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vs外國公屋,香港被完爆!

2021-02-07 港漂圈

二十二萬港漂都在這兒


提起住房問題,簡直是香港人的痛!


私樓太貴,買不起;公屋是便宜,但輪候時間又超長!根據2018年最新數據,香港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5.5年,創19年新高!


(圖片來源:香港01)


為了早日上車,香港甚至出現了8.8萬人搶一戶兇宅的新聞!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就算搶到了,房間面積也是小得可憐!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動不動還來個三尖八角的騷操作,可以說是很憂傷了!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前不久,香港ViuTv新出了一個節目《人住公屋我住公屋》,帶著幾個名人去其他國家參觀公屋,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什麼叫「別人家的公屋」!


(圖片來源:雅虎)


新加坡的公屋叫組屋,可以租,可以買。而且新加坡政府提供了大量房源,有8成新加坡人都住公屋。



當然啦,因為新加坡的公屋價格便宜,符合標準的申請者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資助,所以有79%的新加坡人都是買的公屋



新加坡政府可以說相當負責了,不但包建包賣還包售後


雖然是買的公屋,但政府會負責維修,比如房子漏水,政府和屋主各負責一半。如果是外牆出了問題,政府會全權負責。(香港公屋的室內維修需要自費)



而且新加坡的組屋建築,還配套修建了空中花園,安裝了家具,形成了社區互動空間,就像香港私樓配備的會所



至於價格嘛,新加坡一套936呎的四居室組屋,大概是263萬港幣,換算下來每呎才2800港幣!



而且申請條件相當寬鬆,每個人可以有兩次申請機會(就是說每個人可以有兩套公屋),輪候時間4年左右


比起香港的幾萬人爭一套房子的盛況,新加坡平均下來只有6個人爭一套!



如果有老人,還可以申請多代同堂相連單位,老人的房子由政府負責裝修,所有家具一應俱全,而且還安裝了急救鍾,防止緊急情況的發生。




丹麥的公屋理念比較不同,不是專為低收入群體而設的,而是定位為「普通房屋」任何人都可以居住,所以丹麥申請公屋根本沒!門!檻!



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唯一條件是年滿14歲。對,沒錯!不是18,不是20,而是14!本帥14歲的時候,可能剛上初中,丹麥人14歲的時候,已經有房了



但是丹麥的輪候時間比較長,需要好幾年,不過等到成年,房子基本也就下來了!





而且丹麥人非常注重節能環保,公屋裡的馬桶都加入了尿液區分設計,把尿液收集起來,充當肥料,種植小麥。每6個人一年的尿液可以種植250公斤的小麥。



同樣,丹麥公屋的租金也不高,1,000的房子只需9,000港幣。而且自帶農場莊園,閒了還可以喂喂雞、養養狗。




西班牙的公屋真的是非一般的「壕」!900呎,4房1廳,每房都帶獨立陽臺,連個陽臺都比香港的單間大!





而且這麼大的豪宅,只要100多萬港幣,在香港連個車位都買不了!


至於月供,只要4,450港幣,比香港租房還低!



此等物美價廉的豪宅,想必定要等上個十年八年吧!


萬萬沒想到,戶主說「這個房子確實等了很久,整整一年半。」



西班牙的房價不高,補貼又多,所以大家還是更願意買房,西班牙政府為了哄市民住進公屋,也是費盡心機,都把房子建成了這樣↓


(圖片來源:香港01)


這樣↓


(圖片來源:香港01)


或這樣↓


(圖片來源:香港01)



再來看看離香港最近的日本是個啥情況!


日本的公屋分為兩種,一種是公營住宅,另一種公團住宅,前者是提供給收入較低的人士,後者主攻收入較高的人士,甚至沒有收入上限。


(圖片來源:香港01)


雖然是給高收入群體的,但一點也不貴,兩房兩廳,將近900呎,月租只要8200港幣,但是只能租,不能買!


(圖片來源:香港01)


為了吸引大家入住,公團住宅還和無印良品、宜家合作,把房子進行了裝修設計,妥妥的都市簡約風!


(圖片來源:香港01)


這麼好的房子,想必早就被搶瘋了吧!


(圖片來源:香港01)


BUT,沒想到日本人如此傲嬌,竟然沒幾個人申請!對,日本的年輕人覺得房子太老了,不想租!



法國的公屋都有很多年歷史了,很多都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修建的,不過到現在仍在使用,而且絲毫不用擔心維修問題,全部用的都是真材實料。



兩房一廳600呎的房子,租金只要3000港幣,而且裝修簡直就是藝術。



還有秉承著住公屋也要住得豪華的奧地利,用節目組的話來說,把公屋區包裝得猶如沙田第一城,天台泳池、商場、體育場、網球場,還有三間幼兒園……


而且這麼好的房子租金也就5400港幣。



看完別人家的公屋,本帥已經啞口無言了,只能問問,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發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



點擊圖片或者閱讀原文,一秒鐘get答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公屋?詳解香港的公屋制度及申請流程
    公共房屋(公屋)計劃在香港有60多年的歷史,一直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回歸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注和發展公屋發展,已有100多萬家庭受惠。香港政府在原址附近興建徙置大廈、並成立半獨立的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由此展開公屋建設計劃。1973年,香港政府成立獨立的房屋委員會,專門處理住房保障問題。1997年,新成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佈房屋計劃,目標在十年內令自置居所比率達到70%。  公屋是香港政府為低收入居民提供的住宅,由政府出資興建並擁有業權(產權),以廉價租金出租。
  • 香港公屋計劃能成功嗎?
    但是,香港的公屋計劃真的能成功嗎?到底是誰在阻礙公屋建設?1997年香港回歸,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拿出了8.5萬公屋計劃為特區政府訂下三個目標:每年興建的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八萬五千個;在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以及把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
  • 【真實的香港】香港一位女網友說:公屋不如私樓,被聲討
    在香港,住房問題一直是最大的困擾,早年,大概是98-00年左右,申請公屋的輪候時間並不長,隨著政策的畸形變化,人口的快速劇增,輪候公屋越來越長。
  • 住公屋的香港人最幸福?解密你不知道的香港人的「公屋夢」
    會受到周圍很多人的豔羨,你一定很難想像,有的香港人甚至幾十年都在輪候公屋,一旦輪上,對他們來說那簡直是天大的喜事,覺得比中六合彩還幸運,還要開心。很多普通港人心裡都有個「公屋夢」,他們不求發財,甚至願意長期低薪也想住上公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密香港人的「公屋夢」。
  • 香港屋邨記憶:公屋仔們是這樣長大的……
    香港的公屋,又稱屋邨,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給低收入市民,是香港絕大多數基層人士的家。本書的三位作者中,範永聰、範詠誼是兩兄妹,80年代初隨父母從筲箕灣唐樓遷至沙田沙角邨一個面積約250尺的公屋單位,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妹夫楊映輝則從小在藍田邨長大,生活接近三十年。
  • 香港人都住什麼房子 住公屋的港人最幸福
    新京報製圖/趙斌香港的公屋類似於內地的廉租房,香港約有260萬套公屋,供700萬人口居住。香港的公屋是怎麼分配的?對我們有什麼借鑑?●香港公屋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目前香港約有260萬套公屋,供700萬人居住●除了租金便宜,公屋住戶還享受超值的公共設施,公屋周圍就有公共娛樂設施和孩童遊玩設施●在香港,如果有申請人偽造資料申請公屋,一旦被發現,將避免不了牢獄之災1、誰是香港最幸福的人如果一個公屋家庭月入一萬元,繳納租金水電後大約還有八千餘元
  • 那些等不到公屋的香港窮人.
    還記得去年年底時,圈妹給大家推薦的TVB新劇《香港愛情故事》嗎?那篇文章,其實聊的是香港月入二三萬的普通階層的住房困境。(圖源:優酷)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大地上,比這群人更為房屋所困的,是香港基層人士。當我們為普通階層一家幾口擠在狹窄公屋感到窒息時,他們還在苦苦輪候公屋。鐵皮寮屋:「有瓦遮頭,已是感恩」都知道香港的豪宅區在半山,但並不是每個住在山上的人,都是富豪。
  • 東南亞 | 新加坡組屋究竟比香港公屋好在哪裡?
    (香港01)香港政府常常說沒有土地發展房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自1969年加入建屋局起,劉太格每年都會到香港學習公屋發展,他受訪時一語戳破:「你們(香港)是有很多地的,最大的問題是政府拿不到土地。」香港目前有80萬個公屋單位,40萬個資助房屋,和16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公私比例是4比6。反觀新加坡,有101萬個組屋單位,37萬個私宅單位,公私比例是7比3。
  • 陳帆:香港特區政府建議為公屋租戶提供兩個月租金寬免
    中新社香港6月24日電 (記者 韓星童)按照香港公屋租金調整機制,今年的租金上調幅度為9.66%。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4日出席香港特區立法會會議時表示,局方得知租金檢討結果後,已向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建議,為公屋租戶提供兩個月租金寬免,以抵消租戶所受到的影響。
  • 香港年輕人到底有多難?寧願做廢青都要輪公屋!
    香港通是目前香港權威,全面為全球華人及大陸人士提供對港投資、旅遊、購物以及最新香港資訊等信息的專業平臺,香港通,講述香港傳奇。
  • 香港最難進的6棟公屋,拍到的照片震撼人心!
    但是,對公屋的印象就千萬不要僅限於「廉價出租屋」和「鴿子籠」這兩個詞,指不定哪天幾平米大的鴿子籠就變成了世界級文化遺產。這一次,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走進這些獨特的房子,一探舊時光中的香港。香港公屋,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它們多形成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承載著時光走過厚重的20世紀,如今舊屋邨或方或圓的設計風格,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是無法擯棄的美。
  • 我去了趟香港,看了套16平米的公租房
    香港人口稠密程度亞洲第一,世界範圍也排得上。查了下資料:2015年就已經達到6618.79人/平方公裡的地步,市核心地帶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1萬人/平方公裡!這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就是直接完爆北上廣!人多市場大,生意也許好做,但居住條件就不敢恭維了。各種想香港住房的「魔幻」大家應該都聽過不好。
  • TVB新劇《香港愛情故事》拍「公屋愛情」
    12月7日,新劇《香港愛情故事》即將於22:30首播。該劇由TVB新晉監製林肯監製,羅天宇、龔嘉欣、王敏奕、龔慈恩、石修等人主演,以香港不同年齡層的愛情故事為切入口,探討香港人在社會、房屋、伴侶相處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
  • 真正的寸土寸金,香港9成人蝸居,有人提出香港版「雄安新區」規劃
    據了解,香港小戶型的形成與設計幾乎是圍繞著公屋展開的,近年來,一些商品住宅也開始大量建小戶型。在香港,一套70平方米的戶型總價達到300萬港元以上,90平米以上的住宅,一般需五六百萬元,令大多數香港人,因為無力承擔而不得不選擇戶型小、總價低的房子。所以60平米左右的房子在香港較常見,可謂緊湊型戶型的典範。
  • 可憐的香港公屋驚現...
    照片拍攝於香港的公屋,在公屋幽暗的燈光下,只見對面走廊疑似有長發女子在走廊上吊自殺,場面極其嚇人!(快來人保護朕的小心臟...)受驚的好像不止口袋菌一人,該帖子一出,立刻引來熱議。很多網友都表示「嚇破了膽」。長褲、數件短袖衫,以及連身裙的位置,剛好形成一個吊頸長發女子的外形。(晾衣服的這位神人,技術是真滴高
  • 香港故事|微縮模型手藝人:寫給香港的情書
    3年前,香港微縮模型手藝人黎熾明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從香港空運到日本大阪的一件微縮模型碎了一半,那是他用兩三個月的時間精心製作的。
  • 《香港愛情故事》首播測評:香港沒有愛情
    它通過香港平民社會裡一個家庭的幾個人的愛情故事,折射高房價下香港愛情形態。香港的房價畸高,是舉世聞名的。經濟學人智庫不久前發表的《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指出,2020年香港繼續蟬聯榜首。年輕人申請不到公屋,只能租劏房。條件好一點的劏房,是群租房。條件差一點的劏房,就是所謂的「鳥籠房」「棺材房」。劇中的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個只有二十幾平米的公屋裡。
  • 漫畫 香港人 VS 臺灣人
    臺灣人排隊只為優惠,香港人排隊只為無奈。P.S 香港人的排隊功力不是蓋的!回家搭車排隊、進餐廳排隊、買票排隊、等公屋排隊、上廁所排隊…總之你想到的~都要排隊。香港人辛苦啦!香港人對於社交網站上,比較注重自己的生活隱私,除了名字不會使用中文名外,更不會給太多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因為我身邊就有一位這樣的香港朋友...
  • 香港圍城
    天水圍位於最近突然成名的元朗區西北部,北邊緊鄰香港溼地公園,西北邊就是深圳灣,隔著海灣能夠看到深圳。這個名字裡帶著「圍」字的地區,像極了香港這座圍城的隱喻。政府在天水圍興建了大量公屋,吸納了將近30萬人在這裡居住。公屋租金較為廉價,租住公屋的多為香港的低收入人群,但是社區的基礎設施條件並不完善,治安實在是個大問題。
  • 香港實際居住根本就沒那麼差!
    網上不是一直說香港人只要拿不到公屋就只能住籠屋等死嗎?事實上香港只有20萬人住人均居住實用面積只有5.5平的板間房,但20萬人只是一小部分的人,而香港更多的非公屋戶的家庭的房子都是60平左右的,所以香港非公屋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比公屋戶大多了,可惜不少大陸人只著眼於那少數住板間房的20萬香港人,甚至著眼於那數千名住籠屋的難民/偷渡客,認為全香港沒公屋的人大多都住這種房子,還美其名「科普/這就是現實」,實在令人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