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開創未來的戰爭審判

2020-09-09 紀實人文頻道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即將於今晚23:40在東方衛視播出最後一集《人性召喚》。

本集導演宣福榮帶來了這一集背後的創作故事。

《亞太戰爭審判》

之《人性召喚》編導手記


本集導演:宣福榮

話說一開始我是負責英國審判相關內容的導演,後來作了調整才成了1956年新中國審判的導演。有了之前研究英國審判的對比,我發現新中國審判的相關材料、影像資料及領域內研究的專家少之又少,很多材料還屬機密,尚未解密。另外和其他二戰後各國對日本戰犯審判非常不同的是,受審的日本戰犯無一例死刑,刑期最高也只有20年,這些在侵華戰爭中無惡不作的「魔鬼」為何受到了如此寬待?帶著這個巨大的問號,我投身到了《人性召喚》紀錄片的攝製中去。

導演閱讀的部分書籍和材料

這次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英國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院的教授,《從人到鬼,從鬼到人:日本戰爭罪行與中國審判》的作者顧若鵬擔任主持人,在短短的兩周時間內,攝製組去往了河北定州、山西太原、遼寧瀋陽、撫順和大連,探訪了當年關押這些戰犯的撫順戰犯管理所、現在湮沒在建材市場的太原戰犯管理所以及瀋陽法庭的舊址。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顧若鵬在瀋陽法庭舊址前出鏡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顧若鵬隨後人探訪太原戰犯管理所舊址

為了還原當年的歷史,攝製組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當年的親歷者,這也是此次《亞太戰爭審判》各位導演都會遇到的難題,70餘年過去了,親歷者大多過了鮐背之年,我搜集了之前的相關報導,羅列了一張之前接受過採訪的人員名單,動用了一切能動用的資源逐一聯繫,剛開始的幾天過得尤其絕望,許多老人已經辭世,還有的由於疾病也臥床多年,我心中充滿懊惱,如果能早一點接觸到這樣的選題,說不定能夠記錄下這些親歷者寶貴的回憶。

事情的轉機是在2019年3月的一個清晨,撫順戰犯管理所前所長侯桂花老師打來了電話,告訴我她聯絡了之前撫順戰犯管理所的趙毓英護士,在和家人商量後,身患癌症的她還是決定接受我們的採訪。趙護士全程參與了日本戰犯的移交和改造工作,她曾經說過一句讓我難以忘懷的話,「當年一起工作的老夥計都不在了,只要我還能說話,我就得把當時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你們,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顧若鵬採訪趙毓英

現年91歲的趙毓英回憶了當年引渡、改造這批日本戰犯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1949年12月,一輛列車從北京秘密啟程。這是毛澤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的首次出訪,目的地是莫斯科。此行的目的是與蘇聯籤訂全新的外交條約。同時蘇聯政府還甄別出一部分曾在侵華戰爭中犯下嚴重罪行的日本戰俘,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50年七月下旬,大約1000名日本戰俘乘坐火車從蘇聯秘密轉移到撫順戰犯管理所,當時中國正處於物資匱乏,經濟有待振興的年代,但中國政府仍按照國際慣例,根據這些戰犯原本軍中的級別,分為大、中、小灶三種待遇。與此同時,還在戰犯管理所實行人道主義管理。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航拍

撫順戰犯管理所正門

這批戰犯裡有出生武士家庭,在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的陸軍師團長藤田茂,對平民使用毒氣、「北疃慘案」的始作俑者上坂勝。據統計光當年那批關押的日本戰犯就殘害了大約八十萬中國民眾。

戰犯藤田茂自供書

戰犯上坂勝自供書

隨著中方在生活、管理方面給予的人道主義待遇和耐心教育,加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衝擊,這些日本戰犯從剛入獄時的氣焰囂張,到後來渴望學習,想進一步了解中國,管教們為此改造了學習室,提供了國際法和毛澤東著作等大量書籍。幾個中文較好的戰犯,還編寫了中日詞典,供大家使用。這些書籍給日本戰犯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改造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國際和平研究所研究員石田隆至說戰犯們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印象最為深刻,之前日本軍人非常看不起遊擊戰這種作戰方式,戰犯們在學習之後才知道,這是中國軍隊在分析後作為戰略刻意為之的,他們漸漸察覺,這種「持久戰」並非只是在戰爭中,對於日本戰犯的改造,中國也使用了「持久戰」做法。通過學習,戰犯們漸漸地省悟到對華戰爭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

撫順戰犯管理所日本戰犯曾經閱讀的書籍

撫順戰犯管理所日本戰犯閱讀相關書籍

我們另外採訪的一位親歷者是王石林老人,他曾全程參與了日本戰犯的偵訊工作,通過審訊及證據搜集,許多日本高級將領都在他的面前低頭認罪。拍攝前我通過山西省人民檢察院離休幹部處想聯繫王老進行採訪,多次聯繫無果,在攝製組動身前往太原的前夜,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再次聯繫了離休幹部處的吳定奎處長,他告訴我之前由於王老的愛人腿受傷了,家裡實在走不開,近來病情好轉可以接受我們的採訪。備受焦慮折磨的我可算鬆了一口氣,放下電話立馬和攝製組及拍攝對象調整拍攝方案,最終在太原審判原址現山西飯店完成了王石林老人的採訪,王石林老人回憶了當時在審判前,檢察官們在寫起訴書的時候認為這些戰犯都構成死刑,但是周恩來總理的一次指示改變了歷史,「對戰犯一個也不判無期徒刑。判有期徒刑的也是極少數。」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顧若鵬在太原審判原址採訪王石林

為了搞清新中國政府當年這個決定的意義,我採訪到了美利堅大學歷史系教授賈斯汀·雅各布,他也是少有的研究新中國審判的國際專家。當時恰巧《東京審判》第二季在美國國家檔案館進行展映,美利堅大學和美國國家檔案館又都在華盛頓,所以在展映間隙,我兼職攝像在感恩節空無一人的美利堅大學校園完成了雅各布教授的採訪。

導演兼職攝像在美利堅大學雙機位採訪賈斯汀·雅各布教授

通過他的闡述,揭示了當年新中國領導人在當時的特定國際局勢下所作出的艱難抉擇,他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日還未建交。中國如何才能得到日本和平人士的支持,周恩來總理認為有一個方法就是向日本表示善意,對於這些關押在中國的日本戰犯,如果我們給他們寬大的判決,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罪惡行徑,是中國政府幫助他們洗心革面,他們對中國就不會有敵視。然後他們回到日本,他們發聲告訴其他日本民眾,他們在中國的邪惡行徑、犯下的那些戰爭罪行,這樣日本民眾才能知道日軍在中國的所作所為。」

瀋陽法庭日本戰犯受審

1956年6月至7月,兩場對日本戰犯的審判分別在太原和瀋陽舉行,最後被起訴的一共有45名日本戰犯。起訴的根據是他們在戰爭中犯下的嚴重戰爭罪行。這場審判是公平、公正的,在歷時40餘天的審判中,檢方共請出159名證人出庭作證,國內外記者、社會各界都有代表來旁聽案件審理,同時這場審判也是寬容的,45名戰犯最高刑期20年,最低為8年,同時特別軍事法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議,對其餘1017名本應起訴的日本戰犯進行了處理。對於罪行較輕的或在關押期間悔罪表現較好的戰犯,特別軍事法庭決定對未受審的戰犯免於起訴,釋放回國。

1956年新中國審判判決書

回望過去,1956年的新中國審判不是一個句號,日本大阪經濟法科學院教授內海愛子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罪審判不是一味地追求死刑或者有期徒刑,而是讓那些戰犯面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反省懺悔。如何讓那些「魔鬼」回歸人性,這是非常了不得的,這是其他亞太戰爭審判所未達成的。這些戰犯回國之後,組成了中國歸還者聯絡會,中歸聯成員頂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在日本各地講述戰爭真相,為呼籲中日和平而奔走。在反對修改《和平憲法》,公開731部隊細菌試驗暴行以及對日本右翼否認南京大屠殺言論提出抗議的重要活動中,每一次都有中歸聯成員的身影,也為日後的中日建交奠定了基礎。

中國歸還者聯絡會成員抗議日本政府修改教科書

紀錄片製作初期,對於如何用中立、平和的國際視角還原這段歷史,我的內心是很忐忑的,慶幸的是得到了很多專家、教授、相關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同仁的鼎力相助。而一開始縈繞在我心頭的疑問,也在《人性召喚》這集紀錄片製作完成後得到了解答:對戰犯的寬大是為了讓他們回到日本,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這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不謀而合,回望不是為了清算,而是為了更好地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作為《亞太戰爭審判》的收官之作,謹以此片獻給在戰爭中逝去的生命。我們祈禱人類和世界的和平。

日本戰犯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捐贈的 「向抗日殉難烈士謝罪碑」

部分攝製組成員合照

相關焦點

  • 《亞太戰爭審判》今晚開播:一場人類對於戰爭的集體反思
    ,包括中國、蘇聯、美國、英國、菲律賓、法國、澳大利亞和荷蘭,它們和「東京審判」一起完整地構成了同盟國在遠東地區的戰犯審判圖景,史稱「亞太戰爭審判」。在《亞太戰爭審判》的第一集《正義之路》中,攝製組飛赴世界各地,在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英國戰爭博物館、俄羅斯聯邦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新加坡國家檔案館等29所世界級檔案館裡,採集了珍貴歷史影音資料,向世人真實還原了二戰後同盟國對日本BC級戰犯的審判概貌,並且首次揭秘在澳大利亞審判、蘇聯審判、英國審判、美國審判和中國審判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 《審判》:審判是一場理性的自我解剖
    《審判》是卡夫卡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K無緣無故被捕了,可是K到底犯了什麼罪?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不解之謎,但通讀小說後,我們看到了一場關於自我的內審,而法對K的這場漫長的審判也為讀者呈現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醜在藝術美的轉化下的升華,自我意識的完善以及促使我們前進和幸福的希望之光。
  • 《東京審判》讀書分享
    來自同盟國11國的法官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清算戰爭罪行的審判。能否對發動戰爭的領導、策劃和實施者追究個人刑事責任?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法律較量重點人物: 梅汝璈,江西南昌人,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加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 【光影法納】《東京審判》:是正義的審判,還是勝者的審判?
    於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9月2日,舉行正式籤字儀式,日本籤訂了《投降文書》。剛才說過,《公告》裡有關於審判戰犯的條款,日本接受了公告,也就接受了戰犯審判。
  • 【地評線】快評 | 以史為鑑汲取動力,不畏艱難開創未來
    以史為鑑,才能珍視和平,汲取動力,不畏艱難,開創未來!盧溝橋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儀式在這裡舉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伴隨著《在太行山上》的歌聲,序廳內的巨型雕像前,人們敬獻鮮花,緬懷先烈,更體悟一種穿越時空的鬥爭與奮鬥精神,牢記歷史,奮發圖強。
  • 東京審判:歷史從未結束
    歷史沒有對錯  而戰爭有罪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縱觀古今中外,太多了,而每一場戰爭的背後是無數生命的逝去,是成百上千家庭的眼淚,是民族之殤、家國之苦!日本,一個很厲害的國家,她的國民素質、文明程度、民族凝聚力在整個世界都數一數二。
  • 《紐倫堡大審判》
    ———引自聖託馬斯·阿奎那《神學大全》在20世紀後期,一種新類型的政治審判出現了:對於犯有「反人類罪」的政治領袖進行國際大審。對納粹頭目進行審判的紐倫堡審判,以及「二戰」後發生的其他戰爭罪審判,是之後引人注目的國際運動的濫觴,該運動旨在超越一地、一國意義上犯罪與刑罰的概念。
  • 一場讓人大代表由衷讚嘆的家事審判
    7月2日,33位全國人大代表前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人民法院,現場觀摩了一場離婚案件糾紛,通過法官庭前、庭上耐心細緻的工作當庭調解。透過這次普通的家事審判,代表們深切感受到的是呼倫貝爾市兩級法院信息化建設、法官高素質專業化建設的優越成果和呼倫貝爾法院司法為民的溫度——溫情司法暖人心「以前我認為法院是冰冷、嚴肅的,但是通過這次的庭審,看到法官的語言柔和、充滿了溫情,同時庭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辦案的質量和效率,整個庭審過程讓我們這些旁觀者都深受感動,說實話我都感動得流眼淚了……」「
  • 正義的審判!首部聚焦日本乙丙級戰犯審判的紀錄片來了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  《亞太戰爭審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展現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犯下的暴行以及戰後國際社會以法理精神懲治戰爭罪行的歷史,填補了該領域內的影視空白。
  • 《推背圖》第56象預言:天降神兵,末劫審判!
    譯文:從古到今,推行仁愛、慈善的文明時期廣興教化,道德敗壞、邪惡盛行的黑暗時期戰爭討伐。末法時期世間極度晦暗,文明教化乃至戰爭討伐都不能扭轉黑暗局面,那時會有天神降臨斬妖除魔。縱使神佛也難逃此劫(世間極度黑暗驚動天上的神佛,他們肩負「匡扶正道」的職責),造物主創世的遊戲(造物主開創三界制定生存規則,而三界眾生違背秩序,它要對三界眾生進行審判)。《推背圖》第56象 己未讖曰:飛者非鳥,潛者非魚,戰不在兵,造化遊戲。
  • 《機動戰士高達00》神審判眾人,誰來審判神?
    神說人生來便有原罪,若不信仰懺悔,便要接受最後的審判,領取應有的報應。高達00的立意就建立在審判上,第一集,私立武裝組織celestial being橫空出世,宣告全世界,將憑藉先進的Mobile suits-Gundam,對戰火不絕的地球上的一切紛爭進行武裝介入。乍一看是一個十分幼稚可笑的命題,用絕對武力的消滅戰爭,介入的標準是什麼?
  • 《與神同行》:一場審判,審的是人心,判的是自我,看的是勇氣
    一場與神同行的旅程,一段人與神互相救贖的歷程在陰間,有法規定:人死後成為死者,在陰間49天內接受7道審判。謊言、懶惰、不義、背叛、暴力、殺人和天倫。只有在49天內無罪通過全部審判的死者方能轉世投胎。而最有可能通過這樣審判的死者就是在死後被斷定為「貴人」的人。
  • 孫家紅:致那些逝去的靈魂——《伯力城審判》新版序
    在這撫今追昔的莊嚴時刻,本文所要論及的是一場近乎被國人遺忘、但十分重要的戰後國際審判活動——1949年12月25-30日,在前蘇聯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針對日軍「準備和使用細菌武器」的戰爭罪行,對包括最後一任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等人在內的12名日本戰犯進行的公開審判。
  • 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八集大型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開播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將於8月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亞太戰爭審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戰後各同盟國對日本BC(乙丙)級戰犯審判的大型紀錄片,展現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犯下的暴行以及戰後國際社會以法理精神懲治戰爭罪行的歷史,填補了該領域內的影視空白。
  • 借古諷今之作《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還原了美國最可笑的一場審判
    比如,早前全美就因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的意外死亡,而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議運動。》(以下簡稱《七君子》)由美國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講述了「芝加哥七君子」被控陰謀罪並遭到不公審判的驚悚故事。
  • 【電影推薦】《紐倫堡大審判》
    天黑了簡單說下劇情紐倫堡本是德國東部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城市,但1945 年在那裡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審判,使紐倫堡變得名聞遐邇。21名同盟國認定的主要戰爭罪犯被推上了歷史的審判臺,其中包括前納粹元帥赫爾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魯道夫·赫斯、納粹外長裡賓特洛甫等。美國首席大法官傑克遜首先宣讀總起訴書,羅列了法西斯滅絕人性的罪行,而狡猾的納粹分子則想方設法為自己開脫罪責,並使盡各種花招,企圖通過非常規手段逃出這次正義的終極判決。同時主審判長美國人赫魯特、檢查官羅森上校和德國司法部長亞林克三人因觀點不同展開激烈的爭論。
  • 一場被法外力量左右的審判
    一場審判中的所有人―――辯方律師、公訴人、審判長、主審方法院院長都持無罪意見,但受審者周澄最終獲刑5年。在周澄刑滿出獄之後,完全出於偶然,他得到了一套與案件審判有關的案卷副本。這套案卷副本記錄了影響決定他命運的那場審判的力量。  案卷副本,來自主審方法院院長,是這名院長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後主動交給獲刑者的。  周澄是否有罪在這裡似乎已經不再重要了。
  • 美豹電動車:開創電動車美好未來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爆發,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行各業的人們開啟了「抗疫」攻堅戰,電動車企業也積極應對,在防疫的同時有序復產復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絕大部分車企開始了觸底反彈,在電動車行業,我們也看到了許多新星的崛起或者英雄的遲暮。此外,智能化、電動化的進程也在逐步加速,每一次改變對我們的影響都頗為深刻,這其中也隱藏了不少機遇與挑戰。
  • 三十周年蘇寧,一場狂風暴雨般的輿論審判
    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今年下半年中國消費市場重回增長車道,在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下,中國「大廠」的發展也歷經了一場大考。再過一個星期,就是蘇寧的生日,30歲生日。中國民營企業發端於40年前的改革開放,同一時期起家的蘇寧一向很穩,是一家「為人低調」的企業。最近,蘇寧卻突然「高調」起來。
  • 齊心協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市召開「十四五」規劃意見建議座談會 齊心協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劉奎     12月18日下午,我市召開「十四五」規劃意見建議座談會。    市委書記趙文泉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