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九裡橋村:以「繡花功夫」提升人居環境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2021-01-10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蘇州訊(記者 張珺)寬闊的瀝青路,優美的景觀綠化帶,滿牆的各類彩繪,古色古香的石砌河駁岸……漫步在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九裡橋村,給人一種村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妙感覺。讓人不驚感嘆,一個村級年收入不足250萬元的「經濟薄弱村」,居然能有這麼高的幸福獲得感。而這離不開該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深耕細作。

近年來,九裡橋村「量體裁衣」另闢蹊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下足「繡花」功夫開展整治,在保留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扮靚村莊環境,留住美麗鄉愁。自吳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九裡橋村已連續5次被評為「紅榜村」,成為全區各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學習標杆。

「以前這裡都是窄泥路,坑坑窪窪的,很不好走,現在不僅加寬硬化了,路兩邊還進行了綠化改造,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大家都喜歡到這裡沿著河散散步,欣賞家門口的風景。」橫港自然村村民錢惠明笑著告訴記者。基礎設施、景觀配套的大幅提升,讓村民的生活環境煥然一新。而「硬體」改善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增強了村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得他們更願意參與和配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共同建設美麗家園。「村裡這麼美,誰忍心去破壞呢?」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大多數村民的心聲。如今的九裡橋村,房前屋後不再亂堆亂放,雞鴨等禽類拉網圈養,每家每戶門口都放置了分類垃圾桶。橫港、李家灣、鴨來浜三個自然村也成為了三星級康居鄉村。

「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必須要惠及每一位村民」。這是九裡橋村黨總支書記孫建明一直堅守的信念。「我們不僅要看到問題,更要收集問題並全力解決,向村民交上一張滿意答卷。」孫建明說。今年69歲的沈大毛,家住九裡橋村汪家港自然村,因雙腿殘疾無法正常勞動,膝下又無兒女,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計。拮据的生活使得沈大毛無力承擔房屋修繕的支出,住了40多年的土瓦房一到雨天就漏水,沒有硬化的室內地面隨之變得泥濘不堪,給本就行動不便的他造成不小的困擾。在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考慮到村內還有幾名低保戶和沈大毛一樣居住環境簡陋,九裡橋村兩委決定幫助他們重建居所。土瓦換成琉璃瓦不怕再漏雨,水泥澆築的地面讓輪椅行動起來更加方便,新的衝水馬桶、淋浴設備使用起來也更順手。看著新家的一切,沈大毛樂得合不攏嘴:「真的是太感謝村裡面了,從來沒有住得這麼舒心過。」

更令人欣喜的是,人居環境好了,不僅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給九裡橋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據介紹,接下來,另外四個自然村也將逐步打造成為三星級康居鄉村,繼而將沿古運河的七個村落串聯,開發鄉村休閒旅遊線路,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目前,已有幾位投資者向我們表達了想要過來成立工作室的意願。這裡優質的生態、詩意的鄉村韻味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孫建明說。接下來,九裡橋村將整村推進三星級,另外九個自然村將全部建成三星級。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的逐步顯現,相信九裡橋村的明天很值得期待,九裡橋村百姓也將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留下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相關焦點

  • 人居環境換新顏 山綠村美鄉情濃
    武鳴區府城鎮西廂村豐頭嶺屯天藍水清地綠的人居環境讓人心情愉悅。汽車輪胎成為武鳴區盧覃村盧巖屯村民美化村落的裝飾品。武鳴區盧覃村盧巖屯村容村貌在「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中得到提升。如今的壯鄉武鳴,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一座座幸福村莊不斷湧現。自「美麗南寧」鄉村建設活動開展以來,武鳴區堅持政府引導,體現群眾主體,通過整治鄉村環境,建設基礎設施,保護自然生態,提升鄉村風貌,促進農民增收,增強人民幸福感,實現了「清潔環境、美化鄉村、培育新風、造福群眾」的目標,初步實現「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的鄉村生態美景。
  • 常州經開區:「繡花」功夫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常州經濟開發區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因地制宜謀篇布局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重大項目、重點工作的部署和落實,以「繡花功夫」描繪出「鄉村振興」多彩底色。
  • 締造美麗鄉村 共享小康生活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擦亮「鹽都樣板...
    今年以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會精神,聚焦「四推進、四提升、兩加強」,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汙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工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繡花功夫」繪就幸福民生畫卷,「十三五」期間,朱涇城鄉建設日...
    綠地內景觀亭別有一番雅致小徑曲折通幽健身步道緊鄰著中官塘漫步其間居民們不時停下腳步欣賞河畔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新圖景,是朱涇「十三五」期間城鎮更新、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五年來,朱涇鎮堅持以民生為根本,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更高的格局,加快推進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優化交通路網,一系列建設成果,成為朱涇城鎮化建設進程裡舊貌換新顏的精彩註解、「顏值」擔當。「人在花園裡、行在綠蔭下、樂在花海間」的人文環境,給百姓的生活品質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提升。
  • 定陶區仿山鎮張秀雨村: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定陶區仿山鎮張秀雨村:擦亮美麗鄉村底色 2020-05-22 1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
    東夏鎮培育精品文化生態,擦亮鄉村文化振興底色東夏鎮始終堅持「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發展理念,將文化生活作為重要民生事業來抓,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力提升城鎮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全鎮精神文化風貌煥然一新。
  • 斑竹園鎮:人居環境整治 提升鎮村「顏值」
    近期,斑竹園鎮紮實開展「2020年冬季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斑竹園為目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抓手,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擺在突出位置。一、領導重視,積極作為。近期,針對前期人居環境整治中存在難點問題,集中攻堅,開展了「斑竹園鎮2020年冬季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制定了《斑竹園鎮2020年冬季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行動方案》,先後3次修改考評辦法,制定了系列措施,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達到預期效果。二、措施得力,效果明顯。一是注重宣傳發動。
  • 「底色+特色+亮色」打造溫州幸福城市新篇章
    溫州,正展現出幸福感的底色、特色與亮色——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看得見山、望得到水、留得住鄉愁」,描繪溫州幸福感的底色;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補齊,譜寫出溫州的幸福特色;合民情、順民意、得民心,走出具有溫州特色的文明城市創建道路,構築起溫州幸福感的亮色。
  • 文明創建 放大發展成色 擦亮幸福底色
    原標題:文明創建 放大發展成色 擦亮幸福底色   近年來,全國各地從城市到鄉村、從家庭到校園,文明創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 馬吉鄉木加甲村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提升行動」
    自全縣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百日提升」行動以來,馬吉鄉木加甲村積極響應號召,以《福貢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村莊規劃編制與實施管理、農村生活垃圾整治、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執行長效管護機制等為重點工作,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使全村人居環境面貌得到了較大改善
  • 雲南發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村),你的家鄉上榜了嗎?
    自從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並開展實施行動以來,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這事關農村人的幸福指數與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件事上,雲南又有哪些行動呢?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350個以上旅遊特色型村莊400個以上美麗宜居型村莊600個以上提升改善型村莊2018年全省要建成100個旅遊特色型村莊100個美麗宜居型村莊100個提升改善型村莊……這是《雲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永昌縣城關鎮:以繡花功夫提品質 以提升...
    堅持以「群眾在哪裡,服務就延伸到哪裡」為立足點,將宣傳陣地搬到村民地頭、炕頭,以拉家常、蹁閒荒的方式,講解村規民約、環境公約,倡導文明新風尚,鼓勵引導村民群眾自覺整理房前屋後,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戶外宣傳樹新風。堅持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居民文明素質提升緊密融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乾淨簡潔的圖畫,宣傳「創城」知識,吸引居民駐足閱讀,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
  • 鞍山市千山區大屯鎮河東村整治人居環境,提升村容「顏值」,改善...
    於克梅說,今年春節兒子回家,看到水衝廁所和村裡的環境,就不再提帶我們老兩口去城裡住的事兒了,還尋思著過幾年搬回來住。「我們投入270多萬元,為190戶新建室內水衝廁所,設置汙水處理站2處,地下管網設施完備,二期工程還有252戶待建,今年年底前都能開工。」同行的村書記王鳳雙向記者介紹。參觀完屋內,於克梅又拉著記者到院門外看分類垃圾桶。
  • 排危拆舊整治顯成效 ​ 鎮村人居環境再提升 ——南龍鎮持續開展...
    排危拆舊整治顯成效 ​ 鎮村人居環境再提升 ——南龍鎮持續開展排危拆舊工作 2020-06-05 0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豐都:啄木嘴村掀起秋季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入秋以來,豐都縣三合街道啄木嘴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政治任務,掀起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  連日來,走進啄木嘴村的各個小組,無論是各村組的公路沿線、溝塘堰渠以及居民的房前屋後,總能看到廣大幹群手執鋤頭、鐵鍁和掃帚等工具,在熱火朝天清理垃圾雜物、整治汙水、剷除雜草、回收廢棄農膜的身影。
  • 提升人居環境 山村悄然「變臉」
    今年以來,磨子土家族鄉黨委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從村容村貌提升、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入手,引導廣大村民共同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獨具民族特色的磨子土家風情村寨。經過大力整治,像小李村、竹山村、中塘村等一樣美麗的村莊陸續出現,全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整治過程中,鄉黨委完善村規民約,實行「門前三包」制度,明確村民維護村莊環境的義務和責任。
  • 江口:場鎮顏值提升「三管齊下」人居環境人人誇
    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新建河道護欄400餘米,維修路燈160餘盞,補修道路800餘平米,更換下水道井蓋30餘個,鋪設臨時汙水管網1.1公裡;在市政維修維護方面,江口鎮組織城管、市場監管、交巡警等部門開展「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堆亂佔」「亂貼亂畫」等八亂專項整治,處罰亂停亂放300餘件,處理佔道經營430餘起,制止流動攤販1200餘件,清理牛皮癬300餘平米,拆除違規搭建32處1500餘平米,處罰損綠毀綠行為
  • 屯溪區陽湖鎮:提升人居環境 助力鄉村振興
    為著力打造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的農村人居環境,近年來,屯溪區陽湖鎮強化措施,突出重點,全力攻堅克難,持續村莊環境整治,助力提升鄉村振興。同時要求各村組建人居環境整治志願服務隊,組織群眾自願籌資籌勞廣泛參與整治,確保全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快速有效推進。
  • 黃柏開展專項整治提升人居環境
    在德興市黃柏鄉長田村,正往垃圾桶倒垃圾的村民劉春香開心地說。自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黃柏鄉堅持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作風工程來抓,周密謀劃、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多管齊下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該鄉印發了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並岀臺了督查考核辦法,形成「黨政牽頭、村居動員、人人參與」的工作格局。
  • 第一書記在沂南:讓村人居環境檢查評比賽出鄉村的精氣神
    為深入推進省派第一書記任職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升村民人居環境水平,12月3日-4日,第四輪省派沂南縣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沂南縣選派辦邀請沂南縣鄉村振興辦公室、沂南縣城管局、沂南縣農業農村局、沂南縣婦聯成立聯合檢查組,對依汶鎮、岸堤鎮等5個鄉鎮的19個省派第一書記任職村進行人居環境檢查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