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華晨宇的《寒鴉少年》是在《歌手-當打之年》,小編覺得這是首熱血青春的歌曲,節奏動感、歡快,整體歌曲張力十足,主歌副歌對比強烈,華晨宇在表演時肢體語言豐富,用動作、神態、歌聲復盤了一個青春懵懂的少年,這個少年慵懶,嘚瑟,卻一往直前、滿腔熱情。
華晨宇也憑藉《寒鴉少年》奪得《歌手當打之年》的第一個第一名。然而在小編深入了解這首歌,就會發現這個歌曲不簡單,在熱血青春後面隱藏了一個秘密,讓我們來一點點揭秘,了解《寒鴉少年》的深層含義。
談起《寒鴉少年》,我們就得從頭捋,談一下《寒鴉少年》創作背景,2018年,奇幻勵志成長劇《鬥破蒼穹》邀請華晨宇為該電視劇創作主題曲,華晨宇選擇拿出這首《寒鴉少年》的Demo,主創團隊聽到這首中速搖滾後一擊即中,表示歌曲中的故事感和力量感正和電視劇要表達的概念十分契合。
那寒鴉少年表達的什麼呢?一位懵懵懂懂的少年踏上人生的徵途,從意氣風發到遭受挫折,被惡意中傷、被暗箭傷害,被至親之人背叛,他也曾感傷,也曾黯然神傷,而在自我反思後,少年收拾好情緒和驕傲,吞下曾經屈辱的苦酒,重新出發反轉人生守護所愛,歸來仍是曾經的那個少年。
這首歌所唱出來的經歷也很像我們普通人的經歷,每個人踏出人生的第一步的時候也是這樣迷茫和稚嫩,在社會上的碰壁後,有的人選擇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短時的痛苦掙扎後選擇重新踏上徵程,而這段經歷則成為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驗和財富。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你永遠不知道那個人現在顯露的萬丈光芒,背後曾經歷過什麼,也不知道現在的他的百毒不侵,在過去的時候他有沒有經歷痛苦和彷徨。
華晨宇現在看起來很成功啊,《歌手當打之年》加冕歌王,其歌手實力獲得業界一致肯定,手握12項頂級國民品牌代言,再加近日官宣金典新代言,從此湊齊一打代言,仿佛可以召喚神龍。
雖然華晨宇現在處於潛心打磨、沉澱、修煉自己的閉關期,但粉絲黏性極高且很會自娛自樂,完全不用擔心出關後自己會涼涼。
那華晨宇作為歌手其業績情況如何呢?其數字專輯、實體專輯銷量並未受到其閉關影響,雙銷量合計破1.6億,其實體專輯《新世界NEW WORLD》降臨地球雙CD版在海外無宣傳情況下做到一上架即登頂五大金榜周冠軍,以91.02%銷量佔比破五大金榜歷史最高紀錄,發行三周,三周蟬聯五大金榜華語榜28、29及30周冠軍。
那華晨宇一直是順風順水麼?在《歌手-當打之年》裡有一段宋丹丹探班華晨宇,宋丹丹說「人要受點委屈,你剛剛三十歲,你受點挫折吧,不能太順了。」宋丹丹和華晨宇的緣分起源與2019年的《明日之子-水晶時代》,兩人同時擔任星推官成為了忘年交,丹丹老師的言論很能代表大部分人的看法,華晨宇很順,得受點挫折,可華晨宇是一路順風順水地走到現在的麼?其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小編琢磨,能做出《寒鴉少年》這麼一首歌,用歌聲描繪了一個面對挫折時的冷靜和反思,在經受挫折後的迅速爬起不忘初心的少年模樣,這樣的歌,這樣的人,應該有過類似的人生體驗,有人說相由心生,那麼同樣的一個人的作品也代表了他某一時刻的內心世界。
就像我們普通人一樣,當我們看待一件事,大多數人是帶著自己個人的想法和特點,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審視問題,這也就是我們能在優秀的歌曲中找到共鳴,看到自己的畫面。
那各位吃瓜群眾隨小編一起,看看現在的90後歌王華晨宇,是有過怎樣的歷程呢?
華晨宇於2013年自《快樂男聲》出道,2014年參加湖南衛視《花兒與少年》,自節目播出後,這個出道僅一年的少年華晨宇被全網嘲「巨嬰」。
就像《寒鴉少年》所唱的「扮生旦淨醜,誰惡意攙扶」,當喧鬧的世界都在演繹荒唐的角色,那結局該怎麼解開?那各位娛樂看官在沙發上得出結論,是否是真的結論麼?當所有人都裝扮上的時候,你能看清濃重油彩後面的那個人麼?
然而華晨宇得知後只是說「哦,巨嬰很酷啊」,接下來就是全網黑,影響卻不是如此的雲淡風清,直至2016演唱會華晨宇深情表白歌迷「三年是一個輪迴,也是一個開始,這三年在成長,接受歌迷,接受所有人給予的批評建議,雖然不在意,但在意你們,謝謝你還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這讓我們各位吃瓜群眾都會很感動,在那個瞬間覺得華晨宇和其粉絲之間真的是有很強的聯繫,在彼此扶持而又相互珍惜。
那對華晨宇有影響麼?是有的,這次的挫折讓華晨宇發生了一些變化,帶來了一個從外而內在改變。
但初心的保持又能讓華晨宇在光怪陸離的娛樂圈中保持清醒,堅定的內心可以無懼風浪,獨立的自我人格可以清醒看透事件的偽裝直至真相。是痛苦麼?是挫折麼?是的,但是因為自身的性格原因及粉絲支持所以他們一起走過了這個低谷。
而在2018接下來的時光裡又發生了一些事,帶給華晨宇新的挫敗感,最終為他帶來從內至外的改變,然而不管是何種改變,過程是痛苦的,但最終都帶來了好的結果。那華晨宇是如何在挫折、低谷中逆風翻盤?
請關注小編《華晨宇《寒鴉少年》告訴你在遭受低谷、背叛時如何逆風翻盤-下》,我們來看華晨宇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又能帶給我們普通吃瓜群眾何種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