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熟,就是一場返璞歸真的回歸之旅!
天真,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中,出現過這樣一個不討喜的角色——女主角的上司之一,公司銷售經理柳靜。
柳靜靠著姑父的關係,在公司當上了經理,卻幾乎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拍馬逢迎、搞小團體、孤立競爭對手身上,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自己的本職工作。
她還自以為成熟且人情練達,經常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嘴臉教育剛入職的新人。
甚至為了討好上司,柳靜不惜慫恿女下屬和公司領導發生婚外不倫之戀。這樣的柳靜,簡直就是中年油膩的最佳代言人。
也許很多人都誤解過成熟的含義,以為像柳靜這樣世故圓滑、八面玲瓏就是成熟。
周國平曾說: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夭折。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真正成熟的人,他們懂得為自己保留這世間最美好的那一份天真,以勇敢無畏的姿態,守護靈魂裡的溫柔與單純。
真正的成熟,是天真。
天真並不等同於懵懂混沌的狀態,而是見識過命運的無常,人性的複雜,深深地了解這一切,卻又能夠以一顆溫柔而又深刻的心超越這一切,保持那份最動人的單純。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勢利紛華 , 不近者為潔 , 近之而不染者尤潔 ;機械智巧 , 不知者為高 , 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這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天真,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天真,愛自己的最佳方式
唐朝詩人裡,我最喜歡的既不是詩名大躁的「李杜」,也不是人格魅力超群的王維,而是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
因為只有他,歷經打擊與挫折,卻一直很好地保護了自己的本心與個性。
劉禹錫年輕時,曾經是朝廷的核心人物之一,被當權者所看重,也是一段春風得意的少年時光。
但好景不長,很快劉禹錫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頑固的保守勢力貶斥至當時尚屬蠻荒之地的連州任職。
十年的挫磨之後,劉禹錫奉召回京,面對炙手可熱、滿朝趨奉的當朝權貴,劉禹錫絲毫不畏懼,提筆諷刺道: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看,你們這些如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人人追捧之人,不過是些在我離開之後想盡辦法上位的政治暴發戶,只懂得阿諛諂媚,蠅營狗苟而已。
當朝宰相武元衡因此詩震怒,劉禹錫再次被外放連州,在不斷被貶謫、被打壓中度過了二十三載的漫長歲月。
巴山蜀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一般人若有此般遭遇,要麼心灰意冷,萬念俱滅,要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可是,劉禹錫雖世事洞穿,但天真不泯,雖千帆過盡,卻不忘初心。
在最終奉召重回洛陽之時,寫下《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不屈而樂觀的詩人發問:「我劉禹錫又站起來了,當初打壓我的那些權貴呢?他們又去了哪裡?不過是被另一撥人替代了罷了。桃花的年代已經過去,菜花又粉墨登場了。」
這,便是令人景仰的英雄本色。
世事變幻,人事更迭,我們也許記不清那些複雜陰暗的政治鬥爭,但記住了這個一直被打壓,卻一直天真、本性不改的「劉郎」。
也只有這樣的劉郎,才能寫出「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才能寫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只有這樣的劉郎能在被政敵四處驅逐,僅剩一破敗的容身之所時,在石碑上刻下那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
劉禹錫知世故,看透了世故,卻從不世故。這樣的人,身上保留了一種可貴的天真,他們才是真正的成熟。
天真,並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這意味著,你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和魄力,來守護好自己的初心。
初心其實是很溫暖很美好的,同時又充滿了堅定的力量與蓬勃的氣息。
日本禪宗大師鈴木俊隆在《禪者的初心》裡這樣詮釋初心:
「初心不像老手的心那樣飽受各種習性的羈絆。它隨時準備好去接受、去懷疑,並對所有的可能性敞開。只有這樣的心才能如實看待萬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著一步前進。」
守住了初心,才知道初心的好。
見過太多的陰暗與齷齪,才知道光明和天真的好。
所以,才會有人說,真正的成熟,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留天真。
卓別林曾經說過:「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受過一些挫折,也經歷了一些坎坷,你會發現,守住初心,保留天真不僅是你能給予自己最棒的禮物,也是一個人愛自己的最佳方式。
天真,愛生活的最強動力
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曾經來過這樣一個普通的農婦——白茹雲。
白茹雲的生活可以說是充滿了不幸與磨難,一個弟弟自幼便罹患腦瘤,另外一個弟弟疑似被騙入傳銷組織,從此音訊全無。
家庭的遭遇,已足夠令人扼腕,而白茹雲自己,又被查出淋巴癌。
丈夫還要在建築工地打工掙錢,白茹雲只得自己一個人就醫、住院,為省錢看病,靠吃開水燙掛麵充飢。
這樣慘澹的人生,並沒有熄滅白茹雲對生活的熱愛,這位被疾病折磨得視聽能力下降,聲帶滯澀的普通中年女子,臉上總是帶著樂觀的微笑。
一本簡陋的《詩詞鑑賞》,就足以讓她的精神世界豐盈而明亮起來。
在外人眼裡,這樣的人生或許是一場災難,可是白茹雲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滿腹才華的大詩人,他們的人生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些都會成為過眼煙雲。」
樸素的話語,蘊含的卻是最深刻的哲學奧義。
真正的成熟,就是雖然生活給予你一次次暴擊,但你卻依然天真如故,熱愛生活一如往昔。
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的那樣:「這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白茹雲的成熟,早已經超越了世俗的意義,回歸到了生命最本質的天真——愛與平靜。
任你驚濤駭浪,我心溫柔如溪流,寧靜如湖泊。
只有擁有了這一份天真,才能永葆對生活的熱愛。
天真,通往大幸福的最優路徑
明朝哲學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曾經為了躲避錦衣衛的追殺,藏在一艘商船上。
商船有一段在大海上迷路,遭遇到狂風巨浪,險些傾覆。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歷,已經開悟的他卻提筆寫下《泛海》: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在這坎坷的人世間,面對種種艱難險阻,真正成熟的人可以如駕天風,如憑錫杖,從而飛越這洶湧的大海與滄桑。
而何謂天風與錫杖?我想,這應該是那顆歷經磨難卻仍然熱愛生活的赤子之心,那份經歷過世俗打磨,卻依然美好而純潔的天真本性。
三毛說:「天真的人,不代表沒有見過世界的黑暗,恰恰因為見到過,才知道天真的好。」
明朝的李贄說:「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人生,真正獲得大幸福的人, 都是越過成熟抵達天真的人。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