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聯資本執行董事 王超
01
互金建設下一步技術+模式
記者: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為王"時代已經過去,目前對細分領域,比如說支付、保險、基金、理財的關注更多。投資企業模式還是投資網際網路金融的某一細分領域更重要?
王超:首先,即使你創新了一個模式,其他人可以很快地學習和複製,所以模式不是核心的競爭力。但並不是說模式不重要,關鍵要看模式後面的支撐。比如說拍拍貸,核心的能力和優勢在於它依託網際網路平臺結合大數據運營和風控的能力,與P2P的模式結合起來才是最有利的武器。
第二,細分領域,做投資的時候經常討論什麼樣的賽道能出來獨角獸,對於金融行業來講,整個金融市場規模很大,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足夠的空間,相關的頭部企業規模都相當大,所謂的賽道並不是問題,關鍵看它有沒有結合到先進科技來顯示它的潛力。
中國經濟體量很大,金融行業基礎又比較好,構成了好的大環境和背景。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成熟公司,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真正結合客戶需求,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這是最核心的問題。
記者:近期BAJ紛紛剝離自己的金融業務,準備分離上市,您如何看待?
王超:第一,幾家巨頭的出身和基因都不一樣,決定了他們跟金融的結合點、發展路徑、背後邏輯也不同。在中國,阿里最早試水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因為最早它做電商平臺,核心是解決買家和賣家之間信任的問題,所以它做了第三方支付,今天支付寶依然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之一。後面沿著這條路做了一系列的創新,比如餘額寶、芝麻信用、螞蟻金服,又把整個阿里的金融布局做了統籌,所以今天形成了阿里金融的龐大體系。百度是做搜索出身,更重信息,所以徵信和支付業務更多基於大數據的基礎。京東走另外一條路,京東白條包括現在開發的B2B2C還有2F,都是圍繞整個京東的平臺生態體系切入,更好地貼近用戶。雖然出身和基因不一樣,但是四家都抓了最核心的東西服務於客戶。
記者: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領先世界,如果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要出海,是技術出海還是模式出海,初期的最佳地點又在哪裡?
王超:網際網路金融出海我覺得更大的程度上應該是技術和模式相結合,借鑑中國市場的相關經驗,比如跟東南亞本地的市場結合併落地,在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另外,東南亞的經濟在過去幾年持續發展,現在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點,BAT在相關的領域也做了一些布局。
02
互金企業的護城河關鍵在建設核心競爭力
記者:怎麼看待資本從前期關注天使輪投資到現在關心成熟期項目?
王超:從行業的規律來講,到C輪和D輪的企業,融資的規模變大,對兩端選擇都高,整個行業融資的數據就會下降。另外,快速的成長期後,大家對企業的關注點跟初期不一樣,初期比較關注模式,當模式基本上被驗證,就會關注業務規模、運營數據以及未來的趨勢。
從投資的角度講,尤其是投一些創新或者一些成長比較快的企業,正常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背後的邏輯是要建立非常核心的能力和競爭力。核心能力是未來的護城河,是未來跑贏長跑的關鍵。如果說花錢只是為了解決一時的問題,那麼在未來真正業務發展和對應的現金流預期可能不是那麼匹配。
記者:2017年是互金行業上市的大潮,但之後出現股價打折的現象,當下是互金上市是好的時機嗎?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上市"性價比"怎麼樣?
王超:上市之後PE是一個大家都會用的估值方法,PE影射出大家對公司未來的預期,這個數字是一個客觀的數字,可以對標其他的行業,看看目前是不是合理的價位。我覺得這一波IPO之後股價的下跌,更重要的原因是監管。2017年到2018年,整個金融領域,監管是一個關鍵詞,正是因為監管政策和環境發生的一些變化,所以市場對不確定性的擔憂表現在股價或者二級市場上。監管不會區別對待,在這樣的環境下,所有公司都會受到影響,短期內可能會有一些公司業務的波動或者振蕩反映在二級市場上,核心還是因為監管環境。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投資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價值和價值投資。
03
普惠金融VS傳統金融機遇與挑戰
記者:網際網路金融小額高頻的模式更像現在提倡的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的發展會給傳統金融的發展帶來哪些挑戰?
王超:不應該說是挑戰或者顛覆。
首先我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創新和有利的補充,與現在的金融體系,比如銀行、保險、信託的存在模式和定位有所差異。普惠金融其實是讓更多需要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人能夠得到相應的產品和服務,讓大眾受益,這是非常核心的。
第二,傳統的金融模式會通過分支機構、網點去做,服務的用戶和區域,會有戰略側重,一定程度上有局限性,這就造成一些小白用戶或者廣大的相對中層、中下層的用戶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務。這些地方網際網路金融應該發揮它的作用,例如通過一些非傳統的方式,一些線上的技術手段,同樣達到信息核實或者驗證的效果。這些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或普惠金融應該去思考的東西。如果按照這個思路,它應該構成對傳統金融更有利的補充。另一方面,傳統的金融行業也在擁抱科技和網際網路,這就變成多贏的局面。互金的規模其實相比銀行小很多,大家不用太擔心。
04
嚴監管下投機者出清
記者:2017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強監管貫穿了網際網路金融,強監管的環境下對投資有什麼樣的影響?
王超:應該更好地理解監管,這裡面兩個核心,一是監管的目的是實現行業長期更好的發展,二是監管條例短期及長期的影響。這兩點來看,企業和監管者是站在同樣的角度看問題的。短期內,有一些相對指令性的指導意見出臺,可能會給優質的企業帶來一定的業務上的影響或者限制。從長期來看,監管相關的條例落地實施之後,以前相對不規範或投機的企業就會逐漸被清掉,市場實際變得更加的清澈透明,也給企業提供更好的環境。
記者: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第三方外包服務生長比較旺盛,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王超:整個金融行業規模很大,圍繞金融企業提供外包或者第三方服務的這些公司能做到一定規模,相應的收入也會比較大。另外在強監管的環境下作為服務的提供方,可能確實受監管的影響會小一些,發展空間和靈活度更大一些,但是核心問題是這些企業定位是什麼。原則上是技術含量越高、門檻越高的服務對應的價值也越大,基本上是這樣的邏輯。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君聯資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我們是好買財富旗下針對高淨值投資者創設的微信服務平臺
一秒快速查私募淨值全產品線高端理財定製獨家內參全面披露
立即綁定微信,更多VIP權益等著你!公眾號:好買臻財VIP微信號:howbuy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