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中,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如果找美軍歷史上最狂的將帥,麥克阿瑟要是算第二,就沒有人敢當第一。但是,麥克阿瑟狂有他狂的資本。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出色的軍人,因為在菲律賓的戰功擔任過菲律賓的總督。而麥克阿瑟的母親是一位能幹的南方女人,她的貴族作風對麥克阿瑟的成長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麥克阿瑟後來進入了美國著名的西點軍校學習。在軍校中,他的成績是西點軍校長時間的記錄。他獲得了學員隊第一隊長的榮譽。在畢業後,他參加了美軍服役。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母親的人脈給他鋪平了道路。他的母親給包括美軍最高統帥的潘興上將在內的許多人寫信推薦麥克阿瑟。

有了母親的人脈是不夠的。麥克阿瑟也以自己的勇敢和能力在戰場上證明了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麥克阿瑟成為獲得勳章最多的軍官之一,並被潘興稱讚為「我們所有人的最偉大的將領」。

在一戰後,麥克阿瑟又擔任了西點軍校的校長,美軍最年輕的少將。1928年,麥克阿瑟擔任了駐菲律賓的美軍部隊司令。從此,麥克阿瑟和菲律賓結下了不解之緣。1930年。麥克阿瑟擔任了陸軍參謀長,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在參謀長任期滿了以後,麥克阿瑟前往菲律賓擔任菲律賓總統的軍事顧問,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美國政府任命為遠東總司令。但是,在日軍的突然襲擊之下,他被迫敗逃澳大利亞。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他慢慢站穩腳跟,發動了對日軍的反攻。他發明了躍島戰術,大大加快了戰爭的進程,減少了部隊的傷亡。最終,麥克阿瑟率領軍隊打回菲律賓,實現了當年他許下的「我還要回來」的諾言。在戰後,麥克阿瑟擔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他在日本成為了太上皇。

而杜魯門和麥克阿瑟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這主要是麥克阿瑟的飛揚跋扈的性格造成的。當年羅斯福要和麥克阿瑟會面,麥克阿瑟都不予理會。最後羅斯福只得坐軍艦去夏威夷和麥克阿瑟會面。就算是這樣,麥克阿瑟還認為讓自己從指揮部飛到夏威夷是對自己的侮辱。可想而知,區區一個杜魯門在麥克阿瑟眼裡更不值一提。

這是因為麥克阿瑟是美國極右翼的象徵,他擁有一大批的支持者。杜魯門也不敢輕易對他怎麼樣。麥克阿瑟在很多場合對杜魯門都不恭敬。杜魯門幾次建議他回國,他居然加以拒絕。總統的建議實際上就是命令,麥克阿瑟作為一名軍人,冒犯總統的權威,實際上是一種犯法的行為。

更有甚者,利慾昏心的麥克阿瑟居然想要競選美國總統。第一次是和羅斯福競爭,而第二次的對手是杜魯門。這種政治上的短見,更加冒犯了杜魯門,讓杜魯門懷恨在心。

如果僅僅是冒犯杜魯門,為了避免國內反對派的活動,杜魯門也可以容忍。但是,麥克阿瑟在韓戰開始後,根本不理睬杜魯門和美國的國策,獨斷專行的行為,讓杜魯門忍無可忍。這不是個人的問題,它關係到國家和世界的安危,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救麥克阿瑟了。

韓戰爆發後,杜魯門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他本來是想採取中立化的態度,隔斷臺灣和大陸的聯繫。但是,麥克阿瑟卻在沒有告知杜魯門的情況下,私自訪問了臺灣,這使得世界上對美國的政策產生了新的判斷。這本身已經讓美國政府焦頭爛額,麥克阿瑟又發表了一個聲明,讓事件火上澆油。

不過即便是這樣,杜魯門也沒有對麥克阿瑟解職。他對麥克阿瑟解釋了美國的政策,誰知道杜魯門話音未落,麥克阿瑟又發表了一個聲明,大肆宣揚臺灣對美國的重要性。這一次,杜魯門已經萌生了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念頭,但是他又克制住了。

實際上,杜魯門在當時的情況下,是不會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的。這是因為朝鮮戰場情況危險,必須需要像麥克阿瑟這樣的將領去挽救形勢。當然,麥克阿瑟不負眾望,他通過仁川登陸挽救了朝鮮的形勢,並把戰火燒向朝鮮北方。

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更加膨脹。他的信口開河越來越多,和杜魯門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可是,面對如日中天的麥克阿瑟,杜魯門只能採取隱忍的態度。

終於,杜魯門的機會來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給了驕狂的麥克阿瑟迎頭一棒。二次戰役,志願軍一舉把麥克阿瑟趕過了三八線,這讓麥克阿瑟聲名掃地。在美軍將局勢穩定的時候,麥克阿瑟又大放厥詞的時候,忍無可忍的杜魯門立刻解除了麥克阿瑟的所有職務。

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形式十分特殊,根本沒有給麥克阿瑟留一絲臉面。麥克阿瑟是在根本沒有接到書面命令的情況下,在廣播中知道自己已經被解職了。有評論說,昨天還掌握著遠東協軍的司令,一夜之間,連調動一輛吉普車的權力也沒有了。

結語:

杜魯門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舉動,和麥克阿瑟平時飛揚跋扈的行為有關。他根本從心底看不起杜魯門這些人,這和他們之間的政治立場也有一定的關係。在當年杜魯門到威克島和麥克阿瑟會晤的時候,麥克阿瑟竟然沒有向杜魯門敬禮。在麥克阿瑟解職後,有人向杜魯門提到這件事,杜魯門咬牙切齒的罵道,「我早就看到了,麥克阿瑟這個**(不雅詞語)。」

當然,麥克阿瑟的解職並不是僅僅因為他冒犯了杜魯門。他被解職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自作主張,一直和美國的國策作對。他一心想擴大戰爭,這是美國政府辦不到,也不允許的。

而麥克阿瑟最直接被免職的原因是在朝鮮戰場上的失敗。如果麥克阿瑟沒有失敗,憑藉著仁川登陸的勝利光環,杜魯門是根本不敢對他怎麼樣的。杜魯門必須要有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理由才能將麥克阿瑟免職。

只有在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手失敗後,杜魯門才能夠對麥克阿瑟下手。因此,麥克阿瑟的免職,是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成果。正是我們志願軍的勝利,讓麥克阿瑟灰溜溜的回到美國,給他的狂傲的一生畫上一個暗淡的句號。

相關焦點

  • 3、杜魯門總統、麥克阿瑟司令官的分歧
    1951年,71歲的麥克阿瑟被解除職務、退出現役。這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件,透露出當時老美國內對於韓戰的態度——不戀戰、要談判。政治是什麼?毛主席說,政治就是把我們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我們的敵人搞得少少的。這裡面的門道、關節夠得上一部《二十四史》了,我們這些吃地溝油的想完全摸清比登天還難。但是,偶爾拼接一些看似無用的公開信息,咱也可以以管窺豹,了解一二。
  • 朝鮮戰場麥克阿瑟如何作死,最後被杜魯門免職?
    導讀:麥克阿瑟在指揮了和中國志願軍的第二次戰役之後就被免職了,導致麥克阿瑟免職的是朝鮮戰場上的失利,還是在美國政治中的棄車保帥?麥克阿瑟看見戰勝志願軍無望後,宣稱會使用原子彈,這讓杜魯門政府感到不安,因為朝鮮和中國都是蘇聯陣營的,杜魯門心裡清楚,蘇聯在背後一直在支持這場戰鬥,要是真的動用原子彈,那同樣擁有原子彈的蘇聯會不會參與進來?
  •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因何被美國總統杜魯門解職
    以39歲的年紀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以準將身份結束了他的一戰旅程,又以五星上將的身份結束了他的二戰榮光,但最後卻在朝鮮戰場以解職的身份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 這是當年美國白宮給麥克阿瑟的解職內容。問題在於杜魯門為何解除麥克阿瑟職務,這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打了敗仗,在和52歲的彭德懷的較量中可以用慘敗來形容,一位元帥不能打勝仗自然是要被解職的。這也和他不聽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領有關,過於地自以為是,如果固執己見打贏了還好說,但卻打敗了。即便如此依舊是不認錯。作為一位將領服從命令是必須的,可惜麥克阿瑟卻沒有做到。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
  • 麥克阿瑟在朝鮮一戰中為何被撤總司令職務?他對中國的提議太瘋狂
    麥克阿瑟在朝鮮一戰中為何被撤去總司令職位?他對中國的提議太瘋狂文/無計讀史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軍人中最飽受爭議的一位將領。有段日子裡,麥克阿瑟甚至參選過美國總統的競選,但由於種種原因,支持他當選的人數並不多。縱然如此,麥克阿瑟的仕途依然光明,直到1950韓戰的爆發。1950年6月25,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得到蘇聯方面的默許,開始對韓國發動戰爭。同年7月7日,當時的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軍方面起草的第84號會議,派遣由美國軍力為主的聯合國軍支援當時的韓國。而此次戰役中,擔任聯合國總司令的就是麥克阿瑟。
  • 杜魯門:麥克阿瑟必須換
    麥克阿瑟成功得罪了他在軍界的同事,後來杜魯門要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時,參謀長聯席會議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之後,美軍以絕對優勢登陸仁川,並很快佔領漢城,朝鮮人民軍無奈全面撤退。仁川的勝利是在幾乎所有軍官的反對下取得的,麥克阿瑟瞬間封神。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但,韓戰卻成了麥克阿瑟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原本,麥克阿瑟想帶著仁川登陸的傳奇,統一了朝鮮半島。「結果」比他想像中糟糕多了,他不僅沒有統一朝鮮半島,還在與彭德懷的交手中,連連失敗。最後,竟然還被杜魯門免職。這絕對是一種極其糟糕的體驗。
  • 朝鮮戰場被打懵,麥克阿瑟建議對中國全面動武,被杜魯門免職
    麥克阿瑟,應該算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美國軍人了,他卸任時發表的演說《老兵永不死》,日後也成為了許多信奉英雄主義的人的人生信條。不過,在麥克阿瑟的身上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狂妄,這使得他不僅在政治上毫無建樹,而且還在戰場上屢次失利。最終,在韓戰時期,他被杜魯門總統拿掉了聯合國軍總司令的帽子,灰心喪氣地回到了美國。
  • 抗美援朝時期,朝鮮徹底打敗韓國,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在幹什麼?
    杜魯門總統根據當時形勢,向諸位軍政長官詢問韓戰是否應該動員國民警衛隊;如果需要,他可以去說服國會進行戰爭撥款。    杜魯門總統參與韓戰的決定公布後,在國會引起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有的說「幹得漂亮」,有的說這是「輕舉妄動」!  6月28日,參議院共和黨人羅伯特·塔夫脫大罵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認為他們必須對由於「舉止笨拙和前後矛盾的外交政策」所招惹的戰爭負全部責任。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7月8日,麥克阿瑟出任幹涉朝鮮半島事務部的聯合國軍總司令。 麥克阿瑟在美國軍史上飽受爭議,一些人認為他是狂妄自大的吹牛大王,一些人認為他是偉大的愛國者。但從在韓戰中擔任不到一年的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慘敗經歷來說,麥克阿瑟最大的特點的確是自負,而且自負到了極點。
  • 麥克阿瑟晚年談韓戰:如果按照我的計劃來打,美國早贏了
    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其三個"最年輕"的經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 麥克阿瑟:美國國寶級元帥,韓戰中被撤職,返美後風光依舊
    接著麥克阿瑟派遣第二十四師,空運到韓國,結果很快被消滅。美軍初戰失敗,本來認為北朝鮮軍隊是泥腿子的麥克阿瑟,再也不敢小瞧了。他告訴政府,朝鮮軍隊可以和上次大戰中任何時期的優秀軍隊相媲美,同時要求政府增派大量飛機、軍艦和部隊。
  • 韓戰:麥克阿瑟為何突訪臺灣,還與蔣介石見面?
    當時麥克阿瑟全權負責韓戰,就在美軍對釜山堅守沒信心的時候,麥克阿瑟給他們打氣說:「希望你們再堅守一個月」。美軍將領不知道麥克阿瑟葫蘆裡賣什麼藥,但看到麥克阿瑟信心十足的樣子,美軍將領都迷信這位二戰名將。麥克阿瑟的自信,還是讓手下將領不懂,麥克阿瑟究竟要幹啥,沒人能猜得出來。
  • 韓戰往事:麥克阿瑟是怎麼把自己作下臺的
    小阿瑟是1964年死的,父子兩代人加起來一百多年,這100多年中美國經歷了五次改變國運級別的戰爭,內戰,美西戰爭,一戰,二戰,韓戰,他們父子倆在這幾次戰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揮官,而且父子倆都一輩子跟政客合不來,都是在人生末場被政治家搞了一把,弄了個不得善終,整個後半輩子都在詛咒政客,不得不說,父子同命。
  • 毛主席重視打好第一仗,彭總不辱使命:我是杜魯門就撤了麥克阿瑟
    彭老總一眼麥克阿瑟弱點之所在,但是他還有耐心了解美軍和南朝鮮的情況,當聽聞美韓軍人極為兇狠,對待平民老百姓也無所不用其極,所過之處燒殺不斷,朝鮮老百姓死傷無數。彭老總聽到這裡就直接怒了:「我要是杜魯門我就要撤麥克阿瑟的職!分兵冒進,兩翼分隔,這打的什麼仗,仗還沒打就先擺出挨打的架勢!」韓先楚也說道:「他要是我部下,我非斃了他不可,一個連長都不會這麼幹!」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他做的最過火的事情就是未通過杜魯門總統的同意,直接以聯合國軍司令的名義發布了聲明:中國軍隊如果不退出戰爭,美國就把戰火燒到中國。這個聲明是什麼?是正式宣戰嗎?杜魯門憤怒的說:「麥克阿瑟在貶低我們的外交努力……如果把戰爭擴大到亞洲大陸,就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麥克阿瑟設想的勝利,絕不是有意義的勝利……拿破崙在回顧遠徵莫斯科時說過:『我們每次作戰都取得了勝利,但我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 直到晚年,麥克阿瑟仍未釋懷:按我的計劃打,韓戰早打贏了
    出於捍衛本國國防安全的目的,在美軍無視中方多次警告,悍然跨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作戰後,中方便組建了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發起了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在聯合國軍吃第一次敗仗之前,包括美軍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對中國軍隊抱有強烈的輕視態度,甚至認為中國並不會在這場戰爭中投入過多,畢竟中國當時還是一個農業大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後勤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 朝鮮擊潰韓國,攻下首爾後,美國的杜魯門和麥克阿瑟有什麼動作?
    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朝鮮南方軍在短時間內居然直接全面崩盤,這使美國極為緊張,美國最後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向杜魯門匯報了朝鮮此時的糟糕狀況之後,建議杜魯門總統召開美國緊急會議,再次展開美國對朝鮮局勢的相關對策的討論。
  • 麥克阿瑟,離世前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是否擴大戰爭的問題,因為麥克阿瑟誤判中國參戰,使得美國陸軍遭遇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撤退,本就讓杜魯門很惱火,可是偏偏麥克阿瑟還拒不向總統低頭認錯,而是頻繁建議擴大戰爭,甚至威脅要動用核武器,讓西方各國都為之緊張。他做得最過火的事情就是未通過杜魯門總統的同意,直接以聯合國軍司令的名義發布了聲明:中國軍隊如果不退出戰爭,美國就把戰火燒到中國。
  • 麥帥下崗 02(朝鮮半島—— 鷹與龍的搏擊之152)
    確認了這些基本事實以後,如果朝鮮問題能夠按照它本身的是非加以解決,而不受與朝鮮無直接關係的問題(如臺灣問題或中國的聯合國席位問題)的影響,則在朝鮮問題上做出決定並沒有什麼不可克服的困難……」鑑於大戰略的需要,杜魯門不想、也不敢在小小的朝鮮半島上傾盡美國的所有家底,他後來回憶道:「麥克阿瑟主張的方針,隱藏著發展成為世界全面戰爭的可怕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