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蘇州訊(記者 張珺)寬闊的瀝青路,優美的景觀綠化帶,滿牆的各類彩繪,古色古香的石砌河駁岸……漫步在蘇州市吳江區桃源鎮九裡橋村,給人一種村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妙感覺。讓人不驚感嘆,一個村級年收入不足250萬元的「經濟薄弱村」,居然能有這麼高的幸福獲得感。而這離不開該村對人居環境整治的深耕細作。
近年來,九裡橋村「量體裁衣」另闢蹊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下足「繡花」功夫開展整治,在保留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扮靚村莊環境,留住美麗鄉愁。自吳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九裡橋村已連續5次被評為「紅榜村」,成為全區各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學習標杆。
「以前這裡都是窄泥路,坑坑窪窪的,很不好走,現在不僅加寬硬化了,路兩邊還進行了綠化改造,裝上了太陽能路燈。大家都喜歡到這裡沿著河散散步,欣賞家門口的風景。」橫港自然村村民錢惠明笑著告訴記者。基礎設施、景觀配套的大幅提升,讓村民的生活環境煥然一新。而「硬體」改善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增強了村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得他們更願意參與和配合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共同建設美麗家園。「村裡這麼美,誰忍心去破壞呢?」一句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大多數村民的心聲。如今的九裡橋村,房前屋後不再亂堆亂放,雞鴨等禽類拉網圈養,每家每戶門口都放置了分類垃圾桶。橫港、李家灣、鴨來浜三個自然村也成為了三星級康居鄉村。
「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必須要惠及每一位村民」。這是九裡橋村黨總支書記孫建明一直堅守的信念。「我們不僅要看到問題,更要收集問題並全力解決,向村民交上一張滿意答卷。」孫建明說。今年69歲的沈大毛,家住九裡橋村汪家港自然村,因雙腿殘疾無法正常勞動,膝下又無兒女,一直靠著低保維持生計。拮据的生活使得沈大毛無力承擔房屋修繕的支出,住了40多年的土瓦房一到雨天就漏水,沒有硬化的室內地面隨之變得泥濘不堪,給本就行動不便的他造成不小的困擾。在人居環境整治的過程中,考慮到村內還有幾名低保戶和沈大毛一樣居住環境簡陋,九裡橋村兩委決定幫助他們重建居所。土瓦換成琉璃瓦不怕再漏雨,水泥澆築的地面讓輪椅行動起來更加方便,新的衝水馬桶、淋浴設備使用起來也更順手。看著新家的一切,沈大毛樂得合不攏嘴:「真的是太感謝村裡面了,從來沒有住得這麼舒心過。」
更令人欣喜的是,人居環境好了,不僅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給九裡橋村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據介紹,接下來,另外四個自然村也將逐步打造成為三星級康居鄉村,繼而將沿古運河的七個村落串聯,開發鄉村休閒旅遊線路,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目前,已有幾位投資者向我們表達了想要過來成立工作室的意願。這裡優質的生態、詩意的鄉村韻味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孫建明說。接下來,九裡橋村將整村推進三星級,另外九個自然村將全部建成三星級。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的逐步顯現,相信九裡橋村的明天很值得期待,九裡橋村百姓也將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留下一道美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