好夫婦攻打河套一帶的蠻族鬼方的戰爭,鬼方當中甚至有一些白種人群落,在商朝遺址中經常能找到白種人被獻祭的骨骸。▲著名的女統帥婦好
然而這絕不是說商王的直屬領地能夠延伸到河套那麼遙遠的地區。商王是為了保護邊境上的邦國,而發兵徵討侵犯華夏民族的鬼方、土方等蠻族,承擔天下共主的義務,捍衛華夏文明。其行軍路上,所有邦國都需要提供糧食物資補給。而到了晚商,其用兵方向注重於東南而偏廢西北,實質上則是商國力衰退的明證。由於貴族祭祀階層佔有越來越多的土地人口,商中央對於出兵支援周邊邦國漸漸力不從心。而東夷人口不斷增加,既形成了對商王畿的威脅,也使得商王能夠通過徵討東夷獲得奴隸,改善財政,紂王的東徵戰略,只是繼承乃父帝乙的既定國策。由於商不再有能力出兵抵禦西北方向的蠻族,邊境的小邦不得不逐漸抱團,形成周這樣的區域性強權。在帝乙時代周就曾經起兵反商,商不能平定,只能議和告終,甚至學界有帝乙與周人和親的觀點(《易經》中有「帝乙歸妹」的記載,亦即帝乙把女兒[「妹」指少女,並非兄妹之「妹」]嫁了出去。顧頡剛將之與《詩經·大明》中描寫的周文王姬昌成婚之事聯繫起來,認為帝乙將女兒嫁給了姬昌,從而使商周聯姻。不過,也有學者對此提出了質疑,認為兩者無關。▲商紂王劇照
《史記》就說「帝乙立,殷益衰」,而紂王才具有限(其對東夷的戰績並不強於乃父多少),改革也並不能挽救帝國的頹勢。面對新生的周,衰朽的商被取而代之是順天應人的事情。到這裡,有人會覺得紂王無辜,大商無罪,值得同情。那讓我們進入第三層,回去觀看那個血腥的時代。河南鄭州二裡岡及其附近的遺址,很多房基下面,發現了奴隸的屍骨,尤以小孩居多。1955年在第五文物區,發現171號坑內的奴隸雙手反綁,手指、手臂和腳趾全部被砍掉,惡毒至極。▲殷墟頭骨祭坑
商代人殉之風極盛,不僅遠遠超過他們為了捍衛文明而擊敗的那些野蠻民族,在世界範圍內可能都是獨一無二(殘忍的亞述人也沒有如此廣泛屠殺奴隸的風俗,迦太基人雖然也拿嬰兒祭神但並不如商人規模大)。他們讓奴隸殉葬時,往往斬首、斷其手足,令其屈曲而埋,也有活埋的。貴族死後陪葬車馬,經常拿車夫一起陪葬。那是一個足以令人嚇出一身冷汗的時代,對奴隸而言可以稱作人間地獄。固然,很多奴隸來自於被討伐擊敗的蠻夷部族,但也有很多源於商聯邦內部的內戰,甚至因債務、犯罪等原因導致的平民淪為奴隸。這樣看來,大商亡得實在不冤。▲《牧誓》,出自《尚書》
那讓我們到更加可怕的第四層吧。《牧誓》中說「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紂王的罪過竟然包括「昏棄厥肆祀」,也就是不認真殺人祭祀祖先!光伐紂武王就祭祀了幾百人,包括他自己親自動手的。戰爭勝利後更是祭祀了很多次「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聝)入」、「武王在祀.乃以先馘(聝),燎於周廟。」一次就用鼎煮上百人。▲解放奴隸與屠殺奴隸在周武王身上並存
當然,我們也不宜溢美紂王善待奴隸,畢竟武王伐紂一次性解放了數以萬計的奴隸,遠多於被他殺害的數量。事實上商後期祭祀衰退是國力削弱的結果,在紂王的祖父文丁、父親帝乙時代殺人祭神就大為減少了,徵伐所得的奴隸作為勞動力而變得較以前受重視。奴隸社會實在是個人命賤如草的時代。屠殺奴隸在自命代表正義的周王眼裡,竟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代的價值觀中,奴隸本身就沒有基本的生命權。▲古埃及奴隸也會被用於殉葬,但其人祭人殉規模似乎仍不及商朝
最後,讓我們在感嘆中來到第五層吧。周武王伐紂時聲討紂王不認真祭祀,但由於戰爭需求也不得不解放了大量商王擁有的奴隸。商末期對於勞動力的重視意識終究在周朝延續下來,隨著周公旦作周禮,人祭人殉在周朝快速減少,歷史向著文明的方向走去。到了春秋時代,秦穆公死後實行人殉導致賢士紛紛遠離秦國。▲秦穆公死時活人殉葬177人,還加上秦國三賢
而曾經禍害了商朝又投奔周朝的舊貴族祭祀階層們,則在周成王時代的三監之亂中也遭受了巨大打擊,削弱這一階層正是周朝得以享受百餘年強盛的基礎。然而或許是由於生產力發展使得貴族階層擴張變得更容易的原因,周的貴族階層膨脹速度遠快於商代。到了西周末期,周厲王也像紂王一樣力圖改革,卻失敗而蒙受汙名,歷史正是這樣循環下去。▲舊《封神榜》電視劇中的姜尚劇照
最後,我們談一談本文的引子姜子牙吧。姜尚出身東夷,曾經在紂王的宮廷中為官,後來代表東夷中的一些部族與周結盟,姜尚的女兒邑姜嫁給周武王成為王后,生下了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周成王是武王的前妻所生)。但令人驚訝的是,滅商之後,更多東夷部族站在了商殘餘勢力一邊反對周朝。周公姬旦平定三監之亂後就發動二次東徵,平定了許多東夷部族。而姜尚則從武王時代開始就在東夷地區獲得了更多領地,成為齊國先祖,齊國成為周王朝插入東夷地區的一根強力楔子,並在討伐東夷各部的過程中繼續發展壯大,最終成為東周強國。▲東夷各部與商王朝關係極為複雜
很顯然,東夷各部並非鐵板一塊,且在晚商幾代君主的討伐中進一步被分化,形成親商派系。姜尚無疑是出身親商派系才可能被紂王所任用,其選擇助周僅能代表少數幾個東夷部族的立場轉變。而紂王呢?應當如何客觀評價這位亡國之君?▲《姜子牙》當中的蘇妲己
固然,寵信妲己只是商朝歷代女性幹政的傳統(參考武丁與婦好),嗜酒、喜好奢華也是商朝歷代的作風。但紂王的進步意義也不宜高估,因為他的很多改革舉措在其祖父與父親時代就已經開始。▲軍人國王夫差的一生更加傳奇也更值得惋惜
而且商朝末期雖然殘忍的殺人祭神減少,但似乎也丟掉了祖先的尚武習氣,國王親徵越來越少。紂王雖然有武勇之名,但應是極少甚至從未親自徵討過外敵,難以通過強大的軍功建立壓迫力,最後困死朝歌。顯然,比起另一位亡國之君夫差,紂王能力差得太遠了。他沒能力解決商朝末年的危局,國內矛盾反而在他統治下越發激化,亡國也就絲毫不奇怪了。最後,談談《姜子牙》一劇糾結的電車難題吧,其實如果按照據說是姜尚本人所作的《六韜》,這個問題對於姜子牙而言很好回答。▲六韜
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一一《六韜.龍韜.將威》綜合全文,我們只能用八個字來總結: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內容。主編原廓、作者辰昕之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