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盒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的犯錯

2021-01-09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塊頭強尼,ID:gh_99f5256f9a9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人生中,我們隨時都會犯錯,都會失敗,許多人對待錯誤和失敗的觀念都是:

失敗是成功之母;誰不經過失敗挫折,誰就找不到真理失敗就是邁向成功應付出的代價失敗也是我們需要的,他和成功一樣對我們有價值這樣想無可厚非,許多成功人士也都說過這樣的話,我們的文化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的確,古往今來哪個成功者沒有經歷過失敗呢。

但真的是這樣嗎?作為一個還沒有成功的人,不斷的遭受失敗,為什麼遲遲沒有得到應有的成功呢?

其實一句話概括: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他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他跟我們自己,跟我們所在的系統息息相關,只有重新看待我們跟失敗的關係,才能真正的做到從失敗中汲取經驗,而不是不斷的重複失敗。

道理我們都懂,可我們為什麼還是會陷入不斷的失敗?

為什麼我們總結了失敗的教訓,還是會跌入同樣的一個坑中?

為什麼許多曾經獲得成功的大公司,一樣會陷入失敗的陷阱,而找不到原因呢?

我們跟失敗的正確關係又是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理性的認知犯錯,理性的對待犯錯這件事,並且理性的處理犯錯後帶來的後果。

本文將介紹一種叫做「黑盒思維」思維模型,幫助我們跟失敗建立起更好的聯繫。

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黑盒思維」:

l 什麼是黑盒思維?黑盒思維跟我們對待失敗的傳統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

l 為什麼人們總是不願意用科學的方法對待失敗?

l 我們應該怎樣從失敗中學習,將失敗真正的變成成功之母?

01

什麼是黑盒思維?黑盒思維跟我們對待失敗的傳統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

在傳統的觀念中,我們對待失敗的態度都非常扭曲:

失敗是壞的,是愚蠢的,甚至是可恥的,是不能拿出來示人的,是要隱藏和躲避的。

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想要從失敗中獲取經驗,只能成為一句空談。因為在你向失敗學習之前,你已經對他進行了無情的鄙視、唾罵,當你看到這個失敗的時候,失敗中所蘊含的真相可能已經被你忽視。

毫無疑問,失敗是有價值的。但這種對待失敗的錯誤思維方式,卻制約我們從失敗中獲益,甚至制約著一個行業的發展。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航空行業和醫療行業的例子:

眾所周知,每架飛機上都會裝有一種記錄設備,叫做黑盒子或者黑匣子。用來準確的記錄飛機上所有電子系統的指令和駕駛艙的任何聲音,如果飛機發生故障或者事故,調查人員就可以通過黑盒找出數據進行分析,而航空業一般都會將這些資料公之於眾,接受大眾的檢查,並從中找出解決方案,進行反思和改進。

反觀醫療行業,幾乎沒有像航空業這樣嚴謹的失敗記錄程序,這無疑會給醫療事故的改進造成困難。

這到底怎麼回事呢?要搞清楚這個原因,我們先要明白兩個概念:

閉路循環:意思是,一種方法是不是有效,沒有辦法進行有效的驗證,導致這個錯誤在整個行業內不斷重複,成為行業壁壘。

開路循環:意思是,可以從過去的教訓中尋找經驗,找到方法,使自己進步,讓錯誤徹底從行業中消失。

打一個比方:

我們在運動場上打球,只要勤加練習,你就可以成為高手。但是,如果有人把球場的燈關掉,讓你在黑暗中打球,恐怕,你就算苦練十年,也沒辦法成為出色的投手。

沒有參照系,沒有從失敗中總結出的經驗,以及對失敗的正確態度,我們就不可能取得任何進步。

所以,黑盒思維,是一種典型的開路循環,它能讓錯誤和失敗有機的循環起來,變成我們可以利用的成功抓手。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願意使用黑盒思維?或者說,我們為什麼總是要掩飾自己的錯誤呢?

別著急,談方法之前,我們再來聊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總是不願意用科學的方法對待失敗?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對我們做出改變,有重大的意義。

02

為什麼人們總是不願意用科學的方法對待失敗?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因為認知失調。

我們會極力維護自己的正確性,以此來證明我們自身的存在。我們說出來的話,會促使我們用行動去證明它的正確,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失信。

比如,我答應明早六點的約會,我就必須在六點抵達約會現場,否則,我就會被認為失信。

受到這種思維慣性的影響,如果我們一直在做的事受到外界挑戰,出現錯誤,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怎麼可能?不會的」我們先否認錯誤,然後極力掩飾,證明自己是對的。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我們就算最後承認了失敗和錯誤,也不會再回頭去檢視錯誤中的事實。因為我們不堪回首。

再比如,一些被網絡詐騙的老人,在遭遇民警和銀行的阻擋的時候,極力的替騙子辯解,拒絕相信自己上當受騙。

這就是認識失調在起作用,他讓我們陷入自我維護的陷阱,從而一葉障目。

從道德層面講:是因為自古以來,失敗就等同於無能這種道德壓力給我們帶來的束縛。

我們都害怕被嘲笑為失敗者,loser這個詞在美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貶義詞,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被戴上loser的帽子。

尤其是那些以往經驗中的成功者,外界壓力很大,自己又經過常年的行業訓練建立了一整套職業自信,讓他們非常害怕面對失敗,自尊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對一個成功者來說,就更加重要。

所以,在心理和道德的雙重枷鎖下,我們很難逃脫閉路循環的陷阱,為了逃脫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我們給自己加築圍牆,設置壁壘,寧願不改變,也不願從失敗中汲取經驗。

說簡單點就是:

閉路循環=迴避錯誤,不肯改變,維護自己的正確,保證自我的完整性開路循環=承認失敗,研究錯誤,拋開自我的束縛,打破思維的壁壘

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總結得出:

只要我們通過調整認知,改變了我們與失敗的關係,並把黑盒思維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就能夠改變人生,贏得勝利。

馬雲曾說:

所有的失敗都是最佳的營養,我不斷去思考別人在這個關鍵時刻是怎麼跨越過去的。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制約我們的,還有一條來自自然界的法則:

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理論」告訴我們,生物在生存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比如長頸鹿的脖子以前並不是很長,在某個歷史時期,長頸鹿的食物發生變異,生長的很高。於是,脖子長的長頸鹿更容易吃到高處的樹葉,而脖子短的長頸鹿食物變少,營養不良,最終死亡。於是,長脖子的長頸鹿基因被自然選擇而流傳下來,一代一代的變異,造成長頸鹿的脖子越來越長。

這種現象又被稱為「造物幻覺」,意思是大自然實在太完美、太美妙了,就像是某種神秘力量在操控著一樣。

但是,很多人卻不願意相信這種現象。

比如,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在很多年的時間裡,都不被社會所接受。直到上個世界60年代,美國還有不少教會學校,禁止學生們學習達爾文的物種進化論。

阻礙我們進步的,其實是我們對這個世界複雜性的低估。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提出一個叫做」敘述謬誤「的概念,意思是我們經常會在事後編造故事來描述自己所見的行為。也就是俗稱的馬後炮。

宗教的高明之處就是把這個世界的複雜性,用簡單的道理進行歸納,讓人們產生了安全感,不再為世界的不確定性感到焦慮,所以宗教統治世界數千年。

簡單總結一下:這種簡單化世界的思維慣性和文化慣性,會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無需檢驗,我們會更傾向於自己的直覺,相信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甚至在犯錯之後,對自己講故事,自圓其說,而不願去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我們更願意相信,我們的經驗是永恆的,過去被證明過的成功是不變的,這種思維導致我們不能科學的對待「黑盒思維」。

好,既然我們認識到我們思維慣性和文化慣性是造成我們不能更好的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的原因,下面就進入我們的第三部分,我們應該怎樣從失敗中學習,將失敗真正的變成成功之母呢?

03

我們應該怎樣從失敗中學習,將失敗真正的變成成功之母?

這裡提供有三個切實可行的方法:

1、避免自尊心幹擾

2、創造失敗文化

3、失敗預演法

下面一一說明:

①避免自尊心幹擾

很多家長和老師從小會這麼鼓勵孩子:你很聰明,就是太懶。

這話最大的問題就是肯定了孩子的聰明,卻否定的努力的重要性。我們想想,被這麼誇大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更傾向於維護哪一個特質,是維護聰明,還是維護努力。

當然是維護聰明了,誰也不會想被說成是笨蛋。

牛津大學有一項調查,發現許多學霸在考試之前,會突然把自己喝的大醉,故意錯過考試。這是因為他們太害怕失敗,害怕成績不好,對自己的「聰明」造成影響,他們在拼命地保護自己的優秀,從而蓄意的破壞機會,給自己的失敗找到藉口。

要改善這種狀況,需要我們從四個方面提高我們的挫折商。

挫折商是美國職業培訓大師保羅斯託茲提出的概念,所謂挫折商,就是一個人化解並超越挫折的能力

第一是控制,面臨重大的挫折,高控感覺的人相信自己能控制局面,而低控制感的人卻覺得大勢已去。

第二歸因,面對挫折,高挫折商的人傾向於內部歸因,認為問題出在自己,從而改變自己,而低挫折商的人則更多的進行外部歸因,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第三延伸,低挫折商的人會因為遭受了某一方面的挫折而全面否定自己,高挫折商的人則更能認清事實,把負面情緒控制在限定的範圍內。

最後是耐力,高挫折商者在挫折中擁有充滿智慧的忍耐力,他們往往能等到下一次機會的來臨。而低挫折商者則認為,怎麼做都沒用,不如早早放棄。

② 創造失敗文化

「問責」是一項好機制,但過度問責,造成失敗的後果過於嚴重,則會讓大家不敢面對失敗,從而不敢做事,或者畏首畏尾,失敗時找理由,編故事。這會讓我們更加遠離失敗,更加阻礙我們跟失敗建立連接。

「復盤」則是另一種更好的機制,不論功過,只談問題,把整個事件還原出來,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去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找到改進的辦法。這一套機制不少公司都在使用,但把它當成一種公司文化來建設的卻不多見。

復盤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一種允許失敗的文化,是把失敗當成與成功等量價值的一種開放、包容的文化。只有在這種文化的鼓勵下,大家才能正確的認識失敗,跟失敗建立起正確的連結。

③ 失敗預演法

這是一種頂級的快速試錯法。

在行動之前,先把失敗的結果進行預演,然後讓所有人進行一個思想實驗,推演出失敗的原因,讓每個人通過反向思考,去避免這種失敗。

這樣做的好處是,沒有人會被真正的問責,於是大家就會暢所欲言,絞盡腦汁在如何提前避免可能遇到的問題上,而不是去在乎自己是否因為失敗而要承擔道德和心理上的壓力。

這種方法低成本、高收益,但難點有二。

其一,如果沒有足夠勇氣,誰也不敢提出這樣大膽的想法,因為這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團隊的士氣打擊大家的自信心。

其二,沒有足夠的失敗經驗和對失敗的總結,很難成功的預演事件失敗的具體原因。

所以,要想成功的預演失敗,必須要在平時多積累、多思考,這就又回到了我們開頭的話題。

總而言之,面對失敗,我們要建立的核心態度是,平和、開放、容納、公正的態度,讓失敗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是敵人,只有朋友才能讓我們真正的受益。

總結

我們了解到「黑盒思維」在指導我們面對失敗的態度時的重要性,幫助我們跟失敗建立起連結,有效的提高我們獲得成功的概率。

我們還知道,我們之所以不能科學的使用「黑盒思維」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世界的複雜性過於低估,過於相信我們固有的思維和行為準則。

最後,我們掌握了三條方法:避免自尊心幹擾、創造失敗文化、失敗預演法,用來幫助我們改觀與失敗的關係。

文章看完了,大家是否有衝動去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充分有效的成功密碼呢。行動起來吧!

相關焦點

  • 不知如何培養理性思維?結構化戰略思維帶你走進斜槓大神的世界!
    他們有哪些特點或者能力可以讓我們借鑑呢?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快速適應,並佔據一席之地呢?北京大學法律學士、美國艾奧瓦大學信息管理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模米諮詢創始人,終身學習者周國元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一書中揭秘了斜槓大神的秘密武器:結構化戰略思維。
  • 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如何做一個不被蒙蔽的理性思考者?
    解讀網際網路無形之中對我們思維方式的改造,反思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知識焦慮,是一本網際網路時代的清醒之作。網際網路是一個有用的信息來源,但它只是一個工具,它所提供的不一定是具有真實價值的知識。因此,我們在使用這個工具時需要保持懷疑和警覺。許多人都太容易被近在手指尖下的信息所誘惑和迷惑。他們忘記了,或者根本就不在乎,什麼才是可靠的知識和如何尋找真相。
  • 聚焦CCKS 2020 |醫渡雲運用知識圖譜技術 更好發揮「黑盒」和...
    如何更加精確理解用戶的表達,用戶的情感和偏好,如何更好地展示結果,以及跨語言檢索等都有待研究。 疫情之下 智慧發力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在本次大會上,如何通過知識圖譜技術促進醫療領域發展,更加受到大家的關注。
  • 從理性與感性的思維邏輯談遊戲製作
    後續在自己的梳理中,整理了一些對於理性和感性思維的邏輯劃分,藉此被隔離之際(.),寫此文藉以梳理思路。開題先說一下想說明的幾個大的方向點。1.理性與感性的最大區別在於做出的判斷邏輯是否基於個體本身的記憶內存。2.感性本身無法被邏輯推論。3.理性決定了遊戲製作的下限,感性決定了遊戲製作的上限首先,我們先來確認一下理性和感性的定義。
  • 孩子學習總重複犯錯,教孩子「復盤思維」,對錯誤進行思維演練
    許多家長感到不理解,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孩子這樣在學習上總是反覆出現錯誤的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教孩子"復盤思維",對錯誤進行思維演練。作為家長需要知道什麼是"復盤思維"那麼什麼是復盤思維呢?復盤這個思維其實最早開始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比賽,圍棋也就是說當在下一盤棋的時候,會重新的將之前走過的棋重新反覆的重現一遍,通過這樣的方法去思考如何將接下來走的棋變得更加完整,走得更好。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在實戰之前會將之前所做的行為動作重複再演練一次,重複的去做某一件事,模擬訓練當中找到錯誤的根本原因,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復盤訓練,讓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錯誤。
  • 開心更開「新」?這回,天貓小黑盒HEY LIVE給出了一份情緒共振的...
    >> 觀眾情緒如何統合?全員嘿嘿嘿之外,天貓小黑盒的營銷「劇場感」  作為天貓 618 年中大促狂歡的前沿營銷陣地,此次天貓小黑盒HEYLIVE上新直播,走的也是開心狂歡情緒路線,而且跑得更前面。
  • 《亮劍2》神秘黑盒內測 盒子裡裝的什麼藥
    黑盒創意源自著名實驗 什麼是黑盒呢?著名的「薛丁格之貓」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揭開蓋子,進行觀察,永遠也不知道貓是死還是活,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貓是死是活。而《亮劍2》黑盒測試創意正是來源於此,我們將黑盒定義為一個封閉的、內容未知的神秘盒子,在沒有打開它之前,是無法知曉其中究竟有些什麼。而《亮劍2》的這次內測,就是一次限量進入的全封閉式測試,不僅是人數和範圍的封閉,也包括了對測試內容的封閉,所以我們將這次測試定名為黑盒內測。 神秘內測即將啟動 盒子裡裝的什麼藥?
  • 如何克服強迫性思維才有效
    接下來,我們主要以「思維」為重點跟大家分享「如何克服強迫性思維」。一、什麼是強迫性思維強迫性思維(obsessional thinking):又稱強迫觀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腦海中反覆多次出現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
  • 天貓小黑盒:新品一網打盡,不止爆款
    與此同時,整個消費市場正在發生急速變化,大量品牌老化並被年輕人拋棄,「如何趕上新時代」是所有品牌共同的思考。同樣的策略不止在小黑盒上,可以說目前整個天貓的很多動作都是圍繞著蔣凡的三大戰略而展開的。以今年的淘寶造物節為例,在官方的劇透裡,我們可以看到人造肉做的紅燒獅子頭、高定與國潮跨界出來的高定漢服、以榫卯結構打造的想要挑戰樂高的榫卯積木等,無一不新。無論是天貓小黑盒的新品戰略,還是淘寶神人計劃,我們都可以看到平臺生態的價值。
  • 我們與高手的思維差在哪?思維框架,拉開我們與高手的思維距離
    真正厲害的人,都掌握一些思維框架和思維模型。當遇到問題,遇上難處,頭腦中會下意識的跳出相應的思維框架模型去應對突發事情。如果頭腦中沒有相應的框架,那學習的時候就類似盲人摸象:如果自己的思維認知中沒有思維框架,那麼我們在遇到事情,是不會有應對處理辦法的?而我們身邊的厲害的人呢?早已經開始重視思維框架和思維模型的底層構建了。
  • 「黑盒」裡的陰謀
    黑盒背後的「陰謀」,你知道嗎2月18日,The Album Part 2 第一首歌釋出,《黑盒》。由董折和寒玲一起講故事。同時也引來很多疑問。不經不覺間,黑盒再無動靜。「就近」合作,阿雞用了許多不同的吉他音色,為《黑盒》增加了一層朦朧而溫柔的神秘感。
  • 雲棲大會天貓小黑盒首發上新 看看哪些值得買
    作為天貓官方新品發布平臺,天貓小黑盒也在今年首次來到雲棲大會,聯手天貓精靈、美的、松下、科大訊飛、榮耀、BOSE等,發布全新科技單品,共同見證智能新物種的誕生。在發布會上,天貓小黑盒為每一款重磅新品的發布準備了未來感十足的主題視頻,展現每一個新物種如何在一次次好奇的探索中被發現。
  • 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的基本原理/區別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白盒測試跟黑盒測試,對於這兩個概念,我在網上也經常看到有人提出類似的問題,那我今天就來寫一篇關於兩者之間的原理與區別VS。因為有很多朋友是剛剛接觸軟體測試行業的,多多少少都會有聽過白盒測試、黑盒測試。在公司裡面,或者經常聽到有人說你是做黑盒測試還是做白盒測試?或者白盒測試包括哪一些範疇呢?黑盒測試又包括哪一些範疇。
  • 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zxzjyjy) 文丨三七理性和感性到底哪個更實用?哪個才是指導我們獲得更好生活的準則,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會問的問題。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理性思考的動物,但是科學證實並不是這樣。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事實是,理性思維在我們做出的多數選擇時都起不到關鍵作用。
  • ​高 「藍」度借勢《權力的遊戲》,天貓小黑盒玩嗨了!
    借勢巧妙,精準切入熱點,大部分品牌都想蹭,關鍵在於蹭的過程中怎麼蹭得巧妙、蹭得恰到好處,蹭得營銷痕跡不那麼明顯,關鍵還要不引起受眾的反感,最好能讓受眾參與傳播,我們來看看天貓小黑盒的這波操作天貓小黑盒第一時間站出來安撫劇迷們的舉動,巧妙的切入宣傳信息,是找準了年輕人的情緒點,用社交平臺與用戶交流,這種更貼近用戶、更趣味化的溝通方式,自然也更容易佔領消費者的心智。這波營銷操作可謂深得借勢營銷精髓。
  • 思維控制情緒,那麼我如何判斷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
    最終將不理性的思維、片面的思維、對我們有害的思維轉變成更理性、全面、健康的思維。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思維是否理性和適應性呢?這種推測過於主觀且不夠理性。男友忘記了紀念日最直接的邏輯推理是「他記性不好」或者「他不夠重視紀念日」,並不能夠說明他就不夠愛你了。(3)我這麼想是否對我有好處還是上面的例子,女生若認為男友的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因此和男友大吵大鬧。
  • 天貓小黑盒新人UP開業…「又瘋了一個官方」背後,其實是創意的本質
    視頻來源:b站up主——37777777777二次創作內容的背後,不僅是各方UP對小黑盒的關注,也讓我們看到了小黑盒開業背後的業務野心,即小黑盒在其【開業新番】以及眾多UP都有提到的HEYLIVE 上新直播。
  • 說話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要怎麼區分?這六個方面能幫到你
    有朋友問,說話的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要怎麼區分?他講,有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理性思維強的人,在會議發言或者聚會聊天,說的自信有條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是個感性思維,說話思維很跳躍,說得語無倫次的。這問題出來哪裡呢?我要怎樣才能有所改善呢?
  • 測出你的思維是理性還是感性
    測出你的思維是理性還是感性 測試開始: 題目:觀察下面的圖片,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形象? 在你看來很多感性的思維都是不可捉摸的,而你正因為不善於捉摸人的心思,所以才試圖構建一種有條理的、有規律可循的、理性的思維世界。
  • 黑盒,一個外星人投放在地球的潘多拉魔盒?
    據說這個黑盒通常會發出極具有規律的奇怪聲音,但只要有人類接近這些聲音就會變得異常刺耳音以趕走「入侵者」。那麼這個黑盒究竟是什麼東西?下面神秘學就來給大家扒一扒神秘的黑盒。其它遭遇黑盒的事件除了穆迪在外星飛船上看到了黑盒,其它地區也有不少民眾聲稱看到這種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