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

2020-11-19 曉生測評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註定改變這個世界,在我們老去的這條路上,我們會變成怎麼樣的人?隨著時間洪流的推動,我們都會逐漸老去,究竟只是讓自己的年齡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增長,還是讓自己的心靈能夠同比有所成長,這對每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人都是一個疑問。太多人虛度著光陰,永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卻沒有絲毫的成長跡象;還有人高舉著「適應社會」的口號,自覺成為這龐大社會機器上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失去了夢想,失去了自我。

我們經常聽到那些看似經驗老成的長輩對我們說「年輕人你還不懂,你還要成長,社會就是這樣的,你要適應這個社會。」這世界上不可能誰都能成為那種站在風口浪尖,去掌握國家命運的人物,太多人都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升鬥小民。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總有一天,時代的天空會換,現在的年輕人們會接手長輩的位置去創造並改變這個社會。到那個時候,「成熟」的我們究竟想要一個怎麼樣的世界?

周國平在《靈魂只能獨行》中說:「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即是在肯定我們的個性,告誡我們不要摧眉折腰,不要隨波逐流,不要為了適應社會而變得麻木。

每個生而普通的人都註定改變世界

能夠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的人少之又少,太多人都沉浸在普通的生活當中,為了維持自己穩定的生活而操勞著。大部分人都註定生而平凡,我們的命運也不過是十三億分之一裡小小的一條分支線,但只要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註定會改變這個世界的某一個微小的角落。

每個生而普通的人都註定改變世界,承認自己的普通並沒有錯,但生而為人,就必然有著自己的個性。我們太多人總是將自己放在一個群體中去作比較,努力改變著自己去適應這個群體,以至於忘記了最初的理想,忘記的自己的初衷。世界那麼大,真正能做到去看看的人又有多少。

人們倡導的「平凡是福」,確實,穩定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但在這種穩定裡,並不是讓我們每個人都將自己放在某一個群體中,去改變自己,適應這個群體,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共性確實重要,但人不能沒有個性,不能沒有自我。成長並不是讓我們適應這個世界的路,而是我們不斷尋找自我,肯定自我的路。

個性是證明一個人存在過的痕跡

「我思故我在」,人正是因為有了思想,才有了社會,正是因為有了個性,才有了每個人自己特立獨行的選擇。我們可以適應社會,這本身沒有什麼錯,但我們不能為了適應社會而抹殺自己的個性,讓自己成為石碑上一個沒有名字的鬼魂。

個性才是證明一個人存在過的唯一痕跡,遍觀古今,哪一個名人不是個性昂揚,充滿對生活的熱情與激情,渴望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的人呢?個性是一個人的靈魂,它本身充滿了色彩和稜角,不要為了某些並不值得的理由去改變自己的個性,還美其名曰「成熟」,這樣的成熟無外乎是對自己的抹殺。

人生在世,就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承認並肯定自我,以及追求幸福的過程,不要輕易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人或事去改變自己。

筆者情感感悟:

記得幾年前有一檔綜藝叫《超級演說家》,我很喜歡北大才女劉媛媛的一段話,她說「年輕人不要想著穩定的生活,說什麼不作不會死,因為如果所有人都不作不會死,那所有人就都沒有活過」。人是為了自己而活的,自己的幸福與快樂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應該為了適應某個群體而去改變自己,而是應該尋找自己適合的群體,並在裡面發揚自己的個性,去發光發熱。

追求穩定的生活並沒有錯,但不能為了所謂的穩定,就去抹殺自己的個性,那是對自己靈魂的背叛,更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自愛。

相關焦點

  • 蛻變:時光磨去的稜角
    時光撞擊歲月的容顏,磨去生命的稜角,留下人生星星點點的記憶,這是成長,亦是蛻變。從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天真無邪的兒童,意氣風發的少年,沉熟穩重的中年,再到慈眉善目的老年,我們在生活中發生著變化。從象牙塔裡的學生,成長為初來乍到的職場新人,躊躇滿志的職場精英,獨當一面的高層管理,再到成功的企業家,我們在工作中發生著變化。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一切的改變都伴隨著不同的故事。
  • 禪說 •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體的成熟
    真正得體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圓滑,不是經受挫折之後的苟且。成熟是內心真正變得寬厚,而得體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知世故不代表討好,不代表八面玲瓏,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對方的同時,更尊重自己。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這才是得體的成熟。
  • 稜角磨圓的張奚若
    張奚若有個外號叫稜角先生,這個外號是誰取的,我沒去考證過。但周培源夫人王蒂徵曾說他「完全是四方的」,在金嶽霖的回憶錄裡有記載。         金嶽霖解釋過,「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當然很不好受的。可是,這個四方形的四邊是非常之廣泛,又非常之和藹可親的」。
  • 大張偉告訴我們,再尖銳的石頭也會被磨去稜角
    如今你們綜藝節目中看到的大老師其實是已經被磨去稜角的大老師,大老師:「那些都不是我」喜歡熱鬧,愛鬧騰大張偉喜歡熱鬧,喜歡燥,從他的作品和在綜藝節目的表現大家肯定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其實和他小時候是有關係的
  • 真正的成熟,是天真
    所謂成熟,就是一場返璞歸真的回歸之旅!天真,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中,出現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角色——女主角的上司之一,公司銷售經理柳靜。周國平曾說:「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真正成熟的人,他們懂得為自己保留這世間最美好的那一份天真,以勇敢無畏的姿態,守護靈魂裡的溫柔與單純。
  • 一個人真正成熟的三大標誌!
    很多人所謂的「懂事」只不過是被生活打磨成了適合生存的模樣,而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然而真正的成熟是,生活有追求,處事有態度,做人有底線,堅持自己的原則。人到中年,成熟是一種生活方式!
  • 周國平:我的童年
    不過,那不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出生在虹口區的一所房子裡。母親說,懷我的時候,抗戰臨近結束,飛機頻繁轟炸上海,虹口是重點目標,窗外警報聲和炸彈聲不絕,使她處在極度的驚慌之中。我生下後不久,一家姓毛的鄰居不慎失火,把整幢房子燒了。其後這個鄰居投靠他的哥哥,把我家也介紹過去,於是我家搬到了侯家路,住進了他哥哥當二房東的住宅裡。
  • 大張偉告訴我們,再尖銳的石頭也會被磨去稜角!喜劇的背後就是悲劇!
    如今你們綜藝節目中看到的大老師其實是已經被磨去稜角的大老師,大老師:「那些都不是我」 喜歡熱鬧,愛鬧騰 大張偉喜歡熱鬧,喜歡燥,從他的作品和在綜藝節目的表現大家肯定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其實和他小時候是有關係的 大張偉1983年8月31日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大雜院裡,父母都是國營製造廠的職工,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 年輕人,別總說社會磨平了你的稜角
    別傻了,你所謂的困頓和迷惑無非是懦夫的自我安慰罷了。你的稜角說的是什麼?是不懂事的時候抽菸喝酒打群架?還是偷錢跑去染頭髮?動不動就翹家離家出走?你所謂的磨去稜角不得不低頭只不過是你認慫而已。在那之前你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鳥什麼不怕,就是我們常說的年輕人最有稜角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自己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你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無能為力,卻還是會盡力爭取,奮不顧身的時候,你的稜角即使被磨去終有一天也會再長出來。
  • 真正心理成熟的人,都做到了這5點
    而能夠管理自己情緒的人,也同樣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聽到一名大一學生對他說這樣的話時,梁曉聲背脊有些發涼。 然後,他連續給出了兩個反問:做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麼令人沮喪嗎? 如果註定一生平凡,真的要在三十五歲以前自殺嗎?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考上名牌大學,要在名企工作,要買車買房,要出人頭地,要過上體面的生活,要有一定的地位和名聲.
  • 周國平:少年強說愁,而飽嘗苦難的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周國平周國平: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每個年輕而又鮮活的生命,都盼望著得到幸福,不曾遇見坎坷困苦,覺得幸福唾手可得,那麼近;後來啊,歲月蹉跎了我們願望,磨平了我們的稜角,覺得那就這樣吧,這樣就挺好,幸福啊,眼前的平平淡淡就挺好。
  • 為什麼「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冒出這樣一句偏激的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所謂「不可不讀」即「非讀不可」之意,發此言論者著實應該重新組織語言。讀書為什麼要分性別?就算男女各有偏愛,但凡事沒有絕對之說。
  • 被現實磨平稜角的幾個瞬間
    大雨人總是要學著去長大、成熟,有一些瞬間,覺得自己被現實磨平了稜角。站起來,收拾打掃,去洗洗手,回來繼續吃飯……。自己當父母之後,才理解父母的心,可以為孩子放棄很多東西。以前再髒再累的活,到現在已經成了習慣。似乎很多事情變得都再平常不過。3、老闆,我那份蓋飯,給我多澆點兒汁。
  • 淚目 | 周國平:世間再無侯家路
    不過,那不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出生在虹口區的一所房子裡。母親說,懷我的時候,抗戰臨近結束,飛機頻繁轟炸上海,虹口是重點目標,窗外警報聲和炸彈聲不絕,使她處在極度的驚慌之中。我生下後不久,一家姓毛的鄰居不慎失火,把整幢房子燒了。其後這個鄰居投靠他的哥哥,把我家也介紹過去,於是我家搬到了侯家路,住進了他哥哥當二房東的住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