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數萬名確診病例及近萬名重症患者讓不少擁有頂級醫療資源的地區顯得捉襟見肘——不僅是大三甲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衝上了前線,基層醫療同樣正面臨一場嚴峻考驗。
如何有效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如何提升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和效率,快速開展基層篩查?如何為雷神山、方艙醫院提供充分的醫療資源保障?危急時刻,雲技術、AI技術充分凸顯了其便捷安全、高效精準的優勢。
雷神山醫院放射科醫生正在通過聯影雲將患者影像上傳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圖片均由聯影集團提供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藉助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搭建運營的聯影雲平臺,實現了與武漢雷神山醫院雲端互聯互通,可為雷神山醫院患者進行遠程影像診斷。雷神山醫院目前規劃了1600個床位,7臺放射影像設備。此次疫情中,醫學影像是判斷患者病情發展情況、治療效果、患者是否康復、是否達到出院標準的重要依據。
「緊急搭建的雷神山醫院本地沒有配置影像診斷醫師,所有患者的檢查影像都會通過武漢電信醫療專網上傳到聯影雲平臺,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放射科專家通過聯影雲遠程影像系統進行遠程閱片和診斷,通常10-20分鐘即可將診斷結果返回。全程病人信息可追蹤,保障數據安全。」聯影網際網路醫療事業部項目經理鄧俊介紹說。
「目前,雷神山醫院每天大概有數百位患者的影像上傳到中南醫院,我們安排了3個專職醫生負責為雷神山醫院進行遠程影像診斷。通過遠程診斷,我們無需再派影像診斷醫生到雷神山醫院,不僅可以保障為患者精準和高效的診斷,也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主任徐海波說,「目前,我們放射科不僅承擔本院的影像診斷任務,還承擔了雷神山、武漢七院以及部分社區醫院的診斷任務,放射科平均每位醫生每天要撰寫百餘份影像報告,工作量極大,醫生資源緊張。遠程診斷系統的使用,為醫院進行合理高效的資源分配提供了有益幫助。」
湖南援鄂醫療隊通過聯影雲平臺在黃岡區域醫療中心開展遠程會診
徐主任還介紹說,醫院目前醫生的診斷還藉助了聯影的人工智慧技術。藉助搭載在聯影雲平臺上的聯影u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能檢測到微小的、不明顯的疑似病灶,助力醫生對疑似病例進行有效篩查、甄別。不僅如此,針對確診病患,系統能夠進行分級評估,獲得「新冠肺炎嚴重指數」,進而結合臨床指徵,區分輕症患者和重症患者,從而給出更明確的分流指引,制定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
據介紹,聯影雲平臺還搭載了設備預約系統,患者掃描需求由臨床科室醫生直接發送至放射科,實現自動預約分診,患者無需前往放射科登記排隊,由此可減少交叉感染,提高就診效率。不僅如此,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通過聯影的雲平臺,還承擔了武漢市第七醫院以及多家社區醫院的影像診斷任務。
1月24日,醫院通過聯影雲平臺接入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由中南醫院調派人手,遠程協助七院開展CT影像診斷。有效緩解了七院的就診壓力,同時保證了患者診斷質量。至今,已完成4400多例遠程診斷。除武漢市第七醫院以外,和平街、張家灣街、珞南及洪山區四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接入了該平臺,共享中南醫院的遠程診斷服務。
聯影工作人員奮戰三天,緊急完成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全市遠程醫療項目施工
此外,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承擔了收治黃岡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重大任務。2月13日,黃岡市啟動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全市遠程醫療項目施工,聯影攜手湖北電信,僅用三天時間,就緊急完成了該遠程醫療平臺的搭建,預計本周內將完成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與黃岡市13家發熱定點醫院之間會診、影像等功能的開通並陸續投入使用。
據悉,聯影雲平臺還陸續部署在武漢國博、江岸等多家方艙醫院及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多家社區醫院,將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基層,並同步建立各級醫療機構針對新冠疫情的分級防控模型,為應急指揮奠定基礎。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