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是農家的寶。本地八十年代的農民,習慣在家院子裡養幾條豬。辛苦個一年兩年,小豬崽崽養成大豬,可吃可賣。或者吃一頭賣兩頭,這樣手裡就有活錢了。
豬的一身都是寶貝。頭可做滷豬頭肉,骨頭可熬湯熬膠,就連心肝腸子都是食材,豬膽可入藥,豬鬃可制刷,豬皮可製革,至於豬圈裡那堆黑乎乎臭烘烘的豬糞,更是被農民所喜,摻上黃土,剷出豬圈,堆成個大饅頭樣子,漚成熟肥,待到開春時節,用平車一車車拉到自家地裡,用鐵鍁勻勻撒開,莊稼的收成就多了一分保證。如果真讓我說豬身上沒用的東西,豬的蹄殼我不知道有個啥用處,或許也是做肥料了?
我小時候吃肉的時候不多,但是每年過年的時候照例是買個兩三斤五花肉,切成肉片兒,加上些醬油鹽八角花椒燉一鍋紅燒肉片。小鐵鍋裡的肉燉啊燉,滿院子都是濃濃的肉香。只聞其味,尚且如此,真的吃起來,掰上一片白饃,夾上肉片,一口咬去,那個香啊!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後來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卻再也沒吃到小時候那麼香的豬肉了。不是我嘴刁,不是我矯情,而是再也沒有人那樣子養豬了!小時候吃的豬肉,和後來的豬肉,養法是不一樣的。
先說九十年代到現在的豬是怎麼養的吧!這個時期,農民手裡有了一些糧食,開始捨得往豬嘴裡餵糧了。主要是玉米。也開始推行一些洋豬種,我們這裡主要是大白豬,長得個大,紅肉多白肉少。所以這個階段餵豬就是煮了玉米粒,然後加上點鹽巴,餵豬效果不錯,時不時總能見到養的大白豬去宰去賣!這個時期,養個豬需要八個月到一年左右。
過了2000年的餵豬,不用這法子啦!科學餵養深入人心,農民開始講究料肉比,開始大量使用成品豬飼料!每天只要給豬餵料餵水就好,半年時間小豬仔就成大豬豬啦!
此外,這一時期還有一種養豬的,是到城裡飯館食堂收泔水來餵豬,這種豬吃泔水長大。主要是城裡人生活開始好了,吃飯剩下扔了的營養太多。
而八十年代是怎麼養豬的呢?那時候養豬,拼的真是人力和功夫!天天給豬打豬草!只要樹葉見了青,就去找能讓豬入口的草草菜菜。榆樹葉,榆錢兒,構樹葉,都是好東西。還有各種野菜,基本上人能吃的豬就能吃。灰灰菜,馬齒莧,掃帚菜等等。地裡種了菜剩的菜葉子豬也愛吃。到了秋天紅薯葉和紅薯藤更是要存起來,冬天餵豬的好東西!
所有的這些草草葉葉等等東西,不能直接喂,一般是燒一大鍋水,土灶上水燒熱,然後抓幾把玉米面,用個長鐵勺攪拌均勻,這一堆爛攤攤一樣的東西,這就是當時豬食!
可想而知,當時的二師兄過得是什麼日子了!
而且,還有一點,那時候的豬,大部分都是本地的土黑豬!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就沒見過除了黑豬之外其他顏色的豬,比如白豬,比如黑白豬。
所以,這個時期的餵豬,吃的是原生態飼料,又不催它長,因為吃的也沒營養嘛,這個時期,養成一頭豬,需要一年半到兩年多的時間!這一時期甚至還有個詞叫做僵豬,意思就是長到一定程度怎麼餵也不長的豬,原因無非就是小時候吃的太太太差勁了,傷了豬的元氣!遇到僵豬,農家只有認倒黴,趕緊殺了或者賣了,不在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身上白耽擱功夫!
看到這裡,你知道為什麼這個時期的豬肉那麼香了嗎?生長周期長,吃的是青綠飼料,再加上是土豬種,豬肉裡面的芳香物質那是大大的,多多的,味道自然醇香,無與倫比,無可替代!
最後,再說一句,如果現在想吃這樣的豬肉,按照以前的辦法養,還可以養出這麼美的豬嗎?基本上可以,土豬種還有。只要你能堅持數年如一日,去打豬草,從不間斷。然後呢,咱算算你的人力成本,按照兩年養兩頭,24個月,養三頭你要打的草太多,吃不消。這兩年你啥工作也別幹,你要是打工,每個月還不掙5000?兩年別人掙12萬,你掙兩頭豬(還不算豬病亡或者被盜的風險)。每頭豬你要賺點錢吧,10萬塊一頭。就算是大豬,能出100斤肉,那麼每斤豬肉1000塊!當此時,你是想賣,還是想留下自己吃呢?賣了你就沒得這麼香的好豬肉吃啦!
親愛的讀者,如果您看到這裡的話,歡迎點擊關注本號;或者在評論區發表評論,寫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文章的話,就點讚或者收藏吧。 碼字不易,年輪小編在此謝謝大家了!(本文文字由百家號作者年輪歷史原創,配圖來自網絡。配圖如果有侵權之處,請聯繫小編刪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