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號稱美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將軍」,他曾接連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因為戰功卓著所以在美軍中地位顯著。韓戰時期,麥克阿瑟指揮的美軍,剛剛打贏過強大無比的德國,戰勝過極其頑強的日本,當時世界各國普遍認為,美軍是一支擁有著「不敗神話」的軍隊。因此,當時的中國人民對於能否戰勝美國並不是十分確定。然而,「最厲害的將軍」和「不敗的軍隊」這本應有「1+1>2」效果的組合,卻在朝鮮戰場上栽了大跟頭,美軍的「不敗神話」徹底破碎,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和麥克阿瑟本人也有著極大的關係。
1950年6月25日韓戰打響後,弱小的南朝鮮軍隊被朝鮮人民軍打的潰不成軍,一路南逃。時任駐日美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認為,如果丟了中國大陸後再丟了朝鮮,必將導致美國全面撤出亞太地區,於是多次對美國政府提出出兵的要求,並獲得了準許。
麥克阿瑟指揮的駐日美軍總共有4個步兵師,為了支援南朝鮮,他先後將其中3個師調往了戰場。不過這些部隊幾乎全都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而且這3個師只有一個坦克連。面對配備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和1個摩託化團的朝鮮人民軍,駐日美軍可以說完全不是對手,迅速就被朝鮮人民軍打的全軍覆沒,一路趕到了釜山,情急之下麥克阿瑟開始從南朝鮮抓壯丁,很多南朝鮮人穿著拖鞋,在大街上散步時就被抓進了美國軍營,編入了名為「KATUSA」的軍隊,這些南朝鮮「士兵」在軍營裡只訓練了幾天就被送往戰場「送死」。勉強擋住北朝鮮攻勢後,麥克阿瑟開始一邊從琉球、夏威夷調兵,一邊將美國本土的百戰之師調往朝鮮。
仁川登陸
為了改變不利局面,麥克阿瑟決定從戰場側後方發動突襲,切斷朝鮮人民軍補給線,就此制定了仁川登陸計劃。
1950年9月15日凌晨6點30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開始仁川登陸,沒做任何準備的朝鮮人民軍被切斷後路後被迅速擊潰,美軍乘勢向北推進,並不顧中國政府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爆發,美軍和進入朝鮮參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了初次交火,麥克阿瑟認為中國最多出動數萬人的兵力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因此告誡「聯合國軍」「不要害怕幾個中國洗衣工」。
聖誕節攻勢
1940年11月24日,麥克阿瑟乘飛機前往前線視察並對美軍24師師長丘奇表示「小夥子們將在聖誕節前回國」。有在場記者問他是不是認為聖誕節前就能結束戰鬥,麥克阿瑟表示:「是的,我左翼部隊的攻勢無可匹敵,沒有人能夠阻擋,右翼部隊在海軍的配合下,也佔有優勢地位,左右兩翼將會在鴨綠江邊上會合。」
在將自己的作戰計劃大白於天下之後,麥克阿瑟認為前線不再需要自己這個總司令了,於是登上自己的專機,命令飛行員「朝西海岸飛,之後沿鴨綠江往北。」專機到達鴨綠江入海口後,開始低空飛行,麥克阿瑟經過仔細的觀察鴨綠江附近的道路,確定沒有任何人和交通工具經過的痕跡後,才下令專機返航。
蟄伏中的「雄獅」
就在麥克阿瑟專機掠過的北朝鮮一條荒涼的山溝內,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正在舉著放大鏡研究著地圖,思考著即將發動的戰役的走向。一望無際的冰海雪原上,數十萬中國士兵正待在戰壕裡,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決戰時刻。
彭德懷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就做好了第二次戰役的規劃,在11月6日發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彭德懷詳細論述了自己制定的「誘敵深入」計劃。因此,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後,並沒有進行過多抵抗,且戰且退。為了麻痺麥克阿瑟,彭德懷還曾命令放棄一切形式的阻擊、反擊,大步向後撤退。終於在11月24日,也就是麥克阿瑟前往鴨綠江「視察」的那一天,將「聯合國軍」引誘進了西起清亭口,經泰川、雲山、新興洞,到寧邊以東,差不多140公裡的一處弧形突出地帶的「口袋」內。志願軍在這個「口袋」外圍集結了38萬兵力,等待著25日的到來。
11月24日,麥克阿瑟下達「全線進攻」的作戰命令,在場的西方記者們迅速向全世界發布:「『聯合國軍』將開展最後攻勢。」的電訊。
11月25日,美國各大媒體紛紛發表名為《麥克阿瑟將軍保證聖誕節前結束戰爭》《勝利在望——聖誕節不遠了嗎?》的文章,提前慶祝勝利的到來,美國政府開始彈冠相慶。
不敗神話的破滅
11月25日西線戰場上,志願軍第50軍於博川,第40軍於球場,第38軍於德川,第42軍於寧遠,分別向「聯合國軍」左翼部隊發動全面反攻。戰鬥進行至26日下午兩點,38軍順利攻克德川,一口氣殲滅五千餘名敵軍。一天後,東線戰場上的志願軍第20、26、27軍也按照作戰部署向敵右翼部隊發動反擊。
為徹底殲滅敵軍,38軍命113師向敵軍南逃的必經之地三所裡進行穿插,在進軍途中對土耳其旅予以毀滅性打擊,5000名敵軍只有數百人逃生。11月29日,113師在美軍到達前5分鐘佔領三所裡和龍源裡,封死了美軍南逃的大門。之後,志願軍各部隊向113師靠攏並對敵人予以巨大殺傷,美軍為了逃跑,遺棄了大量大炮、坦克等武器裝備。
12月1日,第二次戰役結束,志願軍總共殲滅敵軍36000名,繳獲、擊毀敵軍火炮上百門,坦克百餘輛。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一路敗退回三八線附近。
因為本次戰役的戰場主要在清川江以北,所以這次在我國稱作「第二次戰役」的戰鬥,在西方稱作「清川江戰役」,並將其列為20世紀經典戰役之一。
這場歷時一個星期的戰役,無疑狠狠打了提前「慶祝勝利」的美國媒體一個響亮的耳光,美聯社等美國媒體一個星期前還在為麥克阿瑟的「聖誕節攻勢」大肆鼓吹,一個星期後卻只得驚呼「美國陸軍遭遇了史上最大的敗績」。相當於親手打碎了美軍「不敗神話」的麥克阿瑟,像一個輸光了一切的賭徒一樣,要求美國政府對新中國施加「核打擊」。美國國會議員則嘲諷他為「蠢豬式的指揮官」。
和如喪考妣般的美國人剛好相反,第二次戰役的勝利讓中國人民精神為之一振,原本瀰漫著的悲觀氣氛一掃而空,根據前線戰士們對美國軍隊的評價「美國人是很差的士兵,作戰方面遠不如日本人」,給美軍取了「少爺兵」、「紙老虎」等綽號。
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充分暴露了美軍,雖然武器裝備先進,但是戰術水平極其落後,甚至不如朝鮮軍隊的窘境,美軍戰術保守,士氣低下的缺點展現的淋漓盡致,二戰以來美軍的「不敗神話」泡沫,經此一役,徹底破滅,諷刺的是,志願軍之所以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除了因為我軍官兵上下一心外,和麥克阿瑟的驕傲自大也脫不了關係,不但如此,在戰役正式打響之前,就堂而皇之地向媒體透露自己的作戰計劃,明顯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會做出來的事情。而他驕傲自大的態度,也直接導致了他在1951年4月被杜魯門撤職。可以說,正是麥克阿瑟「親手」將美軍的「不敗神話」打碎的,
參考資料
《美國陸軍「神話」在朝鮮戰場上的破滅》_朱世魏 《炎黃春秋》 2017年第3期
《彭德懷與麥克阿瑟的較量》劉志民 《黨史縱橫》 2007年第3期
《韓戰》王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