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羅攝影教程、拍攝技巧以及大師經典照片~幫助你讀懂單反,愛上攝影!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單反愛上攝影
攝影雖然才走過不到兩百年的時間,但攝影構圖的理念卻經歷了多次更新。
由於時代的變化造成人們審美觀的改變,現代攝影構圖雖未顛覆拋棄傳統構圖原則,但也悄悄發生了很大改變。
作者:SNAKE
攝影與繪畫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藝術門類,但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能用繪畫的標準來衡量攝影,但我們可以從繪畫藝術中找到很多藝術手段,應用於攝影上,尤其是攝影構圖上。繪畫發展了幾千年,已經積累了很多視覺藝術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的也適用於攝影藝術。
此畫面與繪畫中的「近景亮,遠景暗」的原理相通
在繪畫中,畫家會時刻注意到畫面的對稱與不對稱。一般來說,對稱性的構圖用以表現穩定和靜止。對稱是中國傳統繪畫中不可忽略的構圖原則,它包括畫面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色彩平均等。對稱性構圖可以使畫面構成平穩、安寧、和諧、莊重,運用到攝影中也是如此。
不對稱的構圖,往往會表現為左右力量不等,高低不等,色彩比值不等,以及面積大小不等。
對稱與不對稱構圖的優缺:
不對稱構圖會產生不穩定感,讓畫面氣氛緊張,或者重心偏移,使觀者產生不安和急迫感。對稱構圖,比較符合傳統的審美,畫面安定,視覺心理舒服,但也會造成畫面的平淡和普通。
中國傳統繪畫也有類似黃金分割的論述,在中國的《畫論》中叫做「三七停」,即將畫面橫豎各分成10 份,取3∶7的點,基本上也是處於黃金分割線的位置,主體可以處於黃金分割線的任意一點上。中國畫中常講的「井」字構圖就是例證。
優缺點分析:
這是一種安全的構圖方式,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將畫面的中心放置於黃金分割點上,就不會產生畫面嚴重失衡的危險。但是黃金分割模式同樣有呆板的缺陷。因為過於平衡和安全,會讓畫面失去活力和創造力。
國畫中的留白是一種構圖藝術,在圖中某些地方需要留出空白,不能用顏色填滿整張圖,以此增加圖畫整體的美觀和意境。留出的空白不僅讓畫面顯得大氣,而且更讓畫面具有感染力和聯想力。
我們在拍攝風景時,時常會留有很多空白,而並非將所有景物都框在取景框裡。
在拍攝時,要把握好主體對象的位置。
因內容少,空間大,主體的位置就顯得舉足輕重。放得不理想,就會影響整張畫面的效果。
在繪畫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繪畫時常使用簡單的視覺形象來象徵一種寓意和心情。而這種意境的使用,在攝影中也非常適用。特別是在東方,傳統的東方文化一直以含蓄為特徵,寄情於景。所以在攝影中,很多攝影愛好者也喜愛寄情於照片中。
一支梅花橫挑畫面,寓意純潔,又顯孤芳自賞。
而此圖的兩個彎枝飄搖在沙漠中,顯得孤獨,但又堅挺和剛強。
過去,人們都習慣在畫面上把一切東西都表現出來,追求完整。被拍攝事物要儘可能清楚,面面俱到。所以傳統的攝影尤其是人物攝影,基本上都是:被攝者的髮型、五官、飾物、著裝一覽無餘;在構圖上多數都是拍攝人物完整的正面或者3/4 的側面。不過,這種完整性構圖時常被打破,大量有個性的不完整構圖作品的出現,使我們突然發現不完整構圖的影像更具有魅力,完整構圖並非是不容破壞的定律,傳統觀念需要轉變。
①、不完整構圖之優勢一——「揚長避短」
「揚長避短」在攝影中其實就是通過取景來進行取捨。此畫面中的男士,其實整體的畫面效果並非最理想,但進行不完整構圖時,他那原本比較平淡的肖相,突然產生巨大的魅力。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仔細觀察被攝者的面龐,選擇你認為最能表達她/他的精神的那一側來拍攝,這就是「揚長避短」。
②、不完整構圖之優勢二——實現對觀者的「心理號召」
一張攝影作品,若是某個部分突然消失,必然會對觀者的視覺心理產生召喚。我們會千萬百計地憑藉經驗去補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據部分去猜測整體。此圖中的女性左半邊臉的缺失,並沒有破壞畫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喚醒人們的視覺記憶和想像力。
③、不完整構圖優勢之三——選擇重點
拍一張照片如同寫一篇文章,要主題突出,中心明確,觀點獨到。如果是「流水帳」只會讓人覺得乏味,所以,拍照需要進行取捨。將自己最想要表現的部分提煉、拍攝,將另一半不需要的部分剔除,這些就能取得一幅更具有個性,更加奪人眼球、與眾不同的影像。
④、不完整構圖優勢之——將形象引到畫面以外
不完整構圖同時還能顯示出一種開放性,它將形象引伸到畫面以外,它迫使我們從畫面走向更廣闊的想像世界甚至現實生活,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的封閉世界已經被打破。
⑤、經驗總結:
不完整構圖的召喚性滿足了我們輻射想像的心理需求,它的挑戰性又滿足了我們尋求視覺的心理需求。因此這樣的藝術作品,往往會產生更良久的藝術魅力。
攝影表現方式的進步,以及觀眾對畫面審美思維的轉變,使得攝影構圖方式不再局限於封閉式構圖,人們對畫面的審美思維逐漸向開放式思維轉變。封閉式構圖造成的「畫幅局限」也由於開放式構圖,得以突破,這對攝影構圖學來說是一個重大進步。
開放式構圖在安排畫面上的形象元素時,著重於向畫面外部的衝擊力,強調畫面內外的聯繫。在表現形式上,常常是畫面上的人物視線和行為以及他們的落點都在畫面之外,這就暗示了他們與畫面外的某些事物有著呼應和聯繫。正是因為這種因素,才導致人們對畫面的聯想和想像。
開放式構圖的特點:
1. 均衡與嚴謹不再成為畫面的主導,而原來畫面內的形像元素也不再要求完整,那些有意排斥更能完整地說明畫面的表達可以被提倡,觀眾透過那些不確定因素,來獲得更大的想像空間。
2.有意使畫面的四個角中的內容都變得不完整,尤其是部分近景、特寫,都對其進行大膽切割,被裁掉部分就自然成為懸念。
3.畫面的構圖上表現出很大的隨意性,似乎是隨時隨地沒有準備的一次快門,畫面上會顯得雜亂無章,但具有現場的真實感。對於這樣隨意性很大的畫面,觀眾對畫面中呈現的內容會產生信任感,雖然不精美但更真實,所以開放式構圖適合於表現動作、情節、生活場景為主題村內容,尤其在新聞攝影、紀實攝影中更能發揮其長處。
開放式構圖很適合用於人文紀實類的題材中,或者一些帶有故事情節和現場感的生活小品等。因為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拍攝的思維可以放得更開更廣,這是一種打破常規打破均衡的構圖方式,往往可以得到耐人尋味的效果。
很多攝影教材中,絕大部分涉及的也就是如何獲得準確的曝光量這樣技術性的問題。實際上,我這裡要強調的是,運用光線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手段,如何來構圖畫面,使畫面獲得在普通視覺下難以獲得的一種畫面。這種畫面往往也只有通過鏡頭才能表現出來。
人們的視覺生理註定人們永遠會首先關注到畫面中的最亮區域。
①、光是攝影中的主題內容,亦是攝影構圖學的主體
下面兩張攝影作品中,攝影師David Gross 用長時間曝光,並且用光檜筆在模特身體周圍進行描繪,經過長時間的曝光後,光被鏡頭凝固成一個光帶。
②、運用特殊的光影,也會創造出神秘的畫面
一般來說,選擇合適角度,利用光的透射,以點測光來確定曝光值。光線的方向決定了畫面的「表現」,它決定了高光和陰影的分布。
此圖用點測光的方式決定曝光。雖然犧牲了畫面暗部的細節,卻巧妙地將觀看者的目光集中到窗戶和窗下牆壁上的投影上,而這正是本作品的主題所在。另外由於攝影師用點測光方式決定曝光,使窗戶和投影的曝光非常準確,層次分明,而光線在牆上的投影也曾加了作品了立體感。
《往期精彩》
如何掌握好寬、窄兩種布光風格
拍人只是掃街中的一種
必知!12條經典攝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