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個人的不僅僅是疾病,有可能是旁邊的人的眼光,也許是最熟悉的人他們身上來自的惡意。
那些在我們生命裡驚鴻一現的一剎那,都有可能幻化成為泡影,這是成年人的世界,充滿不規則和無奈。
這種壓抑感遍布全身,壓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不去面對。這是我看完《最愛》的心理感受。
《最愛》這部電影令我的心情是無比壓抑的,就好像上面所述的那種感覺,這個顧長衛的電影著實是迷人,但是也很令人悲傷。
今天想要講的還是剛剛看完的顧長衛的這部《最愛》的感受,壓抑是有,但是在壓抑之外,也有像開出了花一樣美麗的東西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最愛》的劇情介紹
這部電影的劇情安排是建立在一個滿是惡疾的村子上,裡面住著的不少人身上都患有惡疾,究其緣由還是因為村裡人上了趙齊全的當,大夥聽信讒言,本想通過賣血致富,但是沒有想到也因為賣血從而染上了惡疾,每一個賣過血的人心中都是後悔不已。
死亡離他們如此的近,這是他們從未想過的事情,仿佛一閉上眼睛,村裡面的人很多都會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他們心中這樣的恐懼著,這樣的掙扎著,每當惡疾到來時,不少人發熱的好似想要死掉一樣,一次次的挺著,村裡面的人也一次一次的減少。
趙齊全的父親想著開放娘娘廟學校讓這群身患惡疾的人能夠在學校裡面,儘量避開這些患病人群與健康者的接觸,從而減少更多的人傷亡。
很快,整個電影的高潮開端即將來臨,趙得意和商琴琴這對角色的加入,為這部劇的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觀感。
因為趙得意的扮演者正是大名鼎鼎的演員郭富城,而商琴琴的扮演者是「國際章」章子怡,不得不說,兩人在戲裡面的演出是無可挑剔的,無論是影片中的每一個眼神還是動作,都是帶滿了故事的情愫。
劇情中的商琴琴是命苦的,在染上惡疾之後她被丈夫給送到娘娘廟小學,又因為一些機緣巧合的機會,在盜竊案上和趙得意之間的情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互相產生了好感。
趙得意的哥哥是趙齊全,就是那個鼓動全村人去賣血的罪魁禍首,但是相比於哥哥對於利益不擇手段的追求,趙得意雖然有些小聰明,為人還是簡單至極的,因為他在心機這一塊是完全比不上那個手段毒辣的哥哥,他只是一個有點兒自私的人。
電影中的商琴琴和趙得意,兩人時常偷摸著做那些羞羞的事情,儘管當場被大夥給抓住,趙得意不忘跟大家說「見笑了」,隨即也哈哈大笑起來,大夥能把他怎麼樣呢?
一個已經身患惡疾的人,早就離死亡不遠。
後來《最愛》劇情的發展也是如此,在趙得意和商琴琴的火熱裡,兩人相愛,還經過重重的困難拿到了屬於他們的紅本本,也就是結婚證。
後來在小木屋裡,惡疾再次發作的趙得意,全身發熱,像是被烈火焚燒一般的難受,作為妻子的商琴琴隻身跳入冰冷的泉水中,用身體為趙得意去降溫,商琴琴死死的抱著趙得意,身體的寒意和趙得意的熱病平衡,趙得意在昏迷之中悲痛的一聲聲的叫著媽媽,就這樣他熬過來了,算是在鬼門關外走了一回。
電影中的郭富城和章子怡的交織,是該部電影的一大亮點,像這樣實力派的演員的加持,《最愛》裡面每一個演員的演技都可以說是「爆棚」。
其實,特別是在影片的最後一段,也就是商琴琴因為惡疾發熱死去,死在趙得意的懷裡,趙得意抱著心愛的女人,他想起了商琴琴生前喜歡的紅色,然後揮起刀一遍一遍的砍向自己的大腿。
顧長衛導演沒有拍這血腥的畫面,只拍了趙得意的表情,每一個觀眾都能夠感受到趙得意為自己的妻子的心血,這種畫面的塑造真的是讓看過的人都為之動容。
這就是《最愛》劇情的發展以及結尾,充滿了人性的醜陋,也充滿了愛的慰藉,在人性和愛的較量之下,誰勝了誰,到底是人性勝過了愛情,還是愛情勝過了人性?
《最愛》這部電影裡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還是趙齊全和他的父親,以及趙得意和商琴琴,還有全村人。
他們每一個人在這部電影裡面其實都是代表著我們這個社會的一個縮影。
1、為追求財富組織全村人賣血的趙齊全(邪惡)
趙得意在這部電影裡面恐怕就是一個邪惡的化身,是他鼓動全村人去賣血換錢的,也是因為這個緣故讓村裡面的大多數人患上了惡疾,他讓村民們換來了錢,可是代價是要失去村民們的生命,他掙得這個錢是血淋淋的,是毫無人性可言的。
這是一部非常揭露人性的電影,在電影中,當疾病來臨時,我們才知道人心的可畏。
這種不顧他人性命逐利的過程和手段,趙齊全著實像極了現今社會上的黑心商家,像極了把「有毒」奶粉賣給孩子們的無良商人,像極了一個無惡不作的惡徒。
2、患有惡疾將要垂死的村人,像一群行屍走肉生活著
在這一個死亡籠罩著的村子裡,這一群將要垂死的村裡人,每天在娘娘廟小學裡面住著,為的就是等死,他們對生活已經毫無希望,沒有了追求,沒有了奮鬥,一切都停止了,仿佛在他們知道自己得到惡疾時他們就已經死掉了,他們就如同一群的行屍走肉,在村裡面的每一個角落裡,靜靜的等死。
這就好像我們社會上的許多已經失去希望的人,對於生活的憧憬已經沒有了,無所事事,這一輩子就這樣的過去了。
時間從來不會等誰,幸福也是,儘管明天是最後一天,也要努力的活著,生活很苦,有時候我們在這個社會上,不談別的,單單活著,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餘下的時光。
3、想要幫兒子悔過的趙齊全的父親,體現了父愛的偉大
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孩子的還是自己的父母親,在趙齊全被全村人唾罵之時,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錯了,趙齊全的父親還是沒有迴避掉責任,他竭盡全力的幫助村裡人到娘娘廟小學去居住。
村裡人罵他孩子趙齊全,連同他也一起罵,他羞愧的低下了頭,半天過去了,還是一直都抬不起來,他想幫助孩子將功補過,但是趙齊全的罪孽太重了,他沒有能力去幫村裡人把他們的生命給找回來。
我們都在談論母愛,其實想趙齊全的父親一樣,這樣沉默的父愛也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風景,在看到孩子受罪之後,最愛我們的還是我們的父親母親,看到電影《最愛》裡面趙齊全的父親,其實很多觀眾都能夠在這裡找到自己父親的影子,他代表的是這個社會上的父親形象,感人至深。
4、善良淳樸的男女主角趙得意和商琴琴,為愛所付出的勇氣
在《最愛》裡面兩個最動人的角色無疑就是趙得意和商琴琴了,因為他們是愛情的化身,在兩人都知道自己患有惡疾的情況下,還是在剩餘的歲月裡面義無反顧的愛,那麼大膽的愛著,那麼瘋狂的愛著,追求愛,渴望愛。
這些熾烈的情感時不時的會出現在我們的心頭,他們的愛情所展示出來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是一種勇氣。
若是有那麼一天,我們的情侶也像他們一樣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用自己餘下的時光來勇敢的愛呢?還是靜靜的等待死亡的降臨?
我們都不知道,到了那一步,我們都渴望像他們一樣,這種勇氣也是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人所期盼的,這種愛情也是我們所希望的。我們敬佩他們的同時,也希望我們的愛情能夠像他們一樣。
綜合看《最愛》這部電影中這麼多的人物性格,其實很多人都能夠在這部電影裡面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而每一個角色都是這個社會一群人的縮影,沒有美醜,沒有善惡,沒有高低和貴賤,我們都是這個社會平凡的一顆螺絲釘,僅此而已。
顧長衛的電影歷來都給人一種很有力量的感覺,但是在《最愛》裡面,卻出現了一種超越力量之外的東西,這也許是顧長衛導演的一次嘗試,首先從電影的題材上來看,這部電影要分三個層次來看,由外到內,由點及面。
第一,這部電影所關注的焦點頗多在於惡疾這種令我們至今都無法消除的疾病,而且一旦染上必死無疑,仿佛生命就到了盡頭,無論怎麼掙扎著,怎麼花錢去延壽都是死路一條。
這是惡疾帶給我們的恐懼,在這場惡疾的浩劫之中,若是我們單單來看惡疾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顧長衛導演用惡疾「籠罩」了整個村子,在這樣的氛圍下為我們刻畫了電影表面的東西。
也為電影埋下了一個伏筆,為後面的故事情節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在惡疾滿是的世道上,村裡將要死掉的人「橫行」仿佛成為了一種必然,每一件事物的發生都伴隨著某種理由和原因,而「將死」就是他們的理由和原因,這是顧長衛導演安排的第二步。
在人們都找到自己的理由之後,他們就開始了「胡作非為」的生活,這時候沒有任何規則可以束縛他們,他們就像電影《釜山行》中一群群的行屍走肉,瘋狂著,咆哮著。
這群村裡面的患病人,也為趙得意和商琴琴的不一樣的愛情埋下了伏筆。
第三,第三步,也是顧長衛導演想給我們欣賞的,就好像前面所說的,在所有的壓抑之後,顧長衛讓我們看到了像開出了花一樣的東西,那就是愛情。
在人們不了解之中,趙得意和商琴琴那麼的不顧一切的愛著,那麼的在村裡人的眼光之下還是堅強的愛著,「問世間情為何物」,兩人的愛情在電影的最後,讓前面所有所有的人性黑暗都在愛情的火光中通通被消滅掉了,這也正是顧長衛導演想讓我們看到的愛情的力量,他仿佛想告訴我們,愛情可以戰勝人性。
這三個步驟的層層遞進,確實讓人感覺到顧長衛導演的精心安排,也能夠對《最愛》這部電影有更多的認識和看法,確實通過這些我們能夠更加了解這部充滿人性和愛的影片。
四、《最愛》被刪減了暴露人性的50分鐘,人性能用愛來填充嗎?
最多這部電影其實不止101分鐘,完整版應該是150多分鐘,這中間的近50分鐘的電影片段讓整部電影看起來顯得頗為不足,也讓很多喜歡這種題材電影的人嘆息。
其實,被刪掉的50分鐘裡面所暴露出來的人性片段可能讓人難以接受,所以導演顧長衛選擇了多用趙得意和商琴琴的愛情來填充。
特別是兩人之間也有很揪心的片段,比如之前提到過的在商琴琴死後,趙得意知道商琴琴生前喜歡紅色的嫁妝,他把刀子一刀一刀的砍向自己的大腿,直到把所有的東西都被他的鮮血所染紅。
這裡面充滿了滿滿的愛,也充滿了讓觀眾們揪心的畫面。
可是回歸正題,被刪掉的50分鐘真的都能夠讓愛來填充嗎?
人性的暴露固然是電影裡面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的導演都會選擇讓這些人們揪心的東西出現在觀眾的眼裡,但是,有一句話這樣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種是太陽,一種是人性」。
電影能夠反映人心是電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可是我們也不能光看人性的陰暗,我們也要享受愛,追逐愛。
或許這部在大陸上映只有101 分鐘的被刪版《最愛》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由才會被刪,正確與否我們不做評論。
這部在2011年上映的電影,在前後都有好萊塢大片夾擊的情況下還能夠拿到5000多萬的票房紀錄,著實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縱觀這部電影,確實是一部揭露人性的影片,顧長衛導演最開始就給這部籠罩了一個滿是惡疾的背景,所以觀眾們看這部影片時候對片中患有惡疾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記憶深刻的。
特別是在患有惡疾的大背景下,每一個人都能感同身受,若是自己患有這樣的病該怎麼辦呢?
這就是人性,當村中的人生活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都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在知道自己將壽命不長,前路短暫之時,人性的貪惡就被暴露出來,「人都要死了,還怕這些」,他們肆無忌憚的放肆著。
特別是電影中,其實商琴琴和趙得意為了能夠結婚,答應在他們死後把房子都留給別人,這才得到允許可以搬回來,他們就在小木屋裡面度過他們剩下的時光。
而那些有心貪婪的人為了得到別人的利益往往就是趁趙得意和商琴琴不備之時來貪便宜,這就是人性的貪念。
村裡面的人為了能夠簡簡單單不用幹活就可以賺到錢,選擇了賣血來賺錢,這些歪門邪道,這不也是人性的懶和貪嗎?
人心可畏是這部電影裡面所想反應的一個重要話題,那麼的深刻那麼的沉重,讓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忘記這個話題。
《最愛》上映之後,記者曾經採訪過顧長衛導演,曾問過「藝術和商業」之間能否完美統一的話題,在《最愛》裡面我們確實是看到了電影所展示出來無比的藝術氣息和藝術手法,顧長衛導演也正是運用了這些獨具一格的藝術手法讓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堪稱完美。
可是藝術和商業能夠完美統一呢?
顧長衛是這樣說的「找不到,所以一直在找,作為導演,如果一開始就暗示自己要找個平臺,到最後就會發現什麼都做不出來,商業和藝術的關係很微妙,不是電影自身可以解決的,還要看天時地利。《最愛》在這個時候上,四五天就遇到一部好萊塢大片,很難說有很好的機會。」
確實,若是顧長衛導演選擇了其中的商業亦或者是其中的藝術之中的任何一個平臺,也許都很難,到最後什麼也做不出來。
《最愛》確實深刻至極的展露了人性,是藝術,但是從某些方面而言,這也是用人性來吸引觀眾的商業手段罷了。
我們無法有過多的評論其中的利弊,但是,還是要感謝《最愛》,它帶給了我們一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有時候我也會想,若是我想他們一樣知道自己患上惡疾,將要不久於人世,我還能幹點什麼在我餘下的時光裡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