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姜子牙》是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彩條屋神話系列」第二部。
故事發生於封神大戰後。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本以為贏得封神大戰勝利就可以喚回世間安寧。然而,一切並未結束。一個偶然,姜子牙發現了原來「封神大戰」之下醞釀著更大的陰謀。他開始踏上探尋真相的旅途......
電影講的是在倉促,200分鐘被壓縮成了110分鐘。
導演只顧的視覺上的享受,卻根本沒有做好文本內容。
也許是因為細節太多,道理太深奧,以至於觀眾們根本都沒有看出來講的所以然。
首先我覺得整個故事的節奏還是比較舒適的,沒有太多不需要講的東西。
有幾處個人覺得不算太喜歡的部分如四不相的死。
這段故意煽情橋段有點長了,有點考慮到商業啊受眾之類的硬加的感覺。好在這段演出效果棒的,畫面很漂亮。
整體感覺這部的技術水平跟哪吒相差不多,但bug也不少。比如往骨片風鈴上掛的那個娃娃紅線有點穿模了姜子牙進歸墟一路 上抱著小九跑步幅度太小了有種浮空平移的詭異覺。還有九尾毛髮的塑料感或許是趕工的痕跡吧
但美術審美個人感覺要更勝一-籌(人設啊,場景啊之類的..反正開頭2d我哭了你們呢。
這部電影最大的困境,或許是「只有製作沒有創作」。
毫不懷疑這是一個高效團隊日以繼夜的精良「製作」成果,但從故事成品的角度上說、缺了「創作一個故事」應該有的肌理和完成度。
不得不說,這部劇踩著哪吒的屍體往上爬。
有了《魔童降世》的開門紅,《姜子牙》還沒上映的時候,就被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封神宇宙」理論,「封神宇宙是中國IP打敗復聯宇宙的最佳機會」、「中國人自己的宏大IP,碾壓復聯」等等。
在這樣的期待之下,姜子牙這部電影預售破億。
然而走進電影院去發現被啪啪的打臉了。
這是什麼,講的什麼?
是作品太高深我沒有看懂,還是根本沒有講好故事?
抱著這個疑問去扒了各大網友的評論。
深度大到普通觀眾不會有二刷的欲望,你讓我們一遍沒看懂,也沒二刷的興趣,也許會有人說我,一遍沒看懂是你們這屆觀眾不行,跟電影有啥關係?讀書少就多去圖書館
一部電影,為了所謂的深度,甚至犧牲了劇情質量,導致觀眾沒看懂,然後說我們這屆觀眾不行?
為了深度犧牲質量,真的有這個必要嗎?難道評價一部電影的優劣,「深度」就是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嗎?
《哪吒·魔童降世》創造了國產院線動畫的商業巔峰,但成長的路上,終是會有反覆的過程。
這一部《姜子牙》可塑造的空間還有很多,但這張牌不早點打出來,後面的就不一定好打。
國產動畫也是如此,成長的過程裡,必然有反覆的過程,但只要這反覆的過程,是在大家的預期內,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待到姜子牙把一眾英雄串起時,厚積薄發,「封神宇宙」自然而成。
而那一天,想必也是多年來,中國院線動畫不斷積累,終有所回報的一天。
當電影最後一個彩蛋哪吒出現的時候。
孩子們笑的都可開心了。
當然,疫情還在繼續。
雖然影院都已經陸續開張,但是我們人呼籲能夠帶好口罩,做好隔離工作。
而哪吒這部劇作根本無法超越,因為真的太經典了。
哪吒這部劇作在我們的意料之外,被人們意外發現的美好會被無限的放大。
而我們對姜子牙給予了太多對哪吒的愛。
導致我們對姜子牙這部動漫期望值過高。
裡面有些內容很值得深思,但受眾群體不是大眾。
後面同類型的動漫也會越來越好,不必有太多詆毀和苛責,也不必有眼高於頂的期待,慢慢感受動漫的成長,體會其中的快樂就好了。
當一個產業的存續要靠這麼一個一個作品吊著口氣的時候,就談不上輝煌。
一枝獨秀從來不是輝煌,百花齊放才是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