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講述了知青王二和陳清揚醫生之間的故事。它對性和愛的大膽描述與其它描述受過教育的青年生活的文獻不同。
王小波1952年出生於北京,1997年去世。他當過知青,曾是一名私人老師和一名工人。代表作品:《黃金時代》,《銀器時代》,《銅器時代》,《黑鐵時代》等。
當我18歲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是我仍然很喜歡閱讀它。為什麼?我認為這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
一是語言很有趣。一個有趣的流氓有著令人著迷的性格特點,而一個無趣的流氓只會讓人繞道而行。上學時的青年時代和文化大革命時期都是痛苦的日子。但是,當它們以幽默的語氣書寫時,當事人的樂觀會深深地感染讀者。
第二個是對性的直接描述。儘管讓讀者臉紅,但讀者們還是不禁一次又一次地閱讀細節。對於一個充滿活力的少年,這很有吸引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性啟蒙來自於文學作品,而不是科學閱讀,這很令人遺憾。科學地闡述事實和推理可能並不那麼有趣。但文學作品對其的詳細描述則引起了腎上腺素的激增,充滿了無限的嚮往。
王小波還在他的作品中混合了對生存的思考。一個人在某些時候總是會對此問題感到困惑。在困難時期,產生混亂的可能性更大。
作為一個意識形態有限的人,我缺乏足夠的知識去理解這種隱喻性的描寫。當年讀完書後,我最大的感覺是我對書中所寫的某些男女之事仍然記憶猶新。
後來,我想起了初中時代的一件小事。有一天,當我從學校回家時,我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同學。當時我是班長,成績還不錯。在老師眼裡,我是典型的「好孩子」。而那個學生的成績和班上的表現都不太好,可以稱為「問題學生」。
他沒有任何徵兆地問我:「你知道監視器嗎?」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我好一陣子都沒搞懂他到底想說什麼,於是他又問了一次。因此,他再一次神秘地微笑著問我,我懷疑他是故意想見我出醜。
當我自己恍然大悟時,大概是在我進入大學之後,我想起了當時他提出的問題。也許他比較早熟,很早就遇到了這個問題,但為時過早。
當我24歲再次讀這本書時,我有不同的感受。時代的壓制使人們無法找到釋放自我的出路,社會禁止談論某些事情。如果有人表達了一些另類的想法,就會被指責。叛逆的人只能用性來表達自己的抵抗精神和意志。