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三藏法師與《心經》

2021-02-13 廣州市大佛寺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而唐僧即三藏法師玄奘大師的化身。

 

小說中,描述唐僧與《心經》的段落包括如下幾處:

 


三藏再拜,玄奘請問烏巢禪師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問:「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這裡的《多心經》指的就是《心經》)。

 

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唐僧道:「徒弟們仔細,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擋。」行者道:「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雲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什麼虎狼!」長老勒回馬道:(略)

行者聞說,笑呵呵道:「師要身閒,有何難事?若功成之後,萬緣都罷,諸法皆空。那時節,自然而然,卻不是身閒也?」長老聞言,只得樂以忘憂。

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馬道:「徒弟們,你看這面前山勢崔巍,切須仔細!」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無事!」三藏道:「休言無事。我看那山峰挺立,遠遠的有些兇氣,暴雲飛出,漸覺驚惶,滿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行者道:「你雖記得,這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跟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惶,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

 

忽一日,見座高山,唐僧又悚懼道:「徒弟,那前面山嶺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這邊路上將近佛地,斷乎無甚妖邪,師父放懷勿慮。」唐僧道:「徒弟,雖然佛地不遠。但前日那寺僧說,到天竺國都下有二千裡,還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師父,你好是又把烏巢禪師《心經》忘記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經》是我隨身衣缽。自那烏巢禪師教後,那一日不念,那一時得忘?顛倒也念得來,怎會忘得!」行者道:「師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師父解得。」三藏說:「猴頭!怎又說我不曾解得!你解得麼?」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聲。旁邊笑倒一個八戒,喜壞一個沙僧,說道:「嘴臉!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裡禪和子,聽過講經,那裡應佛僧,也曾見過說法?弄虛頭,找架子,說什麼曉得,解得!怎麼就不作聲?聽講!請解!」沙僧說:「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長話,哄師父走路。他曉得弄棒罷了,他那裡曉得講經!」三藏道:「悟能悟淨,休要亂說,悟空解得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據傳,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經》的威力遣除了一切違緣。當年他帶一些眷屬西去取經,以種種原因只剩下他一個人。有次他路經一個寺院,看見一個老和尚病得很嚴重,玄奘生起極大的悲心,沒有繼續趕路而一直呆在寺院裡照顧他。後來那個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臨行之前,他送給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經》,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誦。

  有一天他來到恆河岸邊,看見數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來是婆羅門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當地傳統,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選一個年輕男子扔進河裡。當天正好選中了一個,他的家人特別傷心,與此男子哭作一團。正在依依不捨之際,他們忽然看見來了一個外國和尚(玄奘大師),當即笑逐顏開、歡喜若狂,立即將玄奘捆了起來,準備讓他代替那個年輕男子。

  玄奘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沒辦法,但我作為一個出家人,可不可以把今天的經念完?等我念完經,你們怎樣處置都可以。」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隨即開始念《心經》,三遍過後,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所有人都特別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給放了。

  從此以後,玄奘對般若總集的《心經》更加重視。他所翻譯的《心經》,與藏譯、其他漢譯本相比,雖然較短,但卻受過觀音菩薩的特殊加持。據說他從印度取經回來時,念及和尚所賜《心經》的恩德,準備好好報答一番。誰知當他到原來的地方,不僅是老和尚,連那個寺院也消失無蹤了。後人都說老和尚是觀音菩薩的化現。

 

最後,讓我們感念三藏法師一路西行求法的艱難,共同以赤誠的心,持誦心經。


 

(以上文字與圖片均摘自網絡)

  

參考文章:

淨慧法師|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故事

《西遊記》裡有關《心經》的片段

相關焦點

  • 孫悟空和三藏法師談戀愛?韓國人最新改編《西遊記》
    最近,取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的韓國奇幻愛情喜劇《花遊記》在tvN播出,劇本的角色設定可能會讓不少中國觀眾大跌眼鏡,在這部劇中,齊天大聖孫悟空與三藏法師談起了戀愛。作為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最大IP,《西遊記》在全世界都不乏粉絲,但韓國人似乎對此尤其熱衷,影視產業隔三差五就要改編一下。前些年的綜藝節目《新西遊記》也是大受歡迎,到今年已經製作了四季。韓國人為何熱衷改編《西遊記》?《西遊記》在韓國的傳播和接受情況如何?
  • 觀音菩薩《心經》共7個版本,玄奘法師譯本,去掉頭尾更易傳播
    觀音菩薩首位翻譯《心經》的是姚秦天竺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法師在翻譯《心經》的時候,也把開頭與結尾去除,這樣在玄奘法師再次翻譯的時候,也秉承了鳩摩羅什法師的習慣,沒有加上開頭與結尾鳩摩羅什法師鳩摩羅什法師是在402~412年間翻譯的《心經》,玄奘法師是在649年翻譯《心經》,因此玄奘法師比鳩摩羅什法師晚譯《心經》200多年。
  • 《心經》無處不在,引我走上書法之路
    《心經》是眾經之心,是所有佛經的關鍵詞總匯,好像我們生活中的名人警句大集合。熟讀《心經》,再讀其他佛經,經常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要讀佛經,又不滿足於簡單地頌「阿彌陀佛」,熟讀《心經》是個好方法。回首我對《心經》的認識過程,很有意思。
  • 三藏法師—無因誹謗,墮無間獄
    往昔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無失心如來出世,王宮裡一位三藏法師為王宮上下及內外城民恭敬供養承侍,衣食藥物非常富足。後一位是羅漢比丘的三藏法師帶五百個眷屬先在王宮小住後安住於宮外。此羅漢法師相貌莊嚴具聖者之德行,很多人對他漸生極大信心,恭敬供養承侍,皇宮裡的三藏法師失去昔日的名聞利養心生苦惱欲作損害。
  • 悟空和三藏戀愛了,韓劇《花遊記》與中國《西遊記》你們喜歡哪部
    韓劇《花遊記》取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由洪氏姐妹編劇,樸洪均、金正賢、金炳洙聯合執導,李昇基,車勝元,吳漣序,李洪基,張光主演的奇幻劇。講述了一身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和一身庸俗習氣的三藏法師陳善美在惡鬼猖獗的黑暗世界裡尋找光芒的旅程故事。
  • 金髮的三藏法師,八戒居然是鄰家哥哥?!史上最帥的西遊「男團」!
    金髮紫瞳,白色袈裟,肩上的經文以及手中華麗的銀色左輪,雖然不是你印象中的三藏法師,但可能是史上顏值最高的玄奘三藏! 《最遊記》是日本漫畫家峰倉和也所著的奇幻冒險系列漫畫,其中主要角色套用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的人物名稱,在同為西行的背景下展開的一系列奇妙熱血的冒險。
  • 念《心經》有何神奇之處?看完唐三藏與它的淵源,你就明白了
    正確答案是:《心經》。《西遊記》畢竟是神話故事,歷史上真實的唐僧,俗名:陳禕,法號:玄奘,現實中並沒有四位徒弟一路同行,更沒有與唐太宗結拜為兄弟,甚至是混在難民群裡「偷渡」出國的。一、玄奘獲贈烏巢禪師《心經》之說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的記載了玄奘大師和心經的故事。話說玄奘大師經過蜀地時,遇到一個老和尚,身上長瘡,臭不可聞,大師頓時生憐憫之心,給了他一些衣服和飲食,還照顧他直到痊癒。
  • 不一般 的心經
    《心經》是三藏聖典中流傳最廣,被人 持誦最多的 一部大乘經典,雖二百六十個漢字,但含義豐富,譯筆精簡流暢而優美。其內容既深又淺,以基本原始的 佛法為底子,以大乘空義為靈魂。《心的經典》這是聖嚴法師在他的《心的經典》一書的序言中對「心經」(班諾波羅蜜多心經)的 點評。
  • 心經賞析:持誦心經的功德有什麼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其實持誦心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在持誦心經的過程中可以增加我們的耐心、定力和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每天持誦心經,這樣才能體會到更多的益處。此外,在持誦心經期間,我們也需了解持誦心經的注意事項,這樣在持誦的過程中不會出錯,也不會影響到自身修來的功德。
  • 胡勝:重估「南系」《西遊記》:以泉州傀儡戲《三藏取經》為切入點
    三藏師徒借宿,悟空入女房中降妖,妖怪吐火逃脫。後從土地處探得妖怪底裡,變作李金玉誘惑妖怪。妖怪自稱本是樵夫,因見燈燈佛將珠放在三寶石上,坐閉目禪,被他吞落腹中。悟空騙妖怪吐出寶珠,伺機吞下,將妖怪擒住,以三昧火燒煉。
  • 韓國版「孫悟空」帥氣,令「三藏」著迷不已?
    《花遊記》這部劇取材於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講述了擁有致命頹廢美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和擁有獨特世俗本性的三藏法師在2017年魔鬼猖獗黑暗的世界裡尋找光芒的旅程故事。這部劇雖然取材於我們中國的《西遊記》,但是劇情卻有明顯的不同,在這裡,三藏法師和齊天大聖有著一段情緣,而在中國《西遊記》原版的劇情中,孫悟空和唐三藏是師徒關係。
  • 《西遊記》: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當三藏法師在流沙河遇阻,見到沙悟淨的時候,他脖子上掛著的並非念珠,而是9個骷髏頭。用沙僧自己的話說,那是被他吞下的9位取經人的「遺物」。原來,三藏法師和沙悟淨並非初遇,他們早已有過九世宿緣。歷經九世的苦難,最終才能取得真經。撥開神話的外衣,吳承恩留給世人唯有「踏平坎坷成大道」這7個字。
  • 抄般若心經便能得般若智慧——上文下慧法師在大眾抄經時開示
    於是最勝仙就來到村莊裡面,到處尋覓可以說法的法師。當時有天魔知道其事,想來害他,就化作法師的樣子來告訴他:「我是法師,有佛偈一首,是無上妙法,你若能如華嚴經所說剝皮為紙,削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此偈,當為你說。」
  • 張鶴原創佛樂《心經》(梵文)
    現在流通最廣的《心經》譯本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在玄奘法師之前,還有鳩摩羅什翻譯的《心經》。在取經的路途中,遇到種種厄難,有時候甚至有喪生失命的危險,玄奘法師就修持三世諸佛心要法門。這個心要法門是什麼呢?就是一本梵文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遇到了什麼為難的事情,他就將此經持誦四十九遍,每每都能化險為夷,都有非常大的感應。就這樣,玄奘法師在遭遇種種困難的情形下,憑藉著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的加持,平安地抵達了印度。
  • 花遊記裡的三藏死了嗎
    《花遊記》其實取材自咱們經典著作《西遊記》,不過除了一些基本的角色設定外,劇情什麼的完全不一樣。這部劇依舊沿襲了洪氏姐妹的天馬行空,在惡鬼猖獗的2017年,孫悟空、牛魔王和三藏法師以現代人的身份在旅途中尋找光明的故事。在劇裡三藏就是女主,而且還時不時會就被鬼怪追殺,看來洪氏姐妹的腦洞依然很大。
  • 遠離一切顛倒夢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現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所翻譯的,全文僅二百六十字,是大乘佛教六百卷般若經中最短的一篇。《心經》雖然字數最短,但卻講明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緣起性空的大智慧,可謂是文字簡略而涵義廣博。
  • 外國版唐僧笑料百出,差距太大,日版的三藏法師由人氣女優飾演
    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幾代人的記憶。西遊記的核心人物是唐僧,他相當於整個取經團隊的領導者,沒有他故事就沒有辦法發展下去。唐僧的版本有很多種,小編在網絡上觀看視頻後,和大家分享以下幾個版本。
  • 何為「三藏」?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在改編成電視劇後,成為無數人的童年回憶。
  • 《西遊記》孫悟空的「法力」來自何處?《心經》告訴你為何來自於...
    《西遊記》孫悟空的「法力」來自何處?答案就在他的名字「悟空」中。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以參禪的三重境界來闡釋悟空的三個層面﹕第一,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大徹大悟時,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 「法師」、「方丈」是什麼意思?
    要會講經說法才稱法師,如果這個法師能懂經藏、律藏、論藏,稱三藏法師。《西遊記》是神話小說,不可當真。《西遊記》裡的唐僧,照文字解說是唐朝的一個僧人,在《西遊記》裡成了他的名字,不指名也好。其實到印度留學的確實有這個人,叫玄奘法師,玄奘法師能夠通經藏、律藏、論藏,稱三藏法師,很有智慧。可是《西遊記》裡這個唐僧,怎麼笨裡笨氣的?還是孫悟空有慧眼,豬八戒把白骨精當小姑娘,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把白骨精打死了,唐僧還說他,「怎麼又殺人了?」對妖怪能濫慈悲嗎?現在就因為濫慈悲,佛門裡妖怪泛濫了。也不知道孫悟空翻跟鬥翻到哪裡去了,沙僧本來給師父挑行李,也改行去挑紅包包,佛門全變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