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美國十位五星上級將之一。他的一身可謂充滿傳奇色彩,官二代出身,以美國歷史上最優異成績(98.5分)畢業於西點軍校。26歲成為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軍事副官,也創下美國的歷史記錄。以39歲的年紀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以準將身份結束了他的一戰旅程,又以五星上將的身份結束了他的二戰榮光,但最後卻在朝鮮戰場以解職的身份結束了他的軍旅生涯。
麥克阿瑟是在64歲封帥,而在幾年之前,他已經是殖民地菲律賓的元帥。實際上結就指揮而言他無疑卻是最差的,菲律賓戰役期間,差一點被日軍俘虜。後來在對日作戰中,完全是依靠絕對實力擊敗日本,解放菲律賓的。在美國高級將領對他觀感不佳,萊西認為他應該去好萊塢去當明星,尼米茲則認為他沒有資格擔任五星上將,而在朝鮮戰場上的行為表現,更是讓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高級將領對他怒不可遏,麥克阿瑟的桀驁不馴,不聽將領,擅自做主,違抗軍令,種種行為已經讓作為三軍總司令的杜魯門忍無可忍,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為藉口撤了他的職最終一道「聖旨」將其撤職。71歲的麥克阿瑟就此解甲歸田。
作為總統和美國軍隊總司令,我有責任撤換你盟國最高統帥、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美國駐遠東陸軍司令官等職,對此深感遺憾。」這是當年美國白宮給麥克阿瑟的解職內容。問題在於杜魯門為何解除麥克阿瑟職務,這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打了敗仗,在和52歲的彭德懷的較量中可以用慘敗來形容,一位元帥不能打勝仗自然是要被解職的。這也和他不聽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將領有關,過於地自以為是,如果固執己見打贏了還好說,但卻打敗了。即便如此依舊是不認錯。作為一位將領服從命令是必須的,可惜麥克阿瑟卻沒有做到。
第二個被解職的原因在於根本看不起美國總統杜魯門,要知道杜魯門不僅僅是美國總統,而且還是美國三軍總司令,在1950年,杜魯門命令麥克阿瑟回國討論朝鮮戰局,麥克阿瑟以前線走不開的理由,拒絕回國。杜魯門不得不親自坐專機來找麥克阿瑟談論,後來邀請其共進午餐,麥克阿瑟直接坐飛機走了。如此目中無人,簡直就是找死,在這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能容忍的,不僅如此,居然敢直接以美聯邦政府的名義向美國盟友傳遞進攻的命令,而根本沒經過杜魯門的同意!也是這件事,最終惹火了杜魯門,將他的官職一擼到底。這和軍事政變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還有就是麥克阿瑟為人高調,經常在媒體上對美國政府的內外政策品頭論足,對杜魯門更是極盡羞辱,讓杜魯門顏面何存,讓人覺得杜魯門控制不住手下的軍隊。公然宣稱要動用數枚原子彈轟炸中國沿海地區,派美軍在大連登陸,引發核戰爭,就此引發國際抗議,讓美國政府不得不予以澄清。因此,杜魯門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突然通過廣播宣布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命令。並且在解職命令發布前,就已經派飛機前去接他回美國。也算是以洩心頭之恨。
但麥克阿瑟很善於利用媒體的力量,他的解職傳到國內以後,美國媒體一致抨擊杜魯門,美國四個州上書聯邦政府要求美國總統收回成命,這位打了敗仗的麥克阿瑟被稱為菲律賓的解放者,澳大利亞的捍衛者,日本的徵服者太上皇,朝鮮的捍衛者 ,這四個標籤的質量太高了,幾乎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麥克阿瑟更像一個明星,而不是一個現役軍官。麥克阿瑟的紀念館在東海岸的諾福克,就是現在美國大西洋艦隊的駐地,在韓國,日本都有塑像,菲律賓首都有一條主幹道用他名字命名。一位敗軍之將居然有如此榮耀實在是難以理解。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