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丁玲等49位現代作家手稿亮相松江這個展覽

2021-01-17 澎湃新聞
魯迅、丁玲等49位現代作家手稿亮相松江這個展覽

2020-06-17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芳馨遺遠、春溫永存——上海魯迅紀念館藏中國現代作家手稿展」在松江區博物館展出,此次展覽遴選了包括魯迅在內的49位現代作家的72件手稿,以及曹聚仁、吳朗西、趙家璧等著名文化人士使用過的相關物品,將魯迅及其同時代作家的風骨和精神呈現給觀眾。此次展覽由松江區博物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共同主辦,截至7月19日。

「魯迅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與主力,尤其是在上海的十年中,對左翼運動文化的推進有很大的幫助」,松江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推出此次中國現代作家手稿展,是為了立足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四史」教育,從這些作家的文稿中,看到以魯迅為代表的同時代作家寫作藝術的精湛以及思想的閃光。

時空對話 字裡行間顯風採

此次展覽的手稿包括小說、雜文、傳記、年譜、詩稿、信箋等多種形式,置身展廳,欣賞不同作家的手稿和筆跡,能給人一種穿越時空和作家對話的奇妙感受。上海魯迅紀念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樂融介紹說,見字如面,希望通過這場展覽,能夠讓普通觀眾或者文學愛好者,從字裡行間一睹這些作家的文採,讓專業的觀眾能夠從作家的一筆一划等修改痕跡當中,體會到文學創作的艱辛與奧妙。

展覽的首幅作品,就是魯迅的雜文《看圖識字》,手稿排列規整、字體清晰,少有修改的痕跡,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樂融告訴小松,作家手稿的狀態,不僅思想結晶的外化和存在方式,也是作家性格與學養的表徵,還是作家寫作方式與習慣的真實記錄,另外對手稿形成過程的解讀,也有助於獲得手稿內在的信息。例如,魯迅針對社會現實發表了很多自己的見解,寫出了很多精彩的雜文,這篇《看圖識字》就是抨擊當時社會的兒童教育問題,指出兒童教材與現實脫節的危害,喚醒社會對兒童教育的重視。

在展覽的作品中,還有不少魯迅與好友的來信,如在與鄭振鐸的信件中就用到了二人合編的《北平箋譜》,共收集了木刻套印彩箋300多幅,印有彩色紋飾的彩箋,用於寫詩、手札和書信,既方便又美觀。

提攜同輩 松江作家獲幫助

魯迅對於同時代的作家也是極盡提攜,在展出的40多位作家手稿中,大多都與魯迅有著關聯。例如展出的丁玲作品從處女作《夢珂》到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展現一位女作家成長的歷程,魯迅為提升丁玲主編《北鬥》的影響力,在創刊號上直接刊登了珂勒惠支的黑白木刻《犧牲》以及自己寫的介紹詞,藉助魯迅的權威,《北鬥》的影響力迅即提升。又如大家熟悉的文章《為了忘卻的紀念》,紀念的就是「左聯」五烈士,其中一位烈士柔石的詩歌手稿《戰!》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字字犀利,讀起來鬥志昂揚。

在展覽的作家中,還有一位從松江走出去的,他就是趙家璧。趙家璧是中國編輯出版家、作家、翻譯家,1908年10月27日出生在松江。在光華大學附中時,就主編《晨曦》季刊,大學時期為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主編《中國學生》,畢業後進入良友圖書印刷公司任編輯、主任。其間,結識魯迅、鄭伯奇等左翼作家,陸續主編《一角叢書》、《良友文學叢書》等,以裝幀講究聞名。此次展出的手稿《魯迅導引我做好版畫出版工作》,趙家璧記錄下魯迅推薦他出版版畫,另外版畫的紙不能太硬、只能單面、價格要稍微低一些便於美術青年學習等,事無巨細。此外,展覽中還展出了《沈從文致趙家壁信》《魏猛克致趙家璧信》等,從中也可以看出現代文壇大家與松江的交集。

小松在現場觀察到,在每幅手稿的右下角位置,都放置了一個二維碼,掃描之後就可以查看這幅手稿的原文及相關解讀,這對於觀眾現場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文、圖:牛立超

原標題:《魯迅、丁玲等49位現代作家手稿亮相松江這個展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作家丁玲 一生深陷政治
    丁玲曾和馮雪峰一起到魯迅家約稿,「我在魯迅面前感到很自由」。魯迅後來對馮雪峰說,「丁玲還像一個小孩子」。主編雜誌的同時,丁玲還深入工廠,組織讀書會,到大學裡演講,熱火朝天。她的短篇小說《水》發表在《北鬥》上,以1931年十六省水災為背景,第一次將筆觸轉向了農村。茅盾說這篇小說,「無論在丁玲個人,或文壇全體,都表示過去的『革命與戀愛』的公式已經被清算」。
  • 2020年松江盛夏狂歡季重磅來襲,錯過又要等一年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2020年松江盛夏狂歡季來了!四大板塊,精彩紛呈快來松江放鬆一「夏」吧!時間:2020年7月9日-8月15日地點:佘山生態桃源基地2020上海松江荷花節2020上海松江荷花節以鄉村振興為主基調,結合胡家埭村創建國家級文旅融合示範村和胡家埭村創建全國鄉村旅遊示範村工作,開展荷蓮種苗基地開園、「為荷而來 為泥而趣」——新浜第四屆泥地足球賽、「荷睦親子」趣味接力賽等活動。
  • 圓桌|手稿消失的時代,重讀茅盾手稿與書法的當下鏡鑑
    當年我們上現代文學課的時候,魯迅的分量特別大,郭沫若與茅盾這些人也有一些分量,1978年還是1979年,我曾經看過一件茅盾的手稿,是毛筆寫的,我當時就在展櫃裡來回徘徊不忍離去,這位作家的字居然寫得這麼好。當時我們看不出什麼家數,什麼來歷,就是覺得確實寫得出人意料,瀟灑,而且讓人不知來歷。但是一看肯定是正規學過的,不像今天很多人亂來的,一看沒有路數的,根本不在書法正脈的中間,所謂創新的很多。
  • 中國現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學得小課堂」中國現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1.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他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 對話|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在魯迅研究中,用文物「說話」
    我們於1999年建立了「朝華文庫」,徵集了和魯迅有關的同時代文化名人,包括作家、出版家、版畫家的手稿與作品等實物,如陳望道、馮雪峰、許壽裳、黃源、趙家璧、李樺等,按「人物」設立了多個專庫進行收藏和展示。「朝華文庫」 四字由巴金題寫,各個庫的題字也都出自文化名人之手。我們也對這些名人物品進行了梳理、挖掘和解讀。特別是從他們的創作手稿中,可以看到他們真實的思想活動,進一步去研究,將會別有一番天地的。
  • 美女作家丁玲,為啥會與兩個男子同居?情非得已!
    相信很多人看過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在這部作品中,美女作家丁玲用平和的筆觸描寫了華北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初期的情況。更多人是通過這部作品,認識了丁玲。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丁玲曾經與兩名男子同居。那麼,她為什麼這麼做呢?
  • 丁玲一生愛過的男人
    丁玲是20世紀中國文壇最有才氣的女作家之一,她早期追求個性人生,最終成為了一位革命作家。
  • 松江這個展覽好看又好玩
    松江這個展覽好看又好玩 2020-11-22 1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場關於松江的展覽正在程十髮藝術館舉辦,來看看嗎?
    這場關於松江的展覽正在程十髮藝術館舉辦,來看看嗎?該展覽由程十髮藝術館和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共同主辦,展出來自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的作品20餘幅,包括書法、國畫、水墨等多種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該展覽是程十髮藝術館與上海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開展合作後的首個項目,作品呈現的內容也全部都是與松江相關的題材。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組展示古建築的作品,包括唐經幢、方塔與護珠塔,通過色彩的運用顯得充滿古韻和松江地域特色。
  • 為何魯迅、鬱達夫、豐子愷等江南現代作家都偏嗜佛學?
    這種好佛之風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傳承,足以使生於此長於此的江南現代作家平添諸多近佛之緣。如魯迅、鬱達夫、俞平伯、豐子愷等江南現代作家的童年都在江南度過,其佛緣即始於童年。以魯迅為例,魯迅幼年在長慶寺拜住持和尚龍師父為師,賜法號長庚,這是他對佛教的最初印象。此外,幼年的魯迅還常出入迎神賽會,觀看目連戲,多次接觸江南民間佛教。
  • 向心而行——丁玲文學獎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背後
    和以往不同,這個地方性獎項,從本屆起正式成為全國性文學大獎。當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宣讀獲獎者名單,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廖奔出席活動。毋庸置疑,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丁玲作出了無法取代的貢獻。她從沅澧流域出發,奔向大江大河,其文學成就和人格力量,讓她成為一個超越了性別的大寫的「人」,至今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因此,「丁玲不僅是常德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成為長期以來文學創作者們共同的心聲。
  • 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展覽開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日前,「紅色電波中的領袖風範——毛澤東同志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專題展覽在香山革命紀念館開幕。專家介紹,以毛澤東香山時期發布電報手稿為題材進行全面集中展示和深入解讀,尚屬首次,展覽中的大部分手稿為第一次集中展出。現場設置35處「電文導讀」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在進駐香山後,電報成為毛澤東指揮全國各地黨政軍工作最主要的通訊手段。
  • 大量藝術手稿、珍貴文獻亮相深圳 「窗裡窗外——梁思成林徽因特展...
    大量藝術手稿、珍貴文獻亮相深圳 「窗裡窗外——梁思成林徽因特展」今日開幕深圳晚報  作者:  2020-08-28 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學者伉儷
  • 寧夏青年作家田鑫獲得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
    12月10日,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湖南常德古董,寧夏青年作家田鑫運用散文集《大地知道誰來過》獲得散文新銳獎。  丁玲文學獎是1987年由原常德地區文聯和北大荒文聯共同發起,以常德籍著名作家丁玲的名字命名,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成立,丁玲文學獎勵基金會(後更名為常德丁玲文學創作促進會)組織實施的文學成就,目前已舉辦十屆評獎活動。
  • 湖南日報:向心而行——丁玲文學獎從地方走向全國的背後
    12月10日,在丁玲的家鄉常德市,她的讀者、敬仰者從全國各地追隨而來,以文學之名聚集,以信仰之名堅守,在掌聲與鮮花匯成的旋律中,共同見證第十一屆丁玲文學獎頒獎典禮。和以往不同,這個地方性獎項,從本屆起正式成為全國性文學大獎。 當晚,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宣讀獲獎者名單,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廖奔出席活動。
  • 懷念|吳福輝談閱讀、文學史及現代文學館
    魯迅之外的現代作家最能吸引青年讀者的是丁玲、艾青諸人(我寫手記是學丁玲。自己起了個筆名叫「艾茸」,沒有用它發表過任何東西,但早期藏書均用此署名),第一時間讀的是王蒙、劉紹棠、劉賓雁、杜鵬程、陳登科、馮德英等。為了文藝要不要「幹預生活」,目睹全國讀者對蘇聯小說《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的討論。還跟著文藝界的風向去啃關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後來才去啃「車、別、杜」。
  • 《阿凡達》《哈利·波特》分鏡手稿亮相798
    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達》手稿,《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場景設定手稿……「光影之前」電影分鏡手稿展日前在798藝術區IOMA愛馬思藝術中心開幕,共有中外上百幅電影分鏡手稿亮相。展覽現場還實景還原了電影《水形物語》中男女主人公浪漫交流的場景,觀眾站在場景中心就可在聲、光、影的環繞下,沉浸式體驗海底自由遊弋的感覺。走到二層,國產動畫裡程碑作品《大魚海棠》的50張分鏡手稿,展開動畫展區的畫卷,該展區展出了大量原創國產動畫電影的手稿。
  • 目不染塵的張愛玲,為什麼偏要粉丁玲?
    然而,其實,從始至終,張愛玲一直遙望、關注著丁玲,甚至一度把她當做自己的寫作對象。這是為何呢?陳子善老師新書《從魯迅到張愛玲》為讀者揭開了一段趣史。(獲得25日微信贈書的讀者是:T 121 3121,請私信後臺與我們聯繫)        1936年,張愛玲正在讀高中二年級,丁玲已經是風靡一時的女作家。
  • 《哈利·波特》《大魚海棠》等電影分鏡手稿亮相,引影迷打卡
    展覽上共有上百幅中外電影分鏡手稿亮相,其中既有大家熟知的《哈利·波特》《阿凡達》《水形物語》等國外大片的分鏡手稿複印版,也有深受觀眾喜愛的國產動畫《大魚海棠》等電影的原版分鏡手稿,所有手稿均為國內首次展出。
  • 陳明:拋妻棄子成為丁玲的第三任丈夫,助力丁玲名氣達到巔峰狀態
    可是,雖然陳世美的形象深入人心,但還是有不少的男人或為金錢或為權勢或為美色,成為現代陳世美。雖然他們是名人,曾經做出過這樣或那樣的成績,但這並不妨礙社會公眾對他們進行道德譴責。 徐志摩跟徐志摩類似的,還有一個人叫陳明,他是作家丁玲的第三任丈夫。在妻子席萍還在醫院生產期間,陳明為了跟丁玲在一起,執意要跟席萍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