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有作為,但那畢竟是十幾二十幾年之後的事情,現在家長也很難知道,但是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也曾對兒童幼兒時期的一些表現做過調查,結果發現: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孩子,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大意,遇到這些問題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整改。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
一、吃飯時亂攪合
和孩子們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沒有禮貌、沒有規矩的孩子在餐桌上亂攪合,一會在這個菜裡找找肉,一會在那個菜裡找自己喜歡吃的,這樣一番操作下來,別人還怎麼吃。
這種孩子可以說是典型的情商低、沒教養,在吃飯的時候只顧著自己,從而忽略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將來走向社會一定會因為這個習慣而導致處處碰壁,並且這樣的孩子也會在家庭聚會的時候被拉上黑名單,畢竟沒有誰願意和這樣沒有教養的人一起吃飯。
二、餐桌上吃獨食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有一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喜歡吃「獨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吃,遇到自己喜歡吃的,就會將其霸佔,別人碰一下都不行,甚至還有些孩子會直接將喜歡的飯菜全都倒進自己的碗中,讓別人吃不到。
而最關鍵的是還有很多長輩認為這是孩子護食的表現,不僅不在意反而還特別支持,殊不知正在培養一個沒出息的孩子,越是這樣自私自利的孩子情商越低,不僅在生活上很難交到朋友,在職場上也很難與人相處,所以家長別再沾沾自喜了,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及時管教。
三、吃飯時說討人厭的話
在吃飯的過程中,可以說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心直口快的人,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或者難吃的,都會立馬大聲表達出來,若是父母做飯那還好,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若是在別人家吃飯,孩子還這樣說,那麼這家人幾乎不會再邀請你們來家裡做客,畢竟自己辛辛苦苦做的飯菜,卻被扣上了「難吃」的帽子,誰能受得了!
這樣的孩子不僅情商低,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這樣的孩子將來到了社會上一定會因此而吃大虧的,所以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三種任何一個情況,都要及時幫助孩子改正。
情商低的孩子應該怎樣挽救?
一、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的情商和父母平日裡的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其實這句話說得很對,高情商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情商也不會太低,所以想讓孩子也擁有高情商,首先我們就要以身作則。
通過自己的親身示範,讓孩子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孩子的情商都不會太低。
二、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想必家長們都聽過,這句話絕對不是一句虛話,性格和情商本就是一家子,一個積極樂觀、活潑開朗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都更容易成功,因為這樣的人,機會更多、選擇更多。
李玫瑾教授也曾再一次育兒講座上,將孩子的人生分為了幾大階段,而3-6歲也就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期間,孩子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一旦過了6歲,孩子的性格將會基本形成,這個時候再想改,那將會非常困難,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性格一定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不過性格本身並不是一個靠講能講明白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讓孩子去看,於是我給孩子準備了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這套繪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利用了孩子能夠理解的小故事,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性格,再通過繪本中主人公德影響,讓孩子學習,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這種方式要比家長瞎給孩子講有用得多。
三、情商教育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光注重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情商培養繪本,幫助孩子了解情商,訓練情商。
我給孩子準備的情商啟蒙繪本叫做《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是一套8冊裝的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每一冊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題,除了情商培養還能幫助孩子認識情緒、培養好性格、好習慣。
要知道歪歪兔是國內首家引入勞倫茲關鍵期理論的早教品牌。而這套情商彩圖繪本是融合了兒童心理研究專家、資深早教老師、專業動漫設計師等在內的產品研發團隊,共同編撰的一套書籍。
本書採用色彩明快的插圖、以獨特的方式結合童話故事,幫助小朋友們理解情緒,並從童年時期發展情商,每冊後面都有寫給父母的話,家長可以根據這些進行總結幫助孩子更好地提高情商,最後願我們都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