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拼多多的年輕人:「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

2021-01-09 潮物合伙人

「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點惡意的對待身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我覺得可能在拼多多這兩年,讓我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一種警惕性,因為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就算是自己的員工。」一位離職員工如此說道。

另一位員工離職時,主管試圖向她傳遞奮鬥文化:我們拼多多就是這樣的,它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但只要你做好了就一定能在這裡獲得相應的報酬;又說:那你這兩天投(放)的東西投(傳播)得好嗎?

進入拼多多就像打開一個盲盒

「就是打仗,一仗一仗地去打」,這是拼多多公司的前員工對公司內部氛圍的描述。

2020年年末,凌晨,生於1998年、於去年7月入職拼多多的張*霖倒在下班回家的路上,6天後,該公司在關於此事的聲明中稱,當天,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張*霖不幸離世。

若不是張*霖的朋友在網絡上透露她離世的消息,拼多多或許至今保持沉默。與這則離世消息一起為人知曉的,是張*霖寫在公司內部帳號上的「為多多守邊疆」。突至的死亡將這句平常不會被深究的熱血之辭撕裂為風暴和諷刺,導致拼多多的工作制度引發熱議。

在拼多多,入職一個月後小 N 確認自己必須離開,和她作出相同選擇的還有小崇和小郭。但另一邊,拼多多仍以其富饒之勢吸引眾員工為它駐足,資本市場也幾乎不為所動。關於張*霖去世的聲明發布當天,拼多多的股價下跌超6%,但轉天,1月5日,其股價大漲12%,再創歷史新高。

曾經吸引年輕人們的,就是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公司的「光環」。它在新聞中出現的頻次、所受的關注度都遠高於其他行業的大公司;此外,應屆畢業生動輒二三十萬的年薪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小 N 喜歡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氛圍很好」,「知識型的人佔比很高」,「成長和學習的氛圍也很濃」,她曾在公司的一次分享會中向大家講解康德是誰,他為何如此出名。小 N 喜歡在網際網路「搭房子」:做平臺像做一個線上的城市的規劃師,涉及引導、管控、治理,涉及對人的理解,「我們會有共同的身份標識、共同的語言體系、文化認知,這種感覺是很特別的」,以及,那時候還沒「996」一說,以上這些都使小 N 覺得,網際網路的工作令人愉快。

畢業時,小 N 為沒拿到 BAT 的 offer 傷心,此後,她入職過字節跳動、新氧,也帶自己的小團隊。今年夏天,決定來上海、杭州這邊工作時,小N收到了多個知名網際網路公司的 offer :網易、小紅書、B 站、美團,拼多多是其中之一。小 N 選擇了拼多多,理由是它擁有極快速的用戶增長,與之相比,其他平臺則多處在瓶頸期。

初入職場三年的小 N 想知道,這家公司為什麼這麼厲害?她想了解公司的架構、內部對具體業務的思考、想了解在裡面工作的人是什麼樣子;至於要在拼多多做成多少事,小 N 沒作預期,她稱自己是「體驗派」。於是,一切在期待中開始,小 N 在拼多多有了自己的花名和工位。

也是今年夏天,「多多買菜「項目上線。作為新項目,「多多買菜」正經歷從0到1的過程,這一過程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是包括但不限於每月380小時起步的工作時長,「兩個月頂多休一天」,「從前一天上午十點工作到第二天下午,睡一段時間再起來,晚上夜裡接著幹」。

當時,轉崗至公司邊緣部門的、與張*霖同期來到拼多多的小崇也接到了領導的抽調電話,領導喊她去武漢,但電話裡領導並未把事情說得詳細,「你就先過來武漢,到時候我們再說」,小崇覺得領導不把事情說明白的原因是為了給人營造更大的想像空間。

在選擇加入「多多買菜」項目的員工中,不免有人想成為「第一批」。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9月,當一個人2015年來到拼多多、成為它的第一批員工,到了2020年,他可能已經擁有了普通人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如今,「多多買菜」便意味著這樣的機會,身處其中的人在多多買菜成為新公司、吸引到其他投資後,便有可能從中獲得股份——一筆相當可觀的財富。相比於已有家室的人,「多多買菜」對應屆生的吸引力尤甚。

和小崇同一年,2019年,小郭通過校招來到拼多多,她們都經歷了拼多多上市後那場最大規模的校招,不像20屆的畢業生能收到19屆師哥師姐關於不要來拼多多的勸阻,小郭、小崇與同期的很多畢業生一樣,進入拼多多就像打開一個盲盒。

「所有人都是部門領導的工具人」

小郭進公司時,正趕上非技術管培生要在客服輪崗三個月,也就是打三個月客服電話。但在校招時,小郭並未聽說有此項安排。此外,做足三個月輪崗之後,若想去到業務部門,小郭這屆應屆生們還需通過一輪面試。

在接下來的入職過程中,如果相應部門的職位已招滿,那麼,接下來的畢業生即使手握該部門的offer,也會面臨無職可就的窘態。畢業生們沒有選擇權,只有被通知權,小郭感到自己在任人擺布。最終,小郭雖然被分到了心儀的部門、並接觸到了核心業務,但她將之歸因於幸運。她並不喜歡這個過程。

在上海,小 N 住公司附近,每天早上十點打卡上班,十二點吃飯,兩點回公司,六點或七點吃晚飯,正常下班時間是11點,小 N 會在11點或12點回家。

第一天進辦公室,小 N 覺得自己「像是進了城鄉結合部的網吧」,同事們看起來都悶悶的,不像她任職過的網際網路大公司,不管去哪裡都很熱鬧:大家在激烈地討論、進行順暢的表達,但在拼多多、小 N 所在那層樓一直很安靜,會議室基本不用,大家都在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像工廠」、「網際網路富士康」。

本計劃在拼多多呆兩年,但兩天後小 N 就發現得儘早離開,「太嚇人了」。

她說,在拼多多,整塊事情總被拆成一個又一個小流程,員工走的是最中間的流程,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人能完整做一塊事情,在這種狀態中,員工所獲得的是平緩的成長曲線和日漸攀高的可替代性。

「這是工廠的邏輯,因為它不需要創意,不需要發展,只需要一個又一個的人在那裡維護機器,這是批量化的生產」,小 N 說,但她相信,「網際網路是高度依賴人才和創意的,所有企業都希望不斷培養人才,但這家公司拒絕讓你承擔更多事情」,在這種工作流程中,「很多很厲害的人來到這邊就是一秒回到五年前」。

小 N 此前有過做 marketing 的經歷,那時,儘管大家分管抖音、B 站等不同的渠道,但日常仍會彼此協助、開周會、開雙月會,共享數據和經驗,此外,大家還會在共同做一些聯動項目,但這些事情並不會出現在拼多多的工作場景中。在拼多多,每個人都背一個指標,GMV。不需要問其他人、其他渠道如何做,也不需要拼多多的用戶畫像、DAU 數據,只需做好你的「本分」的事。

「我沒想到是這種情況,很像戰國七雄時候的秦國」,「高度的信息隔絕」、「高度集權」、「高度扁平」,「所有人都是部門領導的工具人,所有需求都是領導的需求」——這促使公司內部具備高強度的執行力與調動資源的能力——這種情況下,只要老闆的判斷是正確的,增速便一定會飛漲。

小 N 還發現,在拼多多基礎建設薄弱,公司內部在今年才有了自己的線上辦公文檔,同時,既要做協同,又要做保密,公司內部經常是56兆的 EXCEL 發來發去。

入職後的三周,由於沒有數據權限,小 N 一直在填連結——一種該交由實習生或通過研發的後臺工具解決的工作。同時,小 N 也在找「無數人」聊天,聊這家公司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人中,有人選擇待在拼多多的原因是「性價比」很高,待四年,等股票到手後實現「財務自由」,也有人天天難受,但為了高薪和一筆好看的簡歷而繼續。

其中有人告訴小 N,可能是這家公司沒有安全感,是一個在夾縫中生存的樣子,很擔心跑到了競品後面。

「我至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拼多多的價值觀是「本分」,按照一位不願具名的受訪者的解釋,本分就是不佔別人便宜,但在他看來,實際的意思是:你們別佔我的便宜,你們的便宜我隨便佔。這位受訪者曾在拼多多就職兩年,並最後選擇離開,高辨識度的工作經歷使他不願繼續講述他在拼多多的經歷。

小崇沒把入職時公司宣講的那些被稱作「本分」的企業文化當回事,「你也不用嚇唬我,我也不怕,愛怎麼樣怎麼樣」,她不喜歡加班,也不在乎績效,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之外,小崇有一份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拼多多,小崇11點上班,工作結束後10點多回家,有時會提早到8、9點,但領導知道後,便會找小崇談話,話由是「我覺得你回家太早了」。

小郭則被領導安排,不容拒絕地去了「多多買菜」,「沒辦法聊,他讓你去的時候就必須去」。被抽調去「買菜」的員工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比如拉人、踩點、招商,此外,也需要開溝車搬菜。在「多多買菜」,小郭經歷了比007(007指無休)更恐怖的作息:凌晨三四點下班,第二天有人找,便得起來工作,「服務站之類的崗位,哪是受什麼工作時間控制的呢,你只能說下班時間受這個控制,你上班時間完全不受什麼幾點要去上班的控制。有人找你,你就得開幹了。」 小郭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同時也在基於職業操守,避免把情緒代入工作中:她克制自己去想更多,讓工作內容止於工作內容,不再作額外的思考,「我覺得我能把它完成已經很不錯了」。情緒不順,再加上工作壓力,小郭的身體產生不適,她需要休養一段時間。對於手頭的工作,小郭並不排斥,「相當於你把業務想像成自己的孩子,我不排斥為自己的孩子加班」,「但如果我要被人噁心著去加班,那另當別論」,比如,「有領導要求部門員工每天的工時需達到12小時」。

一個月後,小郭提出離職,HR 對她說,不希望流失這麼優秀的人才,並問小郭要不要回京。後來,在得知張*霖去世的那天晚上,小郭想到 HR 曾對自己說的話,突然悲憤交加,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仍是基於職業操守,小郭為自己的離職準備交接說明,並在離職前帶出了新人,但現在,離職流程並不順利。

小崇則是在得知自己被抽調去「多多買菜」時決定辭職的。這是小崇的第二次辭職。此前8月,小崇提出離職,公司為了挽留,將她由核心部門轉崗至邊緣部門。小崇不認同執著於如此「奮鬥」的人,若是五年前,她很願意在拼多多留下來,因為那時候是真的在跟公司一起成長,不像現在,公司已經成長,普通員工只能充當一枚小齒輪。

在邊緣部門,小崇不僅工時不足300小時,還請假三天買了「快樂飛」,去昆明玩了一趟,「我非常快樂地過了一個月」,但緊接著便是被要求去「買菜」,小崇不想太辛苦,「不想有命賺錢沒命花」。小崇選擇離職——不離職也可以,但留下沒有意義:由於抽調,30多人的團隊被削減到5、6人,這意味著剩下的每個人要完成的工作量為原先的5倍,時間不可能全撲在工作上,「我需要其他時間做我自己的事」,小崇說。

小崇拒絕加入「買菜」的另一個原因是她對社區團購併不看好,她想到的,是這個項目若不成功,員工將面臨就地解散,公司到時會有各種辭退的理由,而由於員工眾多,最後可能甚至沒辦法拿到可觀的賠償。同時,小崇不認同社區團購的意義,她認為這種模式最終將導致菜販子失業,使一群四五十歲的人失去賴以為生的謀生手段,「從小到大,我在努力學習,我是985的畢業生,我畢業之後可能不是特別了不起的什麼外交官,但我至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我讀這麼多年書,不是為了做這樣的事」,小崇說。

「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

在小 N 待過的其他公司裡,評績效時老闆會把上下遊、前後方的所有人拉進來打分,但在拼多多,只有領導一人說了算:領導一人打分,並把打分結果公開發給組內所有人——在其他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彼此間禁止談論績效。

小 N 覺得這種方式很傻,只能對心智不成熟的人發揮效用:「對很想贏的人來說,這種方式的確會打中他們的七寸,激發他們的好勝心,但這是因為這種人是沒有自己的評價體系的,他們是在國內應試教育體系下被洗腦太多的人,他對自己的認知只能全部依託於外界對他的回覆。對心智稍微成熟一點的人來說,想贏是因為想把這件事做好,而不是因為別人要給自己打分。」

至於領導依據哪些指標打分,小 N 無解,「它完全不透明。」小 N 認為,這種打分方式將自己置於無法辯駁的角色中,一個人的能力和潛力體現在工作過程中的做事方法和對業務結果的評估中,企業固然會做一定評估,但這種評估方式在小 N 看來是不尊重人的,進公司之前,小 N 也向在拼多多工作的人了解內部情況,但他們除了「加班多」,「很累」,沒有再多反饋,他們沒有告訴小N拼多多在諸多環節中都存在問題,「在拼多多待久了的人可能不認為這是問題」——「當然也能跟部門有關係」,小 N 解釋。

很多企業內部都有花名,花名可以使同事間的關係更親暱,但在拼多多,每個人都只有花名,在不標註真名的內部系統中,除非成為要好的朋友,否則你可能連前同事的真名都無從得知。小N解釋,這種規則帶來的效果是,可以阻斷同事間建立私下的關係。「我為什麼說拼多多不吝於用惡意去揣度員工,是因為拼多多對於員工的要求是非常非常多,你不能有任何的副業,你不能有任何的同事」,小郭說。

在拼多多,同事之間的微信群有時會被要求解散,且不能互相提問太多個人信息,「因為公司沒有讓你做的就是不能做的」,小崇的一位同事曾因做微商而被開除,開除的方式是要求該同事主動離職。在拼多多,你不能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最好下班之後哪兒都別去,老實回家,為第二天作準備」,小崇說。

來上海以來,小郭很少出去社交,她擔心被大家問到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她不知道自己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雖然拼多多沒有說,但是他給你的宣導的思想是基於你什麼都不能說,你在哪個部門,你幹的是什麼,你負責的是哪一塊,包括組織架構,你團建出去拍的照片,不要在朋友圈發正(臉)」。很多規定並沒有明確成文,而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流通在拼多多內部,比如,不要在朋友圈發團建時的正臉照片很可能來自18屆或更早之前的學長學姐。

小郭覺得,自己離開拼多多是一件及時止損的事,她相信在這裡做過的業務和能力將成為日後的積澱。不過,休假在家的時候,小郭仍不時察覺拼多多的工作經歷帶給自己的改變:「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點惡意的對待身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我覺得可能在拼多多這兩年,讓我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一種警惕性,因為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就算是自己的員工。我覺得這樣不好,戾氣太重了。」

離職順利的小郭正在享受假期,小N也開始了新的工作。

小 N 知道,工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自己天天投身於此。她自認有點工作狂,網際網路行業的增長速度符合她對工作的預期,她也想過,或許再過兩三年,她會覺得生活更重要,她會慢慢往後退,或許會出國讀書,再回來當老師。

提離職時,主管試圖向小N傳遞奮鬥文化,他這麼勸小 N :我們拼多多就是這樣的,它可能會讓你不舒服,但只要你做好了就一定能在這裡獲得相應的報酬;又說:你覺得你很厲害,那你這兩天投的東西投得好嗎?總言之,他想告訴小 N,可能很辛苦,但只要你夠強就一定能站在頂端。小N覺得主管已經被洗腦了,她不認同這種以事業成敗、賺錢多少為標準的評價體系,因為成功是雜糅了很多複雜因素的一件事,她拒絕把評價自己的權力交給如此簡單的頭腦。

至於工作,小 N 最在意的是公司老闆尊不尊重人。以前,小 N 對工作的底線是做正確的事,如今底線已經降低,「反正這個行業已經這麼卷了,可能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做而做。你也就只能差不多得了唄,就是稍微能做點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她也想過轉行,但習慣了網際網路的高薪,突然轉入別的行業,拿一份不上不下的薪資令小 N 焦慮。

相關焦點

  • 逃離拼多多的年輕人: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
    「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點惡意的對待身邊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我覺得可能在拼多多這兩年,讓我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一種警惕性,因為它的文化是不吝於用最強的惡意去揣測你,就算是自己的員工。」一位離職員工如此說道。
  • 千萬別用你的惡意去揣測別人的善心
    圖片 | 來自網絡一個內心善良的人,又怎會去用惡意揣測他人的動機呢?樹木經過裁剪方能為棟梁之材,玉不經過精心的打磨,便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你可以不發表言論,但不能輕易傷害,任何的事物在沒得到證實之前都不能輕易的下結論,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不了解請別惡意傷害。
  • 你說人世純白,可憑什麼不讓我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
    不求紅塵萬丈,但求回憶無傷。關注我,我願成為你的一道光,伴你前行。我聽過一句很好笑的話,「人世純白,你永遠都不要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這樣類似的話,你也聽過嗎?這話說的真好笑,誰沒事閒得想去費盡心思地用惡意揣測別人嗎?只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當你被最信任的人背叛,被最依賴的人傷害後,你還願意相信這種話嗎?
  • 我們為什麼喜歡用惡意揣測他人
    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同時背後發涼我們的社會竟然已經習慣於用最惡的惡意來揣測他人了我可以想到很多惡意揣測他人動機的行為看到一個年輕人開著豪車,一定是個不勞而獲的富二代看到新聞說一個女孩晚上打車被司機侵害致死,大半夜不回家一看就不是正經姑娘單位晉升名單裡的人比你資歷淺,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內幕交易社會中的每一個現象似乎都能找到一個粗暴簡單的原因來解釋
  • 當別人以惡意揣測你時……
    我相信,很多人被別人惡意揣測過吧。當我們知道自己被別人以惡意揣測時,會生氣、會憤怒、會去找他理論,也有可能大打出手。那這樣做到底正確嗎?其實人的心就像一面鏡子,你心中所想的是什麼,鏡子中的你就是什麼;你以齷齪的心思去惡意揣測別人,那你本身就是齷齪的人。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蘇東坡與佛印約定要在人靜之中察看一下對方是什麼樣子。
  • 用了就回不去?因為拼多多無數人正在網購「上癮」
    TASTER深度|拼多多最近我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使用拼多多了,之前我的手機中只有淘寶和京東兩個購物平臺,一個買數碼一個買其他,如今又增加了拼多多,而且這個新來的拼多多正在漸漸代替前兩者,尤其是淘寶,我都記不清上一次打開是什麼時候。
  • 996之殤:三億人都在選擇拼多多,拼多多卻用員工「拿命換錢」
    的問題中,知乎認證拼多多官方帳號是這樣回答的:「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在這篇回答裡,拼多多閉口不提員工加班後猝死的問題。
  • 拼多多的十字路口:猝死、自殺、逃離……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為是資本的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雖然就這句話, 拼多多說是第三方協作公司個人行為,但輿論狂潮已經掀起。這在此前996的質疑中背景下,顯得更為刺目!更為這事還沒消停,瞬間又來曝出長沙一入職半年員工在家中跳樓自殺的消息。
  • 劉詩詩懷孕,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她的家人就這樣被毀了
    劉詩詩懷孕,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她的家人就這樣被毀了記得小時候有這樣一篇課文《記念劉和珍君》,「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兇殘到這地步。」這些惡意揣測,到底有多傷人,恐怕也只有當事人知道,當初劉詩詩和吳奇隆並沒有公布懷孕一事,實在是網上爆料太多,不得已公開出來的,但是在這之前,什麼不孕不育,試管嬰兒等等,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陰影有人考慮過嗎?
  • 總是惡意揣測他人,早晚被打臉
    猜測有多離奇,惡意就有多濃厚,可無論哪種,都是對當事人的極不尊重和褻瀆。 網絡世界,惡意揣測遠比現實生活中要多得多,隨便一則新聞,總有人能用匪夷所思的臆想,將惡意發揮到極致。 很難想像,這些噼裡啪啦敲出一堆骯髒話語的人們,哪來的勇氣,輕易地去給一個人、一件事下定論!
  • 請不要用你的揣測來傷害別人,惡意的翅膀帶來的結果讓人意想不到
    請不要用你的揣測來傷害別人,惡意的翅膀帶來的結果讓人意想不到文章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歡迎點擊關注和評論!導語:現在很多人都在跟風,於是在不了解事情的情況下,就惡意揣測別人的意思,而你不知道的事,你的一兩句話就會傷害到別人的內心。
  • ​拼多多「幽靈」APP無恥:肆意刪除手機數據,你卻刪除不了它
    這位認為自己被騙,於是保存證據,去找拼多多客服理論。但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對這個活動截圖的照片莫名其妙被刪了,被直接丟在了回收站裡。    這位網友又去找拼多多客服,對方堅稱APP絕對不會刪除用戶照片。
  • 不以惡意揣測別人,就那麼難嗎?
    同學們偏過頭來,似笑非笑地看著我,那一瞬間,我真的像做錯了事一樣,低下頭去,不知所措。  時隔多年,我仍會清晰地憶起那種被人惡意揣測之後的委屈,同學們懷疑的眼神,都深深烙印在腦中。不少人的生長環境充滿戾氣,那麼他的人性就會少一些,獸性就會多一些,往往會做出些令人不舒服的事。  惡意揣測別人,便是其中的一種。
  • 拼多多23歲員工凌晨下班猝死,加班累死不加餓死,年輕人的宿命?
    拼多多23歲員工凌晨下班猝死,加班累死不加餓死,年輕人的宿命?最近關於拼多多的事情在網絡上引起了大家的熱議,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最開始是一名網友為自己的好友「抱不平」,稱在拼多多上班的好友在凌晨下班的路上猝死。
  • 財華洞察|拼多多們走不出的996陷阱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怎麼能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在拼多多接二連三有員工離世之後,現在連「福報論」的提出者馬雲老師都已經銷聲匿跡。那麼,網際網路大廠的996,真的是福報嗎?1.
  • 不要帶著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沉默是體面
    不要帶著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昨天的消息依然讓我們大家都無法接受,每一個人也許都背負著無數的聲音在活著,但是也許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只有人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失去是什麼感覺。沒有人更能體會失去的悲痛。好多時候總是站在一個「無知」的平臺去評論、揣測,肆無忌憚的發洩自己的言語。
  • 那個想去網易雲的女孩倒在了拼多多
    利益相關:過往多次發過拼多多的廣告。一不去討論烏龍與甩鍋,我們聚焦一個逝去的年輕生命。張X霏的朋友在聽到噩耗之後,發了一條微博:「越長大,同齡人結婚生子帶來的都是關於生的歡喜 而離世的消息總是這麼突然,關於死的震撼和悲傷,總是格外讓人難受。」
  • 拼多多四面楚歌
    ——幸運的是,你遇見了善;不幸的是,你也總會遇見惡。11月3日,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凌晨一點半,22歲的姑娘,倒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隨後,拼多多冷血回應,然後秒刪文,最終「花式表演闢謠」後官方回應:「我們心如刀絞,我們愛你,我們深深的想念你。」
  • 拼多多犯眾怒,被大廠壓榨的網際網路人開始反擊
    編輯:王夢婭文本為易啟海外運動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易啟海外運動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2021的開年,於拼多多註定是不平凡的。1月4日被曝22歲女員工半夜回家猝死。1月9日又有噩耗傳來,拼多多員工譚某,在長沙家中跳樓自殺。
  • 國際版拼多多-蝦皮,它的玩法你學會了嗎?
    渠道的層層加價,才是商品成本與價格差異巨大的關鍵,也是拼多多上面很多商品之所以如此便宜的關鍵。為什麼拼多多上面很多商品的價格會比1688等批發網站的價格還低?是因為1688上很多商品是由批發商來報價的,而拼多多上有很多報價的是廠家,比全國總代這一級更靠近商品源頭。所以,它價格更低就很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