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跳繩,跳的太少怎麼辦?100米跑步,速度慢怎麼辦?肺活量太小怎麼辦?很多家長選擇趁著暑假給孩子報加強班,期待通過短期培訓給孩子提高成績。
但也有一些家長選擇了不同的做法——他們帶著孩子組成了晨練小分隊,除了周日休息之外,每天早晨6點30分,準時下樓進行晨練,即便是暑假,也依然沒有放棄,堅持最久的孩子已經連續打卡兩年。
不怵體育課,還能拿到加分「肩放平,胳膊擺起來!」
「注意壓速度,不要太快!」
「保持步伐,不要超越,每圈換一人帶跑。」
早晨6點40分,在北京市農科院青年公寓樓下,晨練小分隊已經做完拉伸,繞著樓下的公共區域正式開跑。孩子們的家長有的在隊伍外側跟跑,有的在拐彎的地方負責提醒,這樣的安排主要是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都是三年級以下的孩子,叫他們躲車的時候,有時候會亂跑,家長們跟著隊伍,再在拐彎的地方提醒著,孩子們也能及時躲避」。
孩子們當天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三公裡拉練。「最近這半年,周末都要跑三公裡,給孩子練練耐力,也進行基礎心肺鍛鍊。」史羽彤爸爸是退伍軍人,被家長們推舉為晨練小分隊的「教練」,孩子們的鍛鍊計劃都是由他制定的,除了周末的三公裡,平時的訓練項目也相對固定——周一和周三早晨,一公裡跑加一分鐘跳繩;周二和周四早晨,跑4個100米;周五早晨,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跳另外一組計數,每個孩子5分鐘5組跳繩。
「這些孩子都是從幼兒園就在一起,小學現在也都在一個學校。我先是看到史羽彤每天在樓下跑步,就讓我們閨女加入的。」張紫音媽媽回憶說, 2017年8月,她下樓買早點的時候,無意間看到史羽彤爸爸帶著女兒在樓下跑步,一聊起來才知道史羽彤已經堅持了一年多。「從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以後,我就帶著她從家裡跑到幼兒園,差不多600多米吧。上小學稍微遠一點兒,乾脆就在樓下,每天鍛鍊15分鐘,再上樓洗漱、吃飯。」
張紫音媽媽當即決定讓自己家孩子也加入進來,「小學戶外活動沒有幼兒園多。養成晨練的習慣,至少以後不怵體育課!」此後,先後有二十多個孩子加入進來,如今每天都能堅持參加的有五六個,還有十個左右孩子,一個月能堅持跑十幾次。
張紫音自從加入晨練小分隊後,除了生病和離京,其它時間全部參加,寒暑假也不例外,將近兩年的時間裡,張紫音媽媽覺得成果喜人,「上體育課不害怕,我們的願望妥妥地實現了。這些孩子體育成績個個都是優秀,我家孩子去年體育課不僅滿分,還額外有十幾分的加分。」
養成運動習慣,早晨不拖沓張紫音媽媽提到的加分,就是通過一分鐘跳繩拿到的。這是小學體育測試中惟一一個加分項,在滿分基礎上,每多跳2個,加1分,20分封頂。張紫音剛參加晨練的時候,一分鐘只能跳30個,如今已經可以跳到170多個,而小分隊裡紀錄保持者史羽彤已經可以穩定在190個左右,每學期的體育測試都能拿滿20分的加分。
三年級的趙菁剛參加晨練一個多月,就有了顯著的進步。史羽彤爸爸格外關注這個新隊員,「小姑娘非常有毅力,剛來的時候,跑1公裡需要9分鐘,現在已經提升到5分40秒左右了。她還特別獨立,是惟一一個自己下樓集合,不需要父母跟著的孩子,也給我們晨練小隊員樹立了榜樣!」
在體育成績飆升的同時,孩子們的身體素質也在不斷增強。剛開始晨練的時候,每天的跑步距離只是繞青年公寓旁邊、農科院一所辦公樓一周,大約330米,慢慢提升到一周半、兩周、一公裡,周末的時候又加到3公裡,每次跑的時候,教練都要在旁邊壓速度,不讓孩子跑得過快。
「我們這裡六七個孩子,3公裡用時可以跑到17到18分鐘,但她們年齡小,跑太快,怕受傷,所以我一般讓她們跑在20分鐘以上就行。」對於孩子們的鍛鍊目的,史羽彤爸爸有自己的規劃,「只要達到基礎心肺鍛鍊效果,練出運動習慣就可以了,不追求速度」。
參加晨練的孩子,不僅僅養成了運動習慣,家長們覺得,從孩子堅持晨練之後,在其它方面也受益匪淺。「六點半晨練,15分鐘後上樓,連洗漱加吃飯,很快就搞定,七點鐘下樓去學校,從來不磨蹭!」這是家長們反饋最多的改變。而做事情更有韌勁、更懂得自我管理,也是很多家長重點提到的關鍵詞,「生理上的堅持,確實能帶來心理上的變化,我們非常慶幸參加了這個晨練活動,也希望能帶著孩子一直堅持下去。」
家長下狠心,有毅力勤督促在很多家長的心裡,孩子們的晨練之所以能堅持下去,最大的功勞當歸屬史羽彤爸爸。他不僅義務給孩子當訓練教練,還花費了大量精力給每個孩子做總結,提出運動建議。
記者到訪的這天,在青年公寓樓下看到晨練小分隊一公裡跑和跳繩訓練。孩子們跑完一公裡後,史羽彤爸爸掐著秒表,給每個孩子記成績,徐銘悅爸爸則把成績抄錄到統一的表格裡。
「教練那裡都有留檔,每個月做一次成績總結,每個孩子都能拿到匯總表和教練的分析,對比著看自己哪些方面有進步,哪個方面還需要調整。」 張紫音媽媽告訴記者,這個總結對家長特別有幫助,而且也學到了不少專業術語,在孩子鍛鍊的時候,也可以比較「內行」地跟著喊一喊,「注意擺臂,不要端肩,兩呼一吸開始衝刺……」
除了給出運動建議之外,史羽彤爸爸也格外細心。為了準確測量孩子們的跑步距離,他和史羽彤媽媽採用不同方式,對孩子們的跑步路線進行了多次測算。倆人最先用手機上的軟體,在跑步路線上走了一個來回,但是倆人的手機裡顯示的數字有將近100米的差異。第二次,他們戴上了各自的運動手錶,按照同樣的運動路線走了一個來回,數字依然有差異。史羽彤爸爸一直琢磨怎麼精確化,最後終於逮著一個機會,「有一天,我看到我們單位基建處的正在測距,我趕緊過去諮詢,人家告訴我誤差肯定在一分米之內,樂得我趕緊借回來測算。」
直道長度136米,打個來回280米,彎道330米,史羽彤爸爸在路邊的馬路牙子上用黑筆標註了距離,「進行訓練的時候,就可以比較準確地測算孩子的速度了。」為了測算速度,史羽彤爸爸也專門添置了秒表,每個孩子的100米跑、一公裡跑、三公裡跑,他都給掐表計時,「留一個長時間的數據統計,能看到孩子們的進步,而且每次跑我都給掐表,也給孩子一種儀式感,讓他們更樂於參加。」
不僅是史羽彤爸爸精心準備,所有晨練小分隊的家長們也都隨時給孩子們提供幫助。每天都有家長在各個路口負責安全,長距離跑的時候,一定有家長跟跑,一起統計信息,購買器械。孩子們最喜歡周末的集體跳大繩活動,長繩就是張紫音媽媽去年買來的。
「組織孩子們跑步,首先就是家長得下狠心,有毅力。孩子們喜歡的就是吃零食睡懶覺,家長要是不督促,他們是堅持不了的。」晨練小分隊的所有家長也都互相督促,即便頭一天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晚上十一點才睡,第二天也堅持把孩子叫起來晨跑。「就是讓他們養成運動習慣,只要不是病的爬不起來,不為任何事情放棄晨練。」
不知不覺間,孩子們的三公裡進入了衝刺階段,「現在自由發揮了,能加速的加速,找找運動的終極感覺!」史羽彤爸爸在最後三百米前逐個提醒孩子,家長們都集中到了衝刺線,大聲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看看你能不能追上前面的,加油!」
在家長們的鼓掌助威聲中,孩子們的「小宇宙」都爆發了,在晨曦中越跑越快,等候的家長們大聲歡呼起來,「飛奔起來吧,少年!」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周明傑 文並攝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