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詞中之龍,一首佳作孤篇壓南宋,為什麼有人建議將其移出課本

2021-01-08 國學大觀園

如果追溯我國的詩詞文化,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國的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而詞起源於隋唐,鼎盛在宋代。詩詞文化大多數來源於民間,更多的是一種草根文學,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深受大家的喜愛。

詩詞中的大佬也是不勝枚舉,比如詩仙李白、詩鬼李賀、詩佛王維、詩魔白居易等等,又有千古詞帝李煜、詞中一哥蘇軾等等,但要說起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可不得了,他被封為詞中之龍,平生擁有600多首詞作,還曾經是文武雙全、胸懷天下的坦蕩君子,此人名字就是辛棄疾。

有的人對辛棄疾比較陌生,也有人對他比較熟悉。但是你肯定聽到過「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名句,而這首《青玉案》讓多少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當然你也偶爾會寫上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心靈寄語,也會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懵懂和天真;他的《菩薩蠻》中「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也會讓我們感懷光陰荏苒,他的「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又讓煩躁的心靈得到了短暫的平靜。

是的,辛棄疾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一生雖壯志難酬,命運多舛(chuǎn),但總是對生活充滿了樂觀,對人生充滿了希望,他把滿腔的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憂慮,全部都寄寓在詞作之中,每次品讀都讓人熱血沸騰。

要說起辛棄疾的代表佳作,非《破陣子》莫屬,這首詞號稱孤篇壓南宋,整篇詞作豪氣萬千,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文學功底和一片愛國之心,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首詞的知名度不用多說,在語文課本上也是經常出現。公元1188年,辛棄疾參加「鵝湖之會」,與陳亮高談闊論主張抗戰,可是當時投降派大行其道,極力地打擊辛棄疾的理想,而這首《破陣子》就是寫作於這一時期。

這樣的一首千古絕唱,可是如今卻飽受爭議,有人甚至還建議將這首詞移出語文課本,原因就在於「了卻君王天下事」這7個字。

那麼這7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呢,其實在幾年前,一位叫胡覺照的教授,就曾經主張將《出師表》從語文課本移除,原因就是《出師表》處處都體現出愚忠的觀念,胡教授認為這樣的觀念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制約他們思想上的進步。

而《破陣子》中的「了卻君王天下事」,不少人認為這也是一種愚忠的行為,好男兒應該志在四方,而且當時的南宋小朝廷已經是破敗不堪,內部的官員又十分的腐朽墮落,整天紙醉金迷、聲色犬馬,皇帝更是貪圖享樂,辛棄疾怎麼還去報效這樣的君主。

的確,如果按照愚忠的標準來判斷,的確《出師表》和《破陣子》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畢竟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是「為國盡忠」,君主有沒有錯,作為詞人自然無權幹涉,如果只是因為朝廷的墮落腐敗就不去愛國了,這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不負責任找藉口。

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朝代,都存在貪圖享樂的風氣,但是也都存在「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英雄,他們為了心中的信念,明知道無濟於事,也甘願拼死一搏,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大氣魄,更加值得我們敬重。

如果僅僅因為「了卻君王天下事」是愚忠而被移除語文課本,那麼嶽飛的《滿江紅》也要被移除,因為最後一句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陸遊的《病起書懷》也要刪除,因為裡面有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當然還有他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也要去除,因為他贊成了諸葛亮的「愚忠」。那按照這樣的思路,刪除的文學作品就太多了,王維《相思》詩中的「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也要被移除了,因為詩中似有「斷袖」之嫌。

不管歷史如何的發展,一些經典我們應該尊重和客觀的看待,不能因為自己的主觀猜測就妄下結論,應該站在當時的環境下去分析作者的觀點,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內心世界,說到底,讀詩詞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讀人,人如果讀不懂,對詩詞的理解自然就南轅北轍了。

今日話題:你贊成辛棄疾的《破陣子》移除語文課本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各抒己見,我們一起討論交流。文 | 國學大觀園

相關焦點

  • 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豪放派辛棄疾
    歷史開了辛棄疾一個巨大的玩笑:一個本意馳騁天下、恢復河山的帥才,卻最終被歷史定位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陽剛與陰柔,個人氣質和時代氣質格格不入,這些註定了稼軒懷才不遇的悲劇。因此有了「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 辛棄疾:人中之虎 詞中之龍
    ——破陣子·辛棄疾我們常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先秦時期,成就最高的是詩經和楚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寥廓,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的神秘。到了兩漢魏晉,賦和駢文大行其道,「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極盡華美之能。
  • 辛棄疾:詞中之龍,胸含虎嘯龍吟之氣,以功業自許卻抱憾而去
    他就是被譽為「詞中之龍」,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少年意氣:少年握槊,氣憑陵、酒聖詩豪餘事辛棄疾出生於金國,原字坦夫,後改字為幼安,號稼軒。他的祖父叫辛贊。靖康之難後,金人佔領了宋朝大半江山。辛贊受族人所累,未能隨宋室南下,無奈只得在金國做官。
  • 蘇東坡睡了個懶覺,還特地寫一首詞,卻成為千古名作
    宋詞發展至蘇東坡是一大轉折,南宋有人這樣說:詞至蘇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這句話其實概括了蘇東坡對宋詞的三大改革:「傾宕磊落」、「天地奇觀」是指其首倡豪放詞,多以壯語入詞,開豪放詞先河。
  • 南宋末年,徐君寶妻被俘後寧死不屈,投水前寫下一首情深意重的詞
    《全宋詞》中收錄了不少女子作的詞,其中除了李清照、吳淑貞、唐琬等寥寥幾人以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上面之外,大多數女詞人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作者欄僅僅以某某妻、某某妾代替,畢竟封建王朝時期,擁有姓名的女人都是出生名門望族或者書香門第,其餘女子僅僅擁有小名,嫁人之后冠以夫姓,如李(丈夫的姓氏
  • 《全宋詞》很狂的一首詞,可謂是新高度,800年難有人仿!
    這首詞被後人稱為《全宋詞》最狂的一首詞,是他酊酩大醉後所作,詞中的狂狂傲之氣800年來無人能出其右,讓我們來細品一下這首《賀新郎》。《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南宋.辛棄疾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陶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雖然辛棄疾一心報國,意欲收復失地,但是南宋朝庭積弱,高宗對他有所猜忌,而孝宗雖然主戰,但也不曾重用辛棄疾,正當壯年的他罷官,在帶湖(江西上饒)、瓢泉(江西韶山)一帶閒居。
  • 南宋高僧的禪詩,被訛傳為王維所寫,曾入選小學課本,很多人會背
    你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的內容嗎?離開學校太久,大部分內容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只是隱約記得,小時候學過《小貓種魚》、《小小的船》、《烏鴉喝水》,還有一首叫《畫》的小詩。這一首小詩上面沒有註明作者,後來翻了很多唐詩辭典也沒找到它的蹤跡。有人說它是王維提在畫作上的,也有人說它其實是南宋一個和尚寫的偈頌。
  • 南宋詞人張炎:他用備極蒼涼的詞作唱響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它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之前講過晚唐詩人韓偓帶著唐詩的榮耀謝幕了,說到宋詞謝幕者,那一定是張炎,他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後的一個音節,是最後的一聲歌唱。他的詞寄託了鄉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換句話說,他的聲音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 「詞中之龍」辛棄疾十首經典詞作,傳唱千年,你讀過哪一首?
    他有著「詞中之龍」的稱號,他的一生創作六百多首詞作,他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他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合稱「濟南二安」,他就是辛棄疾。辛棄疾出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五月十一日,即1140年5月28日,今天是他誕辰880周年紀念日,我們選擇了十首辛棄疾比較有代表性的詞作,來一起紀念這位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 為什麼歷史課本只提苟且偏安的南宋,不提威震中亞的西遼?
    為什麼歷史課本只提苟且偏安的南宋,不提威震中亞的西遼?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西遼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實呢,對於契丹人來說,西遼就是他們的「南宋」;西遼的開國皇帝耶律大石,就是他們的趙構!
  • 詞中之龍:辛棄疾經典詞十首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他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他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既能抒寫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 【20】中國歷史文人軼事: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辛棄疾)
    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叛徒張安國殺死耿京投降金營,義軍潰散的消息,他即率身邊僅有的五十餘人,飛騎闖入金營,活捉張安國,並收攏義軍殘部萬餘人投歸南宋。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 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在現代散文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絕對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父愛描寫得細膩溫暖,感動了不少人,所以這篇文章也成為了語文課本中的必學文章。但卻有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說出來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背影》1925年,那還是一個社會動蕩的年代,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這世間溫暖的愛的表達。
  • 辛棄疾為好友祝壽寫下這首趣詞,句句都是典故,詞中之龍名不虛傳
    以辛棄疾的耿介直男性格,能擔得起他誇上一誇的人,其實不多,但都挺有意思。這第一誇,他誇的是自己的髮妻,愛人過壽,他寫下了一首《浣溪沙·壽內子》,在詞中他寫道:「年年堂上壽星圖」,是滿滿的祝福,字裡行那股子恩愛勁兒令人會心一笑。
  • 《詩經》名篇引家長質疑,要求從課本中刪除,理由:怕孩子早戀
    在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語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這裡的「語」是「國語」,「文」是「國文」,全國解放後在葉聖陶等學者的建議下合二為一,於是便有了現在的「語文」一詞。語文課以各種文章為載體,教給學生各種各樣的知識,例如古代名人的生平簡介、一段歷史時期的大致過程等等。
  • 燈下讀詩|孤篇豈能壓全唐
    如果真有人想要用網絡投票的方式,從四傑、陳子昂、李杜的作品選出一首能壓倒全唐的詩作,我想那一定是徒勞。豈止是徒勞,恐怕還會貽笑大方,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現在微信朋友圈中動不動就有某某最悲傷的詩句、最美的愛情詩、最美的詠雪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其實,蘿蔔青菜,各人所愛皆有標準,就詩歌美學而言,鑑賞角度無數,成嶺成峰,那是鑑賞者自己的事。
  • 詞中之龍,辛棄疾經典詞十首!
    前言: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人稱詞中之龍。他擅長以文為詞,其詞藝術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丘處機寫梨花的一首詞,金庸卻說他是在讚美小龍女,為什麼這麼說
    金庸的眾多作品中,《神鵰俠侶》是重要的一部,楊過和小龍女的愛情感動了無數人,十六年的等待終於換來餘生相守,他們的故事滿足了人們對愛情的期待。一身白衣的小龍女更是美的不染塵俗,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還是忍不住開篇就描寫她的美,這份美是藉助丘處機來表現的,丘處機也讚嘆小龍女清新脫俗的美,專門為他寫了一首詞。「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
  • 辛棄疾描寫閒暇時光的一首婉約詞,風格與李清照頗為相似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他被後世人譽為「詞中之龍」。他並不同於一般的文人墨客,因為他是可以率領士兵戰場殺敵,保家衛國,也是才華橫溢的詩詞大家。辛棄疾與李清照兩人,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兩個人,並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是在辛棄疾的很多詞作之中,我們都能夠發現,這之中總有一些李清照的影子。或許,這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為辛棄疾對李清照的仰慕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