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2020-12-19 芬傑說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遇難莫尋親,這些詩句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

人窮別說話,人在窮途就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了,因為別人從心裡就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了,即使我們現在擁有才華橫溢,只要我們沒有成功沒有錢,沒做出一番事業有成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我們還是窮逼一個,那麼即使說得再對的話,也沒有人去願意聽我們的。

特別是在人多的時候,當我們還沒成功,沒有錢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謹言慎行,不要去讓別人嘲笑我們。因為別人更願意與有錢人侃侃而談。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虛榮心很強的人,為了能給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這些人都是有虛偽自私自利的,所以他們是看不起窮人而是願意墊著腳去攀附富人的。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窮言微。

位卑莫勸人,當我們地位低下的時候,我們沒有別人煊赫的高位的時候,我們最好不要去勸別人。因為他們心裡會覺得我們不是什麼好東西,也就是你算老幾啊!你算什麼東西?敢來我這裡指手畫腳的來多管閒事。

而如果是地位高的人說的話,他們會趨炎附勢,不管對錯,他們都是愛聽的。因為我們地位懸殊太大了話,肯定是不願意聽地位低的人勸的,即使我們勸得再對,同時我們也要地位高點。

力微休負重,我們有多大能力就去做多大的事,不要超過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力氣小就不要給自己增添壓力。力氣大就多承受些。我們應該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要給自己有太大壓力。

遇難莫尋親,我們在困難的時候,不要向親人求助,畢竟這世上雪中送炭的少,錦上添花的人多。更何況我們還在困難的時候,這時候應該儘量要靠我們自己,去解決困難問題。不要動不動就去向親人求助。因為我們求助親人時,親人也有自己的苦衷,也有瞧不起我們的時候。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我們可以靠自己去努力奮鬥,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窮志不窮,只要我們肯去幹敢闖敢做,勤奮向上,一定能過上幸福的日子的。

相關焦點

  • 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當你沒錢沒價值時,不要將時間浪費在聚會和無意義的飯局裡。文:來源網絡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王陽明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後一位造詣極高的儒學大師,不僅開創了「陽明心學」這一影響深遠的哲學宗派,而且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並醫生踐行。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一句更經典,道出世態炎涼
    這些俗語大都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不像一些古典名著中那樣高雅,反之含義明確,十分好理解,譬如這句「人窮莫說話,位卑莫勸人」,只要是稍微有點文字常識的人都能讀懂,也十分好記,所以流傳甚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更加經典,可以說是道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句話的下半句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從古至今,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方式首先就是要通過說話交談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句溫暖的話兒感動對方,但也有很多人會因為一時嘴快而讓人心生厭惡。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看透人性
    古人的詩句或俗語,常常能揭示人生的道理,給人以啟迪。當我們讀到這些詩句時,會獲得人生的感悟。人生在世,我們常會遇到風雨,如果畏懼便會被這些困苦所掩埋;如若心中無所畏懼,任誰都無法傷害。這句詩為我們揭示出「堅強」的重要性,唯有一顆堅強的心,才能夠抵住任何的打擊。當然,也有很多俗語讓人看透人性,例如有一句俗語叫「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它的下半句更為經典。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說話是為人處世的藝術,事實上中國古代關於說話的俗語也有很多,像《西遊記》中開篇就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另外還有像「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都是廣為流傳。「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意思非常簡約明了。
  • 古人智慧:「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海明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便是在說懂得「說話之道」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咱們的古人,也早就參悟到了。咱們的古人對錯常有才智的,在說話方面也對錯常重視的,因而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話來告誡後人,比如今日跟咱們分享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更可怕的事出現了...
    後來範進中舉,親人們紛紛前來祝賀,主動噓寒問暖,範進從人人嫌棄的窮書生一下子變成了人人巴結的香餑餑,這中間的道理,反映的正是人性的現實。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以及它的後半句「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都是古人的切身經驗。雖然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學問,充分理解感悟之後,就會發現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自己長志氣了,自然做什麼事都會順風順水。
  • 味道還特別棒:不知道就太可惜啦
    後來範進中舉,親人們紛紛前來祝賀,主動噓寒問暖,範進從人人嫌棄的窮書生一下子變成了人人巴結的香餑餑,這中間的道理,反映的正是人性的現實。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以及它的後半句「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都是古人的切身經驗。雖然看上去不近人情,但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不知的學問,充分理解感悟之後,就會發現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自己長志氣了,自然做什麼事都會順風順水。
  • 世人皆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其實後面的兩句也很經典
    現如今,每當我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轉眼間就已經步入中年、老年的時候,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說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詩句。其實,它後面還有兩句很經典的詩,你有沒有聽說過呢?在一些元朝的戲曲當中,曾有過這樣的詩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但只是化用古人之名句,然後加以改編而成,並不是原本的詩篇。
  • 明哲保身是今天理解的意思嗎?看《詩經》才知道它的本來面目
    大家好,我是江陽沽酒客,一個民俗文化研究愛好者,為什麼突然想給大家聊這個關於「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俗語呢?因為它並不出自歷史典籍,而是民間俗語,類似於《增廣賢文》式的俗語,而且它是否普及我不清楚,因為沽酒客在瀘州這個四線城市,沒有聽過老一輩人說過這樣的話。
  • 老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俗語文化來源於民間,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為人處世的經典語錄,後人不斷傳承和發揚,給我們生活以啟迪。俗語的內容可謂是豐富多彩,有的俗語講的是養生之道,比如「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也有的俗語勸誡人們不可過於固執己見,要聆聽別人的觀點,比如「不見棺材不掉淚」,也有的俗語教給我們很多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等。
  •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後面還有3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小孩子不懂啊,到底什麼是鬥,什麼是簸箕?你十個手指頭,全是散財的,一個聚財的都沒有,這不活該受窮嗎?又或者手上只有一個鬥,還是不夠聚財,只會散財,因此會窮,若有兩個鬥,就稍微好一點,能過日子了,後面還有「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的說法,總之手上鬥越多,越聚財,日子越好過。
  • 俗話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後面兩句更經典,值得一看
    歲月是把刀,鋒利且迅速,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身上便被刻下了歲月的痕跡。看著眼角的皺紋忍不住感慨:「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