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為期兩天的2016年「世界電視日」中國電視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電視臺科教節目中心主任杜研應邀參加,就「地面電視頻道節目與經營創新」的峰會主題做了《地面頻道重新洗牌 資源整合大勢所趨——打造內容營銷產業鏈》的主題發言。
杜研主任從今年下半年地面頻道掀起的「關停潮」說起,他認為,傳統電視地面頻道關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歸根基地都是內容不夠強大,需要整合優勢資源,將資源極致化利用,打造以內容為核心的產業鏈模式。
資源整合式的營銷模式分為
內容營銷和經營營銷。
想要做好內容營銷,首先得具備五種能力。
你是否擁有優勢資源?
你是否有整合資源的能力?
你是否有跨媒介聚合資源的能力?
你是否有把聚合而成的資源極致化使用的能力?
你是否有將資源變現、利用資源吸金的能力?
1、內容商品不等於內容產品
電視最根本的東西是內容,內容強大才會有需求。地面頻道在競爭中想要拔得頭籌只能靠內容資源,靠優質的內容商品,而內容商品不同於內容產品。內容商品擁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重屬性,是用於交易的交互模式,而內容產品只是被用於供給市場、期待被用於消費的單線模式。
2、以內容為核心,打造有價值的適應市場的內容商品
想要把平臺做強只能靠內容,內容強平臺就強,收入只會流向優質的內容節目,流向有價值的電視商品,流向內容強大的平臺。地面頻道需要以內容為核心,以用戶和市場為導向,精準定位終端,將內容變現,進行內容的商業化運作,打造有價值的適應市場的電視內容商品。
3、資源極致化,增強資源變現的自覺
將資源整合,進行極致化利用,精準定位終端,生產出適應市場滿足用戶的優質內容產品。將優勢資源進行深度整合,注重內容的精品化生產和品牌化建設,做好精品節目、品牌節目,打造具有高辨識度和影響力的品牌內容,並且將精品內容變現,利用品牌優質資源吸金。
4、打造「精品化」「品牌化」內容,形成內容營銷的產業化路徑
培養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建設,打造頻道品牌欄目,提高頻道的品牌辨識度和頻道公信力與影響力。內容生產滿足觀眾的需求,塑造品牌和引導消費,打造與需求相契合的內容產品和服務,利用「精品化」「品牌化」電視產品延伸傳播價值鏈。
許多人想當然的以為,傳統電視的經營營銷就是廣告營銷,其實不然,廣告營銷只是傳統電視經營營銷的其中一個方面,更多的是靠搭建平臺。
1,拒絕「賣地」——賣地賣公信
「賣地」是電商模式,利用大時段直接將電視平臺變為購物平臺,讓觀眾來「我」這兒買,出賣公信力毀平臺的營銷模式。
面對內憂外困的媒介環境,找回廣告客戶,不少電視人走上了一條「電視+電商」的「賣地」之路,利用電視平臺的公信力,給廣告客戶賣時段做廣告,以犧牲節目內容為代價,利用大時段打造專題廣告和電商模式的購物平臺。這種模式從短期看,確實能夠賺取一些蠅頭小利,從長遠發展來看,這種「賣地」模式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不僅收視難增長,而且造成大量觀眾分流,從而導致廣告客戶源逐漸萎縮,這種出賣公信力的營銷模式,最終將會毀壞整個平臺,賠本賺吆喝一場空。
2,好好「種地」——種地種精品
「種地」是團購模式,不是直接賣給觀眾,而是告訴觀眾去哪裡買,控制終端,進行本地市場細分化,人群精準化,達到最佳的傳播效率,實現投資回報率的最大化。
通過走社區的形式,利用市場「聚人氣」,利用團購「種地」。回到內容生產、回到品牌建設上來,精準定位終端。不是給廣告主賣產品賣時段,而是替自己賣服務賣福利。將觀眾變成自己的消費者而不再是廣告商的消費者,將觀眾完成從用戶到消費者的轉變。利用公共資源優勢對接終端,將內容商品延伸為傳播價值鏈,將內容資源變成服務變成福利,將服務變成商品,形成品牌,佔領市場。
3,搭建平臺,拓寬資源利潤
平臺作為內容商品聚合的空間,聚集法治、健康、教育、科技等優勢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對優質資源極致化使用,搭建全面內容化平臺,將資源變現,產生附加值,形成以內容為核心的產業鏈,不斷增加資源利潤率,提昇平臺價值,將分散的終端匯集到平臺上來,形成交互市場。
杜研主任在發言的最後強調:「在優勝劣汰的媒介競爭環境中,內容強者生存,內容弱者滅亡。地面頻道必將要走內容精品化、資源極致化的道路,讓傳統電視回歸內容本體,整合優質資源,打造有價值的適應市場的內容商品,搭建優質內容商品聚集的平臺,控制終端,形成以內容為核心的商品產業鏈,才是地面頻道生存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