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8【古典-室內樂】貝爾納迪尼四重奏 - 圍繞莫扎特的雙簧管四重奏黃金時代之旅 (2021) [24-96]

2021-02-16 無盡音源

20210208【古典-室內樂】貝爾納迪尼四重奏 - 圍繞莫扎特的雙簧管四重奏黃金時代之旅  (2021) [24-96]

Quartetto Bernardini - Around Mozart_A Journey Through the Golden Age of the Oboe Quartet (2021) [24-96]

會員可在微信群獲取連結,更多會員信息請關注訂閱號「無盡音源」!

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2238wx/quartetto-bernardini-around-mozart-a-journey-through-the-golden-age-of-the-oboe-quartet

專輯發行:

2021

HRA發布:

29.01.2021

標籤:Arcana

流派:古典

子體裁:室內樂

藝術家:貝爾納迪尼四重奏

作曲:巴赫、莫扎特、博克薩、多特扎爾、羅拉、德魯舍茨基

大約在1800年,為雙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四重奏是最常見的包含這種管樂器的室內樂類型。

大約從1760年起,弦樂四重奏取代了巴洛克三重奏奏鳴曲中的兩把小提琴和連奏曲,中提琴承擔起了填充和聲的功能,而這一角色以前一直屬於鍵盤樂器。

同時,雙簧管四重奏接管了雙簧管、小提琴和連奏三重奏奏鳴曲的角色和空間。

今天,我們可以數出1770年至1820年間用歐盟繩索創作的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的數百首四重奏。

這張唱片提出了一次穿越這個樂團繁榮的時代和地方的航行,收集了六首形式多樣的作品,這些作品是由今天多少有名氣的作曲家創作的,跨越了兩代人左右。


其中包括四重奏,靈感來自當時一些最偉大的演奏家,如費舍爾、拉姆、德魯舍茨基、博克薩和伊馮,這些音樂家塑造了雙簧管的歷史。

考慮到雙簧管的聲音主要取決於演奏者和簧片的質量,我們認為使用五個具有不同音調和特徵的原雙簧管(我們將在下面簡要描述)會很有趣,每個原雙簧管在歷史上都與所演奏的音樂相聯繫。


儘管他們都只有兩個鍵,這些雙簧管一起代表了樂器的演變,平行於四重奏雙簧管和弦樂,因此從1770年至1820年。

每隻雙簧管都配有不同的簧片,靈感來自罕見的歷史模型。同時,對於弦樂器,我們試圖仔細地遵循當代手冊的精確說明,例如路易斯·斯波爾的手冊,在提琴、弓弦和顫音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我們還根據音樂風格的演變使用了不同的弓。

卡洛·帕蘭卡的雙簧管,都靈,約1750年——雅各布·格蘭德曼,德勒斯登,1784年——克裡斯託夫·德魯斯,巴黎,約1785年——海因裡希·格倫塞,德勒斯登,約1810年——埃梅內吉爾多·馬加扎裡,博洛尼亞1799年

尼古洛·阿馬蒂的小提琴,克雷莫納,1643年。約翰·多德的弓,倫敦,約1775年,弗朗索瓦·裘德·高拉德,巴黎,約1815年

中提琴由愛德華施文,沃爾斯羅德,2006年,基於奧多爾迪。託馬斯·格貝思(Thomas Gerbeth)的《弓》,2006年,基於1770年的模型和1800年左右的匿名英文模型

埃吉迪厄斯諾克的大提琴,布魯塞爾,約1720年。約翰多德的弓,倫敦,約1785年和讓亞當,帕斯,約1840年

音高(a』):

Tr.01-02=421赫茲

Tr.03-05=426赫茲

Tr.06-10,13=430赫茲

Tr.11-12=440赫茲


倫敦,約1770年


約翰·克裡斯蒂安·巴赫經常喜歡和他的朋友們,雙簧管演奏家約翰·克裡斯蒂安·菲舍爾(1733-1800)以及大提琴和甘巴演奏家卡爾·弗裡德裡希·亞伯(Carl Friedrich Abel)聚在一起演奏室內樂,他們後來將在巴赫·亞伯的音樂會上演奏室內樂。在B公寓演奏巴赫的四重奏,我們重新喚起了這個倫敦撒克遜流亡者社區的歡樂,他們都是畫家託馬斯·蓋恩斯伯勒的朋友,他給我們留下了一些他們的精彩肖像。這種風格與他的父親塞巴斯蒂安相去甚遠,克裡斯蒂安是他的小兒子。毫無疑問,正是他在義大利的學習促使他採用了一種風格,其特點是有吸引力的可唱旋律,低音線僅限於標記節奏和和聲,以及透明的對位。即使有少數手稿將這首四重奏歸於海頓或亞伯,也明顯與克裡斯蒂安·巴赫(Christian Bach)的六首四重奏(作品8)相似,這首四重奏也有兩個樂章,1770年在倫敦出版,並在阿姆斯特丹、巴黎和柏林再版。這些可能是最早的雙簧管四重奏,一些版本仍然有一個數字低音。

都靈的卡洛·帕蘭卡(Carlo Palanca,1691-1783)使用雙簧管;音高:a'=421赫茲。帕蘭卡一生都與都靈有魅力的雙簧管演奏家亞歷山德羅·貝索齊(Alessandro Besozzi,1701-1793)合作。在菲舍爾搬到倫敦之前,貝索齊教他。與早期的雙簧管相比,帕蘭卡的雙簧管是最早採用窄孔薄壁結構建造的雙簧管之一,這些特點從1750年左右開始迅速獲得成功,並傳遍了整個歐洲,這可能是因為在高音區有著明亮的聲音和更大的靈活性。

慕尼黑,1781年


在創作歌劇《伊多梅內奧系列》(seria Idomeneo)並將其搬上舞臺時,沃爾夫·岡阿馬迪斯·莫扎特(Wolf gang Amadeus Mozart)抽出一點時間為他的朋友弗裡德裡希·拉姆(Friedrich Ramm,1744-1813)創作了他唯一的雙簧管四重奏(K.370/368b),他於1777年在曼海姆認識他,並在給他父親的信中讚揚了他的音質和演奏風格。對莫扎特來說,四重奏是一種激情: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為弦樂創作了26首四重奏。拉姆是卓越的曼海姆管弦樂團的首席雙簧管,當他把宮廷從曼海姆搬到慕尼黑時,該管弦樂團陪伴著巴伐利亞的選舉人卡爾·西奧多王子。他耀眼的職業生涯導致出現在義大利,巴黎,倫敦和柏林。後來他和貝多芬一起演奏室內樂。莫扎特允許他演奏一首1777年為朱塞佩·弗倫迪斯(Giuseppe Ferlendis)創作的曲子,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敬意。拉姆在短時間內至少表演了五次,使之成為他的「戰馬」,正如莫扎特在給父親的信中所說。拉姆的《布拉夫拉》無疑激發了莫扎特的創作靈感,莫扎特的四重奏一氣呵成,以一種實驗性的方式挑戰了雙簧管演奏家的高超技藝,無論是在使用三個高音時,是否超過了當時樂器的正常上限(第三個八度音階中的E、E和F),或者在某些對合奏要求很高的段落中,比如朗多大結局中的13小節,雙簧管和弦樂在不同的時間段演奏。莫扎特很難想像這首曲子會成為雙簧管曲目中的裡程碑。

雙簧管演奏的是來自不同樂器的組合,全部來自德勒斯登的雅各布·格蘭德曼(1726-1800)的作坊。鐘上印著1784年的日期。螺距:a』=426 Hz。與當時其他管樂器的建設者不同,格倫德曼擅長雙簧管,深受當時德國雙簧管演奏家的推崇。他可能與雙簧管演奏家卡洛·貝索齊(1738-1791)合作,後者是亞歷山德羅的侄子,出生在德勒斯登,幾乎在那裡生活了一輩子。我很感激我的朋友和同事愛德華韋斯利為我提供了中間關節和鍾他的財產這雙簧管。


巴黎,約1806年


查爾斯·博赫薩從波希米亞來到法國時還是個年輕人。在一支軍樂隊短暫的演奏生涯之後,他在裡昂和波爾多的歌劇院擔任雙簧管演奏家。他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作為一名作曲家非常活躍。他經常給自己籤上「查爾斯·博赫薩·佩雷」的名字,以區別於他更著名的兒子,一個豎琴手和逃犯。博查·佩重新出版了兩部作品集,共有五首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四重奏。除此之外,這裡還記錄了這首作品的死後版本,最受浪漫愛情喜愛的「Les plus jolis mots/àdeux époques de la vie」,靈感來自巴黎流行歌手亨利·諾埃爾·吉爾斯(1778-1834)的一首流行歌曲,於1802年至1806年首次為《voice and guitar》出版。在F小調開場的戲劇大師之後,伴隨著博克薩的華彩樂段,出現了著名的主題及其四個變奏曲(包括一個小調中的一個變奏曲),這些變奏曲以過渡的方式插入了短插曲。如果雙簧管在演奏技巧和表現力方面顯然是主角的話,大提琴也被分配了一個因其明顯的可歌可泣而引人注目的部分。

雙簧管是由巴黎的克裡斯託夫·德魯斯(1729-1794)建造的。螺距:a』=430Hz。受帕蘭卡模型的啟發,德盧斯雙簧管在德盧斯死後仍廣受讚譽。在1802年由巴黎音樂學院院長約瑟夫·弗朗索瓦·加尼爾(1755-1825)出版的《豪特布瓦之路》中,它被稱為典範。

德勒斯登,1818年


朱斯特斯·約翰·弗裡德裡希·多特扎爾的名氣如今與他的四卷大提琴教學手冊聯繫在一起,如今仍然廣泛用於大提琴教學。這部作品似乎使大量的交響樂、序曲、音樂會和室內樂黯然失色。1811年生於圖林根,定居德勒斯登,成為宮廷管弦樂團的大提琴手,創立了阿卡德米四重奏,並在音樂學院任教。他唯一的雙簧管四重奏,這是在四個樂章,是其中最擴展的作品為這一組合。主調性是F大調,D小調有一個緩慢的樂章,如莫扎特的四重奏;然而,多扎爾增加了一個小步舞曲和三重奏,再現了古典交響樂的形式。奇怪的是,在小步舞曲中雙簧管是無聲的,而它在三重奏中演奏,仿佛作曲家想在其他樂章的演奏中給雙簧管演奏者一個休息的時間。事實上,無論是在開場快板還是迴旋曲的結尾,雙簧管的部分都是非常精湛的,使用高音的頻率甚至比莫扎特更高,更隨意。多特·薩伊的四重奏可能是為雙簧管寫的最後一首四重奏之一,因為雙簧管部分沒有其他關鍵的音符。

雙簧管是由德勒斯登的海因裡希·格倫瑟(1764-1813)創作的。螺距:a』=430Hz。海因裡希·格倫塞的作坊是這一時期所有木管樂器中產量最多的,他的樂器在許多歐洲國家受到珍視和使用。這雙簧管是用古代的材料製成的,有象牙戒指和銀鑰匙。可能是為一位傑出的贊助人做的。

米蘭,1814年


亞歷山德羅·羅拉是19世紀前30年米蘭最重要、最有魅力、最受追捧的穆西人之一。作為拉斯卡拉管弦樂團的領導人和指揮,他提高了管弦樂團的水平,使其成為國際知名的機構。此外,羅拉是第一位小提琴教授和viola教授在米蘭的地區音樂學院迪穆西卡從1808成立至1835,他也成為其導演。他以與年輕的帕格尼尼的友誼而聞名。羅拉最大的優點之一是,他是最早在義大利化解同時代莫扎特和貝多芬音樂的人之一。羅拉是一位多產的弦樂室內樂、交響樂、芭蕾舞和理論作品的作曲家,他還為「風之獨奏」創作過作品。他的短笛四重奏《雙簧管與弦樂》證明了他對音樂學院的奉獻精神,這首短笛四重奏於1814年6月8日在音樂學院的一場音樂會上由他的學生卡洛·伊馮(1798-1854)演奏,他剛滿16歲。僅僅三年後,伊馮成為雙簧管教授後,同樣的音樂學院和首席雙簧管在拉斯卡拉。在一段介紹性的,如歌般的浪漫之後,接下來是一首輝煌的迴旋曲(快板),其中插入了流行的主題,包括風笛的聲音和其他娛樂性的喚起。小提琴部分是值得作曲家的聲譽,人們不禁要問,是不是羅拉自己和伊馮一起演奏的,是不是他最有天賦的學生之一。

雙簧管是由博洛尼亞的Ermenegildo Magazari(1767-1834)建造的。鐘的日期是1799年。螺距:a』=440 Hz。這種樂器非常輕,缺乏現代雙簧管的典型的轉彎。這些特點是其聲音特別刺耳的原因。

布達佩斯,約1802年


波西米亞雙簧管演奏家吉爾̌我̌德魯茲̌埃基́,或喬治德魯舍茨基,因為他喜歡籤署自己,是作曲家誰寫了最多的四重奏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其中,今天已知的不下17個,還有一個四重奏代替雙簧管。安東尼奧·貝索齊的學生,在德勒斯登,從1762年到1775年,他在一個軍樂隊演奏。大約1783年,他去了維也納,1786年去了布拉提斯拉瓦,1794年去了佩斯特(布達佩斯的一部分)。1802年,他在布達佩斯為約瑟夫·安東·約翰大公服務。就在這時,德魯舍茨基的創作活動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似乎這位作曲家現在有時間沉浸在他的作品中,研究理論來源和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如果說到那時為止,德魯舍茨基還以他的管樂合奏曲和一些交響樂而聞名的話,那麼他現在主要致力於神聖的音樂創作,除了室內樂之外,還創作彌撒曲、獻禮曲和漸變曲。在這首音樂中,德魯舍茨基開始嘗試,引用巴赫、莫扎特和海頓的話,歡笑、哭泣和沉思。他的四重奏聖歌。克倫伯格是我們劇目中最獨特的作品之一。它是基於馬丁路德的合唱,巴赫用在他的大合唱BWV 38和合唱BWV 686和687。德魯舍茨基顯然是從他對巴赫弟子約翰·菲利普·克倫伯格的書的研究中得知這一點的,這本書於1782年在柏林出版。德魯舍茨基把旋律變成了雙簧管和弦樂三重奏的一個上升和增強和諧的本原,從而揭示了音樂是永恆的美和人類不可剝奪的財富。

雙簧管演奏的樂器與海因裡希·格倫瑟在多扎爾的作品中使用的樂器相同。

看完記得點「分享」+「贊」+「在看」噢

相關焦點

  • '耶路撒冷四重奏'
    『耶路撒冷四重奏』---- 小提琴家Alexander Pavlovsky和Sergei Bresler,中提琴家Ori Kam和大提琴家Kyril Zlotnikov是以色列著名的弦樂四重奏組合。該四重奏將於6月11日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出,開啟他們的亞洲巡演,屆時他們會演奏Mozart, Smetana和Bartok的曲目。
  • 藝術品評丨管樂世界——木管五重奏之旅!
    在本期藝術品評中,我們再次進入管樂世界中,評賞室內樂精華——木管五重奏之旅。木管五重奏是由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以及圓號五種管樂器在一起合奏的音樂表現形式。這種形式的確立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演變,作曲家為之付出了大量探索和努力。
  • 聆聽經典 莫扎特唯一的《鋼琴五重奏》K452(完整版)
    2016年5月,在英國什羅普郡舉行的惠廷頓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上,來自倫敦等交響樂團的樂手(Caspar Frantz鋼琴、Chris Richards單簧管、Joost Bosdijk巴松、Katy Woolley圓號、Olivier Stankiewicz雙簧管)演奏了莫扎特的《降E大調鋼琴與管樂五重奏》K452,請看視頻。
  • 古典與新生—— 法國阿洛德四重奏樂團瀋陽音樂會明日開票
    弦樂四重奏是古典主義時期最重要的室內樂形式,其精緻小巧的編制和親切溫暖的氛圍,讓其成為18世紀宮廷貴族最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來自法國的阿洛德四重奏樂團(Arod Quartet)是目前國際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他們將在2月18日登上盛京大劇院的舞臺,演奏莫扎特、貝多芬和韋伯恩的弦樂四重奏作品,闡釋維也納樂派的發展和傳承。
  • 龍四重奏 強勢歸來!!
    提起「四重奏」這三個字,也許很多人都會立刻搖頭大呼「太高大上了」。如果你一直認為四重奏是「陽春白雪中的陽春白雪」而不想走近它,那麼這場音樂會也許能令你一改頭腦中的固有觀念,轉而迷上四重奏這一室內樂瑰寶,從而去探尋音樂世界中更多樣、更深層的許多美好。
  • 【茱莉亞四重奏】69年裡的四代人
    在國際樂壇上斐聲響譽,更有「美國室內樂第一家庭」美譽。這69年,他們歷經了那幾代成員更迭呢?他們為四重奏團定下了這樣的演奏信條:「要把新作品當作經典名曲來演奏,要把經典名曲當成新作品來演奏。」這令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成為國際頂級室內樂團體。
  • 「上交室內樂」回來了!12場音樂會續寫40年音樂傳奇
    「上交室內樂」最初是「打遊擊」,後來轉戰錦江飯店、靜安賓館、湖南路,最終在復興中路的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定居。黃蒙拉、孫穎迪、宋思衡、唐韻、王之炅、薛穎佳等一批青年演奏家是常客,剛上大學的黃蒙拉更是在這裡一口氣拉完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搬至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後,「上交室內樂」一度取名「上交之星」,成為上交音樂季的重要組成部分。
  • 木管五重奏版巴赫《音樂的奉獻》
    >是一支來自荷蘭的室內樂組合日前他們在PENTATONE公司發行了在這個公司的第三張唱片巴赫《音樂的奉獻》(Bach’s Musical Offerings)卡萊法克斯木管五重奏成立於1985年創建至今已經經過了35個年頭
  • 臺灣最具代表性室內樂團之--「魔笛單簧管四重奏」
    儼然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室內樂團之一。近年來該團更以拓展臺灣人的視野為己任,廣邀世界各地著名單簧管演奏家以及單簧管重奏團來臺演出講學 。於2003至2015年共舉辦六屆國際單簧管音樂節,提供一般聽眾與莘莘學子觀摩學習的機會, 並且固定舉辦單簧管四重奏比賽,輔導得獎者演出,希冀推廣此一重奏組合,替未來的音樂家創造更多發展空間,獲得各界熱烈的支持與迴響。
  • 20210109「古典-室內樂」SIGNUM Saxophone Quartet - Echoes(2021...
    20210109【古典-室內樂】SIGNUM Saxophone Quartet - Echoes (2021)[24-96]https://www.highresaudio.com/en/album/view/yzjvh7/signum-saxophone-quartet-echoes
  • 世界著名的弦樂四重奏組合,誰是你心中的TOP1
    海頓確定了弦樂四重奏的模式,使弦樂四重奏成為音樂家公認最理想的室內樂形式。四重奏在歐、美、亞三洲舉行告別系列音樂會,該新聞一時成為室內樂界的頭條。在團員默契達到高峰時期結束,也算是劃下完美句點。阿瑪迪烏斯四重奏因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得名,擅長演奏維也納樂派如莫扎特、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曲目。阿瑪迪烏斯在四十年歷史中長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四重奏之一。1987年,其中一位成員去世,另外三人以解散四重奏的方式紀念這位相伴四十年的老友。
  • 【Music音樂世界】聆聽經典莫扎特唯一的《降E大調鋼琴與管樂五重奏》K452(完整版)
    莫扎特的《降E大調鋼琴與管樂五重奏》K452,這部作品完成於1784年3月30日,次日即在維也納皇家宮廷劇院上演
  • 要真正理解貝多芬和莫扎特,去聽室內樂
    人們印象中,室內樂常由四五人的「小班子」奏來,演出場地通常是三五百人的小型音樂廳,沒有「大事件」那樣的熱鬧,仿佛一場私人集會。但可以說,正是室內樂架起了交響與獨奏,甚至可以說是前者的先聲和基礎。  室內樂的所謂「室內」,從起源說,便是區別於「室外」的。
  • 【茱莉亞四重奏】關於「格萊美」那點事兒
    69歲高齡專業領獎格萊美半世紀話說美國國家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於2010年12月22日公布了第53屆格萊美音樂獎終身成就獎(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名單。這個獎,當然每個人,或者每個團體,一生只能獲得一次,以這個邏輯推斷,所以,至少看起來,一般都在藝術家十分年長或者健康狀況堪憂的時候進行認定的,有不少是在藝術家死後頒發。在受到嘉獎之前,茱莉亞四重奏所錄製的貝多芬,勳伯格弦樂四重奏全集和拉威爾,德彪西的四重奏都贏得了格萊美大獎。因此他們在2011年榮獲了第五個葛萊美獎——終身成就獎也並非意外。
  • 中央音樂學院——古典吉他重奏音樂會
    中央音樂學院——古典吉他重奏音樂會無錫音樂廳時間:2018年10月14日 下午 3:00演出內容以交響樂、室內樂、獨唱、合唱等賞析為主,著力推動高雅藝術在無錫的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原則上每兩周一場。FM91.4無錫音樂廣播與智慧無錫同步音視頻直播。
  • 一場不容錯過的木管五重奏
    記得在樂季開始的時候小編就收到過後臺觀眾的留言有的觀眾非常喜歡小型室內樂還有重奏音樂會
  • 劇院小科普 | 在室內演就叫室內樂嗎?
    種類多如牛毛,搭配千變萬化 基本上來說,能在一個大客廳內演奏的都算「室內樂」,因此,奏鳴曲通常也被歸為「室內樂」,但普遍情況下我們更常將其稱作「某某演奏家的獨奏會」。重奏是「室內樂」中最重頭的部分,甚至我們通常語境下的「室內樂」就等同於「重奏」。
  • 「音樂的色彩」果醬四重奏馬丘比丘專場演出
    QUARTET(果醬四重奏),除了弦樂四重奏(QUARTET)的作品外,也根據不同情況,做一些弦樂二重奏(DUET)、三重奏(TRIO)的作品。同時,也與不同的音樂人、藝術家進行各種有趣的跨界合作。坦白說,這四位音樂人合作重奏音樂是危險的,因為他們每一位都在各自的獨奏領域有所成就,但是因為友誼、因為對音樂純粹的熱愛,以及共同的藝術追求,他們走到一起,共同探索重奏音樂的偉大內涵與協作精神——放下自己,融入他人,共同創造。QUARTET/關於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組合而成的音樂演奏形式"。
  • 古典音樂.美人四重奏組合演繹MJ經典!!
    古典音樂.美人四重奏組合重新詮釋流行樂之王麥可傑克森經典麥可傑克森的音樂力量與溫柔心境的古典跨界演奏專輯
  • 除了五重奏K.581莫扎特還有一首寫給單簧管的「四重奏」作品??
    莫扎特為單簧管創作的偉大作品中,如果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排第一,那第二一定是單簧管與弦樂五重奏K.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