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11月26日訊 老馬 韓國雄心勃勃的流感疫苗接種活動於9月8日開始,比往常提前了一個月。衛生官員宣布計劃為3000萬人接種疫苗,比去年多出1000萬人。但在匆忙之中,問題出現了。
到目前為止,韓國僅1900萬人接種了疫苗,比政府設定的3000萬目標差了一大截
紐約時報報導,一家被僱來運輸數百萬劑疫苗的公司以前從未運送過這樣的大宗貨物。流感疫苗需要冷藏,溫度在二到八攝氏度之間。9月21日,網上流傳的照片顯示,成箱的疫苗被堆放在一個戶外停車場。
出于謹慎起見,政府暫時中止了該項目,並對其進行調查。10月6日,政府得出結論,這些疫苗仍然是安全的,但仍召回了48萬劑疫苗,它們被長期放置在室外,可能會失效。
三天後,另一家公司運送的61.5萬劑疫苗也被召回,因為在疫苗中發現了白色顆粒。政府後來得出結論,它們是無害的蛋白質顆粒。
接下來的一周,一個家庭報告說,一名17歲的高中生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越來越多的死亡報告紛至沓來,多數涉及70歲以上的病人。截至10月22日,錄得死亡人數已達28人,而且還在不斷上升。死亡事件發生後,新加坡暫停使用韓國疫苗。
位於首爾附近的嘉泉大學(Gachon University)預防醫學教授鄭在勳(Jung Jae-hun,音)看到這一消息時,感到有必要進行反擊。
在韓國,流感疫苗已經經過測試,並安全使用了幾十年。他想知道,如果這項計劃的可信度能夠如此輕易地被未經證實的說法所破壞,那麼一旦數以百萬計的人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將會發生什麼情況。
「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極端情況,是因為我們正在經歷新冠病毒這個不尋常的時期,人們對疫苗過於敏感,」鄭在勳在10月22日寫道,這是他在Facebook上發表的一系列批評新聞報導的帖子的第一篇。
他警告說,在沒有科學證據證明二者之間存在聯繫的情況下,報導「接種疫苗後死亡」,就像計算有多少人在吃早餐後死亡一樣。
「如果人們不理解這一點,就可能導致這裡反疫苗者的激增,就像西方國家一樣,」他說。
雖然政府堅持疫苗的安全性,但也對死亡事件展開了調查,希望利用科學來對抗錯誤信息。例如,如果所有的病例都與特定的疫苗或診所有關,或者如果所有的死亡病例都相似,它就會發出警告。如果多起死亡由過敏性休克(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導致,也可能與疫苗有關。
政府的法醫調查最終排除了這類聯繫,但調查進行的速度比不上恐慌的蔓延。
「每天都有老年人死於中風或心臟病,但媒體報導這些死亡事件時,就好像他們都不是在正常情況下死亡的,」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的流行病學家奇牡丹(Ki Mo-ran,音)說,她是政府疫苗接種監督小組成員。「當人們等待結果時,焦慮加劇,信任下降,疫苗接種計劃也受到影響。」
為了幫助平息公眾的一些擔憂,鄭在勳在《韓國醫學科學雜誌》(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指出一些人在接種疫苗後,恰好因不相關的原因死亡的情況並不少見。他引用了2013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顯示,年齡在75歲至84歲之間的美國人中,每10萬人中有23人在接種疫苗一周內死於各種原因。
鄭在勳的文章發表幾天後,韓國政府公布了相應的全國數據。政府稱,去年有1500名65歲及以上的韓國人在接種流感疫苗一周內死亡。沒有一例與疫苗有關。在韓國,流感通常每年導致3000人死亡,因此衛生官員堅稱,接種疫苗的好處遠遠大於任何風險。
在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醫學教授金宇柱(Kim Woo-joo,音)看來,政府最初的反應應該更快、更積極。「這是風險溝通的失敗,」他說。「我們需要的是快速、透明和基於科學的溝通,以消除錯誤信息和陰謀論,並表明這些死亡很可能只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