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多數人在我們的生活中至少有一次似曾相識體驗,那個神秘的感覺,時間似乎處於慢動作中,好像你已經在過去某個時候經歷了這件事情。
據報導,世界上60-80%的人遇到過「Déjà Vu(似曾相識)」現象。這是一種短暫的,隨機出現的體驗。許多研究人員提出,這種現象是基於記憶的經驗,並假設大腦中的記憶中心引起這種現象。
然而,有些人把這種現象與預言、過去的生活經歷或記憶聯繫在一起,這可以表明生命中的「預定」條件的滿足感。
平行宇宙能解釋「似曾相識」的現象嗎?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美國一位科學家認為可以用平行宇宙來解釋這種神秘的現象,並指出量子物理實際上提供了必要的細節說明:似曾相識可能是由你在不同宇宙之間的翻轉的能力造成的。
還有位諾貝爾獎得主溫伯格教授說,可能在同一個房間中,有無數的平行現實與我們共存。也就是說,在你經歷一個似曾相識的確切時刻,你實際上是與另一個平行的宇宙「一致振動」。」
舉個例子:隔壁老王家本來今天十一點不會去你家,但是你在老王去你家這件事發生之前穿越了,可是你完全不知道自己穿越了,而穿越到的那個世界的老王沒有計劃今天十一點去你家,有可能是十一點一秒,也有可能是十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結果可能都是老王被你捉住,但是兩個世界的不同是某些小到不為人知的細節而已。但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以前兩個人認識,結果都忘了,或者是以前認識一個相似的人
然而我們從比較正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可以從知覺記憶的角度,遇到某件事情的時候激活你的記憶系統去搜索,搜索的過程中可能因為這件事對你本人的影響太強烈了觸發了知覺加工系統,對原始類似的記憶產生了改動。
比方說,一個出軌男說因為這個女生給自己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激情觸發了知覺對與之前和女朋友或者老婆之間的記憶進行了更改,其實就是情緒、知覺和記憶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
其次是認知失調的理論,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積極的自我)產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
其中有兩個重點或難點:一是認知成分,即所謂人們的思維、態度和信念等等;二是推斷,即所謂邏輯推理是否正確。這兩點同時又是產生失調的原因。當某件事情發生後,你本人無法承認它,可能就通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解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