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2021-03-01 甘願做菩薩

【第19集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正偉法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弘法節目,我們將繼續進行「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系列的節目,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議題內涵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我們知道,廣結善緣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探討的一個問題是:所謂的緣有哪些?如何才是善緣呢?那廣結善緣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來討論: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我們先來研究所謂的緣有哪些。要如何了解這些緣呢?我們先舉一段 世尊的聖教。世尊在《阿含經》中有這樣開示,世尊說:「云何二難解法?有因有緣眾生生垢,有因有緣眾生得淨。」(《長阿含經》卷九)

  因此,對於眾生的因緣,是千差萬別而有種種的不同點,所以眾生心生出垢染,或者眾生心得以得證清淨,這些種種的因緣,一般的眾生乃是非常非常難以理解的;更何況可以能夠對於這些因緣的通達,或者究竟圓滿的理解;這隻有諸佛如來才能夠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緣果報,因為這牽涉到因緣果報的問題,唯有諸佛方才能夠究竟圓滿的如實了知。一般人如果要了知這些,那就必須要依據經典聖教的開示內容而有所知解,進而得以實證而勝解這些真實義;然後依據聖教量的開示內容而修行去驗證,進而能夠如實證得因果的所依,也就是說證得法界的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而進而能夠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而行菩薩道,因此而有了對於法界實相心現觀的般若智慧;有了這樣的般若智慧的現觀,再配合聖教量的開示來驗證,再加以比量的思惟整理。這才是 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這樣才可以成為下一個階段用功的前提成就。因為這樣符合三量的道理而去實踐,就能夠一分一分的增長自己的智慧,輔佐以自己收集廣大無邊的福德,最後成就了究竟佛地的一切種智,來圓滿成佛之道。

  所以,緣有哪些呢?一般來說,可以從很多個不同的層面分類來說;這些分類乃是依據不同的根器,不同的眾生以及不同的修證階段而說,這樣就有許多不同的分類。而今天我們則是以一般人所知,而且是粗略的來分類說明,深細的部分今天是無法討論到;如果有機會我們的親教師會在課程當中來加以說明。

  以一般人來說,緣的分類有所謂的善緣、惡緣、染著緣、清淨緣,或者有的時候分為,有順於自己心的緣、逆於自己心的緣,或者障礙的緣,或者助道的助緣,或者較為親近的緣、較為疏遠的緣,或者有的緣是現前的緣、過去的緣、未來的緣,乃至種種種種不同的緣。因為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來說,就有種種千差萬別的不同。

  但是,對於一個菩薩道的修行人來說,我們已經在發起四宏誓願,立下誓願而願意生生世世行菩薩道,希望能夠一世又一世的來行普賢行,來利益一切眾生,這樣自利利他而最後成就佛道;所以,在世世行菩薩道的這個過程當中,一世又一世的利益眾生,或者接引眾生,救護眾生,所以,就必須要與很多的眾生來同事相處,這樣一世又一世的與眾生相處的來結緣,乃至生活共事。菩薩就是透過這樣的機會,來收集很多很多的緣,使得成就佛道的善淨緣能夠轉令緣熟,障礙佛道的染惡緣能夠轉令緣缺。

  因為每個菩薩最後都是要成就佛道,但是要成就佛道的話,在每一個位階、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要有足夠相應的福德以及智慧以及資糧的成就。也就是說,能夠排除所有的障難,也就是說排除所有的障礙與困難,這樣一世又一世的努力,因此而可以次第的成就佛道。所以,眾菩薩們除了成就自己如來藏心中所含藏的善淨種子作為因之外,還需要很多很多的助緣來輔助自己的成佛之道;這樣我們才能夠次第的成就佛道,才能夠圓滿究竟佛地該有的功德。因此,我們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因為還是因地,所以還有很多很多的無明,還有很多很多的雜染。而因為努力的依於聖教、依於智慧而修,這樣一世又一世與眾生同事利行、收集種種的緣之中,而當中有的緣,乃是幫助佛道的進步成為助緣;然而也有的緣,乃是障礙佛道的緣,成為自己修道的障礙。所以,我們在修行菩薩道的時候,還是應該要以聖教為依據,應當以智慧為先導,這樣來抉擇一切所遇到的緣,也同時收集一切應該具足的緣;這樣來促使自己成就佛道的善淨之緣能夠轉令緣熟,促使障礙自己佛道成就的染惡之緣能夠轉令緣缺而不障礙。

  但是,一般眾生都是依於自己無明的習氣,用自己的意識情解的勢力去一昧的認為,只要順於我心的就是善淨緣,逆於我心的就是染惡緣;這樣就不是有智慧的人,而落入到意識情解當中,隨自己的業力習氣而流轉。所以,我們要廣結善緣之前,先要了解什麼樣的本質才是善淨緣,得要有智慧去分辨:如何才是善淨緣?如何是染惡緣?隨順我心所想的緣,一定就是善淨緣嗎?違逆於我心所想的緣,一定就是染惡緣嗎?其實是不一定,因為善惡染淨與順心逆心未必等同,這是兩件事情。有的時候順心境乃是善淨緣,有的時候卻是染惡緣;同樣的道理,逆心境界也未必是善淨或者染惡。然而,這當中的差別在哪裡呢?因此,要以智慧為先導來作抉擇,要從本質上來看,而不是從覺受上來看。

  但是,眾生都是根據情緒感覺而行,常常不重視實質本質的內涵,多重於表相的覺受。我們簡單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對於善知識的選擇,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學佛之道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助緣之力,那你道業的進步就會有障礙;所以,善知識助力是很重要的關鍵。但是,有的人卻是執著於表相,從外表的特徵來看善知識,把善知識從外表來看,而不重視善知識的實質;認為只要是有名氣的就是善知識,或者廣告作很大的就是善知識,或者認為,只要出家穿著僧衣的人就是善知識。他不從這位善知識所說法的內容、內涵,去判斷是善、是惡、是染、是淨,而單單從這些表相的自己的覺受來作決定,這樣以外表來決定是否為善知識。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當他遇到寒山、拾得這兩位大士的時候,那他就錯失了這一個大好的因緣。

  因此,什麼樣是善淨緣呢?善緣乃是說:它是有助道法的功德,有助道法的功能。也就是說,這個因緣現前,不管它是順心的境界,或者是逆心的境界,只要它在實質上是對於自己的道業有幫助,對於自己的障礙排除是有幫助,那就是善淨緣。不一定是有名的大師,也許是鄰居的一位不知名的小居士,他一樣是你的善知識;因為他是有實證的內涵,他是有智慧有功德的,真的能夠讓你在佛道上面進步;而不是表面的感覺,來隨順於你的心才是善淨緣。

  所以,一個有智慧的人,應當以七聖財的具足與否,作為核心來檢查。也就是說,這一個善知識是否具足了七聖財?具足了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舍財、慧財,具足這七個聖財,這樣來與這些善知識廣結善緣;而不是重於表相的大名聲、大道場,依這個表相來決定是善淨或染惡。所以,佛弟子選擇善知識,要依善知識開示的內容,這個善知識開示的內容是符合聖教、符合正理的。對於這個善知識的緣,是依據這個緣本身的實質內容,它是符合三量的道理:它是符合 佛陀開示的聖教量,它也是符合現量的事實觀察,它也是符合比量的論證,不違背邏輯,不互相矛盾。而且,佛弟子也應該依據四依法來與善知識廣結善緣,這才是有智慧的廣結善緣。如果我們沒有智慧而是執著於表相而去行,那自己以為是廣結善緣,結果卻是廣結染惡緣,原來的善淨髮心,卻遇到惡因緣的幹擾,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例如有的附佛法外道,他們所說的法都是外道雙身法,卻美化名相說為無上瑜伽;其實這樣的附佛法外道,所說的內容根本就不是佛法,但是他們卻假冒佛法的名相,來籠罩不知情的眾生。而且,有的附佛法外道,往往號稱是 觀世音菩薩轉世,或者其他某某大菩薩轉世,但是他們所說的內容,卻是破壞佛法的內容。譬如說,他們否定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而他們又主張生滅無常的意識心是常住不滅的,或者他們主張男女邪淫雙身法乃是究竟的;因此,這樣邪教導,引導眾生去犯下了大妄語,犯下了邪淫或者誹謗正法的惡業,這就是往三惡道的惡緣。但是,這樣的外道大師,卻是有大名稱、大名氣,享譽國際。但是,遇到不明究裡、不依智慧而行的信眾,卻大力護持這樣的外道法,以為護持這樣的外道法有廣大的功德,或者也許可以得到這些大師的加持;所以就拉攏了很多人,去參加這一類的灌頂法會。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無上瑜伽、時輪金剛、大樂光明的灌頂法會的內容是什麼;其實這裡面的內容都是雙身法的外道法,根本就不是佛法。而眾生這樣的去跟這個外道結緣,那本質上其實是廣結染惡緣,根本不是廣結善緣;因為這個外道所說所行都不與解脫相應,同時也不與佛菩提道的成佛之道相應。我們如果結下了這樣的緣,根本就沒有辦法攝受於正法,只是收集下墮三惡道的緣。

  因此,廣結善緣得要能夠攝受正法才是結善緣;如果所結的緣,它的內容與行為是違背正法、違背正教、違背正理的話,那就不是攝受正法,那是攝受邪見、攝受邪法,那是廣結惡緣。這樣的廣結惡緣,他心裡想要趣向善趣,結果卻是愚痴無智,反向而行的趣向惡趣,本質上是背離了佛道而行的無智行為。

  所以,如何才是廣結善緣?這是需要以智慧為先導來作抉擇,應當以七聖財的成就作為核心要點,應當以攝受正法的內容、內涵為基礎。因為如理如教的攝受正法,才是攝受成就佛道的國土;所以,智慧的簡擇對於廣結善緣來講,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有透過智慧簡擇來選擇正法、選擇善知識,並且在這當中一一的檢驗,符合三量的事實,依於聖教的開示而行;同時我們還要配合自己智慧的抉擇,這樣來廣結善緣,才是如法、如教、如理的。如果所說所行不是攝受正法,不是符合聖教,不是符合事實,那這樣所說所學所作的內容,都是薰習錯誤的邪見,乃至造作不可愛的邪行,那樣的結緣只是攝受魔業而已,而不是廣結善緣。

  因此,我們要廣結善緣的目的,乃是為了要能夠讓自己的佛道進步,而不是倒退,乃至下墮惡趣。所以,要一切的眾生,這樣有智慧的人,當以與善知識廣結善緣為先,應當從實質的層面、實質的內涵,來作抉擇論斷,應該依於 佛陀開示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典不依不了義經典」,來選擇善知識,這樣來廣結善緣。同時,這樣如理如教如法的實踐菩薩道,這樣如說修行的廣結善緣,這樣來攝受眾生,這樣一世又一世的廣結善緣,來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廣大無漏的福德,同時也可以證得勝妙無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證圓滿次法的資糧。

  所以,要如何廣結善緣?我們舉一段 佛陀聖教的開示,當中有說明一些的要點。我們看 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的〈報恩品〉當中的一段聖教開示。佛陀說:「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好,我們從 佛陀在這裡的聖教開示,就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一切的菩薩,如果要修集殊勝的佛菩提道及解脫道,得要這樣修集聖道;能夠成就的話,那就要遵循四種法要來如理實踐——

  第一就是要親近善友,而不是親近惡友。我們前面提過,選擇善友、善知識的時候,應當要以智慧為先導來抉擇,依於聖教的開示內容來選擇,這樣來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而學佛修行。這是第一個要注意的廣結善緣要點。

  第二個要注意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要在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之後,還要聽聞善友善知識對我們開示佛法的內容、修行的內容;這樣透過多聞薰習而成就念心所,一直聽聞正法能夠建立正確的知見;有了這樣正確的知見,而如實去實行,那這樣才能夠真正作到廣結善緣,而不是廣結惡緣。

  第三個部分是要注意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要注意親近真正的善知識以後,又從善知識善友的處所聽聞了正法的開示,這樣多聞薰習以後其實還不夠;還得要能夠如理的去思惟善知識對我們所開示的內容,了解這些道理是否符合正理,是否符合正教;這內容必須要符合正理、符合正教,才是我們所要依循的道理。因此,一切的菩薩要把多聞薰習而得到的正法知見,透過這樣如理思惟的整理、匯整,才可以有系統的理解,未來才能夠如實的履踐。因此,在親近善友、聽聞正法以後,還得要能夠如理的思量這些道理。

  接下來,第四個部分就是要如法的修證。因為佛法是講求親證實相,親證法界的真實相;透過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理思量以後,最後就是要能夠去實踐實證。但是,在實踐實證的時候,卻是應該要符合如理如法的道理而去修去證,因為這樣如理修證的實踐,才能夠真正的達到廣結善緣的目的。

  因此,佛陀這段開示最後有說:「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也就是說,三世十方一切的諸佛菩薩大聖主們,全部統統都是修這四種法要,來實證三乘菩提的內涵;所以,我們要如何廣結善緣,就要注意這四個要點。與善知識及眾生來廣結善緣,要符合三量的內容,智慧為先導,這樣來成就佛道,證得解脫。

  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說到這裡。謝謝大家的觀看!

  阿彌陀佛!

——下一集【修行有魔考是真的嗎?】


相關焦點

  • 怎樣廣結善緣
    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
  • 什麼叫結善緣呢?
    慧廣法師:所謂結善緣,就是讓一種善的力量來充當你的助緣,它與你的努力因緣和合,便能產生一種善的結果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一個人只要肯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結善緣,總能得到上天的眷顧。行善事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範仲淹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暗下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百姓。
  • 白歆惠俯身秀姣好身材 廣結善緣消災解難
    最近一直有不幸的事發生,真的讓人很難過,除了難過以外,我們也要團結起來,一起度過難關,廣結善緣會令將來更美好。(怕不怕在農曆7月乘坐飛機?)是有點擔心,但仍要工作,也沒辦法,我會好好把握每個工作的。」最近一直有不幸的事發生,真的讓人很難過,除了難過以外,我們也要團結起來,一起度過難關,廣結善緣會令將來更美好。(怕不怕在農曆7月乘坐飛機?)
  • 【奉齋訊息】2月11日善心人隨緣供齋 廣結善緣
    2017年2月11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善心人隨緣供齋 廣結善緣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朱元璋感念這段善緣,便賜農夫做了一名縣令。很快,這件事傳到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書生耳中。書生心裡不平,提筆在廟門前寫道:「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第二年,朱元璋故地重遊,見到書生所寫,提筆回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萬事皆有因緣。
  • 多跟眾生結善緣
    問:如何對待冤親債主?答:冤親債主就是自己過去結的怨結。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講念死說不要再跟人家計較了,因為我們這一世小人多,就是過去自己結的怨結嘛。冤親也是啊,「冤」就是有冤啊,因為冤而結的那個結。那是因為跟他結惡緣來的,叫做冤親。債主,就是討債來的,討債或者是還債的一種現象、不同的現象:有的人這一世是來討債,有的人是來還債。我們的六親眷屬,有的是來還債,有的是來討債的。討債的就是把我們弄得很苦的那個就是討債鬼;那個來報恩的,就是又會孝順啊,又會照顧我們的,就是來還債的。
  • 曬曬三哥苗僑偉的豪宅,在娛樂圈廣結善緣,連客廳都比常人家要大
    曬曬三哥苗僑偉的豪宅,在娛樂圈廣結善緣,連客廳都比常人家要大苗僑偉這個人,對於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的,他算是香港演藝圈中的老戲骨了,而且還是實力派的,對於喜歡看香港警匪片的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的,比如《使徒行者》系列中就有著他的身影,如今62歲的他還在圈子裡打拼,實在是厲害,那麼他所住的房子會是什麼樣的
  • 廣結善緣,才會有人緣
    只要願意為人付出,播下的善緣善種,久而久之,自會開花結果。賈誼是西漢時期漢文帝的大臣,他年紀輕輕就才高八鬥、器識非凡,十八歲時能夠誦詩作文,二十歲就被朝廷徵召為博士。尤其,當漢文帝對博士們提出一些諮詢問題,常常只有賈誼回答得出來,因此頗得皇帝賞識。
  • 無緣時又該如何結善緣?
    那麼無緣的時候該怎麼結善緣呢?有這樣一個由無緣到「結善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外出化緣,天馬上就黑了,他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下起了滂沱大雨,而且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不能停雨。這個時候這位和尚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於是加快腳步來到莊園避雨。老和尚敲開莊園的大門,問明來意。誰知開門的這個僕人卻說到:「我家主人說他向來不近僧道,與你無緣。
  • 珍惜善緣
    此生總是遇到好人好事,總能有人幫助,這是善緣,這個善緣是過去結下的,說明這個人過去種下了善因,所以有善的果。遇到不順的時候,也可能是因為自己前世欠下的債,只是在輪迴中,忘記了自己曾經做下的過錯,這時不要把原因都推到外界或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想著逃避,要懂得以善來化解這個怨結。緣使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恩怨得以回報。
  • 傳喜法師:未成佛先結善緣
    佛陀笑著跟大家說:「過去有一世,我與阿難也在一起,某次當我們在外行走的時候,看到一隻死老鼠,我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阿難卻把它拿到路邊,挖土埋葬,還給它念了兩句佛號,就此結下善緣,今世阿難簡單幾句佛法,就讓他開悟了。而我僅看它一眼沒有結上緣,所以這一輩子我見到他,跟他講法,他不要聽。」由此可見,結善緣是非常重要的。
  • 結善緣的好方法,念《普門品》回向給他.
    那怎麼樣才有福報?要知道,觀音菩薩是慈悲的,我們心慈悲時,走到哪裡,都會遇到善人和好人,哪怕遇到了壞人,壞人也會被慈悲感化,變成好人。         業其實是可見的,你遇到的人,碰到的事情,乃至你身體是否健康,這些就是業的外在顯現。是可見的。善業重的人,會感召到善人,惡業重的人,就會感召到惡人。觀察一下自己,就知道自己的業障。
  • 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
  • 國家得善治,企業結善緣,社會多善意
    何謂美好生活,可能千人千味,生活富足,環境友好,精神充實,身體健康,維度可以有很多,但都離不開三個「善」字:國家得善治,企業結善緣,社會多善意。這既是老話題,也有新意思。因為,剛剛過去的2020年確實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國際形勢風雲突變,使得這三個「善」字更顯得彌足珍貴意味深長。生而為人,也生而為國民。國為民而立,國治則民享。
  • ​善緣堂徵稿第一批入圍作品
    善緣皆系紅塵物,一顆仁心在舌尖。002號作品 西江月·為善緣堂齋食而作醉裡紅顏易老,夢中白髮如絲。天涯踽踽路難知,都說時光一指。得意何妨齋食,養生未必靈芝?善緣堂上酒顛痴,飲盡前塵往事!003號作品西江月·為善緣堂齋食而作君子修身鄙肉,東坡愛竹成詩。人生得意自心知,莫可驕奢放肆。富貴無非遇勢,貧寒未必趨時?善緣廣種遍松茲,豈是城南舊事!
  • 海濤法師開示:供養三寶可得5種利益,結善緣、減業障、無上福田
    發心設齋供眾成就道場,不僅能廣結善緣、減輕業障,長養布施喜舍之心,更為未來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
  • 「種善因,結善緣」:為何經常夢到已故的親人?看完你就知道了!
    經常夢到已故親人,不是壞事,這樣的夢是在提醒你,要廣種善因,廣結善緣,好人才有好夢。感恩閱讀與分享。結語朋友們,「種善因,結善緣」:為何經常夢到已故的親人?看完你就知道了!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 陳昭瑋老師經驗分享會 鼓勵青年廣結善緣
    老師通過他"廣結善緣"而獲得機會的故事啟發我們要身體力行的與每一個人結緣,要以最美的微笑面對他人,因為將來可能因為你結的一個善緣,而收穫到一個好的果報。
  • 若水蓮衣.禪意生活館.六月非常「善緣」
    若水蓮衣.禪意生活館(蘇州)一布衣 一修身 一香道 一古琴 一書畫 一瑜伽 電話:13814861667若水蓮衣若水.蓮衣.禪意生活館:廣結善緣 安和平靜 身心自在推廣:「自由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