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兩種生物,一種是獵手,一種是獵物。不同的特質的獵物會不同程度喚起獵手狩獵的欲望,雖然現代社會講究男女平權,但是獵手與獵物在自然法則的角度從來都不是對等的。
有錢的男人用錢狩獵,有顏的男人用顏狩獵。錢和顏都屬於稀缺資源,二者有其一,狩獵行動就變成了被動收益,只要你想,早中晚基本可以換著來。
當然,大部分人是沒錢又沒顏的,手上如果沒有獵物,就要換個獵場,從概率角度去博收益。
所以,可以洗滌靈魂的各大旅遊勝地應運而生,每年單身赴約的女文青源源不斷的為這些地方提供肉D供應,也以此吸引全國各地的小獵手們聞肉而去,不過他們大多空手而歸。
這個領域的常勝將軍是遊蕩在當地尋找落單羔羊的老獵手,他們大多既沒錢又沒顏,但精通於鎖定獵物,搭訕-勸酒-拿下一條龍。
可以說,每一個有點顏的單身女性, 在踏上他們的領地那一刻起,就已經被獵手們盯上了,被不同的獵手拿來做著盈虧比的評估。
犯罪的三個要素是,壓力、意願、機會。
壓力方面,三千萬單身男性,社會性資源長期錯配,心理長期壓抑,持續積蓄導致的結果是,要麼把自己衝垮,要麼導流向社會;
意願方面,信息社會讓攀比更容易了,底層社會結構長期內卷意味著正常手段幾乎無法獲取交配權,但由於所有正常男性都有爭奪交配權的意願,一部分人在正常手段無法獲取的前提下會選擇鋌而走險,千分之一的概率計算就是三萬人;
機會方面,各地吸引文青的旅遊景區就是天然的獵場。有了壓力與意願,就只差機會了,所以設好陷阱與人設的老獵手會用文明的手段吸引-圍獵-放生,一部分無法以正常手段接觸到獵物的獵手,在評估成本後,會選擇獵殺。
發展到今天,文青這個概念,在很多男人眼裡,已經大致等同於「沒有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