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福清
官方新聞平臺,每天推送福清最權威信息。
天大地大,民生為大。
30年砥礪奮進,30年櫛風沐雨,30年披荊斬棘,30年春華秋實,福清著力補齊民生短板,通過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建設「健康福清」,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等厚植民生「幸福」根基,努力實現人民生活「高品質」。
「有學上」轉道「上好學」
鳳凰山麓,福清一中。上課鈴響,倪雅琴老師像往常一樣走進熟悉的高二年14班,開始給學生們上歷史課。她拿起白板筆,轉向身後的智慧黑板開始板書。這是學校前幾年添置的智慧黑板,不僅方便板書,還有記憶功能,將教師從傳統的「粉筆+黑板+幻燈片」的教學方式中解放出來。
圖/福清一中官網
從福清一中學子到福清一中教師,倪雅琴見證了福清30年教育改革的變遷。從教學手段,到辦學條件,再到教師隊伍,福清一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福清一中的變化,是福清辦學條件改善的一個縮影。
圖/福清一中官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了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到優質教育、實現「上好學」的願望,福清找準教育「短板」,精準發力,促進各類教育資源朝優質、均衡、有特色的方向發展,創新學校辦學模式——「名校+分校」「名校+新建校」。
近年來,福清投入大量資金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並創新學校建設模式——名校辦分校,啟動二中新校區、僑中第二校區、實驗小學第二校區、濱江小學第二校區、特殊教育學校新校區等學校建設項目,合理分布優質教育資源配置,緩解供需矛盾。加大政府統籌調控力度,推進住宅小區配建一批學校辦學工作,確保解決周邊學生上學問題。通過實施義務教育小片區管理、學校聯盟、強校弱校捆綁共建、校長教師交流互派等方式,拉近城鄉教育教學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僅近3年來,福清就投入約10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7所、幼兒園18所,建設校舍40多萬平方米,新增學位近2萬個。
同時,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實施集團化辦學,推動建成以福清一中、福清三中、濱江小學、福清實驗小學、城關小學等優質校為龍頭的5個中小學教育集團;普惠學額覆蓋率達88.3%,實現從學生「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跨越式發展。
數據背後是福清教育發展的生動變化,一棟棟美麗的校舍拔地而起、一座座美麗的校園相繼落成,越來越強的師資力量、越來越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斷湧入福清教育領域。
尤其是今年8月底,福清一中音西校區、福清實驗小學虎溪校區等6所新建學校集中交付使用,大大緩解音西街道、龍江街道、宏路街道等片區生源密集、布局不均、學位不足等教育短板問題。
30年來,福清教育事業伴隨著城市發展的步伐闊步向前,孩子從「有學上」轉道「上好學」,教育惠及到了福清每個家庭。
「網際網路+醫療」解決「看病難」
今年11月,福清市醫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授予「綜合防治卒中中心」單位,成為福州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30年來,福清的醫療衛生在醫療設備、醫生技術、醫療政策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退休醫生楊爾隆從醫50餘年,見證著福清縣醫院到福清市醫院的巨大變遷。
楊爾隆清晰地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初,福清城區僅有一臺120救護車往返街巷搶救生命。
2018年底,福清啟動「空中120」,正式打通航空醫療救援通道,隨時待命的救援直升機填補了福清市航空醫療救援的空白,開啟了生命危重人員的空中救命線,為「黃金1小時」的生命救援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健康是每個人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2015年3月,經過近4年的緊張建設,國內規模最大的縣級婦幼保健院——福清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全面建成投用。2016年12月,投資3.6億元的福清醫院新院完成搬遷工作,並於次日實現門診對外開放。兩家新院的相繼建成和投用,以及「空地立體」的緊急醫療救援新模式,給福清百萬兒女送來一份「健康大禮包」。
圖/陳健
從早期群眾看病的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從條件簡陋的鄉村診所到設備先進的現代化醫院、衛生院……如今,人們在福清各個醫院看病,均可提前通過手機或在自助服務機上完成掛號、建檔、交費。身穿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們穿梭在醫院大廳,及時妥善地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同時,通過「掌上醫院」平臺,醫護人員可以遠程查看住院病人實時診療情況,並直接將相關信息實時傳輸到醫院信息系統應用綜合平臺進行分析、處理和儲存,最大限度地改善群眾就醫體驗,讓群眾享受到「網際網路+醫療」之便捷。
圖/福清市第三醫院
隨著我市衛健事業「補短板」項目快速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今年,以福清市醫院、福清市第三醫院作為牽頭醫院,福清整合24家基層醫療機構,組建了2個醫共體,著力破解區域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基層人才短缺等瓶頸問題,優化醫療資源配置。今年,我市就啟動了13個補短板項目,總投資達7億多元。同時,我市還將繼續推進福清市醫院二期、福清市疾控中心、福清市中醫院住院大樓項目建設,推進硬體提升。
30年來,福清醫療衛生工作全面深化,醫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醫療執業環境不斷優化,為全市人民鋪就了一條健康之路。
「廣覆蓋」替代「低水平」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城鎮到農村,從職工到全民……福清社會保障工作不斷開拓創新,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社保制度完成城鄉全覆蓋,社保待遇和城鄉社會救助水平大幅提升,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今年9月底,陳福生突發左腦血管爆裂被送進醫院治療。經過2個多月的治療,江陰鎮的陳福生已經能倚靠著助行器緩緩行走。讓陳福生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醫療費用報銷了一大半。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都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點,撤縣建市30年,福清百姓享受越來越多的社會保障。2006年,福清實行新農合試點,農民醫療保障從無到有。2007年10月,福清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把游離在城鎮職工和農民之外的居民納入醫保範圍,覆蓋面逐年擴大,此後又出臺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新農合門診優惠救治、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等惠民政策,降低了大病起付標準,提高了報銷額度,有效解決了「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如今,福清參合率已達100%,實現了應保盡保。
圖/福清市醫院
2011年7月,我市被列入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試點縣。這一年,福清約有13萬符合參保條件的60周歲以上老人領到55元的基礎養老金。2013年12月,福清實施更惠民的「居民保」新規後,全市16萬參保居民每人每月可多領到30元養老金。
社會保障一小步,幸福生活一大步。今年10月,由《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推出,客觀反映中國縣域社會保障狀況的「2020中國社會保障百佳縣市」榜單出爐,福清市躋身榜單第7位。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福清市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32%,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目標。同時,社會保險待遇水平不斷提高,城居保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1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