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為經典,看透人性

2020-12-28 阿森說文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這首詩寫盡了人生的感悟。古人的詩句或俗語,常常能揭示人生的道理,給人以啟迪。當我們讀到這些詩句時,會獲得人生的感悟。

人生在世,我們常會遇到風雨,如果畏懼便會被這些困苦所掩埋;如若心中無所畏懼,任誰都無法傷害。這句詩為我們揭示出「堅強」的重要性,唯有一顆堅強的心,才能夠抵住任何的打擊。當然,也有很多俗語讓人看透人性,例如有一句俗語叫「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它的下半句更為經典。

「人窮別說話」的意思,就是沒有錢就少說點話。這句話看似拉低窮人的地位,讓人感到心酸與不公。事實上,古代社會窮人就是沒有話語權,古代人非常重視尊卑等級,一個人出身不好、家庭貧苦,基本上沒有人肯聽他說話。在在一些重要場合中,那些談笑風生的人,往往是一些權貴,有時他們的思維方式言行和普通人不同,但他們卻因為手中的地位,使得周圍人在一旁敢怒不敢說。

俗話說「人微言輕」,意思是指地位低,就連說話都不會得到重視。的確如此,那些窮苦的人沒有社會地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他們的心聲。如果一個人非常的窮苦,所處環境很不好,就一定要注意言辭,儘量少在人前說話,避免禍從口出,這樣或許能給人留下一些好感;但如若明明已經沒有社會地位,還在外人面前滔滔不絕,也只會使人看不起。

「位卑莫勸人」的意思也是如此,既然社會地位已很卑微,那麼這些窮苦之人,就不要再勸誡他人了,畢竟沒有人會願意聽這些卑微的「失敗者」的話。人們反倒是會認為,如果你真的懂這些大道理,又怎能混到如此地位?可見地位卑微的人,只要開口,說什麼都會被人認為是錯的。

現今,我們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但古代社會注重等級,弱小者沒有話語權,就算是說了也會被人家否定。「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古代人認為,只有身份地位高的人,才有說話的權利;反之,失敗者沒有說話的資格,就算他們說得對,往往也會被認為是紙上談兵,毫無用處。

一個地位卑微的人,往往會受到羞辱,沒有任何尊嚴。與此同時,那些地位低下,沒有做出驚天偉業的事情,又怎能讓別人信服?以上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已經讓人心寒,後半句更扎心: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力微休負重」意思是,不要逞英雄,就算想助人為樂,也要看看自己的能力。做人不要自不量力,一定要擺清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能力。社會競爭往往講究優勝劣汰,如果一味逞英雄,太過較真,結局往往不盡如人意,讓自己前功盡棄。

「遭難莫尋親」則更道盡人性的涼薄。親人本該對我們鼎力相助,俗語卻告訴我們,遇到事情千萬不要找親人。很多親人往往會落井下石,就算平時對你再好,但是當你落難的時候,牆倒眾人推,他們也會拒你於千裡之外。反倒是遠親不如近鄰,有時候陌生人卻能夠對你伸出援手,這也道出了親人之間感情的涼薄。

在「浮生六記」中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沈復與妻子急用錢,於是向親人求助,結果親人不僅沒幫他們,反倒是給他們冷臉,因此沈複決定,不再求助任何親人。人活於世上,總會有一些事情困擾著我們。李白以醉酒的方式,來忘掉前程的煩惱,但痛飲過後,依舊要面對現實。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大多數俗語都是出自諸子百家,或是人們口口相傳,這些俗語都是經過實踐得來的,具有現實意義。很多俗語看似簡單,卻飽含著深意,有民間的大智慧。不過有些也不適用於我們這個全新的社會了,人們也可以自由地發表言論,要抱著辯證的態度去看待。

參考資料: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
    王陽明:「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其實下半句更經典看透人性王陽明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後一位造詣極高的儒學大師,不僅開創了「陽明心學」這一影響深遠的哲學宗派,而且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口號並醫生踐行。雖然他也是一個古代文人,但是他最為人所稱道的卻是多次平定叛亂的赫赫戰功,可謂文武雙全。他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
  • 俗話「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 前人勸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句才是精彩,說盡人心
    所以,老祖宗們經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我們留下了「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樣一句勸告。前人留下「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的勸告到底意欲為何?首先就來說一下這「人窮別說話」。很多人乍一聽到這句話,可能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 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一句更經典,道出世態炎涼
    這些俗語大都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不像一些古典名著中那樣高雅,反之含義明確,十分好理解,譬如這句「人窮莫說話,位卑莫勸人」,只要是稍微有點文字常識的人都能讀懂,也十分好記,所以流傳甚廣。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句話還有下半句,而且更加經典,可以說是道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句話的下半句就是「力微休負重,遭難莫尋親。」
  • 古人告誡「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一句更為經典
    古人警告「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讓我們看一下「人窮別說話」這個句子的前半部分。從字面上理解,我們可能會想到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窮的時候,不要說話這句話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當我們比較窮的時候,我們應該少說多做,直接做比多說要好。
  • 俗話說:「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沒點文化還不...
    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俗語是民間老百姓自行創造和感悟的人生哲理,表面意思雖然看起來簡陋,但是細細品讀,能讓我們獲得很多感悟,從而在人生之路上避開很多陷阱。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說透人性現實
    「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明威非常經典的一句話。這句話也變相的說明了一個人懂得需要「說話之道」的重要性,前一句說的是生命的雄渾壯闊,後一句講的則是需要人們花費一生時間去學習改進的「說話」。而這一點,在古時,古人也早就參悟明白了。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文:來源網絡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短短10個字,卻蘊含了深刻的道理。
  • 古人智慧:「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下半句更經典,說透人性
    海明威曾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人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這便是在說懂得「說話之道」的重要性,而這一點,咱們的古人,也早就參悟到了。咱們的古人對錯常有才智的,在說話方面也對錯常重視的,因而也留下了不少的俗話來告誡後人,比如今日跟咱們分享的這句:「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力微休負重,遇難莫尋親,這些詩句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人窮別說話,人在窮途就儘量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說話了,因為別人從心裡就根本就看不起我們了,即使我們現在擁有才華橫溢,只要我們沒有成功沒有錢,沒做出一番事業有成的樣子。說白了就是我們還是窮逼一個,那麼即使說得再對的話,也沒有人去願意聽我們的。
  • 「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後面兩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與人溝通交流,如何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為人處世的藝術。我們和人打交道,可能因為一句話就打動對方,也可能會因為言語不得當而損失一段友誼。《西遊記》裡說「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又有老話講「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我國民間文化中就有這樣一段俗語: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
  • 人情薄如紙,人心狠如狼!《增廣賢文》最經典10句,看透人性現實
    「人走茶涼」「樹倒猢猻散」,很多經典語句都在告訴世人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情薄如紙,人心很如狼!社會從來都是殘酷的,今日的好朋友、好兄弟很可能就因為利益和你翻臉、反目。有時候,人生在世,除了親人很少有完全值得信任的人。
  • 老祖宗看透人性的忠告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以前很年輕的時候,不太理解這樣的俗話,總覺得這些話有些扯。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過一些事以後,確實覺著這些話是很有道理,孔夫子都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 古人講:「食色性也」,其下半句更為精華,但可惜十人九不知!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食色性也」這句話,這也是當前很多犯錯的男人為自己尋找的說辭,但其實這都是斷章取義的說法,這句話的本來含義並非如此。這裡的食指的並非吃,而是指喜愛的意思,而色指的是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好色的意思。再者,性指的也不是男女之間的房事,而是指人的天性,所以這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
  • 老祖宗留下的10句經典老話,看清人心,看透人性
    老祖宗留下的10句經典老話,看清人心,看透人性一、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分娩:生孩子。懷孕需要十個月,而生孩子只是短時間的事。比喻凡事都須經過長期醞釀和努力,才會形成最終的結果。比喻名聲、影響等傳播、擴大到遠處,而不在近處。
  • 俗語:「貪酒不顧人」,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早就看透了人性!
    今天我們簡單地來聊聊一句俗語:「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酒不顧人酒文化在我們國家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但是萬事只能適量不能過量,過量飲酒還會導致你的腦子陷入一種模模糊糊的狀態,說話和行為就會不受自己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