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雞湯繪本大師: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

2021-01-10 第一財經

「繪本為什麼一定要與孩子的教育相關聯?」

「我認為是否上學問題不大,人生不是只有上學一件事。」

「剛才有媽媽說想以後孩子有出息。我覺得很狹隘,因為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

上周末,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的一場讀者見面會,把長寧區圖書館一個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大會議廳坐得滿滿當當。現場家長熱情踴躍地提問,都恨不得抓住機會向他討教點育兒「成功學」。72歲身材還保持得非常好的五味太郎,也堅持了一貫的幽默和個性,回答問題時不僅金句不斷,還直接給家長們潑起冷水,希望能放下焦慮和執念,重新認識繪本傳達的簡單快樂本意。

五味太郎是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的獲得者,也是日本最暢銷、海外知名度最大的繪本作家之一,創作了400多部繪本,代表包括《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小牛的春天》《小金魚逃走了》等,作品在幾十個國家都有出版。

作為一位大師級繪本作家,當一位媽媽告訴五味太郎,買他的繪本是為了讓孩子感受世界的美好時,五味太郎反問道:「你想告訴孩子世界美好,只有一種方式嗎?」他也不顧忌臺下還坐著追捧他的中國出版社負責人,半開玩笑地說,家長的這種觀點可能受了出版社的影響,「繪本為什麼一定要與孩子的教育相關聯?」

在2016年出版的隨筆集《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中,他就很不給面子地指出,所謂課外閱讀推薦圖書、作文競賽圖書等,都是出版社和相關的廣告代理商為了提高銷售業績而策劃出來的。如今,童書出版市場很喜歡把繪本進行各種分類,有的是情感教育,有的是認知教育,他認為這些額外添加的東西反而容易蒙蔽創作本初。「繪本是一種娛樂性的東西,快樂有不同層次。其實通過讀一篇悲傷的故事也是一種體驗,讀一段不幸的事情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快樂的事情,很重要的是我們去感知。我本人不是從教育的出發點創作繪本。我對為什麼繪本要和教育關聯起來很不可思議,只是想單純地讓孩子快樂而已。」

但一位媽媽還是心有不甘地表示,她認同繪本對孩子的作用,同時還希望家長通過讀繪本也可以改變觀點,掌握點方法讓孩子在「保持童心的同時又能在現實中過渡銜接」。這位媽媽還坦率地說,因為「想以後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她自己在孩子教育上會有焦慮感。

不過五味太郎卻直言不諱地告訴這位家長,她的想法很狹隘。「因為以後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很多。其實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化得非常快,對於將來變成什麼樣,我們都不知道。對孩子來說什麼能力最重要?自己感受生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家長應該教會孩子的,是無論在什麼環境下都能生存下去的勇氣和能力。對孩子來說,去感知變化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或許我這樣是有點自賣自誇,我是想通過繪本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五味太郎1945年出生於東京,當時戰後日本的父母就和現在北京、上海的「雞血」家長一樣,普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但五味太郎卻在父母給予的寬鬆環境下長大,養成他風趣、富有童心,又有個性與想像的風格。與五味太郎相識二十多年的日本著名插畫家林明子就說,「生活中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五味太郎都能從中獲得啟發。他肯定人生,積極樂觀,每次和他談話,都讓我好像又回到年輕的時候。」

五味太郎隨性的性格也遺傳給了兩個女兒。在同樣非常重視學歷的日本,兩個女兒都很有個性,大女兒讀到高一、二女兒初中讀到一半就退學了。「我認為是否上學問題不大,人生不是只有上學一件事。」讀者見面會現場,當有媽媽問起為何同意讓女兒輟學時,五味太郎淡定地表示。他說,兩個女兒現在都樂觀地生活著,自己也成了五個孩子的外公。在女兒身上,幾乎看不到退學給她們帶來了什麼不好的影響,「你的孩子將來如何生存是她的事。經常有家長擔心孩子怎麼樣,其實你的孩子比你想像的有實力。要相信自己孩子的實力。」他還認為,很多家長對孩子今後很焦慮其實是因為自己焦慮所致,但與其讓家長徒勞產生焦慮,還不如想想怎麼讓孩子真正有實力。「其實很多大人不知道到底什麼是實力,讓孩子具備實力應該怎麼做。」

五味太郎還透露,生活中自己是個很懶散的人,只要不是出去參加活動,每天要做什麼事情時間安排上都很隨性。「在我看來所有人作息時間都差不多,幾點幹什麼幾點幹什麼,我覺得很不可思議。而且很多家長一想將來孩子也會像自己這樣就會很焦慮。其實活法很多,每個人有不同的活法。但遺憾的是大城市的人生活方式已經規範化,只有這樣一種。」

已過知命之年的五味太郎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中還很有感觸地說:「活到這個年紀,我深切地感悟到,所謂人生就是尋找自己的位置。」幸運的是,27歲那年他畫下第一本繪本,就找到終生興趣和位置所在。

相關焦點

  • 日本繪本大師11年心血之作,溫暖、自信、快樂,這才是童年理想的樣子
    與其說大家被這位爸爸的行為感動,不如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小塊地方,裡面藏著對童年的美好寄託和期盼。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值得我們所有人用心去守護。最近,看了《每天都是大冒險・豆豆牛成長繪本》這套書,越發能體會到這句話。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中國的父母一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將來能有大出息,能夠孝順父母、過上好生活,因此他們對教育格外重視,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父母的期望,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有大出息,這其中包含的原因就很多了。
  • 哈佛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
    當今社會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出息,但是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而那些有出息的孩子一般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家長們只是看到了這些有出息孩子發光的那一刻,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平常的時候,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雖然平時很煩人,但是確實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
  • 為什麼房間太亂的家庭,多半難培養有出息的孩子?真相值得反思
    因為做家務,夫妻倆會發生口角,寶媽也會訓斥孩子,有些寶媽因為老公不一起整理家務,孩子又每天亂扔亂放,乾脆一賭氣就讓家裡那麼亂著了。但是,在日本家庭整理房間不僅是每日必做的家務,更是一門生活藝術,所以日本有很多專門從事房間整理的房間整理歸納大師。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有作為,但那畢竟是十幾二十幾年之後的事情,現在家長也很難知道,但是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看出來。
  • 家長不要打罵孩子了,想要他們更有出息,這樣教育,才更為妥當
    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父母應該用足夠的愛,來引導他們走向內心的彼岸。這樣,即使將來獨自面對困難,他們也會找到方法讓自己安心。在兒童世界裡,父母就是一切。當發現孩子比同齡女孩慢,學東西也慢的時候,別擔心,多點耐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軌跡成長。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有不同的個性,男孩喜歡運動和冒險,而女孩則相對安靜,在撫養孩子方面,父親和母親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的差異。
  • 孩子將來能否成為有錢人,小時候就註定了,以下3個表現很明顯
    有時候領著孩子去小區轉一圈,經常會發現一些上了歲數的老年人,憑藉自己的見識,判斷某個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 「望女成鳳,望子成龍」,很多家長聽到了美好的祝願,都很開心,因為每個家長的夙願都是自己的孩子未來成為有出息的人,最好像馬雲、李嘉誠一般,成為有錢的成功人。 而有一部分孩子確實如判斷所說的那樣,成為了某個領域的精英,大有成就。
  • 教育女兒時,繞開這幾個坑,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不容易被渣男騙
    一味滿足女兒要求,結果欠下巨額貸款王阿姨在女兒剛出生時就秉承女孩一定要富養,才不會被外面花花世界誘惑的理念,在任何方面都儘量滿足女兒。她的孩子從小就比其他人的零花錢多,看中什麼了馬上就買。王阿姨以為這樣教出來的女兒長大後才不會被別人欺騙,以後也會努力賺錢,負擔自己的生活。
  • 繪本是「翻頁」的藝術
    深圳商報記者 聶 燦 文/圖他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繪本大師,作品銷量超過百萬冊;他也是4個孩子的父親,希望傳達給每個人「善良與愛,希望和夢想」。9月底,日本超人氣繪本大師宮西達也展開在中國8個城市的巡迴演講之旅。昨日他接受深圳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孩子的心靈應該有一個關於夢想的基石。我把這些長久以來思考的東西融入了自己的繪本,它便具有了感人的色彩。」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講,玩具就是他目前能擁有最昂貴的東西了,這麼重要的東西被他人搶了去,卻只知道蹲在角落裡哭泣,等別人幫自己拿回玩具。很顯然,這類孩子遇到事時的第一反應就是退縮,根本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對於此類事情保持著消極的態度,將來自然很難有出息。
  • 臺灣繪本大師曹俊彥:「二十四孝」的說教孩子不愛聽
    年逾古稀的他被稱為兒童文學界的老頑童,想法依然天馬行空,他的作品充滿孩子氣。這位1941年出生於臺北的繪本大師,從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轉變為美編,逐漸成長為出版社總編輯,不遺餘力地推廣繪本。在童書展現場,他穿著粉紅色的襯衫,戴著玳瑁圓眼鏡,給孩子念自己擔綱插畫的繪本,頭髮花白,有幾分神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
  • 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從這3點就能看出,你家娃佔了幾點
    前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的共同期望,誰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更有出息,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俗話說性格決定人生,孩子的性格與今後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孩子能夠擁有一些優秀的性格特徵,能夠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提供不少助力。
  • 書單|2-6歲孩子「美好品格」養成繪本10冊,含美、日大師代表作
    教導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言傳身教、講道理、但是對於尚且處在6歲前的孩子來說,我認為最好的一個方法是利用好繪本。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邏輯思維並不好,孩子能夠理解的實在是有限。但是繪本就不一樣了,通過視覺孩子可以直接的感受導致道理的「內核」。
  • 百年經典童話繪本:你給孩子讀什麼童話,孩子童年的底色就什麼樣
    一直想把那些聽過的童話講給孩子聽,給孩子買了好多中國童話。大寶小時候看過60本中國童話,很過癮。二寶2歲多開始,給他看那些童話,他卻很不情願,無奈擱置許久。兒童文學大師陳伯吹先生說過:「童話世界是具有魔力的,那裡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只有純粹無邪的天真,和自由自在的奇妙。」一定是我沒找到合適的童話,才讓孩子如此排斥。
  • 用繪本,把童年好好放映一遍
    萬般無奈之下,許多父母都會拿出一本繪本,聲情並茂地將書中情節演繹出來,直到孩子伴著這些故事沉沉睡去。只有這時,家長們才能長舒一口氣。 但許多人卻沒有意識到,當他們習慣性地將讀繪本作為一種讓孩子乖乖睡去的鎮靜劑,也就意味著關上了一扇以繪本開啟孩子想像力、邏輯力、思辨能力的大門。繪本對一個人的童年到底有多重要呢?
  • 日本恐龍繪本大師給娃種草啦,科普探險成長一應俱全
    日本恐龍繪本大師——黑川光廣。黑川光廣的恐龍書《恐龍大陸》系列作品在日本暢銷25年,反覆印刷180多次,銷量達130萬+冊。他跟《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的作者宮西達也,並列為日本恐龍繪本畫得最好的兩個作家之一。
  • 對話74歲臺灣繪本大師:「二十四孝」的說教孩子不愛聽
    玩笑歸玩笑,這位1941年出生於臺北的繪本大師,從一名小學美術教師,轉變為美編,逐漸成長為出版社總編輯,不遺餘力地推廣繪本。在童書展現場,他穿著粉紅色的襯衫,戴著玳瑁圓眼鏡,給孩子念自己擔綱插畫的《小紅和小綠》,頭髮花白,有幾分神似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小紅和小綠》最早於20世紀70年代在臺灣出版,此次由青豆書坊再版,面向大陸發行。
  • 不愧是繪本大師松居直最喜歡的作者,小小繪本,卻深深感動著大人
    在城市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中,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感受一下大自然了?還記得小時候跟隨著風肆意地玩耍的感覺嗎?有這樣一本繪本,可以把你小時候的對風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描繪出來,讀完這本書,就好像找回了小時候那個曾經天真的自己,那個追逐著風的嬉戲打鬧的孩童。
  • 暢銷繪本《大衛,不可以》關於每個孩子的童年,反對大V的3不推薦
    少批評孩子,多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從小心裡就有愛的孩子,長大了才有更多的愛去愛自己和別人。二、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能帶來樂趣的繪本就是有趣的繪本大V不推薦理由二:大衛眾多調皮淘氣的舉動也會讓孩子效仿。」於是她們家現在多了很多限量款塗鴉家具。你是認同他們的教育觀念呢?還是繼續竭盡全力去阻止孩子?另外,我們都知道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就是泡在羊水裡的,所以從小到大,幾乎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玩水的(當然也會有特例)。
  • 大師│藏在卡爺爺繪本背後的神奇秘密.
    我喜歡把他叫做卡爺爺,也許Eric Carle這個名字並非所有人都知道,但提到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我想沒有父母不了解吧。這條【好餓的毛毛蟲】已經超過40歲,當80歲的卡爺爺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讓我真心覺得,這才是大師。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卡爺爺繪本背後的神奇秘密,它們是藝術啟蒙,是感官體驗,是你和孩子不可多得的與大師對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