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2020-12-24 嘟嘟媽媽分享

曾有研究表明:許多偉人、科學家在年輕時都會有一些「特別的行為」,常常是令人困惑的,而正是由於他們不同的思維方式,才成就了一個開掛一樣的人生。

像科學家霍金一樣,他從小就學習不好,他在很晚才學會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不整齊而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學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20多年過去了,那個不起眼的小男孩成了物理界的大師。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到長大!

李玫瑾身為中國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她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有著很深的理解,她的育兒思想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小時候這四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不必等長大

從以這4點可以看出孩子聰不聰明:

1、孩子愛聽音樂

音樂可以幫助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當寶寶在與外界接觸的時候,他們會周圍的聲音和事物進行記憶存儲和編碼,所以音樂可以激發寶寶的大腦迴路,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音樂可以起到開發孩子左腦的作用,因為左腦負責語言處理能力,並將所聽到的聲音串聯起來,因此喜歡聽音樂的寶寶比其他孩子更善於用語言表達

平時父母可以多帶孩子聽一些音樂,以培養寶寶的聽覺能力,這樣可以更好的促進寶寶的左腦發育,幫助寶寶提高智力。

2、小孩子有好奇心

嬰幼兒在2~3歲時,其自身的、視、腦認知發育都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此時,他們能獨立地與周圍的環境接觸,因此,此時他們更願意問為什麼?無論周遭發生什麼,他們都喜歡問為什麼

此時,我們可以觀察兒童,如果他在生活中,常常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感到好奇,那麼這樣的孩子就是比較聰明的。因為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密切相關。它與兒童的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兒童思維活躍,就會表現出來。

3、孩子總是喜歡笑

假設你家的寶寶出生後就是樂天派,每天不管見到誰都會很高興,那麼恭喜你,這樣的寶寶比較聰明。因為孩子的微笑不僅僅是面部肌肉運動的結果,它更是大腦神經與外部環境高度結合的刺激下,所得出的產物,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面對事物和生活時也會更加樂觀思維更加靈活

假使你家的寶寶平時不愛笑,那麼家長就應該在孩子小時候,經常逗一逗孩子,讓孩子更愛笑,讓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態度,說不定還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哦!

4、孩子的記憶力極強

一個小孩記性不好不算很牛,但如果一個小孩記性好,他就很聰明。幼兒的良好記憶表現在其記憶編碼和記憶加工方式上有很大優勢,而且其記憶提取能力也很強

有時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想起一些事情,但是用的時候卻不能說出來。這是記憶,卻無法提取的表現。假設我們的寶寶記憶速度很快,並且每隔幾秒或幾分鐘就能在記憶中提取出來,那麼這個寶寶的記憶力就很好。

記憶力好的孩子,學習起來會更快,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在他們以後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記憶力往往會發揮重要作用。和孩子玩拼圖遊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開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遊戲繪本是培養孩子記憶力的好工具。平時家長可以陪孩子反覆玩小遊戲,讓孩子每次都能理解不同的內容,形成不同的記憶,更容易訓練孩子的記憶處理能力,形成記憶策略。建議家長為孩子買一本兒童記憶訓練遊戲書——《兒童記憶力訓練遊戲書》,全套12冊。

從12個不同的角度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和觀察力!將生活常識融入遊戲書中,在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的同時,還可以讓孩子了解生活常識,利用孩子的思維來掌握一些知識,每本遊戲書中的遊戲類型不同,畫面生動,讓孩子在感興趣的同時,也容易理解。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信號」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長大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位心理方面的教授,善於洞悉青少年的心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為不少父母的育兒問題答疑解惑,讓父母們收穫頗豐。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提出: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不用等孩子長大,孩子手部「信號」能顯示他的智慧程度。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父母要知道
    很多家長應該深有體會,從小班上就會有一種同學,學啥都不費力,別人絞盡腦汁一個小時都解不出來的問題,他看一眼三下五除二就給解出來了。看《最強大腦》也是這樣,同樣是一個腦子,參賽選手的腦子就比我們的好用,我們還沒看明白題目呢,他們的腦子就已經高速運轉,開始了激烈的比拼。
  • 想知道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孩子長大,看他的「手」就能明白
    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大」,意思就是孩子三歲時,就已經能看出他長大後是不是聰明了。雖然看上去像是「玄學」,但實際上,這種判斷的準確性卻非常高。只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得準,除非你掌握了一些玄機,而這些玄機,就隱藏在孩子的手上。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能一目了然,不用等長大
    一個孩子的聰明,具體的表現能在哪裡呢?好多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看他們的學習成績,長大了就要看他們的工作有多出色了。但要我說來,孩子的聰明,不光從他們的學習成績,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和手部動手能力,也是不能忽略的。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表示,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但是學期確實是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道路,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也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特徵上。
  • 李玫瑾坦言:孩子是否聰明,看他的手就清楚了,不用等他長大
    每一個人都要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要在這其中逐漸去做出更多的突破。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同樣也要讓他們逐漸去擁有更合理的改進,至少能夠擁有非常聰明的大腦才行。許多人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非常聰明的人,所以採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對其進行培養,似乎嘗試了任何能夠提升孩子智商的方法。雖然這的確有作用,但平時也應該適當去觀察一下,沒準自己的孩子已經擁有了高智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
    不過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只能等孩子長大後才能知道,但其實不然,我國知名犯罪心理專家,可以說是最火的育兒達人,她曾表示:孩子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從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具體體現在這2個方面上。一、專注力眾所周知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更是一個孩子能否學好的關鍵,強大的專注力能夠讓孩子更加高效的學習,從而輕鬆的完成學習任務。
  • 李玫瑾:小孩子聰不聰明,從「手指」就能看出端倪,父母要多注意
    很多家長都很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到底聰不聰明,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在她的多次講座裡面提到,孩子聰不聰明,取決於孩子在小時候的「指尖」上面,家長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孩子在指尖上的表現,孩子智商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基因,更取決於後天的培養!
  • 李玫瑾:娃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時的表現就能看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有作為,但那畢竟是十幾二十幾年之後的事情,現在家長也很難知道,但是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教授:孩子聰明不聰明,看看眼神就行了,不用等到他長大
    孩子學習不主動。父母每次都給他們打電話。往往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敷衍父母,人坐在學習桌前。事實上?當父母轉身做飯時,孩子們馬上拿出漫畫書看。只要他們不盯著他們看一會兒,他們就會偷懶。甚至許多孩子喜歡在課堂上閒逛,不聽老師說的任何話。我們經常反省自己。我們是否誤解了我們的孩子?孩子真的不能主動學習嗎?每次都給父母打電話。這樣管教孩子會不會太累?
  • 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你家孩子中了嗎?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他們也在尋找各種各樣的判斷方法。其實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眼睛可以有效判斷孩子的聰明程度。那麼如何通過眼睛來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主要看以下幾點。第一個特徵:眼睛有神。其實一個人的心思、情感,很多時候能夠從眼睛反映出來。如果其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感情豐富,那麼他的眼神同樣炯炯動人。另一方面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眼睛有神代表一個人腎氣足,說明身體機能好,而身體好,一個人才能夠更加聰明。第二個特徵:眼睛看東西很專注。如果一個孩子看東西很專注,那麼也說明他很聰明。因為一個人聰不聰明,主要看他接受事物的能力。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就算是將一些外界的因素除開,孩子自身的專注力、學習耐力和空間想像力在學習中都是有十分重要的關係的,這三種能力也是被統稱為學習力的,學習力也是作為判斷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 ?」
  •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父母眼裡出學霸」,很多父母認為自己娃很優秀,但每逢考試成績一出來,心裡就會產生落差。當家長與老師交流之時,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他要能認真起來,成績沒問題。」但很多孩子卻因為這句話,錯過了訓練專注力的「重要時機」。
  • 天生「聰明相」,擁有這4種面相的孩子,長大後超聰明
    作為家長,心中都是希望孩子將來能聰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所以當寶寶出生之後,家長也會通過寶寶的一些面部特徵,來看看孩子將來能否成才了,尤其是關於智商方面的,父母們更加的注意了,當一群媽媽聚在一起的時候,談論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問題了,有時候看到孩子的長相之後,還會說一句,這孩子一看就聰明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
    李玫瑾:在這4個方面使勁管,娃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也乾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很有說服力的,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我也經常會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她認為作為父母的,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尤其是父母在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了,體現在這3個方面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是閱讀材料,其實3歲就可以看出來了,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1.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3歲的時候,差不多要送去幼兒園上學了,試想一個孩子在學校自己不能穿衣服,提褲子,吃東西,那是很難自理的。有人會說,孩子還小,等著上小學吧。但是實際上,在我們周圍,有些孩子甚至上了小學,解決不了自理問題。
  • 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要注意改正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講座中提到,其實孩子的很多問題,都是父母這個成年人引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動和內心的心理想法,這一切,都和家庭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李玫瑾: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大多因為有這4種媽媽,應儘早改正一:情商低的媽媽作為媽媽情商低的表現,就是對孩子的愛不是太過含蓄,就是太過嚴苛。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不用等他長大
    所以說,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來。 4-12歲是專注力訓練的黃金期 當孩子處於0-4歲時,對於外界的認識非常薄弱,孩子的學習大部分依靠家庭教育。 但是進入幼兒園之後,有了前期的積累,孩子逐漸獲得了「學習」的能力。這接下來的幾年中,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和思維都會開始形成定式。
  • 李玫瑾:孩子7歲前,如果擁有這幾個本事,長大更容易有出息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在孩子7歲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孩子以後是否有出息,工作是否順利,能否在未來的生活中變得很好,7歲這個年紀對孩子來說是特別關鍵的。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到,如果孩子在7歲之前,家長能夠幫助孩子擁有這4項能力,那麼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家長基本就不用再發愁了。1、擁有探索精神每個孩子都是好奇寶寶,對於很多未知的事物他們是很有欲望去探索的。有的父母不敢讓孩子自己去做,害怕孩子做錯,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犯錯,並積極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在這過程中不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