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群正在岸邊嬉戲的魚,突然集體慌忙逃走,消失在渾濁水中。一隻巨大掠食者出現了
- 作者:Hans-Georg Evers(德國)
- 譯者:Jessie Chen
- www.amazonasmagazine.com
- © 作者獨家授權 ifish 翻譯及刊登中文版。歡迎魚友轉發、分享。其他公眾號及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合作,請聯繫)
► 越是深入這個無盡的油棕櫚樹種植園,我們的意志就越發的消沉。
我們穿過位於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大島-蘇門答臘島的東部,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調查一下冬加河(Sungai Tungkal)水系的魚類,但我們卻只發現了很少量的物種。這邊的熱帶雨林都已經遭到了砍伐,取而代之的則是清一色的油棕櫚樹。除了少數適應能力較強的品種,其它的魚類都已經消失了。無奈之下,我們只好在Kuala Tungkal這個濱海小鎮尋找一個過夜的地方。
Kuala Tungkal附近冬加河流經的紅樹林一景↓↓↓
當我們 驅車進入小鎮時天色已晚,一片震耳欲聾的喧鬧聲迎面而來。Kuala Tungkal 是一個金絲燕城,這些鳥兒用它們的唾液築起了著名的燕窩,被中國人視為美味珍品。每公斤的燕窩價值相當於1000美元,這也難怪有那麼多的人試圖以販賣燕窩為生了。
這些燕子被飼養在專門建造的多層建築中,並且上面建有數以百計的入口。當燕子離巢的時候,它們的巢穴就會被移除並清潔。在 Kuala Tungkal,金絲燕們都住在石頭做的巢穴中,而貧困的人們則住在臭氣燻天的河邊木屋裡。為了吸引鳥兒們,那些燕房的主人們都會在夜裡用CD大聲播放嘰嘰喳喳的叫聲,我們在餐廳裡吃晚餐時不得不大聲喊叫,才能聽到彼此說話。
「我們離開這裡吧!」我喊道:「去城外找一個別的地方!」
我們在 Kuala Tungkal邊上的 Mulia 酒店尋找到了落腳的地方。原計劃快速地討論一下第二天的路線,但不幸的是,停電以及各種(不愉快的)事情打斷了我的夜間計劃,但這卻讓第二天早晨變得更加的愉快。我很慶幸沒有在餐廳享用異國早餐,因為那個餐廳看起來好像從未打掃過,所以我寧願去酒店外面到處逛逛。
酒店就在Sungai Tungkal的邊上,距離大海約5公裡,因此受潮汐的影響非常強烈。紅樹林和水椰很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這緩慢的水流肯定是帶有鹹度的。隨後我測量了水的電導率為5800 µS/cm,水溫為26.3℃。
一群猴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拿起照相機,硬著頭皮走進了一片帶刺的植物中,但當我的目光觸及到海岸線的時候,那一刻我完全呆住了。
一群彈塗魚在岸邊忙碌地嬉戲:它們在渾濁的水中尋找食物,並用豎立起來的背鰭驅逐那些競爭對手,而且還會時刻保持警惕狀態。我將它們稱之為Periophthatmus sp. 1,其中體型最大的那些雄性個體身長大約有12釐米,場面非常的壯觀。它們第一背鰭上的硬鰭特別的長,之後我試圖查出這個物種的名稱,但卻未能如願。我看著它們愉快的玩耍大概有一刻鐘的時間,突然它們開始集體逃走,大大小小的魚全部將它們的身體撲進渾濁的水中,突然就消失在我的視線中了。
Periophthatmus sp. 1在渾濁的水中嬉戲↓↓↓
當它緩慢地從水中爬出到泥土時,我明白了剛才突然發生這一切。這是一條身長約30釐米的第二種彈塗魚 Periophthalmus sp. 2,它很顯然是把自己的同類當成了可口的美食。我之前並不知道在這些彈塗魚之中還有一些掠食者,但是這個龐然大物的行為只能解釋是在搜尋新鮮的魚。
巨型彈塗魚Periophthalmus sp. 2在空中爭奪↓↓↓
我隱藏在那些植物的後面,設法拍出一張這個物種在空中時的照片,隨後那個胖傢伙又再度消失在鏡頭前。這個泥岸再次回到了寧靜和平的狀態,慢慢地,之前生活在這裡的那些魚兒們又都回來了。但這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在灌木叢中的那個兩條腿的怪物臨時起意又要去洗一下泥漿浴。(這是多麼有趣的發現!)
體型更大的彈塗魚(Periophthalmus sp . 2)只是在岸邊做短暫停留↓↓↓
你是否曾去過海邊度假並漫步在泥灘中?設想一下,你陷入到了一個最泥濘的地方,一直陷到膝蓋以上,然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回顧那天早上我在 Sungai Tungkal 岸邊所做的那些事時,我並不認為是特別明智的,其他人在岸邊大笑!不過,我網到了一些魚,所以這一切還是值得的。
我可以看到一些鱵【zhēn】魚在靠近灌木叢的水面四處遊動。我之前從未見過蘇門答臘水針活體的色彩。我不得不承認我無法辨別這些與來自於馬來半島的泰國銀水針(Dermogenys siamensis)和白金水針(D. Pusilla)之間有何種差異。儘管如此,我還是買了一些樣本回去,而且在我的水族箱中已經有了一些它們第二代的幼魚。經過最初在高濃度的鹹水中飼養一段時間之後,如今直接把魚兒們放在德國漢堡的自來水中,它們看起來也可以生活的非常好。
在水椰(Nipa Palms)的底部我捉到了大量的蘇門答臘水針(Dermogenys sumatranus)↓ ↓↓
雄性的蘇門答臘水針魚,尾巴略帶黃色,背鰭上有一個紅色的斑點↓↓↓
雌性的蘇門答臘水針均為灰色↓↓↓
接下來,我從那些紅樹林的樹幹上採集到一些黃口蜑【dàn】螺(Neritina pulligera),然後我注意到了一個奇妙的生物,它在水邊的紅樹樹根上享受著陽光。
白鴿魚(蜥形副平牙蝦虎魚;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一種蝦虎般的魚類,身長大約20釐米,正朝向彈塗魚的方向演化。它偶爾也會出現在水族貿易中(Riehl & Baensch,2000),但到目前為止顯然已經完全被忽略掉了。河流中的這種底棲魚類的主食似乎是那些數量龐大的玻璃蝦,沿著河岸隨意撒網都可以捕撈到很多。
白鴿魚(蜥形副平牙蝦虎魚;Parapocryptes serperaster)。從前面看,這條蝦虎魚呈吸盤狀的腹鰭清晰可見↓↓↓
在一次撒網捕撈中我很幸運的在網中發現兩種蝦虎魚。隨後在水族箱中它們被證實為汽水域物種,是無法在普通的自來水中生存的。
在德國,那些蝦虎魚愛好者對於Stigmatogobius 屬是非常熟悉的。白騎士蝦虎魚(珍珠雷達;Stigmatogobius sadanundio)定期會從印度尼西亞進口;而布氏點鰕虎魚(Stigmatogobius brocki)並不是很吸引人,它們喜歡在開放的水域活動而且它們相互之間還非常的好鬥。正如我隨後在運輸途中發現的一樣,任何能夠放進它們大嘴巴裡的東西都會被它們吞下去,包括個頭較小的同種個體。總的說來,它們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想大喊「我想要它們」的對象。
來自冬加河的布氏點鰕虎魚(Stigmatogobius brocki)↓↓↓
但最後這個物種可能是會完全相反的,我在這裡暫且稱這些鯔蝦虎魚為Mugilogobius sp.。只要在水中加入一些鹽,這些小傢伙就會變成十分精緻的小型魚,成魚的體長大約有4釐米。它們也會整天的爭鬥,但它們的鬥爭一直都是比較低調委婉的。
一種迷人的小型鯔蝦虎魚(Mugilogobius sp.)↓↓↓
幾個月後,我的這些魚不知何故竟然愚蠢地從覆蓋在上面的玻璃蓋板中鑽了出去,然後我在地板上陸續發現了兩隻小小的魚乾。
從一個水族愛好者的角度來看,我那次不經意的泥漿浴不僅證明是有幫助的,而且很有趣。我們不斷的前行,我的旅行同伴,來自Maju水族(位於爪哇的芝比農)的Jeffrey Christian和「鬥魚獵人」Mulyadi,他們能夠勇敢地忍受著為了擺脫搔癢,拼命將自己撲到最近的油棕櫚樹灌溉渠道中那位難聞氣味的德國人。事實上,我們確實在那些油棕櫚樹叢中抓到了更多的魚,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ifish 評 論 開 啟 了!
你不暢言,怎可盡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