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開業營業額下降2/3,疫情周期內餐飲老闆要思考的7個行業變化!

2020-12-23 騰訊網

近期,大部分餐飲店開始復工復產,可是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剛剛收到復工通知,還沒來得及辦手續,隔壁300多公裡出現新冠患者,便要立即停業。

交的材料可以寫成一本書了,可是復工3天就讓停止營業,員工工資、房租成本令人喘不過氣。

一位餐飲人則說,我們做了很多準備,才開了半天堂食,人工成本又加大了,食材也損失也不少……

就是周圍也有同樣的例子,一家小郡肝串串店,前兩天剛剛開業,昨天又閉店停工了。

復工日子同樣難熬,連鎖餛飩店營業額下降2/3,每日營業額200多元,為了穩定員工,原本門店運營10個人,現在開始輪流上班。

真應了那句「不營業等死,營業找死」,因為各地復工復產情況根本不明朗,疫情控制的不確定性,讓許多餐飲老闆仍然不敢開店。

疫情到底什麼時候結束?餐飲業4月之前能不能全面復工,仍然要打個問號,疫情期間,餐飲老闆可以做這4件事:

1、減免房租、延期交付房租等,減少開支,留現金流在手上以備後期開業儲存;

除了一些商場勉強通知暫免半個月的房租,一些中小餐飲表示,減免房租根本輪不到自己。房東表示疫情期間,大家都是受害者,真的幫不了忙。更有甚者,房東還要漲租,讓人真的心涼了大半截。

2、安撫員工情緒,多交流溝通,留住核心人員;

能開業的咱們不閒著,可以輪流復工,增強員工信心。對沒有復工的員工,下發基本薪資或者生活費,穩定員工情緒。復工,從多方面保證員工上班安全,不復工,時刻關心員工,叮囑其注意防護。

3、利用一些小技巧,回籠資金;

如果你有一定的會員資源或已形成體系,可以做優惠儲值營銷。目前對於餐飲人來說這是一個一箭雙鵰的計策,不僅是一個回籠現金的利器,還能快速鎖定消費人群,給恢復營業爭取了先機。

如果你的門店已經開業,可以效仿大龍燚做社群營銷,把員工當成客服,在群內活躍用戶、發放優惠券等,將曾經線下的顧客引流到線上,做外賣。目前大龍燚火鍋外賣日訂單1500單,就是引用社群運營引流。

4、轉變渠道,從前堂食為主,現在要打通線上,實現線上線下結合;

堂食利潤更高,但目前外賣卻是不得不做的渠道,新冠肺炎導致很多地區到現在還禁止堂食、只能打包,有效降低人群密度的方法就是主打線上。

開堂食也是一定要採取的措施,經濟能不能快速復甦,餐飲業的復甦是一個重要的標誌。而且人們也想儘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如果你有陶陶居的膽識,不妨也學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吧。

這場艱難的戰疫行動中,未來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渠道和消費者的消費變化,更值得我們思考。

1、產品還是第一生產力,做小眾,做特色

未來的餐飲消費變化會向健康方向傾斜,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健康,還要小眾有特色,這對許多餐飲老闆來說可能是新的挑戰。

如果你的產品還只是普通的產品,可以改善產品結構,或從一些營銷活動出發,比如答案奶茶這類有趣的營銷點子就很不錯;

如果你的產品已經很好了,可以從創意餐具方面入手,不僅提升自己產品的檔次,也能提升趣味性。

2、供應鏈建設管理,成餐飲老闆重要的一個抗擊危機的關注點

建設自己的供應鏈渠道,這樣在遇到危機時,能通過供應方作出相應的決策。解決危機的重要辦法就是讓個體有自己的一個特殊管理渠道,不至於遠程操作,最後信息觸達不夠。

比如近期小龍蝦漲價50%的新聞也讓許多人嚇了一跳,成本陡然增高,簡直始料未及。好在專業人士表示,由於全國有50%的小龍蝦都是湖北提供,所以漲價也只是暫時的。

這也警醒我們想做餐飲,供應鏈這一塊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3、附加產品的增值計劃

中石化跨界賣生鮮,海底撈自熱小火鍋熱賣,這些經驗告訴我們,打造自己的特色附加值產品,會提升品牌知名度,也能增加用戶黏性。

可以是傳統外賣包裝套餐;

自熱鍋,火車站或者高速服務區見到的自熱鍋,這種工藝可以拿來提供新的菜品;

滷肉及生鮮食材,農家食材套餐給社區客戶;

半成品,微波後就可以食用的套餐,還有罐頭食品等。

4、團餐一類依然不可忽視

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一個類別,公司團餐、校園團餐、工廠團餐等都是可以做的。團餐可以以預定的模式開展,許多公司為了員工的安全,會選擇團餐模式,整齊劃一、安全放心。

如果你做快餐的話,不妨將你的產品分級,供應給不同級別的公司白領,同樣是一個不錯的渠道。

5、適當使用工具降低服務員工作難度,培養服務員客戶維護意識

可以引入三餐雲點單掃碼點餐這類工具,減少服務員工作量,順便提高效率。此外直接線上付款,還能減少一個收銀員,降低人員成本。

服務員就相當於你門店的宣傳第一人,有意培養他們客戶維護意識,並從這方面給他們一定的績效或獎勵政策。植入一定的競爭機制,能有效地提升積極性,也能留存更多的優質用戶。

6、借用第三方平臺引流,有意建設自己餐廳的私域流量

第三方平臺不得不做,雖然外賣吸血比較多,但流量是真的,不少餐飲協會也在申請降低抽成,好像並沒有什麼好看的結果。那麼我們就要機智地靠外賣平臺引流的這些資源,為自己餐廳的私域流量打頭陣。

利用外賣平臺引流到店消費的用戶,建立三餐雲點單自有線上外賣(特殊渠道,未來核心競爭力),進行會員維護、轉化,產生二次消費、三次消費……

7、保證現金流能至少支撐3個月的開支,不要盲目擴張

之前,80%的餐飲老闆不會保留現金,有利潤就去開新店,一般可能只保留1-3月的運營資金。遇到像新冠這類特殊變故,沒有現金流,估計就只有等死了。

新冠疫情的這次慘痛教訓,告誡我們有利潤了不要急於開店,手上的運營資金必須保證在遇到重大危機時,至少能抗3個月。

餐飲老闆目前所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基本涼了,好在疫情已經來到拐點,所以餐飲人仍要保持樂觀心態,做好精心準備,迎接春天的到來。

疫情期間,三餐雲點單助力所有商家抗擊疫情衝擊,全功能(掃碼點餐+小程序+自有外賣)免費使用,關注公號【三餐雲點單】馬上領取。

相關焦點

  • 營業額一度掉到0,大疫後期才是這家餐飲企業的「生死劫」
    儘管雲海餚在餐飲行業還算是一個偏頭部的品牌,可惜沒有固定資產可抵押,因此很難從傳統金融機構申請到大額度的新貸款,而續貸業務的辦理流程較長。危機時刻,幸好美團出手相救。2 月 4 日,雲海餚拿到了美團聯合江蘇銀行提供的 1000 萬元信用貸款授信,算是解了燃眉之急。2、自我瘦身。
  • 餐廳復業5道檻,道道難倒餐飲老闆
    此外,很多地方規定,人員回城後要隔離7-14天,省內員工也要隔離一周或八天,沒有異常後才可以上班。這對勞動力密集的餐飲行業影響很大。比如上海,其餐飲一線服務人員基本來自外地。據紅餐網(ID: hongcan18)了解,因為員工到崗量不足,大部分餐飲門店無法正常營業。四季椰林創始人黃光生說,「目前深圳只有少數餐企開展一些外賣業務,可以說是慘澹經營。」
  • 餐飲圓桌戰「疫」①│外賣,能否持續助力餐飲行業?
    從長遠角度看,外賣只能是作為堂食或在餐廳閒時的一種補充。 2.不管是自己做外賣還是依靠平臺,包裝和配送費用都是不可避免的,價格至少提升20%,對消費者來說是相對奢侈的行為,比起送餐到家,我們會鼓勵消費者到店打包。 3. 外賣是個需要長期積累的渠道,與外賣平臺的單量無法相比,只是一個補充的渠道。
  • 做個儲值活動,餐廳營業額翻5倍!老闆用這個法則,磨出流量暴增秘籍
    現在餐飲生意不好幹,也不賺錢。
  • 疫情重創餐飲業,餐飲集體自救指南:前置思考!
    疫情對於春節期間餐飲業的影響有多嚴重?1月31日,恆大研究院在《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本次疫情在經濟層面的影響表現為宏觀層面的需求和生產驟降。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餐飲、旅遊、電影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2019年春節七天假期內,中國零售和餐飲業銷售額約1萬億元人民幣。
  • 餐飲老闆獨白:疫情後沒有報復性增長 只有小紅利
    「疫情結束後,餐飲會迎來報復性的增長,生意會比以前更好!我們要咬緊牙關撐過去,只要撐到疫情結束,就能翻身!」正是因為抱著這個信念,即使每天都在虧錢,很多餐飲老闆依舊堅持苦苦支撐到了現在。餐飲全面復工在即,可事實真的有這麼樂觀嗎?疫情結束後,餐飲真的會迎來報復性增長嗎?
  • 訪談了5家餐廳老闆,我發現高手在民間!
    回望一整年,四個字總結餐飲人——實屬不易。每個人遇到的困境和解決方式各不相同。 開業僅兩年多,北京的菜適口烤鴨店是一家小有名氣的「鴨界新秀」,曾經登上2020年的大眾點評必吃榜。遭遇疫情之後,烤鴨店直到五一前後才開門營業,7、8月份生意才完全恢復正常。
  • 中國烹飪雜誌對談譁啦啦劉湧:餐飲行業處於上升期的總趨勢不會變
    來源:時刻頭條截至7月19日,北京已連續13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7月20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整為三級,這對於北京餐飲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這一個多月的峰迴路轉,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是對餐飲業、供應鏈行業的重擊。"
  • 2020餐飲行業洗牌年,一邊求生存,一邊謹慎開店
    字數 | 3283字 時間 | 7分鐘 隨著眼下國內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復工的餐廳也越來越多。 餐飲老闆們都盼著三月、四月餐飲能迎來報復性增長,準備大幹一場,彌補一、二月份的巨額虧損。
  • 疫情對火鍋餐飲影響幾何?聽聽蜀大俠、順風肥牛…這些大佬怎麼說!
    2、外賣一定會是大趨勢,但平臺的不確定因素會很多,增加費率,配送費用等等很多不在我們的掌控中。如何更有效的提升外賣配送運力,更有效直接的外賣是我們下一步主要方向。 3、店內的安全、消毒、衛生標準一定要提高,保證我們所有員工的安全健康,跟保障顧客的安全健康同樣重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 加盟明星開的餐飲品牌,是入坑還是樹大好乘涼
    關曉彤的天然呆今年12月剛在成都開第一家茶飲店,目前已開店5家,即將營業的有7家。黃曉明的燒烤新品牌江南烤肉,今年11月在成都開了第一家店,後又在南京開了一家,目前已開業2家。孫藝洲的灶門坎今年6月在成都開了第一家店,如今全國各地已有20多家店。陳赫的賢合莊滷味火鍋目前也是開了500多家。
  • 節日營銷4步走,讓餐廳營業額蹭蹭漲!
    最近很多餐飲老闆私下聯繫小編,說最近發愁得很,臨近年末,節日驟然增多,眼看著中秋節剛過,國慶又要來了。餐廳節日營銷怎麼做才有效,讓他們傷透了腦筋?傳統的手法不外乎「打折、送券」這樣敵傷一千自損八百的戲法,縱使如此,餐廳也很難再吸引顧客光臨。
  • 疫情下的松崗餐飲老闆:「賣店是我最後的選擇」
    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餐飲業與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如何活下來」,是懸在每一個餐飲老闆頭上的問題。疫情發生後,他除了要面對營業額下降過半的情況以外,租金、員工工資等仍要繼續支出,算下來一個月的經營虧損就要高達1300萬元。 這樣的狀況如果持續下去,不出三個月就會遭遇現金流危機,更糟糕的是,即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後,餐飲經營所受的影響,也很可能不會馬上恢復。
  • 尋找了6位上海老闆,揭開目前上海餐廳真實狀況!
    >地址:巨鹿路158號狀態:暫定2月10日營業吃雞:出於對目前疫情發展的趨勢而言,還無法對餐廳的開業時間和虧損情況進行預估,目前只能暫時先靠帳面上的資金硬撐一段時間。吃雞:預計2月10日開業,但還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也想提前開,但也真的不敢開。員工們回到上海,必須先自動隔離14天。對於疫情的傳染性,我們還是比較擔憂的。我們要對每一位員工和進店的顧客健康負責,但又要考慮到自身的成本壓力,所以目前很為難,想必這是很多餐飲企業都碰到的問題。
  • 餐飲開店這麼多坑,我還能開什麼店?
    自2015年起,餐飲市場份額以超過10%的增速逐年遞增,到2019年,已由2015年的3.2萬億元增長到4.67萬億元,餐飲門店數也有326萬家增加到2019年的1107萬家。5年來,餐飲市場份額增加了46%,但門店數卻翻了將近4倍;店均年銷售額也從2015年的99萬變成了42萬,42萬的年營業額,僅相當於一家200平米餐廳一個月的營業額。可想而知,在海底撈、西貝、百勝中國、金拱門這些巨頭之後,更多的中小餐廳一年甚至連42萬都做不到,餐飲行業,已經成為進來一片,倒下一片的紅海。
  • 餐飲設備回收生意旺,折射出餐飲行業冷暖
    據企查查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國內餐飲類企業註銷2.8萬家,僅3月份就達1.2萬家,平均每小時關閉16家。餐飲業恢復速度同樣驚人。扛過最難的時間後,徐俊星在寧波開了兩年半的小店「六金海南雞飯」,5月份營業額就達到38萬元,業績十分喜人;已有6家直營店的「西安印象」創業合伙人王薇薇,最近一直忙著準備即將在浦東國際機場和盒馬生鮮開業的新店;江蘇靖江的90後小夥黃凱,剛投資的「起點火鍋」,也已平穩試運營一個多月……中國飯店協會研究院提供的餐飲門店復工數據,2月份為25%,3月份達77%,預計6
  • 喜家德創始人:大疫當前,我給餐飲老闆們6個忠告(附39張PPT)
    疫情肆虐,餐飲行業尤其受到重創,哀鴻遍野:「現金流只夠發3個月工資」「不光得發工資,還得擔心員工心理問題」;餐飲名企的大廚秒變銷售,站在路邊打折賣後廚食材……諸多餐飲企業面臨生死關頭,究竟如何渡過當下的難關?
  • 餐飲競爭異常激烈 去新商場裡開餐廳 要注意什麼?
    近日,有位粉絲諮詢,他準備在上海今年即將開業的一處商業廣場開餐廳,開業宣傳怎麼做比較好?   我問他,從事餐飲行業多久了?   他說他是餐飲新手,之前並沒有餐飲經驗。   我建議他,那還是別做活動了,反正都是死,還不如省點錢,準備東山再起。   他說,你怎麼這樣?
  • 西貝開賣功夫菜;餐飲收入年內首次正增長!
    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9月,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836億元,同比增長1.9%,是今年內首次實現正增長。 從餐飲業整體情況來看,2020年1至9月,全國餐飲收入25226億元,同比下降23.9%;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5465億元,同比下降20.8%。其中,9月全國餐飲收入3715億元,同比下降2.9%。
  • 香港餐飲大敗局,1000家餐廳生死未卜
    一間茶餐室,可以年營3千萬,由70年開始至今迄立50年,一直低調不需宣傳不接受採訪,這不是僥倖,別只看表面,每間背後都有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很多名店都有其招牌美食去撐起大局,如澳牛憑一件炒蛋多,你以為隨便炒個蛋便了事,或加奶加奶油?據說他們什麼也沒加,不過蛋漿用3種蛋去混合,用上美國蛋和北京蛋,因美國蛋的蛋白夠黏、北京蛋的蛋黃夠濃,這看似簡單的絕技,可能連Golden Ramsay也要來偷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