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ICE和EA最初公布《星球大戰: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的時候,我們能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這款遊戲的最終版本一定不會像預告片中的畫質那樣優秀。不過很難相信DICE真的做到了,同時,我們也很高興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星球大戰:前線》的優化非常不錯,而且畫面也保持了預告片的水準,可以說是2015年優化最給力的遊戲之一。
和往常一樣,我們使用了i7 4930K(睿頻至4.0Ghz),GTX690(配上最新版WHQL驅動),8GB內存和64位的Windows 8.1作為測試平臺。英偉達也已經提供了該作的多顯卡SLI文檔,你不必再去使用第三方軟體來開啟多卡交火功能。
為了測試這款遊戲在雙核CPU上面的表現,我們對此進行了模擬。出人意料的是,《星球大戰:前線》在雙核(開啟多線程)系統中就可以提供超過60fps的穩定且流暢的畫面,即使是在混亂的40人伺服器上面也是如此。
在四核及以上CPU系統中,《星球大戰:前線》的表現依然優秀。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i7 4930K的六顆核心都被使用到,而且負載極為均衡。雙核系統和六核系統之間的幀速差距較大,大約在20-40fps,不過這款遊戲在雙核系統上也可以玩得很流暢。
在GPU方面,GTX690開啟單核心模式可以在1080p極限畫質下達到40-50fps,而在開啟SLI功能之後,幀速一直穩定在70fps以上,再複雜的場景都沒有低於70fps的情況發生。
《星球大戰:前線》不但在PC平臺運行流暢,而且畫質也一點不馬虎。該作擁有現在最好的遊戲環境,完全不輸給以真實環境聞名的CRYENGINE。而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攝影測量學和基於物理的渲染技術的運用,攝影測量學在之前的《伊森卡特失蹤之謎》中也有過運用,不過《星球大戰:前線》似乎更勝一籌,該作僅需2GB的顯存就可以讓玩家體驗非常逼真的遊戲貼圖。育碧和Rocksteady,請自行做好筆記!
如果一定要挑一點毛病的話也不是沒有,《星球大戰:前線》即使是在極限畫質先依然存在明顯的貼圖/模型忽現問題。另外,該作的角色模型的細節呈現擁有非常高的級別,不過人物的逼真程度並不如其他一些遊戲來的真實,比如《使命召喚12:黑色行動3》。
總體而言,《星球大戰:前線》是2015年優化最好的遊戲之一。該作提供海量的畫面調節選項,並且還支持FOV調節,沒有滑鼠加速的問題,而且聯網功能正常,至少在測試當中沒有出現延遲和連結問題。看來,《星球大戰:前線》推翻重來是EA做出的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星球大戰:前線專題
更多相關討論請前往:星球大戰:前線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