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一心三藏」?

2021-02-23 大自在般若

留言交流      開心文玩!!

開心法寶(國學經典、法寶)!

佛:就是如來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十種佛號高度概括十法界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樹木華(同「花」)草、風雲雨霧、香甜苦辣、是非長短,我們耳聞目睹身受乃至不聞不受、感覺不到、意識不到的那些無形無相的一切萬法,其本來面目都在這十種佛號內。先看「如來」。曾經有些同修問:「師父,是如來佛大?還是阿彌陀佛大」?那麼,「如來」是一切諸佛的通號,「阿彌陀」是別號。阿彌陀佛也叫阿彌陀如來,釋迦牟尼佛叫釋迦牟尼如來,這是方便說。究竟說,沒有哪一法不是「如來」——天如來、人如來、狗如來、貓如來、泥巴如來、風如來、雨如來。萬法無非從「如」而「來」。注意!這就是講石破天驚的大法!能夠受持《妙法蓮華經》者,是阿惟越致菩薩24,是如來使25,是大菩薩從佛土再來26。那為什麼都是從如而來?我們沒有必要講狗是怎麼個如來,貓是怎麼個如來,香蕉蘋果怎麼個如來,那是分別法的無量法門,圓頓大法不是這樣。無量的次第,無量的等級,無量的萬法,我們可以成就於一生,成就於一時,成就於一念,就看你的悟性高低27。我們首先採取打官腔,講口頭禪的方式來講述「如來」二字。「如來」就是最高度概括、體現圓頓大法「一心三藏」的功德智慧。所謂「一心」就是我們的一個念,這一個念當下就是十法界萬法。所謂「一念」就是「不二法門」。怎麼「不二法門」?拳頭跟手掌當下是不是一個本體?你說它是一,它有兩個相,拳頭相和手相;你說它兩個東西,是不是一個本體?說不二法門,是對二說不二,這就是一念。
大家片面地來體會下一念。在沒有開口,沒有睜眼,沒有動腦筋的時候,有沒有一個東西——它通過嘴巴能講話,通過眼睛能看,通過耳朵能聽,那麼它有沒有形相?沒有。一旦有了形相,它就變成腦子在思維,眼睛在看。每個人是不是都有這一個念啊28?既然這一個念沒有任何形相,也沒有任何味道,什麼也沒有;那能不能分你的念、我的念、他的念?不能分。既然不能分,是不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就是這一個念吶?那當我這一個念變出了眼睛能看,變出了耳朵能聽,現出了人相、鬼相、牛相、馬相的時候,這一切的相當下有沒有離開這個念?是不是當下還是這個念吶?比如說拳頭是一個念,變成了這是什麼(打手勢)?這是錘子,錘子當下是不是拳頭啊?當下是不是這個念啊?那反過來講,我的拳頭沒有變現錘子的時候,拳頭當下是不是錘子啊?
打官腔來講:一念就是三藏,三藏就是一念;一念就是無量法,無量法當下就是一念。拳頭變成錘子、剪子、掃把、木排、兔子的耳朵,五個指頭代表無量的指頭,這無量的萬法當下是不是一個拳頭啊?是不是一個念啊?既然都是一個念,錘子也是你,剪子也是你,掃把也是你,那錘子當下是不是剪子啊?剪子是不是掃把呀?人是不是鬼?鬼是不是蘋果?蘋果是不是茶杯?茶杯是不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是不是豬八戒?諸佛出世就是要講這個法29。這是總體上講一念,那麼我們再分開來講三個如來藏。一切有形有相的萬法——諸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風雲雨霧、香甜苦辣、是非好壞長短、能看到、聽到、想到、能分別出來的一切東西,都叫有,都叫相,這叫「不空如來藏」。那麼,在無始之初——無始是真實說,之初是方便說。當這個十法界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動物,沒有一個植物,沒有一塊泥巴,沒有一片風,沒有一滴雨的時候,連這個虛空都沒有,那個無始之初就是一個靈體,就是一個人,就是一個念存在。你不要問這個靈體什麼時候來的,從哪裡來的,這叫「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不是後來才有這個樣子。無始無終,連現在都沒有,它就是這個靈體;什麼形、什麼相都沒有,可是它是真實存在;雖然什麼形什麼相也沒有,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就是十法界萬法。打一個不確切的比方:我們在這裡,知道自己有多少家當,是不是?沙發、席夢思、電腦、電視、小轎車,還有家裡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想是不是都有?但你現在能不能拿出來給我看一看?雖然拿不出來,是不是在你心裡?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打這個比喻。我們當初這個念就是真實存在,什麼都沒有,它就什麼都有,這叫「真空」,而不是虛空,也不是斷滅空——斷滅空連虛空都沒有。注意,這是打官腔、講口頭禪。這個無形無相真實存在的東西,我們把他方便說為「0」,方便說為「原始佛」,方便說為「空如來藏」。第三個如來藏至關重要。前兩個如來藏,在藏教、通教、別教都分別從各自不同的境界能夠有所覺察。這第三個如來藏是圓頓大法最高境界,叫「空不空如來藏」。它究竟了義,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非空是對空說非空,非有是對有說非有。實際上講「空不空如來藏」,它已經把「一心三藏」次第圓融在一起。看上去是講三個如來藏,其實它就是一。所以圓頓大法講,非一非三,即一即三。我下面還要打比方。為什麼許多人對「如來藏」大法聽不懂,認為是在聽天書啊?關鍵在於講法的人流於講口頭禪。現在我們把三個如來藏與佛法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名相概念來對應。不要忽略打官腔、講口頭禪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提起正念,提起觀照;以此為前提,再結合日常生活來打比喻。與「性」和「相」對照:不空如來藏是「相」,空如來藏是「性」,空不空如來藏就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即性即相,即相即性」;與「理」和「事」來對照:不空如來藏是「事」,空如來藏是「理」,空不空如來藏就是「理事圓融,理事不二,理事一如,即理即事,即事即理,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與「空」和「有」來對照:不空如來藏是「有」,空如來藏是「空」,空不空如來藏即是「有空不二,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與因緣法來對照:不空如來藏是「隨緣」,空如來藏是「不變」,空不空如來藏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與「阿彌陀佛」來對應,不空如來藏是「彌陀」,空如來藏是「阿」,空不空如來藏就是「阿彌陀」,「即阿即彌陀,即彌陀即阿」。用拿手好戲來對照:不空如來藏就是手掌,就是錘子、剪子、掃把、木排、兔子的耳朵……可以這樣變,可以那樣變,空如來藏就是一個拳頭;以做夢來對照,不空如來藏就是夢境,空如來藏就是夢人,空不空如來藏就是夢中佛事,夢境即是夢人,夢人即是夢境。第三個角度,用智慧來思維觀照「一心三藏」。當十法界萬法由我們無形無相的那個靈體變現而有以後,萬法當下有沒有離開那個一念?沒有。既然沒有,在一切的萬法沒有現前的時候,那個無形無相的一念,有沒有離開有形有相的萬法?不僅沒有,而且當下即是。打個比方:我現在講「一二三」,耳朵能聽到聲音,眼睛能看到字形字相,頭腦能想到字義,那聲音、字形、字義,就是不空如來藏,這就是有。那麼,我在動腦、開口之前,「一二三」在不在我心裡?在心裡。雖然在,它有沒有任何形相?絕對沒有。只要有一點點點點,就已經變成了不空如來藏。雖然沒有任何的形相,它是真實存在。沒有它,你想不起來,講不出來,這就是空如來藏。同理,當我講出了有形有相的「一二三」,當下是不是那個無形無相的真心?當下是不是不空空?不空空是不是就是空不空?再想,在我動腦想、動嘴講之前,那個無形無相的真心是不是我後來講的有形有相的「一二三」?空後面就是不空,是不是空不空?這是不是三個如來藏?再打一個比方:舒拳(無形無相的空如來藏)為掌(有形有相的不空如來藏),掌未生而拳未滅,眼見掌而心見拳,則為見性,即在相見性;收掌為拳,掌未滅而拳亦未生,眼見拳而心見掌,則為明心,即在性見相;此即「明心見性」,即「無生法忍」。再用一隻氣球手套(醫用橡膠手套,吹起至滿)開示: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萬法就是這一隻手套,這就是「一心三藏」。裡面的空表真空,它無形無相,注意,如果是木頭手套、鐵手套、銅手套,就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因為氣球手套裡面有一個空性。從理論上來講,氣球手套是不是可以現出無量的手指頭?(此段看視頻容易理解)太陽、月亮、星星、樹木華草,是不是在這裡(手套空性)啊?是非長短、香甜苦辣是不是在這裡(手套空性)?都在。昨天、今天、明天是不是在這裡(手套空性)?1+1=2,3+3=6,考了100分在這裡(手套空性),是不是?1+1=9,3+3=8,錯了,考了0蛋,是不是也在這裡(手套空性)?既然都在這裡(手套空性),那麼任何一法,無名指是釋迦牟尼,他是不是一個法人代表?食指是一個豬八戒,他是不是法人代表?1+1=2,考了100分,它是不是法人代表?3+3=8錯誤的,搞了個0蛋,它是不是也是法人代表?有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因為萬法都是這一個念變現出來的。你如果講3+3=8錯了,這不是我,那把這裡(手套空性)一破,那其它的還能不能存在?萬法都是一個念之所變現。

05年我到山西陽曲縣傳法,一位69歲的老居士向我請法。他說:「師父,有一件事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有一天晚上我按照墓林僧劃道道,念阿彌陀佛念到9點多,清楚明白。老婆回來叫了一聲:黑咕隆咚的你在幹什麼?然後我兩個眼睛什麼也看不到了,而在此之前清楚明白。」所以,白天黑夜都是假的。翻譯《妙法蓮華經》的鳩摩羅什大師,七歲隨母到寺廟拜佛,自己把一個千斤寶鼎一隻手拿著玩。其他人看了驚嘆不已:「這個千斤寶鼎我們十個人都抱不起來。這個小孩力氣這麼大呀!」他頭腦裡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後,那個寶鼎唰地一下落地,兩手再怎麼樣推,紋絲不動。七歲的鳩摩羅什當下開悟。連白天黑夜、輕重多少,都是我們在打妄想30。我們自以為這是一個肉團,要吃好玩好……可是《楞嚴經》裡講的菩薩在禪定中,火頭金剛修火觀,在定中這是一團火;月光童子修水觀,在定中變成一灘水;琉璃光法王子修風觀,在定中變成一股風;虛空藏菩薩修空觀,在定中肉團身就是一個虛空,什麼也看不到31。五百個阿羅漢跟他對話:「虛空藏菩薩,我們聽得到你的聲音,看不到你的人。為了表示你的存在,我們每人供養你一件衣服,請你收下。」虛空藏菩薩說好吧,當下五百件衣服不見了。還有些歪門邪道修牛觀、馬觀、孔雀觀,最後就變成牛神馬神,是不是?心法不可思議。學佛,就是要否定錯誤的知見。在明心見性之前,我們不可以相信自己。這就是為什麼把阿羅漢、闢支佛那個天眼、那個慧眼說成是肉眼,而大乘菩薩肉眼當下即是佛眼。阿羅漢、闢支佛都不知道自己這個肉團是怎麼回事,他可以證到人我空,而不知道一切萬法的來龍去脈。圍繞這個手套,我們繼續說明。一切的諸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按照圓頓大法講,一粒微塵、一根草芥、一根草絲、一片草葉,盡足為一真法界32。這個法不得了,石破天驚啊。一粒微塵,一棵草,它當下都是無量佛,無量菩薩。這(食指空性)就是一根草,釋迦牟尼佛在這裡(中指空性),釋迦牟尼佛是不是它呀?阿彌陀佛是不是它?它具足一切。那妖魔鬼怪是不是也是它?那麼我們現在就要解決一個問題,既然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這裡(中指空性),他得到了大自在、大解脫?為什麼豬八戒在這裡(小拇指空性),它卻不自在?為什麼泥巴瓦塊在這裡(大拇指空性)?是釋迦牟尼佛出於貢高我慢——只允許我成佛,你們這些東西只能做凡夫,是不是?是不是牛魔王(無名指空性)出於嫉妒——我牛魔王還沒有成佛,你那個豬八戒算什麼東西?憑什麼成佛?是不是啊?都不是。成佛成菩薩,上天堂下地獄,命自我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得到自在解脫?他是迴光返照往內看,一看氣球手套裡面通的,所有的法都是我啊!就這一點,他心裡明亮了。那麼豬八戒是往外看,是不是?這是牛魔王,那是白骨精;這是釋迦牟尼,那是沙僧、孫悟空;這是我老豬……他不承認整個的這些東西是他,只認為這個東西(小拇指)是他。所以他把萬法與自己障礙起來,叫做「自私其小」——自己主觀武斷私自地認為自己小。其實它小不小?一點也不小。那為什麼我們不能解脫?我們只執著於名聞利養、豪車別墅、金錢美女,父母兒女是我的,這個肉團是我的——總是在形相上執著。明明這一切的萬法都是自己,他當成別人,在《楞嚴經》講,這叫「認己為物」;可是他又把這個物(色身)當成自己,這叫「認物為己」。做聖做凡,一念迷悟33。如果我們現在已經從理論上明白了並且深信不疑「一切的萬法都是由一念變現出來的」這個道理,也就如印光大師所講「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我們在最後來點明為什麼祖師大德這麼講;《法華經》講,受持一句《法華經》,生一念歡喜心,蒙佛授記34;《楞嚴經》講,「知妄即真,當業輪轉」。「當業輪轉」就是講當人業輪轉為人,當鬼業輪轉為鬼,當佛業輪轉為佛,輪轉為菩薩。什麼是根本業?意業。言為心聲,行為心使,身為心役。所以在法華會,在楞嚴會,在蓮池會,菩薩聽聞佛法,不用離開講經堂,不用離開板凳,當下成就。我們再用蓮華法來開示「如來」。蓮華在華開的同時蓮子現前,叫「華開蓮現」。並不是說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派蓮華來接我們,一到極樂世界華一開,阿彌陀佛就跟我們握手……不是那回事,它是表圓頓大法的修行次第。如來如來,即如即來。《法華》《楞嚴》的精髓就是講一個「如來」,就是講「如是我聞」。所以佛在滅度之際對弟子們交代,所有經典第一句話用「如是我聞」,就是表明——明白了「如是我聞」,萬法都是《妙法蓮華經》,都能成就;如果不明白「如是我聞」,萬法都不能成就。所以這個「如來」,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萬法的總綱領,萬法無非一個「如來」。24.《法華經·譬喻品第三》: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越致。25.《法華經·法師品第十》: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26.《法華經·法師品第十》: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愍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27.《楞嚴經·卷三》: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28.《楞嚴經講義·卷一》古德有云:見、聞、覺、知,無非妄想。此約六識言。又僧問善知識:如何是佛性?答曰: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嘗味,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此約六根言。識性虛妄,故名妄想;根性真常,故稱佛性。古來宗門祖師,多從六根門頭,接引學人,擎拳豎指,令向眼根能見處薦取;振威一喝,令向耳根能聞處薦取;木樨香否?令向鼻根能嗅處薦取;這個滋味如何?令向舌根能嘗處薦取;當頭一棒,令向身根覺痛處薦取;不思善不思惡,令向意根正恁麼時薦取。這等見、聞、覺、知,即本經所顯的,為如來密因,亦即二根本中真本,亦即四科七大中,如來藏妙真如性,所應取為本修因者。29.《法華經·方便品第二》: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30.德林老和尚:我們近代有位圓瑛法師,寧波天童寺的。天童寺也有禪堂。有一天他在禪堂裡坐香,坐香止靜後,好個禪堂的門是關著的。圓瑛法師在靜中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很急,他就從座位上下來,出了禪堂。出了禪堂後,他忽然想起來,這禪堂的止靜門是關著的,我是怎麼出來的?再想回去,回不去了,門是關著的嘛!這是怎麼回事呢?空和色也就在這一念之間,當他出去的時候完全忘掉了這個禪堂,忘掉了這個門,也忘掉了自己的這個身體,忘得乾乾淨淨,於是他就出去了,沒有一點障礙。等他心裡一起念,這個念頭一起,想這個禪堂的門是關著的,我怎麼出來了?那就回不去了。為什麼呢?他這個心裡有了一個禪堂,有了一個門,還有了一個我,於是便有了障礙,這就叫做一切唯心造。那個門是色,色其實也是空。我們人有分別意識,在意識中這個牆壁是不能通的,這個門是不能通的。你認為不能通,他就不能通啊。在這一點上,我們就不如鬼神,鬼神他就能通過。31.《楞嚴經·卷五》,二十四聖各陳所修圓通法門。入手之處,無非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再加上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觀音耳根圓通法門在下一卷單獨陳述。32.《楞嚴經·卷八》: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33.《般若心經講義》(圓瑛大師·著):了知色空相即,平等一如,則念念度生,實無眾生可度,時時求佛,不見佛果可求。此則超越菩薩,頓登佛地,而到究竟彼岸也。色蘊一法,能作如是觀,其餘四蘊,應念圓明,勢如破竹;第一節已破開,別節自易。故下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若空,五濁自超。只在吾人一念觀心為主耳。34.《法華經·法師品第十》: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法裡三藏十二部經,每一部經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三藏十二部經,每部經都有標題,且千差萬別;可是諸經之首卻千篇一律。換而言之,「如是我聞」是一切經典的總標題。所以它非同小可啊!

真正明白「如是我聞」,就貫通了三藏十二部經;不僅如此,你也貫通了一切的世出世法,也貫通了整個森羅萬相十法界一切萬法。所以「如是我聞」這句話,對於修行人來說,舉足輕重。

 

「如」者,「阿」也;「是」者,「彌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阿彌陀佛」也;「聞」者,見道也。如是我聞,萬法皆成;如是我不聞,萬法皆不成。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如」就是真如,是「空如來藏」;「是」就是萬法,是「不空如來藏」。「如」就是「是」,「是」就是「如」。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圓瑛大師講:如是之法,按本經(楞嚴經),如來藏妙真如性為如,如者不動之義,藏性遍滿虛空,充塞法界,湛然凝然,如如不動。一切事究竟堅固為是,是者無非之稱,將一切事相之法,悉心窮究,究到畢竟之處,即所謂徹法流之源底,全事即理,全相皆性,堅固不壞,無一物不是我心,無一法不是我體。

(註:圓瑛大師,民國高僧之一,祖籍福建古田,九次被當選為中國佛教界首席會長,研究《楞嚴經》五十餘年,著有《楞嚴經講義》留世,被世人稱為「楞嚴座主」「楞嚴王」「楞嚴獨步」。)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內容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我們尊重原創,文章、圖片、視頻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聯繫QQ38287479。

相關焦點

  • 地藏菩薩本願經、三藏沙門、實叉難陀,都是什麼意思?
    改良人心的工具是什麼?那不能不說是因果報應。因為這一本經是完全著重因果報應的,假使把人人的心改良了,和平的社會、和平的世界、與平等大同主義也自然會實現了,更用不著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的一般人物紛紛擾擾的去口頭宣傳。因為世界大地是完全由於人心業報所造成的呀!還有修淨土的應該注重這部經解,因為阿彌陀經上說,念佛七日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這是容易的事麼?
  • 韓劇花遊記大結局是什麼意思?花遊記裡的三藏死了嗎
    《花遊記》其實取材自咱們經典著作《西遊記》,不過除了一些基本的角色設定外,劇情什麼的完全不一樣。這部劇依舊沿襲了洪氏姐妹的天馬行空,在惡鬼猖獗的2017年,孫悟空、牛魔王和三藏法師以現代人的身份在旅途中尋找光明的故事。在劇裡三藏就是女主,而且還時不時會就被鬼怪追殺,看來洪氏姐妹的腦洞依然很大。
  • 佛學常識:什麼是三藏十二部
    所謂「三藏」,是指經、律、論三藏。整個佛教典籍就是由這三部分組成的。「經藏」中的內容,統統都是佛親口說的,而且其中講述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定學」的理論。有關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和出世上上禪定的原理,都收錄在經藏裡面,稱為「經傳定學藏」。
  • 復興大國文化 普及一心三觀
    編者按:本文脫胎於廈門市公益廣告文《復興大國文化,普及一心三藏》,成文前後歷時一年六個月有餘
  • 韓劇推薦丨悟空三藏組cp,牽線人是牛魔王?
    後發現自己被菩提老祖套路,放言要吃掉從鬼怪那裡聽說的「修為大補藥」三藏。25年後悟空重遇契約對象善美,出言挑釁無果,還被善美心灰意冷的一番話惹得略感內疚,更沒想到此人就是他苦尋的三藏。然而吃掉三藏與保護善美的契約相悖,悟空哄騙善美解除守護契約未果,轉而施以心理戰術,日常摧毀善美生存欲望。
  • 西遊記裡的三藏法師與《心經》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而唐僧即三藏法師玄奘大師的化身。
  • 【最遊記】玄奘三藏 ——「準備好了嗎,小子們!」
    三藏抽菸耍槍戰鬥力超強,孫悟空成為天然吃貨,八戒帥氣賢惠略帶一點小腹黑,悟淨嗜賭好色花花公子一個……四個人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酷!非常酷!!酷到沒天理!!!這次,土豆子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三藏一行中的霸道總裁——玄奘三藏,快來拜倒在三藏大人的法衣之下吧!
  • 曹啟泰:什麼是創業路上的八戒和三藏
    ◑◑◑以下是曹啟泰在公開課上分享的關於什麼是創業路上的八戒和三藏,很有點意思,願與各位經銷商一起受益:我三年之前不懂網際網路,三年之前不使用手機端的很多東西,現在我,用到不僅自己能用,還能出去教課,教大家怎麼真的用活你手上的這隻手機,怎麼用移動端串聯全世界但不被它左右,而是你左右它。怎麼做,我告訴你。
  • 三藏法師—無因誹謗,墮無間獄
    往昔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無失心如來出世,王宮裡一位三藏法師為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恭敬供養承侍,衣食藥物非常富足。後一位是羅漢比丘的三藏法師帶五百個眷屬先在王宮小住後安住於宮外。此羅漢法師相貌莊嚴具聖者之德行,很多人對他漸生極大信心,恭敬供養承侍,皇宮裡的三藏法師失去昔日的名聞利養心生苦惱欲作損害。
  • 何為「三藏」?
    今天,電視劇《西遊記》超過3000次重播後,劇中人物、故事情節早已熟知,那麼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惑:1 ▎唐僧為什麼叫「三藏」?2 ▎佛教中的「三藏」到底是什麼?「三藏」之稱的由來,要追溯到玄奘法師的年幼時期。玄奘生於公元600年的中國唐朝,那時,佛學風靡一時,聰慧的玄奘自幼便對佛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 佛教三藏中的「論」,指的是什麼?
    所幸,一代代的祖師大德們留下了自己修行的菩提心血,通過他們的證悟,用當世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來為佛經註解、闡述,這就是經、律、論「三藏」中的「論」。「論」是對經、律等佛典中教義的解釋或重要思想的闡釋,大多是各宗派的祖師大德所做,可以理解為他們的學佛心得和筆記。釋迦牟尼佛涅槃後,通過比丘們的結集,佛經、戒律被不斷傳誦出來後。
  • 《花遊記》悟空愛三藏
    劇情很精彩,主角不僅演技在線,而且顏值都很nice,悟空愛上三藏,劇情大愛,整個劇的人物設定都很0K,由中國西遊記該編,故事情節又截然不同,但很新穎,體現了韓國電視劇以浪漫為主的特點 ,但主要人物與主要物件又不缺乏,不僅富有搞笑的情節而且揭開了人性的善惡,個人真的大愛李昇基,他太適合這個人物設定了,痞帥痞帥的很符合千年妖精的形象,後來愛上三藏的時候,那種深情太戳人了
  • 背完三藏十二部亦枉然
    讀了幾部經便以為解了佛法真諦若遇不喜言即搬經句以對抗甘露瞬息變毒藥此一抵禦心即是地獄根引遍三藏十二部當知一切「我見」者是凡夫俗人心一切抵禦心是分別是輕度仇恨是種植地獄根=============菩薩唯有一心
  • 《花遊記》中飾演富子,阿斯女的她,實力碾壓三藏!
    說起韓劇《花遊記》,除了男主孫悟空(李晟基飾)和女主三藏(吳漣序飾),大家肯定會討論一個角色,那就是飾演富子和阿斯女的李世英。在該劇中,李世英飾演的角色可謂是相當出彩,一開始她是因為三藏之血而復活的還魂屍,簡單純真又善良,深受豬八戒的喜愛,後來因為被曾經的神女阿斯女附身,搖身一變為法力高強,妖豔魅惑的阿斯女,跟三藏搶奪起了孫悟空。有的觀眾,不喜歡三藏的優柔寡斷,看到聰明厲害的阿斯女出現,反倒希望孫悟空能夠和阿斯女在一起。三藏一直以來,除了血液的特殊,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需要孫悟空的保護。
  • 三藏剛和悟空表白富子就當起小三,《花遊記》反轉太快了
    橘子局還沉浸在上周第十集的結尾孫悟空和三藏齁甜齁甜地親親的喜悅之中,這周富子就開始搞事情了!總結起來這兩集節奏忽然加快,但是橘子君表示有點消化不了這劇情……悟空三藏互表心意經歷了神助攻書販子的摻和,悟空和三藏終於明白了自己對對方的心意。
  • 聖僧三藏到底有沒有紅塵凡心!
    一心向佛、超凡脫俗、克己慈悲、意志堅定、淡泊名利、普度眾生,所有展現給世間的形象都是無暇美玉般的高僧。但是我始終覺得人就是人,複雜多面優缺並存。除了天性之外,童年的經歷一定影響著他的性格和行為方式。無論是吳承恩創作的人物,還是在現實中參考的原型都一樣…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從小被父母遺棄,死裡逃生被僧人收養。
  • 花遊記:三藏才是真的悲哀,和孫悟空註定是一場悲劇!
    希望後面有安宰賢客串覺得三藏喜歡孫悟空可以理解,畢竟長得好看又經常保護你還常常說情話5050把蜃景給了三藏放棄自己喝酒的機會看得我,請問哪裡有賣金剛箍?三藏試探5050是不是真的喜歡她的時候真的好現實啊,沒有安全感啊!明明說的是最動聽的我愛你,後面一句話卻是想殺了你。。。
  • 豆瓣9.2《花遊記》:當三藏和孫悟空談起戀愛?好顛覆……
    這是一部奇幻驚悚愛情喜劇,它取材於我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的是因為私自放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而肩負上「三藏」使命的人類陳善美和齊天大聖孫悟空以及牛魔王一起聯合滅鬼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從未想過,唐三藏會和孫悟空戀愛,如果不是韓劇改編,大概尊重傳統的我們都不會做如此大膽的設想。
  • 韓國版「孫悟空」帥氣,令「三藏」著迷不已?
    《花遊記》這部劇取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了擁有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和擁有獨特世俗本性的三藏法師在2017年魔鬼猖獗黑暗的世界裡尋找光芒的旅程故事。這部劇雖然取材於我們中國的《西遊記》,但是劇情卻有明顯的不同,在這裡,三藏法師和齊天大聖有著一段情緣,而在中國《西遊記》原版的劇情中,孫悟空和唐三藏是師徒關係。
  • 《花遊記》16集,三藏得知自己的身世,獲得悟空的深情告白!
    《花遊記》第16集主要講述了三藏成功找到自己的靈魂,然後意外發現自己獲得了神力,也就意味著阿斯女的目的並沒有得逞。編劇終於肯體諒我們這些追劇的人啦,總算不再虐三藏跟悟空啦!其實這部劇的看點還是蠻多的。第一個看點就是編劇交代了三藏的身世,原來三藏是神賜的禮物。三藏的上一任守護使者白鷺出現,表示三藏的出生成功地拯救了許多傳染病的人,讓很多人能夠健康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