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

2021-01-10 亞克說社會

農村人為什麼紅事不請,白事不請自來,有什麼講究嗎,在過年期間可以說是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很多新人都趁著過年時間大家都有時間辦理喜酒,而農村人過年吃多了或者是冷到了都會導致過世,這也造成了過年期間紅白喜事都是比較多的,不過農村人說到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到的說法,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大家都知道現在辦喜事,都喜歡多來一點人,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情,只不過很多時候由於對方沒時間或者覺得跟你關係不太好,就算請了都不回來的,這也造成喜酒來的人都會比較少一些的。

不過白是卻是相反,都會出現一些不請自來的客人,既然來了懂得讓其就座吃飯的,可以說事先還真的要預計有哪些人會不請自來的,要說為何會出現紅事不請不來,白是不請自來的情況,有時候還是可以從禮金這個方面說的,要知道結婚這種情況就需要給份子錢的,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最怕的就是紅包炸彈了,在我的經歷中能躲一次就是一次了,不請當然不會去的,就算是請了也不一定去的,能省一點錢就剩一點吧。

如果說結婚可能還有幾次的話,白事一人只有一次,這個時候只要認識的那真的不能省錢了,還是得去給點禮金幫幫家裡人的,相信在這種白事上面也是捨得出錢吧,可以說白事的話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次,農村人都講究死者為大,可以說以前在有多大的矛盾,這個時候人過世了這個氣都會消了,去看看也是正常的,很多人也就是不請自來了,畢竟對於主人家來說,以前老人鬧矛盾的人自然不會主動去請的,只是不請自來的情況。

紅事不請白是自來的事情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關於這句老話主要是說的農村人喪嫁娶方面的一些講究事宜,我覺得這句話應該主要面對村裡人說的,因為農戶在紅白事上往往面對的情況是不同的,一般紅事幫忙的主要是村裡村外的親朋好友,而白事幫忙的主要是村裡人為主,要知道村裡紅事參與幫忙的對象 主要以村裡血緣關係親近的一家人為主,也包括村裡非親屬關係的一些鄰居同齡夥伴,以及村外的親戚朋友,但對於村裡一家人之外的好朋友,如果不主動邀請參加時,往往對方就會以不知情而不會來的。

這是因為紅事都是事先規範預定好的,也就是回事先定好那天結婚,到時會請的那些人都會過來幫忙並安排哪些具體任務細節,往往分工都會比較明確,因此結婚當天沒有邀請就會過去幫忙,往往就會容易幫不上忙,反而容易礙手礙腳,也會被認為是來蹭吃蹭喝的,而且還要知道村裏白事參加幫忙的對象主要是村裡人為主,因為白事發生往往都是比較突然,這時候就會容易體現村裡人,遠親不如近鄰的優勢。

一般村裡人不管多忙都會騰出時間主動過去幫忙,尤其是是出殯那天,在過去就會全村大部分人的力量,從挖土墓穴、抬棺木以及後面的埋葬過程,都是村裡男人用體力完成,也沒有任何抱怨,到白事坐會一天忙完就回各回各家了,故而便有了白事不請自來的說法吧,因此說這句老話其實只是說出了農村紅白事上的各自特點不同,一般對於後來人如果不懂得喪嫁娶之事上的一些規短時。

這句話就可以很好的全解人們在紅白事上應該要注意哪些講究,以免參與不當眾出醜、丟面子就不好了,總之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辦白事的話都會有很多不請自來,這點都很正常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在農村卻是有這樣一個說法,如果孩子結婚,閨女出嫁或者是家裡生孩子滿月酒,如果擺宴席一般都是會電話通知對方,而如果是老人去世,或者是三年拜祭,那麼一般都是不通知人的,這在過去一直都是一個傳統,至於為什麼出現這樣一個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 農村風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你了解嗎?
    農村風俗「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你了解嗎?我父親退休後偶爾到城裡來住住,看看我們,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和母親住在農村。有一次剛到城裡來,二叔就給他打電話了,說是我們老家一個遠方的表爺爺去世了。第二天一早,父親就回鄉裡去了,他說村裡「老了人」(去世),必須要回去幫忙,這是大事。還有一次,大伯的一個同學娶兒媳婦,別人給他說這個事情了,可是他的同學沒有親自給他說,加之那段時間他比較忙,所以直接就沒有去隨禮。過後他見了同學還說了一堆不是。伯父說同學娶兒媳婦,不親自請他去,那就是事主家失了禮素,會受到別人的埋怨。
  • 農村風俗,「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有什麼講究嗎?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的風俗和禁忌。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有些風俗禁忌已經消失了,但仍然有一些風俗禁忌被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在農村,還保留著很多的傳統習俗風俗和習慣。比如說大年初一不能幹活,這一天都要盡情地玩耍。因為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這天幹活代表著全年都是勞碌命。
  • 農村的紅白喜事講究多,不了解這些的人,小心你幫忙也會得罪人!
    農村是習俗和傳統文化氣息非常重的地方,特別是紅白喜事,歷來是人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而且在農村,紅白喜事有很多講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但一般都是大同小異,在家裡發生這種大事的時候,鄉親們能幫忙的都會伸手幫忙,這就是如今城裡看不到的鄉村情!
  • 農村怪現象,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要趕回去,是有什麼講究麼?
    在農村鄰裡之間最講究互相幫助了,一般是一家有難,街坊四鄰都來幫忙,尤其是紅白事。而在農村裡有一個習俗,那就是紅喜事不主動去幫忙,而白喜事只要受到邀請,那就算是離家再遠也要趕回去幫忙,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紅事不幫忙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家庭辦喜事都去飯店定桌了,沒有必要那麼多人幫忙了,況且,對於喜事,人不到禮到了就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白事是很突然之間發生的,在家人去世後人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就要忙著辦喪事,根本也沒有精力去想著找誰幫忙,並且,孝子要守靈,不能離開棺槨周圍,外邊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 為什麼農村有「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的說法
    這是農村的一個習俗,一個村就那麼大,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抬頭不見低頭見,就即使關係不好,家裡有白事他也必須去,因為你也有老的那一天,你不到別人也不會到。這就是農民的情意。如果你家有喜事就要挨家挨戶去叫人家,讓人家去喝你家喜酒,抽喜煙,當然你不叫別人也不會去。
  • 為什麼在農村,紅事都不願意去,白事卻都願意去幫忙?原因竟是這個
    紅白喜事,對於農村來說都是大事,基本上一個村子的人都會知道,可是現在在農村,誰家結婚了,村上的鄰居很多都不願意去吃酒席,禮錢一給就走了。但是如果誰家有白事了,就是不說,大家也都願意去幫忙。原因主要有三個,聽聽老農怎麼說。
  • 農村俗語:「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所以每年的冬季,都是農村紅白喜事最多的時候,有句農村俗語叫做:「紅事等吃喝,白事累彎腰」,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紅事等吃喝紅事也就是結婚,在農村結婚時,一般提前兩三天村裡人就會前來幫忙了,當然不是全村人都來,而是一個「門種」的人,也就是以姓氏為單位,一般一個村都不是一個姓氏,比如趙村,肯定是村裡姓趙的人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其它姓氏的人。
  • 農村人講究「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這是為啥?
    現在我國大多數農村的農活已經告一段落,農民也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農閒季節。隨著冬天的到來,農村的紅白事也多了起來,農民最講究「禮尚往來」,所以當別人家有紅白事的時候不僅會去幫忙,還要送上禮錢,在農村中關於紅白事的講究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那麼這是為啥呢?
  • 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
    導讀:農村辦紅白喜事為啥不找人幫忙,而是花錢請服務隊?人情味沒了?進入冬季之後,農村的紅白喜事明顯的增多起來。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紅事禮到人不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到扔出來,可見白事跟紅事還是具有很大差別的。
  • 「喪事不請自到,喜事不請不到」,紅白喜事為什麼有這樣的規矩?
    在農村生活,就是生活在一個被親近的、熟悉的人包圍的世界中。因為一個村本身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群體,相對於城市而言,由於面積小、人口少,所以大家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每一家人都非常的熟悉,那麼自然就有很多的人情往來。在過去,一個村幾乎都是一個姓,加上物質條件也不那麼的豐富,不管誰家中有什麼事,都是大家互相幫襯著。農村的人情往來不外乎婚喪嫁娶、建房上梁、小孩滿月及老人慶壽等。
  • 農村白事,請人敲鑼打鼓請人哭喪,這算擾民嗎?該怎麼辦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生老病死,這是自然現象,誰也無法避免。在農村以前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一對迎親的人,要是遇到了是送葬的隊伍,是必須優先給送葬的人讓路。農村人講究死者為大,哪怕是你人生三大喜,遇到了人家的白事,你也得認,要禮讓人家。
  • 農村隨禮「兩極分化」,紅事被動隨,白事主動隨,為啥區別對待?
    人情這個詞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特地查了下,所謂的人情指的是人的感情表現。放在農村,我覺得這倆字最貼切的解釋應該是農村約定俗成的處事標準,說得再直接一點就是當農民家裡的親戚或者是同村關係要好的人如果家裡有生老病死、喬遷升遷之類的事情的時候,就需要帶著禮金上門慰問,這就是農民口中的隨禮過程。
  • 在農村參加白事,這3件事很忌諱,一定不能做,免得惹主人不高興
    要說農民最在意的事情,那麼除了紅事應該就是白事了,紅事指的就是結婚一類的喜慶事,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而白事指的就是喪事,這樣的事情就要特別的顯示其莊重性,在農村,辦理白事的時候有著非常多的規矩,也有很多的禁忌。
  • 豔俗的紅事,悽涼的白事
    幾十口人,熱鬧非凡,以前年輕的時候都不大喜歡這樣的場合,或許年齡越來越大了,卻越來越喜歡這種豔俗的熱鬧。或許之前姊妹之間,弟兄之間有一點小摩擦,有一點點矛盾,可是在家庭重大場合,共同舉杯,共祝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河南農村紅白事酒席,上菜順序有講究,不知道你們那是不是
    農村紅白事都要請酒席,在小編老家豫東地區,不論是紅事還是白事酒席,很講究上菜的順序。比如說,先上涼菜。我們那邊一般是八個涼菜,或是十二個菜。如果是紅事,必定有一盤乾果點心。尤其是燜大肉,在農村的酒席上,只要燜大肉一上,那就說明菜上得差不多了,該上饅頭了。過去農村人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最喜歡燜大肉,就著饅頭吃,唇齒留香。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對這個就沒那麼喜歡了。大肉之後,必有一道雞蛋湯,番茄雞蛋湯或者紫菜雞蛋湯。這是告訴大家筵席要結束了,可以趕緊吃吃,然後滾蛋。
  • 【民俗漫談】紅事遇白事誰先行?
    所謂民間的紅事遇到白事,一般來說就是迎親的隊伍遇到送葬的隊伍怎麼辦的問題。按民間習俗,這種可能性在現在社會可能會出現,在舊時幾乎不可能出現,除非辦喜事的人家和主持婚禮的人都是糊塗蟲。紅事為民間喜慶之事,如收親(指男方婚禮)、嫁女,慶壽,喬遷等;白事為民間的喪事。紅事除收親、嫁女、喬遷在路上行走外,其他的事,如入學、赴任等之類的事根本不值一提,肯定是先讓送葬的隊伍先行。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在農村隨禮是一種增進「親情」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以前農村人多的時候,誰家有什麼事都是全村人都幫忙,現在咱們農村很多人都走了,雖然也熱鬧但相對過去還是差遠了。熱鬧勁少了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這隨禮方式有些特別了,有的可以通過網絡隨禮,有的會選擇讓別人捎禮,大多情況就是人不到禮到,其實這個方式對於紅事還行,但對於白事來說,禮就算到了,人也不會收的,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白事講究多?什麼事情不能做?你知道嗎
    中國作為一個傳統大國,在紅白喜事上有很多習俗。農村又是較為封建迷信的地方,尤其在白事上的講究更多。參加白事時,一言一行都很重要,說不好就會有「晦氣」。那麼去農村參加白事時,什麼事應該避免不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關於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的倡議書
    關於紅事緩辦、白事簡辦的倡議書 2021-01-10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