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打開了 概率論 的第 454 篇文章
說起來有好多次,我在男友朋友圈評論下留言,他竟然都沒回復。
讓我覺得很氣,並且忍不住胡思亂想:
他為什麼在評論中,在這麼多共同好友面前對我這麼高冷?
仿佛他打破了朋友圈雙向的平等關係,讓我感覺有點尷尬。
而我又不是他的粉絲或追求者。
怎麼總有一種我對他過於熱情的感覺?
那陣子我常常被思緒困擾,明明也沒做什麼,就是覺得所有事都沒意思。
後來我刷豆瓣時,無意看到一個話題:你為什麼總是感覺很累?
點進去第一條回答,是簡單的兩個字:
內耗。
一瞬間被深深戳中了。
我像迷失方向的人,突然看見了燈塔的光亮。
後知後覺地發現,對啊,我是不是「戀愛內耗」了?
可能因為本身性格敏感,也有受到太多外界觀點的影響,比如說「男生不回你一定就是不喜歡你」之類的。
不自覺地,我會代入一些情境,然後浮想聯翩。
我會想男友不回復我,他是不是看見了懶得回?還是在他眼裡還有比我更重要的存在……
總之,這些想法把我搞得精疲力盡,同時也很生氣。
這樣的我,還怎麼好好談戀愛?
過去我總想把解脫的希望寄托在喜歡的人身上。
覺得「如果他知道我會多想,就應該回復我的評論啊」。
而在他身上得到一點依賴,讓我感到很充實。
但當時我並不知道,眼前是一個自我編織的海市蜃樓,每一秒的變化都有讓它消散的可能。
後來明白過來,是看到陶虹在微博上分享,她每次和徐崢吵架時,都不會在意他是否哄自己。
她會任由自己生氣,不過10分鐘後,她往往又能開懷大笑。
因為在她看來,自己的喜怒哀樂和別人無關。
我突然明白,我早就該做也一直想做的事,就是正視自己。
那時我並沒意識到,戀愛中碰到的許多瓶頸,都是因為自己太糾結。
那些情不自禁的討好,不敢提出的需求,還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在對方看不到的地方,被這些情緒反覆折磨。
到頭來發現只是把自己困在了「望而卻步」的境地,還錯過許多次本可以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瞬間。
這種荒唐感,就像路德維希.維根斯坦比喻的那樣:
「有時,房間的門並未上鎖,只不過它是向內打開的。
一個人如果總是向外推,而沒有向內推,就會被困在這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內。」
我想,或許反向思考一下,試著大方地坦誠自己這些情緒,會輕鬆一點——
我就是很在意你有沒有回覆,我知道這樣不好,可我就是這樣的。
所以我後來跟他說了,我其實挺介意他沒回復我這件事。
包括我後來再也沒有給他評論,試圖用無聲的不屑展示我的驕傲,卻依然沒有被他察覺。
我想讓他看見真實的我,同時也試著讓自己接納這樣的自己。
而他卻好像沒太在意似的,「嗯?我不是私聊回你了嗎?」
是這樣沒錯……但我總覺得有點彆扭。
「怎麼你在意那麼多啊?」他反而這麼問我。
我才發現交往這件事對他來說,原本就沒有那麼多規則和束縛。
從他的自白中,我也了解到像我這些敏感的小心思,從頭到尾都不在他生活中存在過。
他不是高冷,也不是輕視我。只是純粹地讓自己「回復自由」了。
或許這就是我們之間某個維度上的差異性吧,可能是「性別」,也可能是「個體」。
不論如何,說出來我覺得舒服多了。
現在想想,那時似乎是我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他身上了。
後來真正釋懷是因為一次周末,我和朋友出去玩了一天。
那天很冷,所以我沒有時不時掏手機看。上午給他發的微信,快到晚飯的時候打開一看,下午他回了好幾條。
那時我意識到,原來我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時,也不會想太多。
撥開那些似是而非的情緒,好像,能好好地感受戀愛的美好了。
現在每次收到手機提示他發來微信消息時,我好像還多了一份期待。
原來,我也不需要他的回應來作為包裹自己的安全感。
雖然時間一長,再次看到他沒回復我的時候,心裡還是會「咯噔」一下。
很快,那些複雜的情緒就會被我拋到腦後。
坦然承認自己的情緒後,我沒以前那麼彆扭了。
曾經也想過,或許在坦白的剎那,一股尷尬感會撲面而來,我可能會丟臉到想要鑽進地縫裡去吧。
他會以一種怎樣的目光看待我,或者他可能沒法接受這樣的我?
但最後,我發現他好像能夠理解這樣的我。
有次我來不及回復他的消息時,馬上跟他解釋因為沒看到所以沒回。
他卻只是說:「知道啊,你肯定是顧著玩。我只是想你所以叫叫你。」
我突然明白,不管是發消息或是評論,我們都只是想讓對方知道,我在想你。
而在戀愛中,「他是否回復我」與「他喜歡我多少」也不能劃上等號。
但至少我現在明白了。
在他每次找我的時候,確確實實是在想我啊。
這麼多想念疊加起來,
我想,
足夠喜歡了吧。
人間觀察 vol.OO20
探索 人與人 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