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亦舒說過「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忌喧譁」。
我們通常都很羨慕那些能夠真正做到「靜」的人,因為他們不只是言語上的安靜,更有心靈上的沉靜。
都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當你經歷得足夠多,當你對周圍的人和事都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自然而然的便學會了怎樣安靜。
有時候我們總想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卻也總被自己的言語惹來麻煩。
就像王小波說的那樣「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
假如還想學的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在大多數人的觀點中,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多說話多交流。
但是多說話多交流也要分時間、地點、場合,有時候你說得越多,失去的便越多。
有些事不必解釋大家自然清楚,解釋過多總會讓人抓住把柄,從而惹來更多麻煩。
02.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讓言語的聒噪使自己陷入困境。
記得之前某個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小李,一直覺得自己能力出眾,現在的職位配不上自身的能力,便去找上司理論。
然而上司並沒有順遂他的意願,而是覺得他應該從最基本的做起,多多經歷,多多了解。
沒有達成目的的小李氣急敗壞,走出辦公室,當著所有員工的面開始大聲指責數落起上司來。
面紅耳赤地說上司壓榨員工,欺負新人,不給升職機會,並說出了一些比較難聽的話,這個場景讓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看在了眼裡。
而這時的上司,大家可能會以為他會立馬為自己解釋,或是生氣的與小李對抗,還是找保安把氣急敗壞的小李帶走。
其實都沒有,上司並沒有打斷他,而是讓他繼續說,說出所有的不滿,說出所有內心的真實想法。
果不其然,小李看到沒人理他便沒有繼續下去。
沒過幾天,公司新來的幾個員工當中業績優秀的都被提拔,仿佛前兩天的事情並沒有影響到其他人。
反而上司這樣的做法更穩定了公司員工的心。而小李也覺得羞愧難當,乖乖做起從前的工作。
從小李的行為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他作為一個成年人的「不成熟」,面對問題不懂得尋找解決途徑,而是通過言語來發洩自己。
反觀小李的上司,面對員工的指責大罵,一不解釋,二不詆毀,用沉默來解決問題,真正體現了什麼叫「成熟」。
03.
安靜沉默,是一個人的修養。
有時候人們總會因為突然上頭的情緒,便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發洩,也會因為一時的窘境就將不該講的話脫口而出,失了分寸。
那些不合時宜便說出口的話,傷害了別人,也影響了自己。
做人留一線,凡事都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總是不能在該安靜時安靜,該沉默時沉默。
按捺不住自己那顆躁動的心,早晚會給自己惹麻煩,影響自身的聲譽,也降低了自己的修養。
有時候沉默並不代表對周圍的事情不為所動,沉默有時候是無言的反抗,是一種安靜的表達。
當你在生氣的時候,不急於表達自己,而是學會冷靜三秒;
當你在發現別人窘境的時候,不是去拆穿,而是繼續觀察;
當所有人都吵鬧著的時候,不是去隨波逐流與之交融,而是做好自己不張揚。
做到了這些,表明你開始懂得安靜的意義,懂得安靜對一個人修養的意義。
04.
往往生活中懂得安靜的人,都是真正聰明、真正成熟的人。
他們不驕不躁,可以靜下心來守護住自己的那一方天地,在浮躁的社會裡做那汪不隨波逐流的清流,那是初心,那是堅守。
人只有在緘默的時候才會認真思考人生,思考周圍事物的來龍去脈。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安靜,但是安靜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收穫人生的豐富」。
當你覺得世俗之中摻雜了浮躁的時候,那就不與其爭辯,向著初心,放下煩惱,做個安靜的人。
作者:微說情感,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字寫作者,自由撰稿人,心理諮詢師,有上千婚姻案例分析經驗的情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