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國慶假期結束,大家過得怎麼樣?
8天假中亞財君實在事多,只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姜子牙》。說起來,這部電影幾經波折一再推遲,終於趕在國慶節上映了。首日票房破3億,截至今日已超過13.8億,直追14億。
不過我也注意到,網友對《姜子牙》的評價是兩極分化,看好的人覺得立意深刻,折射現實;不看好的人則認為劇情拖沓,陳詞濫調不值一看!
不過在我看來,單就《姜子牙》的製作水準而言,倒也算得上上乘,好幾個鏡頭確實精彩炫目。
只是講故事的能力一如中國電影的舊習,仍舊需要精雕細刻。
但看過之後琢磨一番,倒也不難看出明面上講的是姜子牙的故事,實際上卻是對殘酷現實的隱喻。
誠然,我們都不是故事裡「史上最喪」的姜子牙,但誰又能保證某一天,我們不會成為他呢?
最喪的姜子牙
書寫最燃的故事
電影《姜子牙》的故事和之前的《哪吒》一樣,同樣屬於架空封神題材,也就是說並未按照《封神演義》原書拍攝,不過這也可以看作是與現代社會相咬合的「假託」之作,跳出來看似乎並無不妥。
只是與哪吒仍舊是個叛逆小朋友不同,《姜子牙》的主人公不再是那個毛孔裡都散發著智慧光芒的白髯老者,而變成了身披羽衣,滿臉頹喪的胡茬大叔。
唯一不變的,恐怕就是「願者上鉤」的姜式垂釣法則!
電影中的姜子牙因為十年前的一念之差,被師尊貶黜北海苦寒之地,還告訴他什麼時候想明白了,什時候才能回天庭。
可十年已逝,他仍舊沒想通!
以至於每天不吃不喝,盤坐原地寒江獨釣。知道的人明白他在冥思那一念之差的對錯;不知道的人,就像電影開頭的三個鳥人小朋友一樣,還以為他是塊大石頭。
但即便是姜子牙的小迷弟——申公豹,恐怕也沒真正看清冰雪下的姜子牙。
他要的不是當初「破壞」斬妖大典的對與錯,而是自己的信仰究竟何去何從。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十年前,那時的姜子牙是何等意氣風發,傲視三界!
在三界大戰中立下不世之功,只要一劍,只要一劍!就可以斬殺狐妖功成名就,位列眾神之長。這可以說是所有修仙者的夢想,更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無上功德,但於姜子牙而言,這一劍太難了!
是的,他猶豫了。
因為他意外發現狐妖體內還藏著一個無辜元神,為了拯救這個元神他破除封印,險些讓九尾狐逃遁而去。
他問師尊:「狐妖體內的到底是什麼?」
師尊輕描淡寫地說:「不過是狐妖幻象。」
姜子牙爭辯那不是幻象,他不會看錯。於是被師尊封禁法力貶到北海悔過,什麼時候想清楚了才能重回仙界。
北海,苦寒之地,除了冰雪和一群戰敗的妖怪之外,這裡什麼都沒有。
十年中,陪伴姜子牙的只有一隻不會說話的四不像和整日牢騷滿腹的申公豹。
他不再是那個超然眾神的大聖人,也不是那個拯救眾生的大救星,而是一個眾叛親離的「棄子」!
但冥冥之中自有天道,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氣走「保姆」申公豹的姜子牙不得不自己到酒館換米,也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小九,一個長得和當年狐妖體內無辜元神,一模一樣的女孩。
確認過眼神,迷茫期的姜子牙敏銳地感覺到,只要弄清這個小女孩的身世就能解開這十年的迷思,或許真相就跟自己一線之隔!
於是在大鬧北海小酒館之後,兩人踏上了尋找真相之旅。
其實,電影中的姜子牙不是沒告訴過自己,相信師尊的話,相信那個元神就是幻想,但就像一個中年人即使飽受摧殘,還仍舊記著青年時的初心一樣,他修道的初心很明確:不是為了成仙,而是為了渡眾生。
所以,為了那個無辜的元神,也為了自己的「道」,他也要拋下一切榮耀去追尋答案。
反抗
只為追尋最初的「道」
在與小九一同追尋答案的路上,他越發懷疑過往究竟是對是錯?高高在上的師尊到底是正是邪?自己的「道」又該何去何從......
不是說狐妖惑亂人間,才引發三界大戰,斬殺狐妖一族就能天下太平嗎?那為什麼一路上滿眼都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不是說師尊的所作所為只為拯救蒼生,濟三界於水火嗎?為什么九尾妖狐卻說:「你根本就不知道天尊都做了些什麼。」
此時的姜子牙已經不再糾結於十年前的做法對不對,而是要問:為什麼狐妖體內會有無辜元神?為什麼天下會成這幅模樣?我們以前信仰的,對嗎?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到中年的姜子牙似乎卻更加疑惑。而這疑惑一旦生起便再也放不下,即使暫時放下安心做眾神之長,也仍舊不能讓內心真正回歸平靜。
都說中年是個檻,過了這個檻就要放下一切,無論事業、金錢、家庭、感情還是最初的那個夢想。人們怕自己半生努力毀於一旦,更怕幾十年堅守的東西,其實是虛假的「畫皮」。
但對於初心的堅守,真的應該因為年齡而妥協嗎?
很顯然,電影中的姜子牙選擇不妥協,哪怕被貶北海做不得神仙;哪怕困難重重幾乎喪命;哪怕觸怒整個仙界......
姜子牙的初心就是他的「道」,只是此道非彼道,註定與師尊的道不同。他要的不是萬人敬仰法力超群,而是天下太平三界安寧。
為了堅守這個「道」,他浪費了十年,也想了十年,最終才明白天道不在師尊不在仙界,而在眾生自己手中!
旅途結束,小九的身世終於明了,師尊的心思也浮出水面。
小九不是壞人,但她和狐族卻在師尊的設計下成了命運共同體。師尊未必是好神,雖掌控三界卻也一手設計了三界大戰,導致生靈塗炭。
至此,擺在姜子牙面前的是一個幾乎無解的問題:拯救眾生誅殺狐族,還是拯救小九一人?
這才是全劇的核心,姜子牙沒有順從師尊,也沒有放過妖狐,而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很多人都在拿《哪吒》和《姜子牙》對比,亞財君卻覺得兩部電影雖然同屬一個「封神宇宙」,差別卻很大。
如果非要在這兩部電影裡找到一個相同的點,恐怕就是反抗精神。不過,姜子牙的反抗和哪吒的反抗完全不一樣。
哪吒的反抗,是對命運的反抗,而姜子牙則是對天道或者說社會的反抗。
他再清楚不過,遂了師尊的意,哪怕不是真心實意的,也能位列仙班。而忤逆他,就意味著自己不僅要打破多年的信仰,更要讓多年為封神所付出的努力,功虧一簣。
但他仍選擇了反抗,斬斷登天梯,也斬斷了師尊的權威,更斬斷了自己的成仙之路。
最終,電影中的姜子牙沒有成仙,只是這平凡人世的一介布衣,但誰又能說他不是神呢?
神仙之長是他,斬斷登天梯的也是他;討伐狐妖的是他,放走狐妖的還是他......或許,只有能如此執著心中之「道」的人,才能稱之為神,一個平凡如人,又敢對抗天命的人。
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太會像姜子牙一樣,在中年時面臨天下大義的抉擇。但需要對現實妥協違背內心的時候,卻幾乎如影隨形。
假意逢迎就能升職,做還是不做?
為了孩子上學,要討好老師,去還是不去?
婚姻不幸,但離開後更是困境重重,離還是不離?
......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房貸、車貸、工作困局......每一個,都是一座大山。一分鐘都不敢鬆懈,更不要提什麼反抗,你抗得起嗎?
但也許,每個人的內心都還留存著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小心儲藏著自己的初心。它總會偷偷冒出來,在不經意間撩撥心弦扣動已經麻木的內心。
不過出於對現實的妥協,一些人會選擇忽略這個聲音,但也有一些人像姜子牙那樣,會選擇直面這個聲音,即便未來他們要付出巨大代價。
至於道路究竟怎麼選,別人永遠無法給出屬於你的答案,最多只能是參考和建議。真正的答案,只屬於你自己的答案,必須由你來做。
我能告訴你的僅僅是:人生很難,難如登天,堅守自我比做人更難,但卻值得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