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王映 河南日報通訊員 王為峰 董方旭
入黨,是臺前縣侯廟鎮翟莊村村民崔慶紅夢寐以求的願望。
2016年大學畢業後,崔慶紅先在鄭州一家公司打工,後返鄉從事羽絨生意,積極上進的崔慶紅很想向黨組織靠攏。2018年9月,崔慶紅通過縣內勞務派遣公司招聘,到侯廟鎮團委黨支部整理檔案,協助鎮扶貧辦搜集、整理信息,成為鎮團委的骨幹人才。
去年4月,崔慶紅向鎮團委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年底,他如願以償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如何破解制約農村黨員發展的瓶頸,將農村優秀人才吸納進黨組織?記者6月28日獲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侯廟鎮開闢農村優秀青年入黨「新通道」,成立了鎮工會、共青團、婦聯三個黨支部,組成青年人才黨總支,通過勞務派遣公司、工業企業、行業協會,將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土專家」「田秀才」、務工經商人員等吸納進工青婦群團組織,再嚴格按照標準,把政治覺悟高、道德品質好、致富能力強、群眾認同度高的優秀人才逐步發展成黨員,實現了一招破困局。
侯廟鎮組織工會、團委、婦聯等基層群團組織對轄區內的農村優秀青年人才進行摸底,通過群團組織的交叉覆蓋,對農村優秀青年人才真正做到應納盡納,建立了結構優化、隊伍穩定、素質較高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打通以往黨員選拔過程中的堵點,為解決農村支部班子、黨員隊伍老齡化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這些優秀人才發展成黨員後,一旦在村裡發展了產業項目,有了群眾基礎,我們將及時把他們的組織關係下到村裡,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侯廟鎮黨委書記張兆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