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封賞憑什麼?軍功?親情?

2021-01-10 吳百蘭

劉邦封過七個異姓諸侯王,又封賞二十九個侯後。劉邦便在平黥布叛亂後,發布了一封著名詔書。

大意是:我稱帝已經十二年了,曾經與天下豪傑共同打下了天下,現在則共享天下。有功之臣,大者封王,次者封侯,最不濟的也封了地。重臣的親屬也大小有封。

我對天下的功臣可以說沒有什麼可虧欠得了。如果有誰不講信義,背叛國家,擅自起兵,天下共伐之。

許功臣的願,劉邦已經還原了,欠功臣的情,劉邦也還情封賞過了。早在封盧綰為燕王時,劉邦就已經做好了家天下的準備。只是劉邦總覺得還欠一把火。

這個時候有一個叫田肯的人懂。田肯說:陛下,韓信已經被您降為了侯,您又在關中建了都,真是雙喜臨門。關中有山河之險。齊地又如同西秦。千萬要把齊地封給自己的兒子才好。

劉邦聽了這話,特爽!因為他知道家天下的時機已經到來了。當即賞賜田肯金五百斤。

齊地不僅富饒,而且還具有戰略意義,在半壁江山都是異姓諸侯國的初漢,劉邦不得不留一手。所以,他把韓信徏封楚王后,就沒有把齊地封給任何人。現在田肯提出當封給自己的兒子時。

劉邦終於敢大大方方地把一直留著的齊地封給了自己的遮長子劉肥。因怕劉肥年輕不懂政治,劉邦還特意派了他最信任的初漢第二大功臣,曹參為齊國國相,以震懾齊地的異心人,輔助齊王劉肥治國理政。

還劉邦起義之初,因雍齒叛變,劉邦丟失豐邑。劉邦為奪回豐邑,帶著弟弟劉交準備投靠景駒,不想被秦軍滅起義軍的烽火擋住了去路,正好半路上碰到項梁,於是投靠了項梁。

在劉邦帶著劉交,在外拼殺的這段日子裡,劉邦的老爹一直是由他的二哥劉仲照顧。所以當韓王信叛變投降匈奴後。劉邦便把他的二哥封為新一任代王。

不想劉邦的這位二哥劉仲,不是玩政治的人,因為他的代國靠近匈奴,又經常遭遇匈奴的襲擊。於是,他便棄國逃回洛陽。劉邦無奈,只好把自己的這位二哥劉仲,降為郃陽侯。

然,劉仲的兒子劉濞卻是個非常勇猛的騎將,曾跟隨劉邦一起在平定黥布的叛亂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劉邦非常欣賞他的這個侄子。給他封了個吳王。

雖然,劉邦一邊欣賞他的這個侄子劉濞,卻又一邊擔心他的這個侄子,遲早有一天會叛亂。可是,劉濞是他的侄子,又有戰功。加上劉邦的親族人又少,所以劉邦又不得不封劉濞為吳王。

韓信被誘捕後,劉邦便把楚國一分為二,淮西三十六城封給了他痛愛的小弟劉交。因為劉交不只是劉邦的弟弟,他還有軍功。

早在劉邦起義時,劉交就跟隨著劉邦南徵北戰。取南陽,進武關;戰藍田,至霸上,在所有的戰鬥過程中,劉交一直跟著劉邦。所以劉邦給劉交封了個新楚王。

劉交被封為楚王后,為初漢《詩》學發展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劉交年輕時曾與魯地的穆生、白生、申公一起是《詩》學專家浮丘伯的門生。正宗的儒家弟子。

雖然劉邦不喜歡儒生,但對這個酷愛研究《詩經》的弟弟劉交,有特別偏愛。劉交不僅自己學習研究《詩》學,還重用申公。並派兒子郢客拜學申公。為初漢的《詩》學傳承和傳播影響巨大。

淮東五十二城劉邦封給了荊王劉賈。劉賈能被封荊王原因有二,一姓劉,二有功。

劉賈的軍功也有三:

一,斷楚軍糧道,迫項羽從滎陽回軍。

公元前203年,劉賈、盧綰曾率兩萬步兵和數百騎兵渡河,深入楚地,攻擊楚軍糧道,燒毀楚軍存糧。迫使項羽從滎陽回軍。緩解了劉邦的滎陽危難。

二,合圍項羽。

鴻溝議和後,劉邦單方撕毀和約,追擊項羽。不想追到固陵,被項羽殺得回馬槍打得落花流水。劉賈臨危受命,南渡淮河,包圍壽春,招降楚司馬周殷。

周殷是項羽手下為數不多的親信,他的投降便楚軍幾乎全盤崩潰。隨後周殷又協助劉賈項下九江,與黥布一起合圍垓下。

三、俘虜共尉

共尉是臨江王共敖之子。共敖乃楚國貴族後裔。項羽給他封的臨江王。共敖死後,由他的兒子共尉繼承王位。劉邦滅項羽後,共尉堅決不投降。

劉賈、盧綰再次受命討伐共尉。劉賈、盧綰不負所望俘虜共尉。劉賈為大漢的確立了大功。然,在初漢如他這樣的軍功數不勝數,若不是姓劉,那來的侯王可封。

當劉邦誅殺完七個異姓諸侯王,又大封劉姓為王后,大漢便由因功封轉變成了因親封賞。

從此大漢王朝家天下的大劇,拉開大幕正式開演。

相關焦點

  • 【皇帝】劉邦:非劉姓宗族不能稱王,非有功之臣不能封侯
    第二句話則是為了防止軍功重臣擅自起兵為王,劉邦做的一次讓步。 為了讓劉姓宗族取得封王壟斷權,劉邦也把封侯的壟斷權讓了出去,以此換取群臣對劉姓諸侯王的支持,即不是有功之臣不可以封侯。
  • 劉邦論功行賞,為什麼蕭何排第一,張良卻只分到又窮又小的留縣?
    劉邦分封諸侯的依據,是什麼呢?首重謀略、其次政治、再次軍事西漢開國以後,劉邦論功行賞,對二十餘人進行分封。因為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有以戰功分封的傳統,秦國的歷代相國,商鞅、張儀、呂不韋等,都必須建立軍功,才能穩住自己的地位。
  •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賞析
    我們上一篇講了項羽的《垓下歌》,今天我們來看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劉邦的作品:《大風歌》。這是很短的一首詩,但是在詩歌史、文學史、歷史上都是很有影響的一首詩。劉邦擊敗了項羽之後,就用自己的王號「漢」建立漢朝,成為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
  • 劉邦的「鐵哥們」盧綰:深得信任被破格封王,為何他還會叛漢投敵
    ,輸光銀子後不甘心,不聽劉邦勸說,還要接著賭,最終盧綰還是輸了,正當要被人剁去手指的時候,劉邦衝了過來,替盧綰挨了頓揍不說,還說要替盧綰還錢,但他哪兒有錢啊,褲兜裡比臉都乾淨,就這樣劉邦帶著這幫人到了家裡,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劉邦和盧綰的感情非常深厚。
  • 同樣都是劉邦的老鄉,為何盧綰可以封王,而周勃樊噲卻不行?
    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一起聊聊,看盧綰憑什麼能被劉邦封王,而其他如周勃樊噲就不能被封王。 即要想在漢朝被封為異姓諸侯王,除了必要的軍功履歷之外,還得有相當強的自身實力。 說得直白些,如果把漢朝比作一家公司,那麼韓王信,趙王張耳,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六人,就是公司的原始股東,因為他們是帶著原始資本進入的,所以給個高官也是正常的。
  • 漢高祖劉邦封自己討厭的人為王侯,以安眾大臣的心
    當我們的漢高祖劉邦得了天下以後,就開始封賞,其中的二十多名最大的功臣,首先得到了封賞,大臣都開始認為自己有功,就感覺高高在上,每日每夜的互相爭吵,就害怕當漢高祖劉邦封賞的時候,論功不平,對自己的賞賜不公平。雖然大臣之間議論紛紛,是始終沒有一個好的決定。
  • 【聽】《大秦賦》番外篇:秦國的軍功爵制
    秦國軍功爵制的發展完善與商鞅有很大關係,但是,專利權並不在商鞅手裡。其實,我們所熟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一般認為它是周朝建立的時候用來封賞功臣的,也是最早的爵位制。《封神演義》裡什麼東伯侯、西伯侯,不符合歷史事實。五等爵位有酬功的一面,但更多的還是依據宗族血緣關係。比如,我們熟悉的姜子牙就是因為輔佐武王有功而被封在齊國,他的爵位是侯爵。但是,更多的封爵是周王同姓。
  • 秦國實行軍功爵位制,無功不封侯,嫪毐沒有軍功,為何會被封侯?
    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就開始實行軍功爵制,並規定了以軍功封侯的制度,軍功爵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凡有軍功的人,無論出身何等,均可享受軍爵的待遇;二是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即使是貴族、王族成員,想封侯也得立功;秦以前的制度則是爵位可世襲,貴族永遠是貴族,是以出身論的,商鞅變法打破了這種貴族特權
  • 雍正上位之後封賞了哪兩位兄弟為親王?十三還能理解,另一個沒背景...
    像李世民,在世時還遭遇大兒子造反;劉邦在世時,連個皇儲問題都決定不了。康熙也是如此,雖然打遍天下,晚年卻一樣理不清家務,以至於後來發生九子奪嫡的悲劇。 後來因為屢立戰功,老七終於進入康熙視線中,而其母戴佳氏成為康熙最晚封賞妃子之位的女人。
  • 秦國實行軍功爵位制無功不封侯,嫪毐沒有軍功,為何能被封侯
    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實行軍功爵位制,規定了以軍功封侯的制度,軍功爵位制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凡是立有軍功的人,不論出身貴賤,都可以享受封爵,二是取消了世卿世制,即使是貴族和王族成員想要封侯也得立功,而秦之前的制度是爵位可以世襲的,貴族永遠是貴族,是以出身來論的,而商鞅變法則打破了這一貴族特權
  • 劉邦說:謀士是獵人;武將只是獵犬。站在帝王的位置看,沒毛病
    劉邦奪取了天下後,封賞群臣時頗費了一番心機。首先他封賞了功勞比較大的蕭何,張良,韓信等一些文臣武將,對謀士封賞比較特殊。目的是想看看這樣封賞,群臣有什麼反應。群臣不敢言…劉邦這段話並非是向臣子們解釋,為什麼謀士蕭何封賞要比這些武將們多,而是霸氣警告這些武將不要發牢騷了,文中的言語很是直白,意思是說:「你們知道打獵是怎麼回事嗎?打獵,追殺野兔的是獵狗,而放獵狗去咬獵物並指示獵物方向的是獵人。
  •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沒少麻煩大嫂一家,為何發跡後卻不待見她們?
    漢高祖劉邦年輕時沒少麻煩大嫂一家,為何發跡後卻不待見她們?漢帝國的創建者,漢高祖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他的出生地,是屬於楚國的沛縣豐邑中陽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省豐縣一帶。劉邦本名劉季,出生於一個富裕的下層平民家庭。他的父親被稱為劉太公,母親被稱為劉媼。
  • 好兄弟反目成仇,劉邦最艱難時,遇到了寶藏男孩張良
    有個朋友後臺留言:劉邦的故事乏善可陳,一個小鎮中年屌絲,沒什麼本事,全靠團隊中的精英輔佐,走了狗屎運當上皇帝,你還在這羅裡吧嗦的瞎白話。寫的又臭又長,不如寫寫川普拜登,再不濟寫寫曾國藩胡雪巖,他們故事精彩多了。之前,我也這麼認為,被社會爆錘之後,才覺得劉邦能開創一個王朝,依靠的絕不是什麼幸運,更不是精英團隊強大的執行力,而是因為劉邦自己本身,就是萬中挑一的人傑。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蕭何可以說是韓信的伯樂,韓信能得到劉邦的賞識,全靠蕭何的舉薦,蕭何當年一見到韓信就對韓信的才能給予了肯定和認可足以見蕭何的慧眼識人。可是他的結局也同樣沒有好到哪裡去,蕭何此人卻是是有雄才大略可是偏偏跟了一個地痞出生的劉邦,劉邦疑心頗重度量也小,在成為帝王后生怕這些飽學之士謀權篡位,派人時時刻刻緊緊盯著他們一刻不敢鬆懈。
  • 劉邦是怎麼把一幫牛人管得服服帖帖的?(管理者必讀!)
    楚漢相爭,劉邦能夠得天下,成就漢室大業,除歷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張良、韓信、蕭何等良臣勇將的鼎力相助!今天,帶您學習劉邦的用人秘訣。 不計前嫌 劉邦的隊伍裡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
  • 劉賈的貢獻有多大,看看劉邦對他的封賞,你就知道了
    都知道劉邦的手下有一眾人才,正是他們的幫助讓他從一個小人物一躍成為皇帝,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並不像韓信那樣被很多人知道,而是一位不被人知悉的劉家族人,他的名字叫做劉賈,是西漢皇帝的一位遠方親戚並且和他同輩,此人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卻為新國家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 劉邦榮登帝位,宗族之人跟著榮貴
    劉邦的發達不僅僅是他和妻子、兒子一家人的發達,也是他兄弟、侄子、宗族之人的發達。劉邦做了皇帝,有肉吃,他的宗族之人自然也跟著有好處,而能得到受封。比如他的哥哥、侄子都得到封賞,就連劉邦所厭惡的大嫂之子劉信也都封了。雖然封的封號不好聽,但好歹是個侯。
  • 項羽對人恭敬,親自為部下端飯,為什麼人才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
    說他婦人之仁是因為,項羽對人確實很好,言語溫和,要是有人生病了,他能心疼落淚,將自己的食物分給這個人吃,給他端飯,可以說是相當的仁慈了,然而,如果有人立下了足以封爵的功勞,項羽卻總是捨不得給予相應的封賞,這只能算是婦人之仁。
  • 秦朝廢分封設郡縣,劉邦立漢朝之後為何要開倒車,實行郡國並存制
    秦國衰敗,劉邦項羽等人乘機起兵,推翻了秦朝長達563年的統治。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在漢朝國內並沒有延續秦國的郡縣制,而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分封制。劉邦之所以能擊敗項羽,並不是自身力量的強大,而是藉助了其他勢力。為了嘉獎功臣以及安撫軍心,劉邦先後分封了八個異姓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