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朱力克
內地流行音樂市場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儘管這種變化目前還未形成顯性的特徵,但數據上看,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7月28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簡稱TME)旗下音樂數據研究品牌由你音樂研究院發布了《2020年Q2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季度報告》,從中我們可以對於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管中窺豹。
眾所周知,從2018年開始,在《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等綜藝節目的助推下,內地音樂市場出現了一股「偶像熱」,甚至有媒體稱2018年是「偶像元年」。
發展到2020年,中國內地的偶像市場,開始出現了降溫的趨勢。儘管少數一線藝人仍然有著驚人的數據表現,但無論市場反應還是受眾反饋,2020年的偶像市場已經遠不如兩年前熱鬧。甚至,對於偶像市場的發展,輿論更多的提出反思。
那麼,2018年至今,內地偶像養成市場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由你音樂研究院2020年第二季度的這份報告從數據層面進行了盤點。
根據報告顯示,2018-2020年間,8檔綜藝節目共向市場輸送了774位藝人,其中男藝人佔60%,女藝人佔40%。774位藝人中,有680人先後有作品進入由你音樂榜,作品共計3062首。
從數量上看,年輕藝人的大量出道,確實為市場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對於活躍市場,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從《2020年Q2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季度報告》的數據上看,優勢主要集中在少數頭部藝人身上。「在全部3062首作品中,進入過由你音樂榜TOP100的歌曲只佔到8.2%,上榜歌曲中,有36.6%的由你指數超過80分。」
其中,在2018-2020年「偶像養成團體」個人作品最高由你指數TOP10上,蔡徐坤一人就有5首歌入選。同時有個人作品入圍TOP10的尤長靖和林彥俊,跟蔡徐坤一樣都來自NINE PERCENT。而NINE PERCENT在團體作品最高由你指數TOP10排行中有四首歌入圍。
另外,男藝人表現要遠遠好於女藝人。個人作品最高由你指數TOP10中,只有一首《微微》來自女藝人傅如喬。
相比之下,得益於作品的出圈和資源的投入,火箭少女101在團體方面上表現不俗。不但《卡路裡》高居團體作品最高由你指數TOP10第一,火箭少女101另外兩首歌《11次心跳》和《Light》也入圍了前十。
由你音樂榜是一個用戶行為導向的排行榜,藝人數據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粉絲的活躍度。儘管2019年出道的R1SE在數字專輯銷量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現,但總體上看,2018年出道的藝人和團體更突出一些。結合過去一年的發展趨勢看,偶像市場降溫已經是事實,去年4月就有媒體報導,相關投資減少了80%。
報告內也對此分析認為「偶像養成市場逐漸從高熱度發展期轉向平穩過渡期,褪去了過熱的泡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否能產出優質的音樂作品便顯得更為重要。」
與偶像市場的降溫相映成趣的是,樂隊市場似乎處於升溫期。繼去年《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帶動樂隊市場升溫之後,2020年至今,已經有三檔樂隊綜藝先後播出,輿論場裡對於「樂隊」的討論熱度較去年只增不減。
如上文所述,綜藝節目對於音樂市場的影響,已經在「偶像製造」上充分的證明過。如今,樂隊綜藝的火爆,似乎預示著樂隊市場在今年有望更上一層樓。本文之所以把「偶像」和「樂隊」放在一起討論,立足點便在於此。
除了綜藝節目的潛在勢能,由你音樂研究院的本次報告還顯示,包括樂隊在內,獨立音樂正在通過跟影視歌曲(OST)和跨界營銷合作找到一條進擊主流的新路徑。
數據上看,今年第二季度《隱秘的角落》的熱播,讓演唱劇中歌曲的樂隊和歌手們受益匪淺:木馬樂隊的歌曲《猶豫》收聽用戶增長了365%,Joyside樂隊的歌曲《Good Night》增長了332%,發光曲線樂隊的歌曲《死在旋轉公寓》也增長了112%。
一方面,高幅增長的背後,是樂隊的歌曲長期處於播放量較低的狀態,所以,在大眾化影視劇集的帶動下,漲幅明顯;另一方面,在由你音樂榜上,影視歌曲的熱度長期以來都高於其他類型——今年第二季度的上榜歌曲中,影視音樂佔17%,相較其他類型的歌曲,熱度優勢顯著。所以,影視歌曲能帶動獨立音樂人、樂隊的播放量上漲也就不足為奇了。
據媒體的報導,《隱秘的角落》選擇大量使用獨立音樂作為OST,跟導演個人音樂審美有關係,《隱秘的角落》跟獨立音樂深度結合的OST思路未必適用於其他影視作品。但考慮到《隱秘的角落》的成功經驗以及樂隊綜藝有可能帶來的熱度,OST完全有可能成為獨立音樂的一個突破口,成為獨立音樂人新的宣發陣地。
除了OST,劉柏辛、新褲子、橘子海等歌手和樂隊,也通過跟商業品牌合作歌曲而獲得更多的關注。該報告分析認為,「獨立音樂有望伴隨著綜藝、影視OST及廣告歌曲在主流市場的滲透,逐漸獲得更大的市場認知和發展空間。」
偶像也好,樂隊也罷,最終都需要面對市場的選擇。隨著音樂消費日趨年輕化,Z世代(95-00後)正在成為流行音樂市場的消費主體。
Z世代聽眾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由你音樂研究院的這份報告也勾勒出了他們的輪廓:
1.聽歌頻率高:78.5%的受訪用戶每天都聽歌
2.自主性強:57.8%的受訪者通過主動搜索來發現音樂。55.2%的受訪者表示只關注自己喜歡的音樂類型或音樂人。
3.付費意識強:69.3%的受訪用戶是數位音樂的付費用戶。
4.文化自豪感強:「國風」是最受Z世代用戶喜歡的音樂類型。
上述四點跟其他報告所發布的數據基本吻合,並且讓我們對中國網際網路音樂的未來發展更有信心:音樂作為一種高粘性的娛樂形態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過去由於付費率偏低,導致音樂欣賞和消費之間存在一定的缺口,如今,年輕人的付費意識不斷增長,有助於擬補長期以來存在的付費缺口,讓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與此同時,年輕人的自主意識增加,意味著宣傳方式的選擇需要更多考慮年輕人的個性,藉助互動性強的方式,讓年輕聽眾主動參與到傳播過程中,找到目標受眾的同時,也跟受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與早年相對簡單的播放器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網際網路音樂實際上已經進入2.0時代,新的消費觀念正在養成,強調互動的個性化服務,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音樂的重要特點,研究用戶行為,與時俱進,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在這個時代,顯得格外重要。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