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韓國多地正遭受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截至12月8日,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31天保持在三位數,首都圈防疫響應級別升至2.5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壓力下,韓國還經歷著一場「流感疫苗風波」——已出現百餘死亡病例,造成民眾強烈恐慌。
2020年11月2日,韓國京畿道高陽市,當地民眾在醫院接種流感疫苗。圖|人民視覺
那麼,韓國流感疫苗真的是致人死亡的「真兇」嗎?韓國向來積極普及和宣導疫苗接種。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65歲以上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高達84.4%,在OECD成員國中位列第一(我國同類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7%)。
2017年,韓國65歲以上人群流感疫苗接種率高達84.4%,在OECD成員國中位列第一。圖|人民視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韓國今年大力推廣流感疫苗接種。政府計劃從9月底開始,為約1900萬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主要覆蓋青少年、孕婦和老年人。所用流感疫苗皆為四價疫苗,由8家國內製藥公司和2家海外製藥公司提供。
8月,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調查顯示,在秋冬流感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威脅下,韓國民眾支持接種流感疫苗的比率高達89.3%。
10月16日,仁川一名高三學生在接種流感疫苗約40小時後身亡。這是韓國今年首例接種流感疫苗後接種者死亡的事件。此後,死亡人數不斷增加,流感疫苗由此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截至目前,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人數已達108人。其中,60周歲以上的98人,佔比超90%;接種流感疫苗後24小時內死亡的19人,超過72小時死亡的53人。
在地區分布上,全國除蔚山、世宗兩個地區外,均已出現死亡病例,但並未出現集中分布的情況。單一地區內的死亡病例數均未超過20例,全國僅有4個地區的死亡病例數超過10例,其中京畿道15例,首爾地區14例。
實際上,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異常反應,甚至死亡的事件在韓國並非首次出現。韓國疾病管理廳數據顯示,最近5年間,韓國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異常反應的病例為1000-3000件,其峰值出現在2015年,達3743件。
近10年來,韓國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病例均在10例以下。2009年,韓國共出現8例接種流感疫苗死亡病例。其中7例死亡時間集中在10月5-22日,年齡均在70周歲以上,且攜有基礎疾病。
第8例死者為65歲的女性,她於當年10月19日接種流感疫苗,21日開始出現米勒費雪症候群(Miller Fisher)症狀,並在4個月後死亡。
【註:米勒費雪症候群,是流感疫苗確切的副作用之一。患者會出現運動失調、眼外肌麻痺等症狀,嚴重可致呼吸癱瘓、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這例死亡病例是近10年來韓國政府承認的唯一一例流感疫苗致死事件。
2此類事件頻發,使得韓國國內對於疫苗安全問題深懷疑慮。
10月22日,韓國醫學協會提出建議,在確定疫苗安全之前,政府應暫停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2020年10月23日,韓國首爾,此前因接種流感疫苗而擁擠不堪的一家醫院變得冷清。圖|人民視覺
同日,韓國疾病管理廳廳長鄭銀敬就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案例做出回應稱,
目前尚未查明死亡病例與疫苗之間明確的因果關係。流感疫苗本身的致死可能性極低。在死亡病例中,絕大多數人均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存在基礎疾病突發惡化致死的可能。
因此,調查小組認為,死亡事件和流感疫苗有直接關聯的可能性不大,不宜停止政府號召的疫苗接種工作。
眾所周知,目前並沒有任何一款疫苗被證明完全無副作用。不過,此次韓國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百餘例死亡事件,數量之大、佔比之高實屬罕見。
加之,韓國政府在流感疫苗保管和運輸過程中的疏漏,放大了民眾的不安情緒。根據韓國《流感疫苗保管、輸送管理導引》規定,流感疫苗在保管及輸送過程中應處於2-8°C環境下,且保證疫苗完整、清潔。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批次疫苗在輸送過程中曾短暫處於常溫(20-30°C)環境下。此外,部分疫苗注射液中還出現了不明白色物質。
「常溫暴露」和「白色物質」問題,促使大眾對流感疫苗與死亡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產生聯想。韓國部分輿論和在野黨甚至懷疑,暴露於常溫或帶有不明物質的「毒疫苗」即為接種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對此,韓國醫學界給出的解釋是:如果疫苗長時間處於「常溫暴露」狀態,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變質或疫苗藥效下降。但是,藥效下降並不等同於疫苗無效或者有毒有害。
經調查,韓國部分疫苗注射液中出現的白色物質,是疫苗在保管和運輸過程中管控不嚴造成的。這種白色物質已被證實為非有害物質,而且接種疫苗時使用的刺破式自毀注射器也無法將其輸入人體內部,不會影響接種者健康。
目前,韓國流感疫苗「致死」相關調查已有以下新進展:其一,涉及死亡事件的疫苗並不是由同一家公司提供的,也不是同一批次。經查明,這些疫苗由5家製藥企業供應,分別為韓國本土的GC製藥公司、SK生物科技、一洋藥品公司,以及法國賽諾菲公司、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
其二,目前的死亡病例報告中,均未出現流感疫苗特定的副作用。一方面,由於無法強制所有死者家屬同意屍檢,病例報告只得在整體上做出未出現標誌性副作用的判斷;另一方面,考慮到死者自身存在何種基礎疾病、接種疫苗前後是否曾經服用其他藥物、是否存在身體疲勞或過敏性休克等幹擾因素,難以斷定其中的因果關係。
據此,韓國官方認為,接種流感疫苗和死亡事件頻發雖然在時間層面上存在先後關係,但充其量僅可認為其中存在相關關係,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12月5日,韓國疾病管理廳通報事件調查結果,本次流感疫苗接種後出現死亡的病例數為108例,死因均被證實與流感疫苗接種無直接因果關係。
32020年11月23日,韓國首爾的一處商業區客流稀少。圖|新華社
針對此次流感疫苗風波,韓國媒體報導整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提取疫苗接種後出現的死亡人數、「常溫暴露」和帶有白色物質疫苗的接種人數,以及官方機構每日公布的相關數據等具體數字,據此改寫新聞標題。
*在標題和內容撰寫上,部分媒體強調「接種政府提供的疫苗有問題」,緊抓「是否應該繼續相信政府」等敏感問題,放大不安情緒。
*準確捕捉韓國民眾產生不安心理的原因,過度渲染流感疫苗同死亡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
這些報導大部分未能對疫苗事件脈絡進行準確、詳實、科學的考證,且多為無後續跟蹤報導的「爛尾新聞」,擾亂了民眾完整、準確地接收重要信息的渠道。
另一方面,針對疫苗風波真相的探討已淪為不同黨派相互攻訐的政治工具,嚴重影響到新聞真實性和準確性。在韓國現有報導中,「一定要打」「福利部4級以上公務員僅19%接種流感疫苗」「『毒疫苗」,執政黨正將大韓民國引向深淵」等偏激內容屢見不鮮。
據悉,韓國政府欲在年底前出臺接種外購新冠疫苗方案。流感疫苗餘波很可能影響大眾對新冠疫苗的接受度,使防疫形勢雪上加霜。
4伴隨死亡事件和輿論發酵,韓國流感疫苗接種速度已有所減緩,甚至出現了類似歐美國家「反疫苗運動」的勢頭。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大量非理性報導,大眾為何非但未提出質疑,而是深受影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公信力不足。
韓國早期經濟繁榮,是以政府支持的財閥勢力為基礎的。在長期政策傾斜下,韓國財閥現已發展為綁架經濟、左右政府的「怪物」。
據統計,韓國85%的GDP掌控在前5大財閥家族手中。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財閥成為韓國社會中根深蒂固的特權階級,甚至深入輿論、選舉等領域,與政府相互牽制。受此影響,韓國總統也多難得善終。
近年來,韓國政壇醜聞不斷,官商勾結、濫用職權、特權橫行等沉痾難愈。政治人物的負面形象不斷累積,深化韓國民眾對政府政策是否真正惠民的疑慮。
2015年韓國暴發MARS疫情時,民眾就懷疑政府是否在第一時間通報疫情。他們認為,政治精英和財閥為避免對己不利,會有意拖延通報時間。
在此次流感疫苗風波中,也有不少民眾不相信政府的表態,甚至要求韓國疾病管理廳廳長、保健福祉部長官主動接種流感疫苗來「證明疫苗無問題」。
另外,在財閥的長期控制下,韓國社會公平已遭嚴重破壞。
以教育領域為例,韓國被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共415所,以國立、公立、私立為主。其中,私立教育資源豐富、財源充沛、人源夯實,教育水平遠遠超過其他類型。根據《中央日報》公布的2019年韓國全國大學排名數據,在綜合排名和教學成果排名前10的大學中,私立大學均佔9所。
而且,韓國教育過度依賴首爾地區,資源分布嚴重失衡。在公檢法系統中,首爾大學法學專業出身比例超60%。
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和機會不平等,教育質量自然難得保障,進而影響國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乃至常識水平。
據韓國教育部門統計,在首爾地區,7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大學期間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而在其他地區,這一數字僅為47%。
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機會不平等問題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韓國民眾總體受教育水平下滑,成為滋生群體非理性的土壤。在此次流感疫苗風波中,韓國民眾不相信政府、被不實報導裹挾,正是這種教育不公平惡果的具體表現。
韓國流感疫苗風波,已然超越單純醫療事故,上升為多維度、多層級的社會問題。若想讓風波徹底平息,民眾的理性選擇、媒體的客觀報導和政府的有效應對都必不可少。
原標題:《更可怕的「病毒」,正席捲韓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