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545/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684天
前段時間,有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引起了不少熱議。
視頻中,網友正在一家餐館就餐,從餐館的陳設來看,這大概只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餐館。
網友坐下後,隨口叫來了服務員準備點餐。
順勢走來的服務員讓網友看了十分眼熟,不太敢相信自己眼睛的網友試探地問了一句「你怎麼有點眼熟?」
沒錯,這位眼熟的服務員,就是知名女歌手黃綺珊。
當年在《我是歌手第一季》舞臺上,黃綺珊憑藉獨特的高音徵服了大眾,最終獲得總決賽第四名,給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昔日在舞臺上萬眾矚目的知名女星,如今竟然為了生計在小餐館當服務員,想來實在讓人唏噓。
但黃綺珊並不以為然。
看著網友疑惑的眼神,她坦然地告知:自己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如今出來掙點小錢。
沒有躲躲閃閃,相反的,臉上更多的是坦然與灑脫。
作家陌言在文中寫道:
「雖說錢是萬惡之源,但不得不承認,有了錢,才能保障我們所愛之人的生活。」
哪怕是明星,也難免有缺錢的時候,認真賺錢並不可恥。
真正可恥的,是那些既困於錢,又羞於談錢的成年人。
電視劇《蝸居》中有一幕經典鏡頭,道出了窮人的心酸。
海萍和她的老公蘇淳為了可以搬離10平米的房子,省吃儉用,甚至常常以清湯掛麵充飢。
一次,蘇淳在坐公交時弄丟了一元錢。不料,回到家後,海萍因為此事跟蘇淳鬧翻了天。
海萍:你去找人要,你為什麼不去找人要。
蘇淳:總不至於為這點事去找人要,沒幹過。
海萍:你沒幹過,你幹過什麼呀,你這輩子幹過什麼。你對這個家有什麼貢獻啊,我問你有什麼貢獻。一個月總共掙幾個錢,一塊錢一塊錢就這樣隨便亂扔,你一輩子就掙幾個一塊錢啊。
蘇淳:不就一塊錢嘛。
海萍:對,就是一塊錢。
對於蝸居在小房子裡的海萍來說,「一塊錢」的價值太高了,高於丈夫的體面,更高於和諧的夫妻關係。
沒錢的苦,真的,嘗過一遍,就足以讓人瘋狂。
錢到底有多重要?
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深得人心:
「你說你很孝順,總不能每次給父母打個電話都只囑咐他們要保重身體吃好玩好吧;
你說你很仁義,總不能每次朋友有難時你都熱情洋溢地鼓勵他要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吧;
你說你很愛她,總不能每天只對她說我愛你吧。
萬語千言不如隨手留下一張卡,效果好到爆棚。」
說到底,努力搞錢,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臉面。
3條建議,送給想要在新一年努力搞錢的你。
1、實現成長躍遷,提升主動收入
成長躍遷即一種跨越式、突變式的成長。
有一種成長類型就是成長躍遷,沒有中間態,直接突變。
例如,1905年前,愛因斯坦只是瑞士專利局默默無聞小職員,卻在1905年突然做出一系列超一流成果,成為物理學大師。
一般而言,成長躍遷次數越多、幅度越大,成長就越快、就越有能力。
而一個人的能力,往往與他的收入水平成正比。
那麼,怎樣進行成長躍遷呢?
① 推動認知躍遷
要想實現成長躍遷,第一步就是認知躍遷。如果認知沒到位,認知處於低階水平,就很難產生高階的行動。
具體來說,你可以利用直接經驗,復盤、總結、反思自己的得失,從而提高認知深度;或是利用間接經驗,在別人的肩膀上,消化他們的經驗,遷移運用到自己的實踐中,提升自身認知。
② 推動能力躍遷
認知逐漸提升,我們需要將高階認知,細化成行動方案,明確目標,持續行動並量化反饋,實現能力躍遷。
1825年火車剛剛試車成功的時候,火車又大又笨又慢,遭受了很多冷眼。
每次火車開出的時候,就有不少農場主,駕著馬車和火車賽跑。經常是,火車跑不過馬車。比賽完後,馬車主們就在酒吧舉杯相慶,調侃火車。
我們知道,了解了火車的原理,設計製造出火車,這是巨大的認知躍遷。
問題是,火車剛剛試車成功時,僅僅是原理走通,離充分發揮潛力,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也就是說,當我們認知躍遷後,還要進一步實現能力躍遷,才能體現出高階認知效果。
③推動能級躍遷
這是成長躍遷的第三步。
比如說,聽懂英語新聞,這是能力上的增長,能夠幫助你更快捷地獲得世界前沿信息,也能幫助你與講英語的外國人交流。
但只有你真正運用英語聽力,並組合其它能力,結合具體的行業、平臺、業務、崗位等,才能獲得對應的回報。
實現成長躍遷,才能整體提升你的能力,同時提高你的收入水平。
2、學會理財,增加被動收入
理財就是對資產、負債等進行管理,以求保值、增值。
不同的理財決策,收益會有顯著的不同。
如果你在30歲時,拿出100萬存起來,準備到60歲退休時再取出來。你會選擇以下哪一種?
第一種,存銀行,以0.35%收益率計算複利。
第二種,存餘額寶,以3%收益率計算複利。
第三種,堅持理財,以8%收益率計算複利。
看起來,利率相差並沒有那麼大,但到了60歲,取出來的錢卻有顯著差異。
第一種,111萬。
第二種,243萬。
第三種,1006萬。
理財,是增加被動收入的重要方式。
要學會理財,首先要能區分資產和負債。
通常來說,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如現金、存款、貨幣基金等;非流動資產如不動產、股票、長期債券等,以及其它資產如時間、創造價值能力、積攢人情。
負債包括:流動負債如信用卡欠款、短期消費貸、短期私人借款等;非流動負債如房貸、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等。以及其它負債如欠下的人情、未來的疾病等。
抽象來看,資產就是往你口袋送錢的東西;負債就是從你口袋掏錢的東西。
具有理財思維的人,有錢儘可能買資產,因為資產能帶來更多錢;同時儘可能在負債上少開銷,因為負債會造成錢的流失。
比如說,巴菲特是一個典型具有理財思維的人,看準了,花數以億計的錢,去購買類似可口可樂這樣優質公司股票,因為這類股票是資產,能升值。
同時,嚴格控制負債,一直住在年輕時買的老房子裡,開著並不豪華的老爺車,因為這些都是負債,只會消耗錢。
3、適當節制欲望,避免因小失大
欲望,即基於人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需求。
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曾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叫巴霍姆的人去草原購買土地,賣地的酋長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地價「每天1000盧布」。
意思是誰出1000盧布,只要他日出時從規定地點出發,日落前返回出發點,所走過的路線圈起的土地就全部歸他;如果日落前不能回到出發點,那麼他就得不到半點土地,白出1000盧布。
巴霍姆覺得這個條件對自己有利,便付了1000盧布,趕緊在草原上大步向前奔跑。當有人告訴他,你該往回跑,否則就來不及了,他卻根本聽不進去,只想獲得更多的土地、更多的金錢。
最後,當看見太陽開始下山,他只好拼命趕路,總算如期趕到了出發點,卻因過度勞累,口吐鮮血而死。
欲望是人的本性,它的特點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也永遠不可能都滿足。
如果不適當節制,淪為欲望的奴隸,則可能因小失大,錯失了掙錢的機遇。
欲望本身無善惡之分,可能會出問題的是應對欲望的方式。
電影《真情假愛》裡有一句臺詞:「我愛的不是錢,我喜歡的是錢帶來的那種獨立自由的生活。」
有錢和沒錢,真的是兩種不一樣的生活。
新的一年,努力搞錢吧。
↓免費試讀《終身成長詞典》前30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