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2021-03-02 儒風大家

善,是一種修養,善,是一種福德。

一個人只要肯多行善事、多交善友、多結善緣,總能得到上天的眷顧。

行善事

行善,是畢生的修行。

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

東平王回答:「為善最樂。」

範仲淹出身貧寒,年輕時曾暗下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百姓。

後來他做了官,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沒有土地的人耕種。

還為治下百姓提供飯食、衣服,凡是有婚喪嫁娶的,又拿錢補貼他們。

範家在蘇州買下一處住宅,風水先生看過後,連說此屋風水極好,後代必出大官。

範仲淹聽罷,決定把宅子捐給鄉裡,改作學堂。

他認為,讓城中百姓的子孫都能出人頭地,遠勝過一家獨自享福。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

範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

《周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錢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

積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德於冥冥當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你只管多行善事,福報早已來到你和家人的身旁。

交善友 

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交友關乎一生的成敗,必須擇善而交。

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見《孔子家語》)

意思是說,常與善人相處,就像生活在種滿蘭芝仙草的溫暖花房,時間長了便察覺不到香味,那是因為已經習慣了善行的芬芳;

常與不善的人相處,就像住進了滿是臭魚爛蝦的海鮮市場,時間長了便察覺不到腥味,也是因為聞慣了惡行的腐臭。

聖人此言是在告誡我們:與人相處,先看人品。

心地善良的人,不僅品行高尚,一言一行更是值得尊敬效仿。

與這樣的人交友,何樂而不為?

結善緣

某一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巡體察民情。

他走到一座古廟前時,又累又渴,就坐下來休息。

恰好被一位農夫看到,就把自己隨身帶著的一壺茶拿給了他。

朱元璋感念這段善緣,便賜農夫做了一名縣令。

很快,這件事傳到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書生耳中。

書生心裡不平,提筆在廟門前寫道:「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

第二年,朱元璋故地重遊,見到書生所寫,提筆回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萬事皆有因緣。如果事事順利,遇事總有人幫,那是因為過去種下了善因,結下了善緣。

有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就與過路的行人結下了善緣;

有人在河上造一座橋梁,就與兩岸的居民結下了善緣;

有人在田邊挖一口水井,就與吃水的人們結下了善緣。

一句暖心的話,一個善意的微笑,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都能廣結善緣。

人只要有善心,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

相關焦點

  • 行善事,交善友,結善緣!
    行善,是畢生的修行。漢明帝與東平王閒聊時,明帝問曰:「天下何事為樂?」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朱元璋感念這段善緣,便賜農夫做了一名縣令。很快,這件事傳到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書生耳中。書生心裡不平,提筆在廟門前寫道:「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第二年,朱元璋故地重遊,見到書生所寫,提筆回到:「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萬事皆有因緣。
  • 多跟眾生結善緣
    問:如何對待冤親債主?答:冤親債主就是自己過去結的怨結。所以為什麼我們現在講念死說不要再跟人家計較了,因為我們這一世小人多,就是過去自己結的怨結嘛。冤親也是啊,「冤」就是有冤啊,因為冤而結的那個結。冤親,就是為什麼這一世成為六親眷屬?那是因為跟他結惡緣來的,叫做冤親。債主,就是討債來的,討債或者是還債的一種現象、不同的現象:有的人這一世是來討債,有的人是來還債。我們的六親眷屬,有的是來還債,有的是來討債的。
  • 珍惜善緣
    生命的元神是不滅的,好象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繩子,把人及與其有緣的人與事牢牢地拴在一起。人是隨緣來到世上的,家人、親戚、朋友、師生、熟人等等,人和人在社會網中建立起的各種關係,這都是緣。此生總是遇到好人好事,總能有人幫助,這是善緣,這個善緣是過去結下的,說明這個人過去種下了善因,所以有善的果。
  • 怎樣廣結善緣
    >
  • 什麼叫結善緣呢?
    慧廣法師:所謂結善緣,就是讓一種善的力量來充當你的助緣,它與你的努力因緣和合,便能產生一種善的結果
  •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弘法節目,我們將繼續進行「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系列的節目,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議題內涵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  如何才是廣結善緣?我們知道,廣結善緣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但是如何才是廣結善緣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在討論這個議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先探討的一個問題是:所謂的緣有哪些?如何才是善緣呢?那廣結善緣的目的是什麼?
  • 廣結善緣,才會有人緣
    只要願意為人付出,播下的善緣善種,久而久之,自會開花結果。賈誼是西漢時期漢文帝的大臣,他年紀輕輕就才高八鬥、器識非凡,十八歲時能夠誦詩作文,二十歲就被朝廷徵召為博士。尤其,當漢文帝對博士們提出一些諮詢問題,常常只有賈誼回答得出來,因此頗得皇帝賞識。
  • 傳喜法師:未成佛先結善緣
    佛陀笑著跟大家說:「過去有一世,我與阿難也在一起,某次當我們在外行走的時候,看到一隻死老鼠,我只是看了一眼就走了;阿難卻把它拿到路邊,挖土埋葬,還給它念了兩句佛號,就此結下善緣,今世阿難簡單幾句佛法,就讓他開悟了。而我僅看它一眼沒有結上緣,所以這一輩子我見到他,跟他講法,他不要聽。」由此可見,結善緣是非常重要的。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請及時行善
    大力行善的人,自然會有善報,經常行善的人身上,有一種溫潤的暖意。做人一定不要做虧心事,因為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活得坦蕩蕩,做的事情坦蕩蕩,那他必然有一身的正氣和溫暖。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心安,不管在何種情況下,心安都是幸福,都是自己給自己種下的最大福田。那些真正行善積德的人,他的人生自然會有好報。
  • 結善緣的好方法,念《普門品》回向給他.
    那想要結善緣,最好的方法,是念《普門品》回向給天下所有的有緣人,這樣善緣會慢慢增多。好人就會很多。很多人去普陀山朝拜,不管是獨自去,還是跟團去,冥冥之中,都會遇到許多貴人幫忙。為什麼?其實是我們發了一念心,感應了觀音菩薩,也感應了周圍有善心的人,他們就會熱心相助。         有的人說,身邊小人多,要防止小人。其實沒有所謂的小人。
  • 無緣時又該如何結善緣?
    那麼無緣的時候該怎麼結善緣呢?有這樣一個由無緣到「結善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外出化緣,天馬上就黑了,他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下起了滂沱大雨,而且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不能停雨。這個時候這位和尚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於是加快腳步來到莊園避雨。老和尚敲開莊園的大門,問明來意。誰知開門的這個僕人卻說到:「我家主人說他向來不近僧道,與你無緣。
  • 國家得善治,企業結善緣,社會多善意
    站在新年的門檻前,你也許心動如初,追隨夢想的腳步;你也許心靜如水,任由生活的浮沉;你也許盼著長大,好去做想做之事;你也許防著變老,好樂享快意人生;你也許日程滿滿,無暇去想時間都去哪兒了;你也許無所事事,有話要說意義就在這裡了。也許,更多的你是在兩極之間遊移,日子不好不壞,想法若有若無,情緒時起時落,心勁忽高忽低。如此而已。不過,人還是要有點兒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 白歆惠俯身秀姣好身材 廣結善緣消災解難
    沒談過,如果女孩子提出要談論結婚的事,那會很不浪漫。(對方求婚時想收多大的鑽石戒指?)鑽石的話就要看他的能力,我怕有一天他交不出來,所以早已儲錢準備買鑽石。(也要對方跪地求婚嗎?)不一定要呢!」提到菲律賓挾持人質事件,白歆惠說:「我非常驚訝,爸爸媽媽也很感氣憤!人命為何沒有好好保護?希望往生者能夠得到人生另一個地方的祝福。」至於黑龍江墜機事件?白歆惠一臉疑惑:「我不知道,天啊!
  • 口出是非,惡言消福,結惡緣,美言讚嘆添福,多善緣
    【口出是非惡言消福結惡緣,美言讚嘆添福多善緣】濤法師開示:
  • 【奉齋訊息】2月11日善心人隨緣供齋 廣結善緣
    2017年2月11日【正月十五】/元宵節,善心人隨緣供齋 廣結善緣
  • 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  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只要人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
  • 【正能量】心誠交善友,品正遇貴人
    心誠交善友,品正遇貴人
  • 最積陰德六件事,任何人都可完成,儘量多做,福報自來!
    對萬物有仁慈之心,向善秉持「無所求」的心態,急人之急扶危布施,行善舉卻無需要別人知道,這就是「陰德」。生活中處處有善,以下這六件事最積陰德,任何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知善為善,儘量多做,福報自然會綿長!一、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若為樂布施,後必得安樂」。
  • 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03多結善緣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積德行善不在於你做了多麼偉大的事,而是從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積累而成,自古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堅持與身邊的人、與生命中遇見的每個人結下善緣,將來你就能收穫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